群臣推薦的接班人都是成年人,王莽不滿意。


    此時他加緊了篡漢,覺得有獨立思考的皇上不好掌控,


    “還是我自己來吧!”


    王莽從頭一個個地捋,最終從劉氏皇族中,選了隻有兩歲的小孩子劉嬰做接班人。


    劉嬰是漢宣帝劉詢的玄孫,廣戚侯劉顯之子。


    王莽抱著孩子就上朝了,一邊走一邊逗孩子,“小乖乖,不哭,一會坐龍椅。”


    眾臣子站立兩旁,一看差點笑死,心說2歲的娃娃怎能當皇上?


    王莽用鷹一般的眼光掃視著群臣,從他們麵部表情上,解讀出了他們的心思,


    朝堂上,王莽解釋道:“周公輔佐周成王時,周成王還在繈褓中,


    如今兩歲的劉嬰,確實比繈褓裏的娃娃大,如果有更小的皇室娃娃,我願意立更小的皇上。”


    眾臣子默然無語。


    王莽把劉嬰放在龍椅上,劉嬰哇地一聲哭了起來。他從來沒見過這麽多人。


    此時名義上劉嬰繼位,實則是王莽當權。


    臣子們都能看出王莽想幹啥,隻是沒人敢站出來與之鬥爭。


    散朝回家的路上,臣子們議論紛紛,“嗨,管那麽多閑事幹嘛?誰當皇上我們不是一樣拿工資嗎?


    再說人家王莽又沒虧待咱們。”


    值得一提的是,曆史上的劉嬰並沒有當上皇帝。


    他為何沒當上皇帝呢?


    事情有點湊巧,就在王莽把劉嬰接進宮後,突然他覺得當幕後皇上不過癮,


    於是想當名義上的皇帝,行使皇上的權力。


    有句話叫做“上有所好,下必應之。”王莽那點小九九,想升官發財的官員早就看了出來。


    這時,拍馬屁的官員馬通上場了。


    孟通,武功縣縣令,為官貪婪,好拍馬奉承。


    他上奏朝廷說:“臣在吾家挖井時,挖出了一塊四四方方的雞血石,血紅血紅的,


    清洗一看,方石正麵刻著八個大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


    這可是一條重要的折子,王莽興奮不已,他派堂弟王舜去向王政君王老太匯報。


    王政君真能活,曆五朝元老。


    如今她85歲了,耳不聾眼不花,腦子不糊塗,還時不時帶領太監去郊外旅遊踏青。


    傳說王政君還有一位25歲的小鮮肉,老太太十分喜歡,應該稱“男寵”吧,是王莽為姑姑從民間選出來的。


    王舜拜見了老太太,王政君坐在桌前喝著茶水,“姑姑,天氣越來越涼了,出去遛彎穿暖和些。”


    王舜是王政君的堂侄。


    王政君答應著:“舜啊!怎麽有空看姑姑來了?”


    王政君很喜歡這個堂侄,因此王莽常讓王舜傳達一些事情。


    “姑姑,今天不為別的事,我是來向姑姑匯報好消息的。”


    “啊?啥好消息?快快說來。”


    “姑姑,上天降圖符,讓我王莽哥哥當皇帝,難道這不是好消息嗎?”


    王舜就把“雞血石上的字”講了一遍。


    王政君一聽勃然大怒,“咋的!你哥倆給老娘玩片湯,王莽這是要奪老劉家的天下!


    什麽雞血石,都是下邊巴結王莽搞的事!以為我老糊塗了?老娘曆五朝啥不懂?”


    別看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姑,又重用王家子侄們,


    他的目的是安定劉家天下,而不是讓他們篡奪劉家江山。


    她認為自己是老劉家的媳婦,生是老劉家人,死是老劉家鬼,從心裏維護老劉家。


    王政君痛罵了王莽一頓,對王舜說,“你回去告訴王莽,讓他死了這份心!”


    王舜低頭耷拉腦袋回去複命。


    王莽沒說什麽,他知道一次不能說服姑姑,這需要一個過程。


    王莽並不著急,他自有辦法讓姑姑心服口服。


    過了半個月,山東上報朝廷好消息,說出現了一口新井,


    甘甜無比,癱瘓多年的老頭,喝了一口井水,起床地裏幹活去了。


    河南上報朝廷,挖河時挖出了一塊石碑,上麵寫著“新莽稱帝”四個大字。


    遼東郡守上報朝廷,在轄區內出現了一頭神牛,不吃草力大無窮。


    全國各地紛紛報告好消息,符瑞降臨人間。


    無一例外,王莽都讓王舜匯報給了王老太。


    又過了半個月,有人在長安城郊外撿到了一塊隕石,上麵有不認識的字母。


    經過博士們的研究,原來隕石上刻的是印度梵文,翻譯過來就是“王莽稱帝萬歲萬萬歲!”


    王舜再次向老太太做了匯報,王政君冷笑不已。


    此時王舜道:“姑姑,事已至此,朝中大臣都擁護王莽當皇帝,您老人家不如退一步,


    讓王莽當代理皇上,效仿周公輔政,等子嬰長大了再還政,這樣可避免漢朝江山有閃失!”


    王舜說的入情入理,王政君靜下心想了一會:


    “皇上還小,讓王莽當假皇上,過渡一段時間再還給子嬰,也是個辦法。”


    在王舜勸說下,王政君最終下詔讓王莽當假皇帝攝政,官話叫“居攝踐祚”。


    從這開始,王莽被稱為攝皇帝,仿照周公輔佐周成王那樣處理朝政。


    王莽各種待遇,出行,祭祀,稱呼等等,全都效仿周公。


    得了,王莽又進了一步,離當真皇帝又近了一步。


    誌得意滿的王莽,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元,他把受命的這一年,改為居攝元年,


    封劉嬰為太子,號孺子,因此後人又稱劉嬰為孺子嬰。


    哈哈!曆史真是神奇。


    秦朝滅亡時,最後一位皇帝名叫子嬰,他是秦始皇的孫子,公子扶蘇的兒子。


    如今眼看西漢也要亡了,最後一個皇帝也叫“子嬰”。不知道是不是王莽故意這樣起的名字?


    王莽當上了假皇上,封姑姑王政君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後,”


    封平帝的皇後,自己17歲的女兒王嬿為皇太後。


    ……


    王莽肆無忌憚篡權,劉氏皇族後人為何無動於衷?沒人站出來反對嗎?


    老祖宗打下的江山難道要姓“王”了?


    你還別說,王莽控製劉氏子孫確實有一套。


    王莽早就做足了功課,他不斷加封劉氏子孫,讓他們養尊處優,消磨他們的反抗之心。


    他們隻想自己享福就夠了,對於誰當皇帝並不在乎。


    王莽籠絡住了皇族子孫,這些人各掃門前雪,成了一盤散沙。


    不過也有例外。


    王莽居攝元年六月,安眾侯劉崇和張紹合謀起兵造反。


    劉崇是長沙定王劉發的六世孫。


    二人也是搞笑,組織了一百人進攻宛城。沒聽錯,一百人造反,確定不是兒戲?


    一百人對抗朝廷大軍,這不是以卵擊石嗎?


    王莽派士兵還沒到達目的地,地方官兵就把劉崇起義軍打敗了,


    劉崇僥幸逃脫,張紹被俘斬首。


    在劉崇謀反時,他的叔叔劉嘉給王莽寫了一封告狀信,痛罵劉崇,表示與他一刀兩斷。


    事後,王莽嘉獎劉嘉,一天內封了劉嘉7個兒子為侯,創下了同日封一家為侯的曆史記錄。


    事後,王莽笑問劉嘉為何想起了告狀,劉嘉說是管家張竦讓他寫的,張竦是張紹的堂弟。


    張竦害怕受到張紹的牽連,聯名向王莽告密。


    王莽又封了張竦為淑禮侯。


    從此,長安城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欲求封,無過張伯鬆力戰鬥,不如巧為奏!”


    居攝二年,河南濮陽太守翟義舉兵造反,翟義是故去丞相翟方進之子,


    他擁立皇室宗親嚴鄉侯劉信為天子,劉信是東平王劉雲之子。


    他們打出的旗號是“滅王莽,恢複漢室!”


    翟義自號大司馬天柱將軍,奉劉信為天子,


    翟義發檄文通告全國,討伐王莽毒死了平帝,操控皇室大權,痛斥王莽偽君子真小人。


    起義勢如破竹,得到了許多人的擁護。


    王莽驚恐萬分,一麵派兵剿滅,一麵大封劉氏後人,從根源上瓦解起義軍的勢力。


    最終起義軍在王莽軍隊圍攻下失敗。翟義和劉信等一百多人被斬首。


    ……


    兩次起義都被王莽鎮壓了下去,這給了王莽篡國的信心,


    他認為自己當皇帝是上天的恩賜,是天命所為,並認為漢朝該終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