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李家。


    “哥,看到大家都造反,我心裏癢癢,要不咱倆也組織一支隊伍?”


    一臉嘻笑的李軼對李通道。


    李軼和李通是叔伯兄弟,也是一對狐朋狗友,吃喝玩樂常在一起。


    兩兄弟各有特點,李通不循規蹈矩,卻有顆柔軟的心,李軼不拘小節,卻聰明善變。


    李通的父親李守,和李軼的爹是親兄弟。


    李通笑道:“我說老弟,你是不是覺得日子過得忒舒服了,想找點刺激?”


    “你咋知道的?哈哈,你也是這麽想的吧?”李軼揶揄道。


    李通和李軼,在宛城那是富家子弟,不愁吃穿,尤其是李通,妥妥的官二代。


    李通的爹李守,是朝廷大國師劉歆的秘書,平時為劉歆抄抄文件,安排會議等等。


    李軼的爹是宛城大富戶,經商多年,家財萬貫。


    李氏家族在宛城,那是赫赫有名!


    窮人造反說的通,沒飯吃就造反。


    他倆和綠林、赤眉那些窮人不一樣。


    李通在他爹蔭蔽下,在南陽郡做五威將軍的從事,類似文秘之類的工作。


    沒事的時候,李通常看老爹書架上的圖讖書籍,慢慢就學會了圖讖。


    有一次,他在翻閱父親書籍時,發現書中夾著這樣一張字條,


    上麵寫著“劉氏當興,李氏為輔”兩句話。


    書中暗表,李守在做劉歆秘書後,跟著劉歆學會了圖讖。


    他通過推測,得出了與劉歆相同的結論,那就是“劉氏當興,李氏為輔”這句話。


    李守很高興,慶幸自己跟對人了。


    他認為大國師劉歆,以後會代替王莽當皇帝,他將來就是位極人臣的宰相。


    一高興,就把這句話寫下來,隨手就夾在了書中。


    沒成想,這為他的家族埋下了滔天大禍!


    說回正題,李軼建議造反,看李通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哥,你好像在想心事?”


    沉浸在思索中的李通不知可否。


    他想起了這句讖語,加上坊間傳聞“白水飛龍”這句話。


    李通認定劉秀就是將來的天子,心說我要是聯合劉秀造反,劉秀當了皇帝,我不就說宰相了嗎?


    想到當官,李通來了興致。


    “老弟,咱倆起義肯定不行的。咱必須聯合劉氏兄弟。”


    李通就把“劉氏當興,李氏為輔”這句話告訴了李軼。


    “哥,還有這說法?反正是造反,跟著劉秀也行。”


    既然如此,咱們就聯係劉秀吧,商量起義的事。”


    李軼還是個急脾氣。


    “老弟,別太著急,有時間我去棗陽走一趟,探探劉演的意思,在他家,劉演說了算。”


    “行!就這麽定了,哥,你運作這件事吧,等你的好消息。”


    李軼起身離去。


    無巧不成書,還沒等李通去棗陽,“梆梆梆”,有人敲門。


    “誰呀?”李通打開門一看,“哎呀喂!說曹操,曹操到。”


    哈哈,那時候還沒曹操,還沒這句話。


    “怎麽這麽巧,我正想去找你呢。”李通驚喜道。


    說了半天,來人是誰呢?非旁人,乃劉秀也。


    “文叔,快進屋,中午叫上李軼,咱哥仨好好敘敘舊。”


    文叔是劉秀的字。


    原來李通、李軼與劉秀是同學。


    “李哥,給你添麻煩了,”劉秀輕聲道。


    “文叔,見外了,都是兄弟,說這話就遠了。”


    李通急忙讓仆人去叫李軼來喝酒。


    “文叔,哪股香風把你吹來了?”


    說話間,李軼來了。三人寒暄一番。


    “哥哥,別提了,家裏出了事,來這裏躲幾天,風聲過後我就離開。要不說給你添麻煩了。”


    “兄弟,哪裏話,多住幾天,咱們好久不見,正好喝酒侃大山。”


    李軼熱情道。


    對了,家裏出啥事了?


    原來劉演平時為朋好友,英雄豪傑,江湖俠客,都投奔他而來。


    劉演號稱“賽孟嚐”,與這些人一起喝酒吃肉。


    其中一個門客被官府盯上了,這位門客曾經殺了人,身份暴露被衙役盯上了。


    官府要捉這個人,劉演仗義,就放走了這位門客,官府向他要人。無奈一家人四處躲藏。


    劉秀就跑到宛城投奔李通來了。


    三個兄弟一邊喝酒,一邊把造反的事商定好了。


    一個禮拜過後,劉演派人通知劉秀,“回去吧,用錢擺平了。”


    “二位哥哥,劉秀就此告辭,回去和我大哥商定好起義的日子,咱們一起舉事。”


    “好的,我倆等你的消息。”


    ……


    棗陽劉家。


    劉秀把李氏兄弟提議造反的事,向哥哥劉演說了一遍。


    劉演大喜道,“我早有此意,還怕你接受不了,王莽暴政,漢室複興。


    你我是高祖皇帝的子孫,豈能任由王莽肆無忌憚為禍百姓。”


    劉演號召家族子弟踴躍參加。家族子弟害怕舉事不成禍及家族,紛紛勸劉演放棄,


    家族族長勸劉演道:“大侄子,沒有實力造反無疑是白送死,放棄吧,


    好好做生意種地養家吧,別想其他的歪門邪路。”


    劉演也不反駁,反正我就是造反。


    就在人們觀望的時候,劉秀穿著嶄新的“戰鬥服”,頭戴“貝雷帽”出現在了眾人麵前。


    “哇塞!”好酷啊,妥妥的精英戰士模樣。


    “哥幾個,文叔今年28歲了吧?


    “是啊!今年剛28歲。”


    “這樣說來他不是毛頭小夥子了,文叔平時謹慎行事,如今他也要參加起義,八成這事上應天意?”


    “對,我們跟著他沒錯!”


    觀望的年輕人不再猶豫,紛紛加入起義軍。


    不到十天時間。劉演就組織起了八千子弟兵。


    劉演用家裏積蓄購置大刀長矛,購置軍糧等物資,商定金秋十月初十舉事造反。


    劉秀又發動新野的姐夫鄧晨同時間舉事造反,同時及時通知了宛城李氏兄弟。


    起義要有字號,劉演自稱柱天大將軍,命名這支隊伍為舂陵軍。


    任命劉秀為前將軍,二弟李仲負責後勤工作。


    就連大姐劉黃,小妹劉伯姬也參加了進來,各有分工。


    說實話,這點人馬打個縣城還行,要想打天下,還差得遠。


    按劉演的話說就是,先反他娘的,在戰鬥中發展壯大吧。“哪有一口吃個胖子的道理?”


    轉眼到了十月初十,造反的日子,可李通那邊沒有任何消息。


    “哥,我去看看李通咋滴了,怎麽沒音了?”劉秀道。


    “好吧,我們等你的消息。路上小心點。”劉演囑咐道。


    很快,劉秀來到了李通家門前,眼前的場景讓他大吃一驚!


    隻見大門緊閉,門上貼著南陽太守甄阜蓋章的封條。


    直覺告訴劉秀,“李家出事了,這事還不小!”


    劉秀假裝是過路人,打聽隔壁人家。


    鄰居歎了一口氣,“慘呐!”


    接著悲傷說道:“李家讓李通害慘了,百十多口人,都被殺了!”


    劉秀不動聲色問:“李通也死了嗎?”


    “他沒死,和他弟弟李鬆跑了,還有他叔伯兄弟李軼也跑了,他兩家其他人都被官府殺了。”


    為何殺他兩家人?


    聽說是李通、李軼兄弟倆要造反,被人告了密。


    年輕輕不學好,要造反,又不缺吃少穿,造哪門子反?


    這回好了,李通兄弟倆捅了大簍子,兩家百十口人都死了!


    劉秀聽罷不敢怠慢,馬上返回了棗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