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初一,劉玄穿戴整齊,等待那加冕時刻的到來。


    “列祖列宗在上,後輩劉玄,實現了恢複漢室的願望,還望祖上保佑我國運長久。”


    劉玄心中默默祈禱著。這一天,是劉玄最難忘的日子。


    在王匡兄弟和張卬等人擁立下,在淯水河岸上,義軍士卒築起一壇,


    劉玄在眾人擁戴下,登基做了皇帝。


    (淯水在今河南南陽白河城南一帶)


    “吾皇上萬歲,萬萬歲!”眾將領也學會了這句,高聲齊呼。


    劉玄穿著龍袍,望著黑壓壓跪在地上的義軍將領,腿肚子抽筋,走路顯得很吃力。


    “眾…眾愛卿平身吧。”劉玄的聲音直打哆嗦。


    登基條件十分簡陋,根本沒有龍椅和龍袍。


    龍椅用板凳代替的,劉玄身上穿的所謂的龍袍,是從戲班裏搶來的一件戲服。


    沒有皇冠,不要緊,王匡讓街邊的小裁縫,加班加點趕製了一頂黃色的帽子,權當皇冠。


    反正都是老百姓,哪見過真正的皇冠?沒玉璽怎麽辦呢?


    這也難不住這些土老帽,王鳳讓“刻刀李”,用杜梨木刻了一方大印。


    上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反正也沒幾人見過真的玉璽。


    王匡沒看到劉演兄弟,問軍師馬軍:“劉演兄弟怎麽沒到場?莫非抗拒劉玄為帝。”


    “渠帥,劉演說宛城戰況緊急,早在前兩天,匆匆離開了總部兵營。”


    那劉秀呢?“劉秀說率兵據守昆陽,防止莽軍突襲!”


    王匡皺著眉道:“他哥倆以後是禍害,早晚有一天會反目成仇。”


    馬軍點頭稱是。


    劉玄登基後,把地皇四年改元為更始元年,廟號漢延宗,也稱玄漢,史稱更始帝。


    劉玄大封百官。


    封劉演的叔父劉良為國三老。


    封王匡為定國上公。


    封朱鮪為大司馬,


    封劉演為大司徒。


    封陳牧為大司空,


    封劉秀為太常偏將軍。


    登基大典之後,是大擺筵席喝酒侃大山,一直鬧到太陽落山。


    ……


    更始元年四月,也就是劉玄稱帝兩個月後。


    天水成紀,一豪門大戶家中熱鬧紛繁。


    一位50多歲,精神矍鑠的老者,對一年輕人道:


    “賢侄,你回來的正好,叔叔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漢室可興矣!”


    另一位60歲模樣的老者接話道:


    “隗囂從小就聰明,相師說他有帝王之相,我看這亂世,能成全侄兒的理想。”


    這話的這兩位老者,是甘肅成紀郡鄉紳隗崔和隗長,他倆口中的賢侄名叫隗囂。


    隗囂,字季孟,天水成紀人。他剛從長安回來,曾是大國師劉歆的秘書,


    因看不慣朝廷腐敗,辭職不幹回家了。


    此時隗囂的叔父和伯父,看到劉玄稱帝要推翻王莽的統治,站出來響應。


    隗崔覺得恢複漢室的機會來了,籌備著造反。


    隗家在漢朝曾是大西北無冕之王。


    當時有句話叫做,“到了大西北,隗家說了算”。


    王莽當政後,不斷打壓隗家,這讓隗家十分不滿。


    在家族會議上,隗崔道:“如今各地起義風起雲湧,既然劉玄稱帝,我們何不收複大西北割據稱雄?奪回無冕之王的稱號。”


    “對,您老起帶頭作用吧!”隗家子弟紛紛道。


    就在老哥倆準備造反時,侄子隗囂辭官回了家,“老哥倆十分高興。”


    隗囂識文斷字,又精通圖讖,滿腹才華,他也有恢複隗家高光時刻的想法。


    叔侄一拍即合,眾人推舉隗囂為上將軍,聚集上千人,攻占了平襄,殺了王莽派駐的官員。


    不到半年的時間,在隗囂帶領下,隗家軍控製了隴西、天水等郡。


    到後來,將勢力範圍擴展至了河西五郡,隨後隗家軍幾乎控製了除關中以外的整個西北地區。


    隗囂以天水郡為治所,平襄為根據地,不斷向外擴張。


    隗囂造反響應的是劉玄政權,隨後他被劉玄任命為右將軍,禦史大夫。


    為了響應恢複漢室的號召,隗囂把更始元年改元為隗囂複漢元年。


    他的這種年號,一直持續了12年,最終被漢光武帝劉秀取消。此乃後話,暫且不提。


    ……


    長安街上行人稀少,本來這時候正值春耕,天不下雨,地裏沒有一點墒情,如何播種?


    王莽得知起義軍擁立了劉玄為皇帝,氣得差點噴血。


    瑪德!賊首聲稱為玄漢,這等於恢複了漢室,把老子的皇帝位擺在何處?


    王莽既憤怒又傷心。


    憤怒的是,一幫土老帽成立了一個國家,有了政治綱領,


    目的很明確,那就是“恢複漢室,驅逐王莽。”這可不是吃不上飯的問題了。


    傷心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改革,不斷調整方向,一心想讓人們過上好日子,可結果適得其反。


    “哪裏出了問題,莫非上天要拋棄我?”王莽捫心自問。


    “陛下,大司空崔發求見。”太監通報道。


    大司空崔發,是大國師劉歆的徒弟,涿郡(今涿州)人,


    此人深得“馬屁經”真傳,曲解符命,毫無底線為王莽唱讚歌,吹喇叭,極盡奉承之能事。


    “有請大司徒。”王莽對崔發很有好感。


    “微臣拜見皇上。”崔發跪下磕頭道。


    “愛卿,平身。”此時太監奉上茶水。


    還沒等王莽開口,崔發道:“陛下,微臣昨晚翻閱前秦古籍資料,發現書上說,


    天子驕子遇到不幸和災難,向上天祈禱、哭訴,可以免除災難和不幸。


    陛下,何不築壇率百官,舉行哭天大典?以祈求國家平安!”


    王莽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樣,忙道:“崔司徒,果有靈驗,朕必重重有賞!”


    王莽急忙傳旨秩宗(太常),南郊築壇祭祀。


    一切準備就緒,王莽率文武百官去南郊哭天祭祀。


    為這次哭天大典,王莽煞費苦心,連夜寫了一份哭天祭文,洋洋灑灑足有上千言。


    主要內容是彰顯自己的功績,祈求上天保佑。


    這一天,大司空崔發在旁攙扶著王莽。旁邊的主持司儀一聲令下,“開始哭!”


    頓時南郊一片嚎啕聲。


    “我滴老天爺啊,我兢兢業業為老百姓謀幸福,他們怎麽就不領情呢?


    老天爺啊!救救你的兒子王莽吧……”


    王莽覺得昏天黑地,幾次昏厥過去。


    百官可沒這麽傷心,“奶奶滴,誰當皇帝我不是一樣拿薪水?王莽和劉玄沒德,一個吊樣。”


    王莽偷眼一看,臣子們不賣力哭,於是下令,誰哭的好,哭出花樣來,加官進爵。


    同時號召長安老百姓一起來哭,不用回家做飯,這裏管飯。


    哭餓了,吃飽了肚子接著哭,許多要飯的齊聚南郊,比賽看誰哭的聲音大?


    最後經過“哭天大典”主持官員評選,有五百人榮獲了最佳哭手,隨後被加官進爵。


    那幾天長安百姓見了麵,不再問候“吃了嗎”?而是改成“哭了嗎?”


    嗚呼哀哉!王莽平時不施仁政,心中沒有百姓,如今哭天搶地,有啥用?


    徒增了一些吃白飯的庸官。


    ……


    未央宮前殿,各種奏折散落一地,風從大門口吹進來,紙片飛舞,像剛起了靈一樣。


    王莽都懶得看了,每天都有潼關以東的戰報傳來,千篇一律,


    無非就是,“陛下,洛陽危急!南陽急需救援,臣等撐不住了,昆陽失守等等……。


    這些噩耗,讓王莽愁腸百結,夜不能寐,這不,他坐在龍椅上昏昏欲睡。


    迷迷瞪瞪中,有聲音傳來。“陛下,國將哀章求見。”太監低聲道。


    王莽這麽多的糟心事,怎麽能睡著呢?


    “請他進來吧。”


    “噫!哀章不是在南陽督戰嗎?怎麽回來了。”王莽滿腹狐疑。


    隨著腳步聲,哀章走了進來。“微臣覲見皇上。”哀章跪下道。


    “哀章,你不是去了南陽嗎?怎麽回來了,莫非把劉演聯軍消滅了?”


    “陛下,臣就是為消滅劉演而回來的。”


    “啊?如何消滅劉演?朕要聽聽你的妙策?”


    哀章說出了一番話,驚得王莽眼珠子差點掉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朝興衰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踏飛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踏飛花並收藏漢朝興衰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