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忙完,帶著胤禕一起去了長春宮。
安寧和錦瑤行完禮,看到兩人一起來,安寧便道:“臣妾可算知道胤禕為何晚來了,原來是因為皇上呀。”
“哈哈,聽說弘暉生的好,朕也想過來瞧瞧,弘暉呢?”
“剛讓人抱下去喂奶了,皇上不若先吃飯吧,小廚房新研製了兩個菜色,皇上嚐嚐合不合胃口。”
“也好,愛妃的小廚房,朕百吃不膩。”
兩人說話間,胤禕時不時插科打諢,一頓飯就這麽過去了。
吃過飯,安寧讓奶嬤嬤把弘暉抱出來:“皇上,您看,這就是弘暉,這可比胤禕小時候還要好看。”
康熙接過孩子,一瞧,眼裏的喜愛遮掩不住:“還真是,這孩子是比胤禕小時候更好看,不過他們父子倆的機靈勁是一樣的,這孩子,一看就聰明,胤禕,胤禕福晉,有空時常把孩子抱進宮來。”
胤禕和錦瑤聞言,自然忙不迭答應下來。
前朝朱棣在拿不準要不要廢太子的時候,臣子一句好聖孫,旺三代,直接保住了太子朱高熾的位子,好孫子也很重要。
康熙見過弘暉後,不知道是不是突然想起來孫子比兒子更可愛,便下令讓年滿六歲的皇孫都進宮讀書。
安寧知道,康熙這是有意考察下一代了。
康熙這個決定讓眾阿哥們後院狠狠鬧騰了一通,畢竟有些孩子身體實在弱,沒辦法,最後上報給康熙,這才允許體弱的皇孫就在家裏,不用進上書房學習。
這些暫時都跟安寧無關,弘暉還小,不過倒是可以經常進宮小住幾天,康熙瞧著確實喜歡弘暉。
錦瑤對安寧經常留弘暉在宮裏住一點意見都沒有,巴不得他多住幾天。
再過一年多,又要大選,六年獨寵,她知足了,也知道這是極限,下屆選秀,後院必然要進人。
弘暉得公婆看重,即便將來後院出了寵妾,錦瑤也是不懼的。
又是一年過去了。
做了阿瑪的胤禕在朝堂上越發出色了,差事辦的康熙好幾次都誇讚他,這讓八阿哥耐不住了。
然後在一幫人,有心或者無心的推動下,康熙朝爆發了一次超過大半朝臣聯名奏請康熙立太子的事。
這事爆發的突然,也不突然。
把康熙氣壞了。
康熙是個什麽人呢?
是人間帝王。
是一人可掌天下生殺大權的皇帝。
也是獨斷乾坤不容旁人左右的獨裁者。
他標榜自己的仁慈,可他的內核始終是冷漠的底色。
朝臣聯名奏請,這樣的行為在他看來,就是在逼迫他行事,可帝王容不得任何人裹挾。
康熙看著半人高的奏折,問梁九功:“你說,他們憑什麽認為裹挾君父後還能全身而退呢?”
梁九功當即跪下:“皇上獨掌乾坤,定然能夠把這些人治理的服服帖帖。”
康熙:“嗬,獨掌乾坤,朕看他們是覺得朕老了,提不動刀了,又或者覺得朕這些年仁慈了,法不責眾,可這天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漢高祖劉邦身體力行告訴世人,治理天下,一縣人才足矣,朕座擁天下,豈會沒有可用之人。”
這回康熙是真的起了殺心。
“皇上聖明。”
“起來吧!”
不過在此之前,康熙想知道老八背後到底有多少人。
隨即,康熙下旨,讓京城四品以上,包括四品的官員上折子推選出太子人選,並寫明推選的緣由。
三天後,所有符合要求的官員都把折子送上來了,康熙耐著性子,全都看了一遍,然後分了類,看著八阿哥你摞比其他人加起來還要高不少的折子,氣笑了。
“朕還頭一次知道原來幫襯官員還債能成為推舉太子的理由,梁九功,你說他們莫不是覺得朕大清的儲君必須要是一個一心關愛百官的仁皇帝?”
梁九功都快恨死八阿哥了,因為他,最近沒少下跪,這不,他聽了這話,麻溜的跪下:“皇上,奴才愚鈍,哪裏懂儲君需要什麽德行,隻不過奴才跟著皇上多年,這麽多年,皇上勤耕不輟,為的不是百官,為的是百姓。”
康熙歎氣:“你都明白的道理,這些熟讀聖賢書的百官卻不明白,妄為讀書人,老八也是好樣的,朕當了多年皇帝,評價都不如他一個貝勒好,梁九功,你說,朕是不是失憶過,忘了老八做出過什麽利國利民的功績了?”
梁九功為難:“這……奴才也不記得。”
請立八阿哥的折子裏自然不會全都是如此荒唐的理由,不過要說大功績,確實沒有,賑災也好,查貪汙也好,他做的都不如胤禛和胤禕幹脆利落。
每每都能辦好差事,主要是他的黨羽有心推他走,另外就是九阿哥的鈔能力了。
太子廢了,九阿哥在江南徹底放飛自我,除了江南,其它地方他也不放過,能賺錢的,他都想插一腳,就是安寧的銀耳生意都差點被他發現。
可以說所謂的八阿哥黨看似是八阿哥德行出眾,眾人推崇,實際上是九阿哥拿銀子砸出來的。
要不然八阿哥哪來的銀子幫四品官還債。
能寫出這樣的折子的官員,隻能說,哪裏都有蠢人,八阿哥黨有他也是有“福氣”。
康熙年紀雖然大了,可並不昏聵,一切都看在眼裏。
然後看向其他折子。
四阿哥胤禛和胤禕這個十六阿哥差不多。
兩人都是能力出眾,不過胤禕年紀太小,眾人不太敢下注,四阿哥胤禛則是辦差手段過於激烈,朝臣讓他得罪的差不多。
尤其是太子沒有被廢之前,康熙曾經讓他主持戶部收賬,那回他得罪了宗室,得罪的滿洲貴族,得罪了一部分漢臣。
康熙喃喃道:“胤禕很好,就是年紀小了點,不過也不妨事。”
在胤禛和胤禕兩人之間,康熙更加偏袒胤禕。
胤禕是除了太子和大阿哥外康熙相處時間最長,教養最關心的幼子,關鍵是他聰慧,能力出眾,有遠見,不迂腐。
胤禛也很好,隻是同樣一件事,他跟胤禕都能達成目的,可胤禛的手段總是會得罪很多人,那些人,有些是必要的,有些是沒必要的。
沒得選,胤禛就是最佳選擇,有的選,康熙可不就挑剔上了。
唯一讓他有顧忌的就是胤禕的年紀,康熙怕他壓不住人,不過他想到自己身體康健,胤禕年幼一些,康熙反而更加放心。
安寧和錦瑤行完禮,看到兩人一起來,安寧便道:“臣妾可算知道胤禕為何晚來了,原來是因為皇上呀。”
“哈哈,聽說弘暉生的好,朕也想過來瞧瞧,弘暉呢?”
“剛讓人抱下去喂奶了,皇上不若先吃飯吧,小廚房新研製了兩個菜色,皇上嚐嚐合不合胃口。”
“也好,愛妃的小廚房,朕百吃不膩。”
兩人說話間,胤禕時不時插科打諢,一頓飯就這麽過去了。
吃過飯,安寧讓奶嬤嬤把弘暉抱出來:“皇上,您看,這就是弘暉,這可比胤禕小時候還要好看。”
康熙接過孩子,一瞧,眼裏的喜愛遮掩不住:“還真是,這孩子是比胤禕小時候更好看,不過他們父子倆的機靈勁是一樣的,這孩子,一看就聰明,胤禕,胤禕福晉,有空時常把孩子抱進宮來。”
胤禕和錦瑤聞言,自然忙不迭答應下來。
前朝朱棣在拿不準要不要廢太子的時候,臣子一句好聖孫,旺三代,直接保住了太子朱高熾的位子,好孫子也很重要。
康熙見過弘暉後,不知道是不是突然想起來孫子比兒子更可愛,便下令讓年滿六歲的皇孫都進宮讀書。
安寧知道,康熙這是有意考察下一代了。
康熙這個決定讓眾阿哥們後院狠狠鬧騰了一通,畢竟有些孩子身體實在弱,沒辦法,最後上報給康熙,這才允許體弱的皇孫就在家裏,不用進上書房學習。
這些暫時都跟安寧無關,弘暉還小,不過倒是可以經常進宮小住幾天,康熙瞧著確實喜歡弘暉。
錦瑤對安寧經常留弘暉在宮裏住一點意見都沒有,巴不得他多住幾天。
再過一年多,又要大選,六年獨寵,她知足了,也知道這是極限,下屆選秀,後院必然要進人。
弘暉得公婆看重,即便將來後院出了寵妾,錦瑤也是不懼的。
又是一年過去了。
做了阿瑪的胤禕在朝堂上越發出色了,差事辦的康熙好幾次都誇讚他,這讓八阿哥耐不住了。
然後在一幫人,有心或者無心的推動下,康熙朝爆發了一次超過大半朝臣聯名奏請康熙立太子的事。
這事爆發的突然,也不突然。
把康熙氣壞了。
康熙是個什麽人呢?
是人間帝王。
是一人可掌天下生殺大權的皇帝。
也是獨斷乾坤不容旁人左右的獨裁者。
他標榜自己的仁慈,可他的內核始終是冷漠的底色。
朝臣聯名奏請,這樣的行為在他看來,就是在逼迫他行事,可帝王容不得任何人裹挾。
康熙看著半人高的奏折,問梁九功:“你說,他們憑什麽認為裹挾君父後還能全身而退呢?”
梁九功當即跪下:“皇上獨掌乾坤,定然能夠把這些人治理的服服帖帖。”
康熙:“嗬,獨掌乾坤,朕看他們是覺得朕老了,提不動刀了,又或者覺得朕這些年仁慈了,法不責眾,可這天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漢高祖劉邦身體力行告訴世人,治理天下,一縣人才足矣,朕座擁天下,豈會沒有可用之人。”
這回康熙是真的起了殺心。
“皇上聖明。”
“起來吧!”
不過在此之前,康熙想知道老八背後到底有多少人。
隨即,康熙下旨,讓京城四品以上,包括四品的官員上折子推選出太子人選,並寫明推選的緣由。
三天後,所有符合要求的官員都把折子送上來了,康熙耐著性子,全都看了一遍,然後分了類,看著八阿哥你摞比其他人加起來還要高不少的折子,氣笑了。
“朕還頭一次知道原來幫襯官員還債能成為推舉太子的理由,梁九功,你說他們莫不是覺得朕大清的儲君必須要是一個一心關愛百官的仁皇帝?”
梁九功都快恨死八阿哥了,因為他,最近沒少下跪,這不,他聽了這話,麻溜的跪下:“皇上,奴才愚鈍,哪裏懂儲君需要什麽德行,隻不過奴才跟著皇上多年,這麽多年,皇上勤耕不輟,為的不是百官,為的是百姓。”
康熙歎氣:“你都明白的道理,這些熟讀聖賢書的百官卻不明白,妄為讀書人,老八也是好樣的,朕當了多年皇帝,評價都不如他一個貝勒好,梁九功,你說,朕是不是失憶過,忘了老八做出過什麽利國利民的功績了?”
梁九功為難:“這……奴才也不記得。”
請立八阿哥的折子裏自然不會全都是如此荒唐的理由,不過要說大功績,確實沒有,賑災也好,查貪汙也好,他做的都不如胤禛和胤禕幹脆利落。
每每都能辦好差事,主要是他的黨羽有心推他走,另外就是九阿哥的鈔能力了。
太子廢了,九阿哥在江南徹底放飛自我,除了江南,其它地方他也不放過,能賺錢的,他都想插一腳,就是安寧的銀耳生意都差點被他發現。
可以說所謂的八阿哥黨看似是八阿哥德行出眾,眾人推崇,實際上是九阿哥拿銀子砸出來的。
要不然八阿哥哪來的銀子幫四品官還債。
能寫出這樣的折子的官員,隻能說,哪裏都有蠢人,八阿哥黨有他也是有“福氣”。
康熙年紀雖然大了,可並不昏聵,一切都看在眼裏。
然後看向其他折子。
四阿哥胤禛和胤禕這個十六阿哥差不多。
兩人都是能力出眾,不過胤禕年紀太小,眾人不太敢下注,四阿哥胤禛則是辦差手段過於激烈,朝臣讓他得罪的差不多。
尤其是太子沒有被廢之前,康熙曾經讓他主持戶部收賬,那回他得罪了宗室,得罪的滿洲貴族,得罪了一部分漢臣。
康熙喃喃道:“胤禕很好,就是年紀小了點,不過也不妨事。”
在胤禛和胤禕兩人之間,康熙更加偏袒胤禕。
胤禕是除了太子和大阿哥外康熙相處時間最長,教養最關心的幼子,關鍵是他聰慧,能力出眾,有遠見,不迂腐。
胤禛也很好,隻是同樣一件事,他跟胤禕都能達成目的,可胤禛的手段總是會得罪很多人,那些人,有些是必要的,有些是沒必要的。
沒得選,胤禛就是最佳選擇,有的選,康熙可不就挑剔上了。
唯一讓他有顧忌的就是胤禕的年紀,康熙怕他壓不住人,不過他想到自己身體康健,胤禕年幼一些,康熙反而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