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心中不解,該迎還是迎的。
嘉月起身,扶著抱春的手等著,胤禛很快進來,看到嘉月,眼裏閃過滿意。
衣裳是新做的,雖然素靜,卻很雅致,十分符合他的審美,首飾什麽的,也都齊全,未施粉黛,卻也俏麗,屋裏的擺件裝飾,也都錯落有致。
“參見皇上,皇上萬福金安。”
“起來吧,你身子重,坐下說話。”
“謝皇上。”
說著,嘉月坐下。
兩人沒什麽話可以說,事實上,不論是她還是原主,跟胤禛都說不上熟悉。
不過她也不可能讓人家一個皇帝主動找話說。
“皇上怎麽來了,臣妾都不曾好好迎接皇上。”
“朕說過要來看看你跟孩子的,肚子裏的孩子如何了,可有不適的地方?”
“回皇上,臣妾按照太醫的要求按時喝藥安胎,一切尚好,有勞皇上關懷了。”
“你平日裏都喜歡做什麽?”
“臣妾聽聞多看書能讓孩子聰慧一些,平日裏便給孩子讀書,偶爾在儲秀宮內走動一番,都是些小事。”
“你對孩子很用心,朕去你的書房看看吧。”
“是,皇上。”
她的書房書不算多,畢竟她的嫁妝不多,有的書,都是從內務府買來的,更多是為了更好的了解這個朝代的習俗什麽的。
進了書房,其實書房不大,隻有一個書架,書架書隻有零星幾本,胤禛略微翻看了一下,幼兒開蒙用的書,還有幾本遊記,看磨損程度,應該是翻看過好多回。
從書架,胤禛判斷嘉月缺書看。
也是,她在後宮,想要源源不斷的看書,又不想麻煩,確實不容易。
至於書桌上,則是嘉月畫的一幅畫,是一幅山水景色圖,說不上多好,不過筆觸很特別,能讓他感受到作畫者對山水的向往。
有感情的畫,在某種程度上,技巧反而沒那麽重要了。
胤禛對她的印象多了幾分,聰慧,心細,畫也不錯。
“這畫不錯。”
“臣妾拙作,皇上不覺得難堪就好。”
“不難看,山山水水間,別有一番清雅風趣之意,圓明園有山水,等到夏日去了圓明園,你便能多瞧瞧了。”
“如此那臣妾便先謝過皇上了,圓明園清雅野趣,臣妾也盼著一睹為快呢!”
“哈哈哈,你如今說話倒是多了幾分輕快,這樣很好,朕瞧你很喜歡看書,回頭朕讓人給你送一些過來,多讀書,總是好的。”
嘉月麵露喜色:“謝皇上,臣妾幼時在閨中不得出,有幸入皇上後院,也不曾見過真正的大川大河,青山綠水,很是向往,臣妾想看一些遊記雜記也是好的。”
“隻是一些遊記雜記而已,你是朕的嬪妃,自然可以,你如今已經是嬪主子,做事不必如此小心謹慎,有什麽需要,或者不適,派人去養心殿告訴朕就是。”
嘉月低下頭:“謝皇上,以前是臣妾太過膽小,有皇上這句話,臣妾便什麽都不怕了,隻是臣妾才學有限,若是有讀不懂的書,可否請皇上解答?”
清宮的宮人主打一個沒啥文化,畢竟都不允許宮女識字,她想學點東西,總要有個老師。
再者,經過年貴妃那事,嘉月也明白了,在後宮,想要活下來,活得好,恩寵還是要有的。
她肚子裏還有個孩子呢!不論是男是女,未來都需要胤禛這個做阿瑪的寵愛。
那麽爭寵,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胤禛是個刻苦好學的人,對聰慧人想要上進,他自然不會拒絕。
“可以。”
兩人在書房聊了好久,胤禛覺得很輕鬆,嘉月很會聊天,給人的感覺很舒服,哪怕聊的內容沒什麽,可就是不一樣。
晚飯他在儲秀宮用的。
吃過飯他就回養心殿了,還在孝期,胤禛對康熙感情複雜,不過也有孺慕,守孝他是認真的。
壽康宮,太後聽聞了胤禛的行蹤。
“皇帝在儲秀宮留了晚飯,看來不討厭靜嬪,靜嬪這胎也不容易,送個懂生養的嬤嬤給她,哀家的孫輩,總是多災多難,年貴妃那身子哀家已經不期望了,隻盼著靜嬪能爭點氣。”
“是,娘娘,不過有句話奴婢也是要說的,熹妃的四阿哥對娘娘很是孝順呢。”
太後忍不住笑了,小孩子那點做戲的手段,說真的,上輩子她看多了,後宅和後宮都是一樣的。
“那孩子年紀小,心思卻重,不是說心思重不行,隻是哀家不喜歡他把這份心思用在哀家身上,哀家都是太後了,不缺這點虛情假意。”
“娘娘的意思是說四阿哥心不誠?可四阿哥也才五六歲的年紀,怎麽會?”
“怎麽不會,靜嬪那胎,熹妃插手了,哀家隻是看在皇帝登基,不宜多事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知道她不安分,哀家做太後,最不適合多管皇帝後宮裏的醃臢事,能護一護,哀家也不會吝嗇。”
雖然她是中途成了德妃,可血脈上,記憶裏,都是真的。
她對胤禛的後宮,冷漠又仁慈,做清醒的旁觀者,盡可能不插手,偶然也會幫一幫,很矛盾。
“那以後奴婢便不讓四阿哥多過來了?”
“倒也不必,哀家記得你伺候哀家有不少年了吧。”
“奴婢是康熙三十年伺候娘娘的。”
太後感歎:“二十多年了,你也不容易,你也該享享清福了,皇帝有心放陰,哀家身邊用不了那麽多人伺候,哀家給你置辦一份家產,你就出宮好好享福吧!”
那個嬤嬤聞言,臉上的笑容消失:“娘娘,奴婢……”
她話還沒說完,就被太後一個眼神製止住了:“你若是不想出宮,那就去伺候熹妃好了,你覺得呢?”
伺候熹妃?她倒是想,可哪裏敢。
熹妃雖然沒什麽恩寵,可她是後宮唯一一個有兒子的滿軍旗嬪妃,胤禛年紀不小了,還不近女色,一共就三個孩子。
可以說,熹妃和四阿哥都是有前途的主子。
可但凡她答應,背叛的事就板上釘釘了,她不能答應。
“奴婢願意出宮,謝娘娘恩典。”
“嗯,給靜嬪選嬤嬤的事,你多上心,你跟著哀家多年,咱們主仆,總要有始有終才好。”
嬤嬤聽懂話外音,低下頭:“奴婢明白。”
“哀家乏了,你出去吧。”
“是,奴婢告退。”
嬤嬤出去後,背後都是冷汗,她怎麽就忘了,太後是能從後宮廝殺出來最後登頂太後寶座的女人。
這麽想著,她立馬回到自己的住處,把熹妃給的那些東西全都給送還回去了。
嘉月起身,扶著抱春的手等著,胤禛很快進來,看到嘉月,眼裏閃過滿意。
衣裳是新做的,雖然素靜,卻很雅致,十分符合他的審美,首飾什麽的,也都齊全,未施粉黛,卻也俏麗,屋裏的擺件裝飾,也都錯落有致。
“參見皇上,皇上萬福金安。”
“起來吧,你身子重,坐下說話。”
“謝皇上。”
說著,嘉月坐下。
兩人沒什麽話可以說,事實上,不論是她還是原主,跟胤禛都說不上熟悉。
不過她也不可能讓人家一個皇帝主動找話說。
“皇上怎麽來了,臣妾都不曾好好迎接皇上。”
“朕說過要來看看你跟孩子的,肚子裏的孩子如何了,可有不適的地方?”
“回皇上,臣妾按照太醫的要求按時喝藥安胎,一切尚好,有勞皇上關懷了。”
“你平日裏都喜歡做什麽?”
“臣妾聽聞多看書能讓孩子聰慧一些,平日裏便給孩子讀書,偶爾在儲秀宮內走動一番,都是些小事。”
“你對孩子很用心,朕去你的書房看看吧。”
“是,皇上。”
她的書房書不算多,畢竟她的嫁妝不多,有的書,都是從內務府買來的,更多是為了更好的了解這個朝代的習俗什麽的。
進了書房,其實書房不大,隻有一個書架,書架書隻有零星幾本,胤禛略微翻看了一下,幼兒開蒙用的書,還有幾本遊記,看磨損程度,應該是翻看過好多回。
從書架,胤禛判斷嘉月缺書看。
也是,她在後宮,想要源源不斷的看書,又不想麻煩,確實不容易。
至於書桌上,則是嘉月畫的一幅畫,是一幅山水景色圖,說不上多好,不過筆觸很特別,能讓他感受到作畫者對山水的向往。
有感情的畫,在某種程度上,技巧反而沒那麽重要了。
胤禛對她的印象多了幾分,聰慧,心細,畫也不錯。
“這畫不錯。”
“臣妾拙作,皇上不覺得難堪就好。”
“不難看,山山水水間,別有一番清雅風趣之意,圓明園有山水,等到夏日去了圓明園,你便能多瞧瞧了。”
“如此那臣妾便先謝過皇上了,圓明園清雅野趣,臣妾也盼著一睹為快呢!”
“哈哈哈,你如今說話倒是多了幾分輕快,這樣很好,朕瞧你很喜歡看書,回頭朕讓人給你送一些過來,多讀書,總是好的。”
嘉月麵露喜色:“謝皇上,臣妾幼時在閨中不得出,有幸入皇上後院,也不曾見過真正的大川大河,青山綠水,很是向往,臣妾想看一些遊記雜記也是好的。”
“隻是一些遊記雜記而已,你是朕的嬪妃,自然可以,你如今已經是嬪主子,做事不必如此小心謹慎,有什麽需要,或者不適,派人去養心殿告訴朕就是。”
嘉月低下頭:“謝皇上,以前是臣妾太過膽小,有皇上這句話,臣妾便什麽都不怕了,隻是臣妾才學有限,若是有讀不懂的書,可否請皇上解答?”
清宮的宮人主打一個沒啥文化,畢竟都不允許宮女識字,她想學點東西,總要有個老師。
再者,經過年貴妃那事,嘉月也明白了,在後宮,想要活下來,活得好,恩寵還是要有的。
她肚子裏還有個孩子呢!不論是男是女,未來都需要胤禛這個做阿瑪的寵愛。
那麽爭寵,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胤禛是個刻苦好學的人,對聰慧人想要上進,他自然不會拒絕。
“可以。”
兩人在書房聊了好久,胤禛覺得很輕鬆,嘉月很會聊天,給人的感覺很舒服,哪怕聊的內容沒什麽,可就是不一樣。
晚飯他在儲秀宮用的。
吃過飯他就回養心殿了,還在孝期,胤禛對康熙感情複雜,不過也有孺慕,守孝他是認真的。
壽康宮,太後聽聞了胤禛的行蹤。
“皇帝在儲秀宮留了晚飯,看來不討厭靜嬪,靜嬪這胎也不容易,送個懂生養的嬤嬤給她,哀家的孫輩,總是多災多難,年貴妃那身子哀家已經不期望了,隻盼著靜嬪能爭點氣。”
“是,娘娘,不過有句話奴婢也是要說的,熹妃的四阿哥對娘娘很是孝順呢。”
太後忍不住笑了,小孩子那點做戲的手段,說真的,上輩子她看多了,後宅和後宮都是一樣的。
“那孩子年紀小,心思卻重,不是說心思重不行,隻是哀家不喜歡他把這份心思用在哀家身上,哀家都是太後了,不缺這點虛情假意。”
“娘娘的意思是說四阿哥心不誠?可四阿哥也才五六歲的年紀,怎麽會?”
“怎麽不會,靜嬪那胎,熹妃插手了,哀家隻是看在皇帝登基,不宜多事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知道她不安分,哀家做太後,最不適合多管皇帝後宮裏的醃臢事,能護一護,哀家也不會吝嗇。”
雖然她是中途成了德妃,可血脈上,記憶裏,都是真的。
她對胤禛的後宮,冷漠又仁慈,做清醒的旁觀者,盡可能不插手,偶然也會幫一幫,很矛盾。
“那以後奴婢便不讓四阿哥多過來了?”
“倒也不必,哀家記得你伺候哀家有不少年了吧。”
“奴婢是康熙三十年伺候娘娘的。”
太後感歎:“二十多年了,你也不容易,你也該享享清福了,皇帝有心放陰,哀家身邊用不了那麽多人伺候,哀家給你置辦一份家產,你就出宮好好享福吧!”
那個嬤嬤聞言,臉上的笑容消失:“娘娘,奴婢……”
她話還沒說完,就被太後一個眼神製止住了:“你若是不想出宮,那就去伺候熹妃好了,你覺得呢?”
伺候熹妃?她倒是想,可哪裏敢。
熹妃雖然沒什麽恩寵,可她是後宮唯一一個有兒子的滿軍旗嬪妃,胤禛年紀不小了,還不近女色,一共就三個孩子。
可以說,熹妃和四阿哥都是有前途的主子。
可但凡她答應,背叛的事就板上釘釘了,她不能答應。
“奴婢願意出宮,謝娘娘恩典。”
“嗯,給靜嬪選嬤嬤的事,你多上心,你跟著哀家多年,咱們主仆,總要有始有終才好。”
嬤嬤聽懂話外音,低下頭:“奴婢明白。”
“哀家乏了,你出去吧。”
“是,奴婢告退。”
嬤嬤出去後,背後都是冷汗,她怎麽就忘了,太後是能從後宮廝殺出來最後登頂太後寶座的女人。
這麽想著,她立馬回到自己的住處,把熹妃給的那些東西全都給送還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