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空走後,苦德道:“師弟,請坐。”苦海一言而坐,苦德也在他旁邊坐下,苦德從桌上拿起兩個杯子為自己和苦德斟上茶。苦德端起杯子輕輕抿了一下,“師弟,此次下山可有所獲?”
苦海道:“山下一切都似乎顯得很平靜,也不見玄冥宗的動靜,好像從佛陀山下消失了一樣。”
“哦,有這等事,他們不是一直在覬覦我寺裏的三寶嗎?”
苦海捋了捋胡須:“我也感到奇怪,自從其知道此三寶在我寺之後,就不斷騷擾我寺,通過各種手段偷奪三寶,特別是天虛袈裟,然而今年突然之間就無動靜。”
苦德想了想,道:“我看此事不小,天虛袈裟乃上古之物,非同小可,玄冥宗不會輕易放棄,我寺對三寶負有重大責任,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苦海點點頭:“那,師兄你看?”
“傾全寺之力保護此寶,務必等到法門寺光明菩薩前來。”苦德肯定道。
苦海道:“隻是不知光明菩薩何時出關,希望此間鬼門宗沒什麽動作才好,師兄,那我回去了。”
苦德道:“師弟,我送你出去,另外你抽空去看看你帶回的那個嬰兒,阿彌陀佛,可憐的孩子。”
林振夫婦居住在普善寺下麵,距離普善寺不是很遠,他們靠種地生活,時常為普善寺提供新鮮的蔬菜,寺裏的很多人對他們都頗為熟悉,在播種季節寺裏和尚通常都會去幫助他們。
行空來到林振夫婦居住的地方,走到門口輕輕敲了敲門,“誰啊?”裏麵問道,不一會兒屋裏就亮起了燈。“林大娘,是我,行空。”行空答道。
一個背微駝的中年男子開了門,顯然就是林振了。林振趕忙道:“原來是行空大師啊,快請進,曲梅啊,趕緊倒茶,是行空大師。”
行空進了屋,這時林振看見行空抱著的是一個嬰兒,甚是奇怪,林振道:“行空師傅,這個嬰兒是?”行空道:“林大娘,你先別忙了,我來你們這裏是想請你們幫個忙。”林大娘:“行空師傅,快別這麽說,你們普善寺用得著咱們夫妻倆,盡管吩咐便是。”
行空看著嬰兒道:“我來這裏,就是為了這個嬰兒,他是我師叔在回普陀山時在山下遇見的,我知道你們不久前喜得一子,所以想請你們代為收養。”
林大娘從行空手裏接過孩子,仔細看了看:“多麽可愛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狠心的父母將你遺棄。”林振道:“行空師傅,沒問題,孩子就交給我們了,你們盡管放心,曲梅你說是吧?”
林大娘道:“對對,行空師傅,你們盡管放心,我們的孩子以後就有伴了,這孩子真討人喜歡,不過好像是餓壞了,對了,他叫什麽名字?”
行空笑道:“還沒個這個孩子起名字呢,不如你們給他起個名字吧。”林大娘笑道:“那怎麽行,孩子是苦海大師帶回來的,理應由苦海大師起才是。”
“要不,你回去時叫苦海大師給他起個名字如何?”林大娘繼續道。“好吧,那我就不打擾你們休息了。”林振:“行空師傅,喝杯茶再走吧。”“不了,我還要趕回去向方丈和苦海師叔覆命。”“那我送送你吧?”
行空趕緊道:“不用,不用,深夜打攪你們已經十分過意不去了,你們趕緊休息吧。”說完行空不待林振回答,走出了屋子。
林振目送著行空離開,“小不點兒,餓了沒有啊,來,媽媽喂你奶吃。”“曲梅,以後他就是我們的孩子了。”“嗯,以後小林強就有兄弟了,振哥,你來看看,這個孩子,真的太可愛了。”
月亮逐漸向西沉下去,星辰眨著眼睛戀戀不舍的依次消失。黑夜中的普善寺顯得神秘而**,屹立於佛陀山頂,如神佛般俯瞰著大地。行空化作一道白光向普善寺飛去。
苦德和苦海各自在自己的房間等著行空的消息,均未入睡。行空先來到苦德處,向他稟明嬰兒的著落。之後又到苦海處。“師叔,嬰兒林振夫婦已經答應代為收養,不過他們想讓你給嬰兒起個名字。”行空道。“我明日還要出去,到時隨便去林振夫婦處,你先回去休息吧。”“是,師叔。”
次日早上,林振照常出去勞作,林氏在屋裏照顧兩個孩子。“小可愛,這時林強,以後他就是你哥哥了,知道不?”林氏手裏抱著那個嬰兒,指著在地上爬著的林強道。林氏將嬰兒抱到林強處:“小林強,來看看弟弟。”
“咚,咚…”屋外傳來敲門聲,“來了。”林氏抱著嬰兒開了門,“是苦海大師啊,快請進。”“阿彌陀佛,打擾了,貧僧前來看看嬰兒。”苦海手掌合十道。
苦海來到屋內坐下,“大師,你看看這個可愛的嬰兒。”說著林氏將嬰兒遞給苦海。苦海接過嬰兒看了看:“昨天臉色可沒這麽好,好要多謝你們的照顧。”“大師說笑了,照顧他是我們應該的,就像照顧自己孩子一樣。”林氏好像想起什麽,“對了,大師,請你給他起個名字吧。”
苦海捋著胡須思索片刻道:“此孩子是我於佛陀山下所拾,不知其從何處而來,亦不知其父母,我看就叫他‘問天’吧。”說完苦海把孩子遞給了林氏。
林氏接過孩子笑道:“小問天,你有名字了,來笑一個。”苦海捋著胡須微笑。“最近佛陀山有可能不太安全,你們夫妻倆小心點,貧僧告辭。”林氏道:“大師,喝杯茶吧。”“不了,貧僧還有事在身,告辭。”苦海說完向外走去。
佛陀山上此時正值中午,秋高氣爽,似乎一切都顯得如此平靜和正常,一切都按照規律自然進行著。然而平靜的隻是表麵的,也許正是天之將黑時,絢麗的晚霞吧。
相傳上古神佛釋迦牟尼圓寂之時無人知曉,等到眾僧佛發現之時,釋迦牟尼本體已經消失唯留下舍利一枚。稱其為佛祖舍利,據說此舍利為釋迦牟尼精元所聚之骨,裏麵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有通天之能。但從未見人使用過,具體有什麽能力也無人知曉。
此佛祖舍利最後為燃燈古佛所得,並被他保存了幾百年,直到幾百年後的三界大戰。三界大戰的導火索是什麽無人知道,但其目的就是為了爭奪三寶——佛祖舍利、楞嚴經和天虛袈裟。三界大戰的主要參與者有:佛道、修仙道和魔道。
三界大戰之時,魔道對抗佛道和修仙道。魔道之強實屬罕見,特別是千年一出的魔神。魔法之高強,幾乎無人能敵,最後佛道聯合修仙道將魔神封印,魔道的勢頭才逐漸熄滅。
不過佛道和修仙道亦被重創,修仙道領袖天地門掌門人受重傷,不久之後化羽。修仙道裏很多重要人物也受的受重傷,死的死。佛教亦然。然而魔道奪寶之心不死,將燃燈佛追趕到佛陀山,在普善寺裏燃燈用盡自身真元,滅掉魔道殘餘。自己也在普善寺裏圓寂。
之後佛門三寶落入普善寺,普善寺眾人嚴守秘密,直到今天。
佛道、修仙道和魔道統稱為三界,此次大戰三界均派出了實力最強者,展開了殊死的搏鬥。佛道為了保護佛祖舍利、楞嚴經和天虛袈裟,魔道則是為了搶奪三寶和修仙道的無極天丹和指天劍,說到此處不得不提以下以上所說的寶物。
指天劍:又稱太阿劍,簡稱天劍,至剛至陽,最強力量之神劍,曾多次破除魔族至尊的百劫不死神功。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麵刻日月星辰,一麵刻山川草蕭逸。 劍柄一麵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麵書四海一統之策。指天劍是一把聖道之劍。
此劍能聚天地之能為己用,據說此劍為夏禹當年斬妖除魔所用,妖魔無不害怕,使用之後山崩地裂,威力之大可見一斑。魔界對此劍十分忌憚也十分痛恨。夏禹死,指天失。不知何時卻被修仙道所得,但卻無法發揮其威力,因此三界大戰時,沒怎麽派上用場。
無極天丹:據說在世界之極此丹聚集天地靈氣而成,內含無盡之靈氣。無極天丹對於修行者有極大的助益,後被元始天尊所得,在仙魔大戰之時遺落人間。
楞嚴經:《楞嚴經》傳來之過程,頗為曲折,原來《楞嚴經》本藏於龍宮,因龍樹菩薩至龍宮說法,見龍藏中有此經,披閱之下,歎為稀有,特默誦而出,以利閻浮眾生。而且錄呈《楞嚴經》的國家,亦視為稀有之法寶,藏諸國庫,珍視異常,禁止傳出國外。
有一位印度僧侶般剌密諦法師,在攜帶此經闖關時被查獲。後來他將經文縮寫在絲綢上麵,用蠟封好,然後割開臂膀藏在裏麵,等傷口平複後,終於順利的通過關卡,航海將它傳到中國,故又稱其為“血漬經”。
憨山大師曾說過:“《楞嚴經》者,諸佛如來大總持門秘密心印,統攝一大藏教五時三乘,聖凡真妄、迷悟因果,攝法無遺,修證邪正之階差、輪回顛倒之情狀,了然目前如觀掌果;徹一心之源.該萬法之致,無尚此經之廣大悉備者;如來以一大事因緣出現世間,舍此別無開導矣!”
楞嚴經乃佛門之中的聖經,裏麵所記之真文,據傳艱深難懂,但能學其者必能通天地變化,體悟天道。
天虛袈裟:天虛袈裟有行無質,相傳我佛門護體之寶,穿上之後天虛袈裟即會在身上隱於無形,據說唯有指天劍能破天虛袈裟,除此之外任何神兵都奈何不了。但不能抵擋聲音的攻擊。
苦海道:“山下一切都似乎顯得很平靜,也不見玄冥宗的動靜,好像從佛陀山下消失了一樣。”
“哦,有這等事,他們不是一直在覬覦我寺裏的三寶嗎?”
苦海捋了捋胡須:“我也感到奇怪,自從其知道此三寶在我寺之後,就不斷騷擾我寺,通過各種手段偷奪三寶,特別是天虛袈裟,然而今年突然之間就無動靜。”
苦德想了想,道:“我看此事不小,天虛袈裟乃上古之物,非同小可,玄冥宗不會輕易放棄,我寺對三寶負有重大責任,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苦海點點頭:“那,師兄你看?”
“傾全寺之力保護此寶,務必等到法門寺光明菩薩前來。”苦德肯定道。
苦海道:“隻是不知光明菩薩何時出關,希望此間鬼門宗沒什麽動作才好,師兄,那我回去了。”
苦德道:“師弟,我送你出去,另外你抽空去看看你帶回的那個嬰兒,阿彌陀佛,可憐的孩子。”
林振夫婦居住在普善寺下麵,距離普善寺不是很遠,他們靠種地生活,時常為普善寺提供新鮮的蔬菜,寺裏的很多人對他們都頗為熟悉,在播種季節寺裏和尚通常都會去幫助他們。
行空來到林振夫婦居住的地方,走到門口輕輕敲了敲門,“誰啊?”裏麵問道,不一會兒屋裏就亮起了燈。“林大娘,是我,行空。”行空答道。
一個背微駝的中年男子開了門,顯然就是林振了。林振趕忙道:“原來是行空大師啊,快請進,曲梅啊,趕緊倒茶,是行空大師。”
行空進了屋,這時林振看見行空抱著的是一個嬰兒,甚是奇怪,林振道:“行空師傅,這個嬰兒是?”行空道:“林大娘,你先別忙了,我來你們這裏是想請你們幫個忙。”林大娘:“行空師傅,快別這麽說,你們普善寺用得著咱們夫妻倆,盡管吩咐便是。”
行空看著嬰兒道:“我來這裏,就是為了這個嬰兒,他是我師叔在回普陀山時在山下遇見的,我知道你們不久前喜得一子,所以想請你們代為收養。”
林大娘從行空手裏接過孩子,仔細看了看:“多麽可愛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狠心的父母將你遺棄。”林振道:“行空師傅,沒問題,孩子就交給我們了,你們盡管放心,曲梅你說是吧?”
林大娘道:“對對,行空師傅,你們盡管放心,我們的孩子以後就有伴了,這孩子真討人喜歡,不過好像是餓壞了,對了,他叫什麽名字?”
行空笑道:“還沒個這個孩子起名字呢,不如你們給他起個名字吧。”林大娘笑道:“那怎麽行,孩子是苦海大師帶回來的,理應由苦海大師起才是。”
“要不,你回去時叫苦海大師給他起個名字如何?”林大娘繼續道。“好吧,那我就不打擾你們休息了。”林振:“行空師傅,喝杯茶再走吧。”“不了,我還要趕回去向方丈和苦海師叔覆命。”“那我送送你吧?”
行空趕緊道:“不用,不用,深夜打攪你們已經十分過意不去了,你們趕緊休息吧。”說完行空不待林振回答,走出了屋子。
林振目送著行空離開,“小不點兒,餓了沒有啊,來,媽媽喂你奶吃。”“曲梅,以後他就是我們的孩子了。”“嗯,以後小林強就有兄弟了,振哥,你來看看,這個孩子,真的太可愛了。”
月亮逐漸向西沉下去,星辰眨著眼睛戀戀不舍的依次消失。黑夜中的普善寺顯得神秘而**,屹立於佛陀山頂,如神佛般俯瞰著大地。行空化作一道白光向普善寺飛去。
苦德和苦海各自在自己的房間等著行空的消息,均未入睡。行空先來到苦德處,向他稟明嬰兒的著落。之後又到苦海處。“師叔,嬰兒林振夫婦已經答應代為收養,不過他們想讓你給嬰兒起個名字。”行空道。“我明日還要出去,到時隨便去林振夫婦處,你先回去休息吧。”“是,師叔。”
次日早上,林振照常出去勞作,林氏在屋裏照顧兩個孩子。“小可愛,這時林強,以後他就是你哥哥了,知道不?”林氏手裏抱著那個嬰兒,指著在地上爬著的林強道。林氏將嬰兒抱到林強處:“小林強,來看看弟弟。”
“咚,咚…”屋外傳來敲門聲,“來了。”林氏抱著嬰兒開了門,“是苦海大師啊,快請進。”“阿彌陀佛,打擾了,貧僧前來看看嬰兒。”苦海手掌合十道。
苦海來到屋內坐下,“大師,你看看這個可愛的嬰兒。”說著林氏將嬰兒遞給苦海。苦海接過嬰兒看了看:“昨天臉色可沒這麽好,好要多謝你們的照顧。”“大師說笑了,照顧他是我們應該的,就像照顧自己孩子一樣。”林氏好像想起什麽,“對了,大師,請你給他起個名字吧。”
苦海捋著胡須思索片刻道:“此孩子是我於佛陀山下所拾,不知其從何處而來,亦不知其父母,我看就叫他‘問天’吧。”說完苦海把孩子遞給了林氏。
林氏接過孩子笑道:“小問天,你有名字了,來笑一個。”苦海捋著胡須微笑。“最近佛陀山有可能不太安全,你們夫妻倆小心點,貧僧告辭。”林氏道:“大師,喝杯茶吧。”“不了,貧僧還有事在身,告辭。”苦海說完向外走去。
佛陀山上此時正值中午,秋高氣爽,似乎一切都顯得如此平靜和正常,一切都按照規律自然進行著。然而平靜的隻是表麵的,也許正是天之將黑時,絢麗的晚霞吧。
相傳上古神佛釋迦牟尼圓寂之時無人知曉,等到眾僧佛發現之時,釋迦牟尼本體已經消失唯留下舍利一枚。稱其為佛祖舍利,據說此舍利為釋迦牟尼精元所聚之骨,裏麵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有通天之能。但從未見人使用過,具體有什麽能力也無人知曉。
此佛祖舍利最後為燃燈古佛所得,並被他保存了幾百年,直到幾百年後的三界大戰。三界大戰的導火索是什麽無人知道,但其目的就是為了爭奪三寶——佛祖舍利、楞嚴經和天虛袈裟。三界大戰的主要參與者有:佛道、修仙道和魔道。
三界大戰之時,魔道對抗佛道和修仙道。魔道之強實屬罕見,特別是千年一出的魔神。魔法之高強,幾乎無人能敵,最後佛道聯合修仙道將魔神封印,魔道的勢頭才逐漸熄滅。
不過佛道和修仙道亦被重創,修仙道領袖天地門掌門人受重傷,不久之後化羽。修仙道裏很多重要人物也受的受重傷,死的死。佛教亦然。然而魔道奪寶之心不死,將燃燈佛追趕到佛陀山,在普善寺裏燃燈用盡自身真元,滅掉魔道殘餘。自己也在普善寺裏圓寂。
之後佛門三寶落入普善寺,普善寺眾人嚴守秘密,直到今天。
佛道、修仙道和魔道統稱為三界,此次大戰三界均派出了實力最強者,展開了殊死的搏鬥。佛道為了保護佛祖舍利、楞嚴經和天虛袈裟,魔道則是為了搶奪三寶和修仙道的無極天丹和指天劍,說到此處不得不提以下以上所說的寶物。
指天劍:又稱太阿劍,簡稱天劍,至剛至陽,最強力量之神劍,曾多次破除魔族至尊的百劫不死神功。眾神采首山之銅為黃帝所鑄,後傳與夏禹。劍身一麵刻日月星辰,一麵刻山川草蕭逸。 劍柄一麵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麵書四海一統之策。指天劍是一把聖道之劍。
此劍能聚天地之能為己用,據說此劍為夏禹當年斬妖除魔所用,妖魔無不害怕,使用之後山崩地裂,威力之大可見一斑。魔界對此劍十分忌憚也十分痛恨。夏禹死,指天失。不知何時卻被修仙道所得,但卻無法發揮其威力,因此三界大戰時,沒怎麽派上用場。
無極天丹:據說在世界之極此丹聚集天地靈氣而成,內含無盡之靈氣。無極天丹對於修行者有極大的助益,後被元始天尊所得,在仙魔大戰之時遺落人間。
楞嚴經:《楞嚴經》傳來之過程,頗為曲折,原來《楞嚴經》本藏於龍宮,因龍樹菩薩至龍宮說法,見龍藏中有此經,披閱之下,歎為稀有,特默誦而出,以利閻浮眾生。而且錄呈《楞嚴經》的國家,亦視為稀有之法寶,藏諸國庫,珍視異常,禁止傳出國外。
有一位印度僧侶般剌密諦法師,在攜帶此經闖關時被查獲。後來他將經文縮寫在絲綢上麵,用蠟封好,然後割開臂膀藏在裏麵,等傷口平複後,終於順利的通過關卡,航海將它傳到中國,故又稱其為“血漬經”。
憨山大師曾說過:“《楞嚴經》者,諸佛如來大總持門秘密心印,統攝一大藏教五時三乘,聖凡真妄、迷悟因果,攝法無遺,修證邪正之階差、輪回顛倒之情狀,了然目前如觀掌果;徹一心之源.該萬法之致,無尚此經之廣大悉備者;如來以一大事因緣出現世間,舍此別無開導矣!”
楞嚴經乃佛門之中的聖經,裏麵所記之真文,據傳艱深難懂,但能學其者必能通天地變化,體悟天道。
天虛袈裟:天虛袈裟有行無質,相傳我佛門護體之寶,穿上之後天虛袈裟即會在身上隱於無形,據說唯有指天劍能破天虛袈裟,除此之外任何神兵都奈何不了。但不能抵擋聲音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