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使團入住鴻臚寺比較偏僻的一處院落,以往都是大夏人出使北邙,委屈求和,如今是北邙人第一次出使大夏王朝,為了不鬧出紕漏,兵馬司的林昆生如臨大敵,格外慎重。安排了大量人馬守護此處。
此處院落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落鳳樓,之前是張理成時期建的一座院落,遠離喧嘩,悠然清淨,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曾是張理成私下宴請賓客的尋歡之地,之後成了禮部內部逍遙休閑的好去處。
出於陛下對使團的關心,禮部特地把此處院落拿了出來,並安排了不少人員負責使團的生活起居,稽密司的十幾名探子也充斥其中。
朝廷內部,從羅賜將消息傳回來後,似乎整個朝廷都在為這件事爭論,對北邙使團的態度也分成鮮明的兩派,隨著使團的距離越來越近,這爭論越發激烈起來,等到使團進了城,大家反而有些顧慮起來,為空言多必失,朝會上,突然又變得安靜起來。
夏熾心如狂潮,洶湧澎湃,雙手緊緊抓住龍椅兩側扶手,麵上還保持著君王的矜持和沉穩:“眾愛卿,如今北邙使團已經到了金陵,羅賜大人一路隨行,也摸清楚了他們的來意,就是要和我們大夏朝結為友邦,永世友好。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他們臣服的基礎上,才有的談,不知各位愛卿有何看法,說出來一起討論一二。”
:“隻論事,不論人,好好商議,不許吵鬧。”夏熾又緊跟了一句,這些日子朝堂上天天吵得亂糟糟的,聽多了,實在有些頭疼。
大殿上傳來嗡嗡嗡的討論聲,細細密密,像無數的蜜蜂飛舞。
夏熾強忍著不適,在大殿上,吵鬧不好,安靜更可怕。
這一等,等了一刻多鍾時間,討論聲不絕於耳,就是沒有人出來表態。
:“黃太傅,你怎麽看?”夏熾忍無可忍,開口點名問道。
黃如輝是兵部尚書兼太傅,因為北邙使團一直在路上,並沒有看見人,所以他之前都沒有表態過,如今使團到了,以他的身份地位,再不說話,就不太合適了。
黃如輝從眾臣中走出一步,腰杆筆直,精神矍鑠:“陛下,臣以為,北邙臣服,是一時妥協之意,並無多少誠心,他們是要拖延時間,用以平定他們內部的混亂。”
:“臣以為,我們不該接受投降,應該抓住北邙虛弱的機會,對其進行毀滅性的打擊。隻有死掉的敵人,才是最安全的敵人。”
:“陛下,臣以為黃太傅所言非也!”新上任的工部尚書趙謙一個健步走出來,他五十多歲,在前列一眾老臣裏看起來更是年富力強。
:“正所謂國雖大,好戰必亡。如今我朝根基穩固,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意,不宜輕起戰端,且戰事無常,勝負難料。臣稟請陛下秉持仁德之心,借北邙投靠之機,與北邙修好,潛心發展,則天下太平,萬民稱頌。”
趙謙近來本就春風得意,如今一番侃侃而談,更顯得氣度不凡。
一眾臣子紛紛附和道:“趙大人所言極是,陛下,不可輕起戰端。”
:“我堂堂大夏朝,當以德服人。”
:“我大夏疆域遼闊,當有容人之度啊。陛下。”
。。。。。。
大殿上一陣喧嘩,氣氛又熱烈起來,北邙人主動投降臣服的意義,遠比耗費大量的精力物力人力去殺戮征服來的更有價值。
這是文官們的功勳。
夏熾的眼角不能控製的跳動起來,北邙人的臣服對他來說,意義更是無法估量,這能讓他超越大夏,甚至超越大夏之前的曆代君主,成為第一個將北邙王朝征服的帝王。
此後的史書上,自己的名字必是濃墨塗抹,名垂千古。
黃如輝在一眾臣子對著陛下瘋狂的吹捧聲中,安然而立,靜如一棵老樹。今日站在他身邊保持同一種意見的臣子並不多,他們人少言輕,早就消失在一眾大臣激亢的聲音裏。
他自己知道陛下的心思,也能理解陛下的心思,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可歌可頌的光輝事跡,而北邙臣服,大夏再無外敵犯邊之憂,朝廷每年至少能省下維持邊疆穩定的千萬兩銀子。
爭論了許多天,終於在今日達成一致。
夏熾抬了抬手,大殿裏的聲音逐漸消失,他低著頭,微微躬著身子,眼神炯炯,這個年輕的君王此刻如龍盤虎踞一般,展示出一種自信強大。
:“朕乃一國之君,當以國事為重,接受北邙投降,免去邊疆戰火襲擾,是我大夏臣民之幸事,故此,朕接受北邙人投降。”
:“陛下聖明!。。。”
:“陛下雄才大略!。。。”
:“陛下聖明,為百姓之福。。。”
夏熾又抬手向下壓了壓,待聲音漸消:“不過嘛,北邙人百年來對我中原不斷侵襲騷擾,讓我邊境子民不受其擾,死傷無數,這仇恨,一時半會也無法消除,北邙人既然想要投降,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來。”
羅賜突然站出來:“陛下,臣與北邙人一路走來,對其性格頗有了解,請陛下允許臣來負責此次與北邙人的談判。”
夏熾盯著羅賜看了幾息:“好!就讓羅愛卿負責此次談判,你和工部,戶部,兵部一起,先拿出一個賠償條陳出來讓朕過目,不可輕易饒了北邙人。”
:“臣羅賜領旨!”
夏熾神情嚴肅,威嚴肅穆。
:“林尚書,北邙人的生活起居由你禮部負責,不可怠慢。”
:“臣領旨。”林允文沒想到陛下突然點了他的名字,誠惶誠恐應聲道。
:“兵馬司林昆生。北邙使團的安全由你兵馬司負責,不得有誤。”
林昆生急忙應道:“臣領旨!”
。。。。。。
散朝後,黃如輝,趙謙,杜高,羅賜幾人又被陛下召入禦書房內。
很明顯,此時的夏熾龍顏大悅,心情好到了極致。
盡管他在朝堂上表現得義正言辭,表示不能輕易饒恕北邙人,但實際上,他根本不在乎北邙人的賠償。
他真正想要看到的,是北邙使者團在他麵前俯首稱臣、卑躬屈膝,乖乖獻上賠款和降書,並向他這位大夏皇帝表示心悅誠服。這才是他最關心的事情,也是他所追求的結果。
此處院落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落鳳樓,之前是張理成時期建的一座院落,遠離喧嘩,悠然清淨,小橋流水,亭台樓閣。曾是張理成私下宴請賓客的尋歡之地,之後成了禮部內部逍遙休閑的好去處。
出於陛下對使團的關心,禮部特地把此處院落拿了出來,並安排了不少人員負責使團的生活起居,稽密司的十幾名探子也充斥其中。
朝廷內部,從羅賜將消息傳回來後,似乎整個朝廷都在為這件事爭論,對北邙使團的態度也分成鮮明的兩派,隨著使團的距離越來越近,這爭論越發激烈起來,等到使團進了城,大家反而有些顧慮起來,為空言多必失,朝會上,突然又變得安靜起來。
夏熾心如狂潮,洶湧澎湃,雙手緊緊抓住龍椅兩側扶手,麵上還保持著君王的矜持和沉穩:“眾愛卿,如今北邙使團已經到了金陵,羅賜大人一路隨行,也摸清楚了他們的來意,就是要和我們大夏朝結為友邦,永世友好。當然,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他們臣服的基礎上,才有的談,不知各位愛卿有何看法,說出來一起討論一二。”
:“隻論事,不論人,好好商議,不許吵鬧。”夏熾又緊跟了一句,這些日子朝堂上天天吵得亂糟糟的,聽多了,實在有些頭疼。
大殿上傳來嗡嗡嗡的討論聲,細細密密,像無數的蜜蜂飛舞。
夏熾強忍著不適,在大殿上,吵鬧不好,安靜更可怕。
這一等,等了一刻多鍾時間,討論聲不絕於耳,就是沒有人出來表態。
:“黃太傅,你怎麽看?”夏熾忍無可忍,開口點名問道。
黃如輝是兵部尚書兼太傅,因為北邙使團一直在路上,並沒有看見人,所以他之前都沒有表態過,如今使團到了,以他的身份地位,再不說話,就不太合適了。
黃如輝從眾臣中走出一步,腰杆筆直,精神矍鑠:“陛下,臣以為,北邙臣服,是一時妥協之意,並無多少誠心,他們是要拖延時間,用以平定他們內部的混亂。”
:“臣以為,我們不該接受投降,應該抓住北邙虛弱的機會,對其進行毀滅性的打擊。隻有死掉的敵人,才是最安全的敵人。”
:“陛下,臣以為黃太傅所言非也!”新上任的工部尚書趙謙一個健步走出來,他五十多歲,在前列一眾老臣裏看起來更是年富力強。
:“正所謂國雖大,好戰必亡。如今我朝根基穩固,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意,不宜輕起戰端,且戰事無常,勝負難料。臣稟請陛下秉持仁德之心,借北邙投靠之機,與北邙修好,潛心發展,則天下太平,萬民稱頌。”
趙謙近來本就春風得意,如今一番侃侃而談,更顯得氣度不凡。
一眾臣子紛紛附和道:“趙大人所言極是,陛下,不可輕起戰端。”
:“我堂堂大夏朝,當以德服人。”
:“我大夏疆域遼闊,當有容人之度啊。陛下。”
。。。。。。
大殿上一陣喧嘩,氣氛又熱烈起來,北邙人主動投降臣服的意義,遠比耗費大量的精力物力人力去殺戮征服來的更有價值。
這是文官們的功勳。
夏熾的眼角不能控製的跳動起來,北邙人的臣服對他來說,意義更是無法估量,這能讓他超越大夏,甚至超越大夏之前的曆代君主,成為第一個將北邙王朝征服的帝王。
此後的史書上,自己的名字必是濃墨塗抹,名垂千古。
黃如輝在一眾臣子對著陛下瘋狂的吹捧聲中,安然而立,靜如一棵老樹。今日站在他身邊保持同一種意見的臣子並不多,他們人少言輕,早就消失在一眾大臣激亢的聲音裏。
他自己知道陛下的心思,也能理解陛下的心思,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可歌可頌的光輝事跡,而北邙臣服,大夏再無外敵犯邊之憂,朝廷每年至少能省下維持邊疆穩定的千萬兩銀子。
爭論了許多天,終於在今日達成一致。
夏熾抬了抬手,大殿裏的聲音逐漸消失,他低著頭,微微躬著身子,眼神炯炯,這個年輕的君王此刻如龍盤虎踞一般,展示出一種自信強大。
:“朕乃一國之君,當以國事為重,接受北邙投降,免去邊疆戰火襲擾,是我大夏臣民之幸事,故此,朕接受北邙人投降。”
:“陛下聖明!。。。”
:“陛下雄才大略!。。。”
:“陛下聖明,為百姓之福。。。”
夏熾又抬手向下壓了壓,待聲音漸消:“不過嘛,北邙人百年來對我中原不斷侵襲騷擾,讓我邊境子民不受其擾,死傷無數,這仇恨,一時半會也無法消除,北邙人既然想要投降,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來。”
羅賜突然站出來:“陛下,臣與北邙人一路走來,對其性格頗有了解,請陛下允許臣來負責此次與北邙人的談判。”
夏熾盯著羅賜看了幾息:“好!就讓羅愛卿負責此次談判,你和工部,戶部,兵部一起,先拿出一個賠償條陳出來讓朕過目,不可輕易饒了北邙人。”
:“臣羅賜領旨!”
夏熾神情嚴肅,威嚴肅穆。
:“林尚書,北邙人的生活起居由你禮部負責,不可怠慢。”
:“臣領旨。”林允文沒想到陛下突然點了他的名字,誠惶誠恐應聲道。
:“兵馬司林昆生。北邙使團的安全由你兵馬司負責,不得有誤。”
林昆生急忙應道:“臣領旨!”
。。。。。。
散朝後,黃如輝,趙謙,杜高,羅賜幾人又被陛下召入禦書房內。
很明顯,此時的夏熾龍顏大悅,心情好到了極致。
盡管他在朝堂上表現得義正言辭,表示不能輕易饒恕北邙人,但實際上,他根本不在乎北邙人的賠償。
他真正想要看到的,是北邙使者團在他麵前俯首稱臣、卑躬屈膝,乖乖獻上賠款和降書,並向他這位大夏皇帝表示心悅誠服。這才是他最關心的事情,也是他所追求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