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咎很快就知道了,那綱首張老大口中的“你們”,指的是什麽意思。
想要在這敖倉,搭乘這艘進鮮船進京的,可不止他一人而已。
這頭綱首張老大賤賣、甩賣了一批南來的貨物,與前來采買的商賈完成了交割;那頭的船老大也將伺候好了漕吏,完成了進鮮船的船體檢查。
就好像約好了似地,不僅幾輛騾牛車子從碼頭外轔轔而入,還有幾名錦衣少年打馬前來,在這小小的係泊碼頭上匯聚成了一個個小小的漩渦。
穿著短褂的力夫一擁而上,在船主的呼喊中,將那些客商的行李抬上了進鮮船。
甲板上,船工們赤著腳跑來跑去,一邊挨著船老大和檔頭的嗬罵,一邊操弄船舷,放下跨板,一邊還不忘用南腔北調,跟鄰近船隻上的同行們“交流”幾句詈言。
雖然狼藉嘈雜,但是就在這混亂景象之下,卻儼然存在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秩序,一切事務其實都在有條不紊地運轉。
不用旁人幫忙,趙無咎自己就將兩匹騾子牽上了船甲板。不過,騾子之類的大牲口不能在甲板久待,它們被牽引進了下層甲板裏,被放到專門停放牲畜的“吊台”。
所謂的“吊台”,就是一個個特製的馬廄隔間。
為了防止大牲口因暈船而狂躁,惹出麻煩,所以船上專門開辟出十幾個吊台。
騾馬站在一塊木板懸空幾寸高的上麵,木板用粗麻繩吊在幾根專門加固過的大梁上麵。船舶航行時縱然搖晃,可吊台卻能始終保持相對的平穩。這種布置尋常的小船上是決計沒有的,也隻有在像這艘超過七百石的進鮮船上麵,才有布置吊台的足夠空間。
同樣地,既然都有吊台了,船上甲板也專門修了“客樓”。搭船的客人可以帶著行李,在客樓裏休憩。
當然,即便叫作“客樓”,可畢竟是在一艘船上,這“樓”其實就是一層大通鋪似的帶頂窩棚。搭乘的客商,住宿條件也隻是比船工好一些,不用在甲板上打鋪蓋。
付了一把銅錢,趙無咎讓一個船工幫忙在客樓裏尋了個好位置,將自己的行李安頓好。
看在“孔方兄”的麵子上,那人還貼心地為趙無咎尋來一塊篷布將行李蓋上,這樣既可以防潮,而且多少能防備可能存在的小賊。
出於謹慎,趙無咎還是把注色經曆、過所、錢袋等物品用包袱卷了,隨身攜帶。那把精煉橫刀也被他斜跨於腰間蹀躞帶的銅鉤上麵。剩下堆在行李裏的,隻是衣服、幹糧、以及其它一些雜物。
接著,他便走到甲板上,站到一個不礙事的地方,看起進鮮船整備開船的景象。
憑心而論,乘內河航船對他來講還是一樁新鮮事,趙無咎隱隱覺得挺興奮的。
當桅杆上的船帆升起,進鮮船的船頭也豎起一根竹竿,竹竿上掛出一條杏黃色的旗幌,上書:“奉少府監進鮮回避”。這意味著,這艘船擁有最高漕運通行權,一旦遇到淤塞,其它船隻都必須要主動為其騰讓。
說來也怪,就好像是算準了時間一般,當船帆升起的瞬間,碼頭上就突然起了一陣東南風。
趁著這股風力,進鮮船隨之便滑入了幹流。甲板上的趙無咎憑欄遠眺,看著遠處天邊的雲彩,不由得擊節而歌道:“好風憑借力,送我步青雲!”
隻是,他沒想到自己這直抒胸臆的有感而發,竟然引來不少人的注意。
“彩!”
忙活完一應事務,綱首張老大正端著個牛皮酒囊在甲板上飲酒,一聽到趙無咎吟誦,不由得眼前一亮,隨即便開口喝彩。
之前那幾名騎著駿馬登船的錦衣華服少年人,聽了這句話,竟然也湊了過來。
“兄台,此行是否為前往洛京釋褐為官?不知閣下府上是何方名門,還望不吝賜教。”
那些少年人之中的為首者,向趙無咎一抱拳,行了個半禮道:“在下新政鮮於氏,鮮於叔明。”
一聽這少年人自報家門,趙無咎還沒什麽感覺。反而是那個原本斜臥在甲板堆疊的麻包上,放蕩不羈飲酒作樂的綱首張老大,登時便從麻包上一躍而下,將酒囊扔到一邊,連鞋履都沒趿拉好就趨步近前。
“新政鮮於氏的小郎君,可問一句,您與那京兆尹鮮於仲通大人可是親戚?”
說話的時候,這個張老大始終保持著交手作揖的謙恭姿態,而他那一對眼睛已經將鮮於叔明幾人悄然打量了一遍。
張老大看出來,這些人身穿的錦袍,用料都是最好的五色暗紋蜀錦。
因此,對於對方自稱出自巴蜀新政鮮於世家的說法,他基本上是相信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躬身作揖的姿態,亦不由得更加恭謹了一些。
果然,還沒等鮮於叔明作答,他的一個同伴便搶先自報家門道:“豈止是尋常的親戚?我家叔明兄和那位鮮於仲通大人,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
被同伴一語道破身份,鮮於叔明雖然口中斥責了那人幾句,但臉上那份自矜神色卻做不得偽。
而他看向趙無咎的眼神,也讓趙無咎想起了東山縣鄭家那兩個使者在待人接物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從眼中流露出的那種自負與自傲。
他想了想,抱拳回禮:“在下趙無咎,常州府東山縣人。此番前往洛京隻是應了一長輩之言,要我在洛京進學上進,而並非是有官可做。”
隨著趙無咎的解釋清楚,肉眼可見地,以鮮於叔明為首的這夥錦袍少年臉上的表情漸漸就變了模樣。
其中,有個少年更是打趣道:“嗨,我說呢。你這大個子話說得那般大氣,我們還以為你此去洛京,是要赴瓊林、登雲台哩。”
幾個錦袍少年紛紛大笑。
張老大一臉緊張地看向趙無咎,心裏生怕這個身姿可怖的少年壯漢因言而怒——他走南闖北這麽多年,早就練了一雙識人的慧眼——看到趙無咎跨橫刀的姿態,他就知道這人是一個用刀的好手。
少年意氣,最是受不得激,要是趙無咎遭人戲謔之後憤而拔刀。哪怕他其實也是一名八品武者,可這麽近的距離,他真沒把握能護得那些錦袍少年們周全。
想要在這敖倉,搭乘這艘進鮮船進京的,可不止他一人而已。
這頭綱首張老大賤賣、甩賣了一批南來的貨物,與前來采買的商賈完成了交割;那頭的船老大也將伺候好了漕吏,完成了進鮮船的船體檢查。
就好像約好了似地,不僅幾輛騾牛車子從碼頭外轔轔而入,還有幾名錦衣少年打馬前來,在這小小的係泊碼頭上匯聚成了一個個小小的漩渦。
穿著短褂的力夫一擁而上,在船主的呼喊中,將那些客商的行李抬上了進鮮船。
甲板上,船工們赤著腳跑來跑去,一邊挨著船老大和檔頭的嗬罵,一邊操弄船舷,放下跨板,一邊還不忘用南腔北調,跟鄰近船隻上的同行們“交流”幾句詈言。
雖然狼藉嘈雜,但是就在這混亂景象之下,卻儼然存在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秩序,一切事務其實都在有條不紊地運轉。
不用旁人幫忙,趙無咎自己就將兩匹騾子牽上了船甲板。不過,騾子之類的大牲口不能在甲板久待,它們被牽引進了下層甲板裏,被放到專門停放牲畜的“吊台”。
所謂的“吊台”,就是一個個特製的馬廄隔間。
為了防止大牲口因暈船而狂躁,惹出麻煩,所以船上專門開辟出十幾個吊台。
騾馬站在一塊木板懸空幾寸高的上麵,木板用粗麻繩吊在幾根專門加固過的大梁上麵。船舶航行時縱然搖晃,可吊台卻能始終保持相對的平穩。這種布置尋常的小船上是決計沒有的,也隻有在像這艘超過七百石的進鮮船上麵,才有布置吊台的足夠空間。
同樣地,既然都有吊台了,船上甲板也專門修了“客樓”。搭船的客人可以帶著行李,在客樓裏休憩。
當然,即便叫作“客樓”,可畢竟是在一艘船上,這“樓”其實就是一層大通鋪似的帶頂窩棚。搭乘的客商,住宿條件也隻是比船工好一些,不用在甲板上打鋪蓋。
付了一把銅錢,趙無咎讓一個船工幫忙在客樓裏尋了個好位置,將自己的行李安頓好。
看在“孔方兄”的麵子上,那人還貼心地為趙無咎尋來一塊篷布將行李蓋上,這樣既可以防潮,而且多少能防備可能存在的小賊。
出於謹慎,趙無咎還是把注色經曆、過所、錢袋等物品用包袱卷了,隨身攜帶。那把精煉橫刀也被他斜跨於腰間蹀躞帶的銅鉤上麵。剩下堆在行李裏的,隻是衣服、幹糧、以及其它一些雜物。
接著,他便走到甲板上,站到一個不礙事的地方,看起進鮮船整備開船的景象。
憑心而論,乘內河航船對他來講還是一樁新鮮事,趙無咎隱隱覺得挺興奮的。
當桅杆上的船帆升起,進鮮船的船頭也豎起一根竹竿,竹竿上掛出一條杏黃色的旗幌,上書:“奉少府監進鮮回避”。這意味著,這艘船擁有最高漕運通行權,一旦遇到淤塞,其它船隻都必須要主動為其騰讓。
說來也怪,就好像是算準了時間一般,當船帆升起的瞬間,碼頭上就突然起了一陣東南風。
趁著這股風力,進鮮船隨之便滑入了幹流。甲板上的趙無咎憑欄遠眺,看著遠處天邊的雲彩,不由得擊節而歌道:“好風憑借力,送我步青雲!”
隻是,他沒想到自己這直抒胸臆的有感而發,竟然引來不少人的注意。
“彩!”
忙活完一應事務,綱首張老大正端著個牛皮酒囊在甲板上飲酒,一聽到趙無咎吟誦,不由得眼前一亮,隨即便開口喝彩。
之前那幾名騎著駿馬登船的錦衣華服少年人,聽了這句話,竟然也湊了過來。
“兄台,此行是否為前往洛京釋褐為官?不知閣下府上是何方名門,還望不吝賜教。”
那些少年人之中的為首者,向趙無咎一抱拳,行了個半禮道:“在下新政鮮於氏,鮮於叔明。”
一聽這少年人自報家門,趙無咎還沒什麽感覺。反而是那個原本斜臥在甲板堆疊的麻包上,放蕩不羈飲酒作樂的綱首張老大,登時便從麻包上一躍而下,將酒囊扔到一邊,連鞋履都沒趿拉好就趨步近前。
“新政鮮於氏的小郎君,可問一句,您與那京兆尹鮮於仲通大人可是親戚?”
說話的時候,這個張老大始終保持著交手作揖的謙恭姿態,而他那一對眼睛已經將鮮於叔明幾人悄然打量了一遍。
張老大看出來,這些人身穿的錦袍,用料都是最好的五色暗紋蜀錦。
因此,對於對方自稱出自巴蜀新政鮮於世家的說法,他基本上是相信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躬身作揖的姿態,亦不由得更加恭謹了一些。
果然,還沒等鮮於叔明作答,他的一個同伴便搶先自報家門道:“豈止是尋常的親戚?我家叔明兄和那位鮮於仲通大人,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
被同伴一語道破身份,鮮於叔明雖然口中斥責了那人幾句,但臉上那份自矜神色卻做不得偽。
而他看向趙無咎的眼神,也讓趙無咎想起了東山縣鄭家那兩個使者在待人接物的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從眼中流露出的那種自負與自傲。
他想了想,抱拳回禮:“在下趙無咎,常州府東山縣人。此番前往洛京隻是應了一長輩之言,要我在洛京進學上進,而並非是有官可做。”
隨著趙無咎的解釋清楚,肉眼可見地,以鮮於叔明為首的這夥錦袍少年臉上的表情漸漸就變了模樣。
其中,有個少年更是打趣道:“嗨,我說呢。你這大個子話說得那般大氣,我們還以為你此去洛京,是要赴瓊林、登雲台哩。”
幾個錦袍少年紛紛大笑。
張老大一臉緊張地看向趙無咎,心裏生怕這個身姿可怖的少年壯漢因言而怒——他走南闖北這麽多年,早就練了一雙識人的慧眼——看到趙無咎跨橫刀的姿態,他就知道這人是一個用刀的好手。
少年意氣,最是受不得激,要是趙無咎遭人戲謔之後憤而拔刀。哪怕他其實也是一名八品武者,可這麽近的距離,他真沒把握能護得那些錦袍少年們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