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謙說得是漕工們的切口。
在漕工口中,沒有東西這個說法,“東”其實是北,而“西”則是南,“岸”指的終點,所謂的“針路”就是“船路”。
這句話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能不能找到一條到往北走的快船。
那白胖子聽他說出了切口,態度稍稍變得熱絡了點:“有,自然是有的,隻是看小先生想怎樣一個過法?”
範謙趕忙道:“三隻鸕鶿,都紮緊了脖子。”
鸕鶿兩條腿,說得示人。紮了脖子的鸕鶿,不能吃魚,就是說這次捎人不帶貨——胖子這倒是早有預料——畢竟是書生,又不是行商。
於是,他裝模作樣地拈了拈嘴邊稀疏的胡須,伸出一隻手掌正反手晃了兩下。
一手之數是五陌,晃了兩下就是一貫錢。
當然,這隻是是從中拉纖的費用,不包括找到船後要交給船老大的船資。
因為範謙不帶貨,而漕工們沒法賺一筆裝運貨物的辛苦錢,所以這人故意把介紹費碼高了足足一倍,而這筆錢最終大半都會流進他自己的口袋,他手底下的漕工隻能賺些跑腿的肉好(銅錢)。
範謙聞言皺了皺眉,隻是礙於此行確實緊急,他無心其討價還價,當即從懷裏錢袋子中拿出了一顆媚川珠。
那白胖綱首似乎一瞬間眼睛都亮了,他認識這種小東西,也大概知道它們價值幾許。
這是在嶺南才有出產的珍珠,需要采珠人冒死潛入海中,然後才能采集起來的珍寶。媚川珠和合浦珠,都是南珠中的佳品。
那胖子接過珠子,透著日頭看了眼,臉色頓時變得有些諂媚。
“您想要乘坐什麽船?”看了半天,他才問出了這句。
範謙道:“自然是直達洛京的進鮮船,越快越好。”
胖子一聽皺了皺眉,不過還是殷勤道:“進鮮船,這時節著實是不好找,一般都得夏秋之際才有。
不過,這邊埠口有一條現成的客船,它也在洛京靠岸。
要是您願意搭乘,其實往北走的速度也比進鮮船也慢不了多少。
因為它純是搭載行人的船隻,亦不用沿途裝卸貨物,省卻了不少工夫。
隻要北麵不下雪,河麵不封凍,多則七日,少則四、五日,這船肯定能夠抵達洛京。”
聽他這麽講,範謙想了一下便旋即選擇同意。等到他帶著這個綱首去往了客棧,將此事稟報給了狄大人和自家小姐,他們也隻得選擇搭乘客船。畢竟,非得等一艘進鮮船,那還不知道要等多久。說不定客船都到了洛京,還沒等到呢。
那白胖綱首在魏縣似乎很有門路,隻是安排一個漕工拿著名帖來去了一趟,接著就又將三人帶去了那艘客船所在的碼頭。
船老大最終收了足足一拾二貫錢,狄懷英用銀餜子會賬,然後才被放上了船。不過,那船老大還有一個額外要求。
“諸位,不是老兒我刻薄,可這幾日你們隻能待在兩間船艙裏,飲食便溺都不得出來。”他對狄懷英和範家兩人說道:“但我保證,每日都會讓人給你們送吃喝,恭桶也會給你們每日更換涮洗。”
雖然這個要求確實有些苛刻,但現在已經上了船,狄懷英三人也隻得答應。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艘船的船老大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擔心這幾個被夾帶的書生可能會影響到自己接到的那批貴客。
那可是縣令老爺親自讓典史過來,讓他們好生招待的人,同時他們也是包下了他的這艘客船。
若非那典史沒有留下一個銅板,而這個船老大也不敢向官麵上的老爺們討要——他現在隻擔心這次魏縣的官老爺們賴賬,所以隻能靠偷偷夾帶來給賺些本錢回來。
狄懷英還不知道,他雖然已經跟趙無咎先行道別,但最終居然還是乘了同一艘船。
沒錯,這艘客船便是魏縣的縣令,在接到了燕子津津令張孟將傳書之後,特意為使節團留下的。
不僅如此,這位縣老爺今日還專門擺了一場酒宴,為遠道而來的使節團接風洗塵。
等了一晚上,又是在第二天一大早的時候,使節團裏不少人還在艙內醒酒昏睡,這艘客船方才急匆匆地駛出了碼頭。
船上的人都不知道,就在這艘客船駛過瓜洲的時候,那個白胖綱首瞅見這一幕,不僅立刻讓自己麾下兩名漕工騎馬追了上去,這兩人還硬生生地追到了客船前麵好幾十裏的地方。
那裏有一段河流,叫“漯水河”,河床很寬,流水速度相當平緩。
這段河的兩灘蘆葦叢生,每到初秋,蘆葦花怒放,而每進初冬,蘆花枯萎,被風一吹,鋪天蓋地、漫天飛舞。
人們隻要從此路過,身上準能落滿蘆花。因此,這段河流又被稱為“葦河”
葦河岸邊有一座半荒廢的寺院,據說是前朝滅佛時所致,又因此伽藍三麵被葦河水環繞,故而得名叫“水圍寺”。
“水圍寺”原本既有前後殿,又有東西廊坊,殿內還有幾十座粘土燒製的精美神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隻是,現如今寺院荒廢了,大殿廊坊由於被附近村民取走了梁柱,也就坍塌了下來,便做了一地的瓦礫——這麽說可能不太恰當,因為就連那些瓦當也幾乎全都被人撿走了,拿回自己家裏用。
剩下的就隻是牆壁倒塌後,摔碎而沒人要的土磚,以及實在不便拿走的塑像。那些塑像身上的彩漆早就剝落了,身上也是飽經風霜,坑坑窪窪的。
曾經晚上有人路過此地,突兀見到這麽一尊塑像,被嚇了個半死。後來這地方“邪性”的名聲就傳開了,幾乎沒什麽人會往這邊走。於是,此地也就慢慢變成了一夥水匪盤踞的場所。
這群水匪之中,有個身材胖大的家夥,如果那範謙、狄懷英來到他麵前,多半會猜到這人可能與他們找到的那綱首有些瓜葛,事實上兩人確實是一母雙生的親弟兄。
因為他帶人盤踞在一處荒廢的破廟,而且總會趁著葦花飄蕩時到河上“做買賣”,所以知道他的人為其起了個諢號——
花頭陀。
在漕工口中,沒有東西這個說法,“東”其實是北,而“西”則是南,“岸”指的終點,所謂的“針路”就是“船路”。
這句話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能不能找到一條到往北走的快船。
那白胖子聽他說出了切口,態度稍稍變得熱絡了點:“有,自然是有的,隻是看小先生想怎樣一個過法?”
範謙趕忙道:“三隻鸕鶿,都紮緊了脖子。”
鸕鶿兩條腿,說得示人。紮了脖子的鸕鶿,不能吃魚,就是說這次捎人不帶貨——胖子這倒是早有預料——畢竟是書生,又不是行商。
於是,他裝模作樣地拈了拈嘴邊稀疏的胡須,伸出一隻手掌正反手晃了兩下。
一手之數是五陌,晃了兩下就是一貫錢。
當然,這隻是是從中拉纖的費用,不包括找到船後要交給船老大的船資。
因為範謙不帶貨,而漕工們沒法賺一筆裝運貨物的辛苦錢,所以這人故意把介紹費碼高了足足一倍,而這筆錢最終大半都會流進他自己的口袋,他手底下的漕工隻能賺些跑腿的肉好(銅錢)。
範謙聞言皺了皺眉,隻是礙於此行確實緊急,他無心其討價還價,當即從懷裏錢袋子中拿出了一顆媚川珠。
那白胖綱首似乎一瞬間眼睛都亮了,他認識這種小東西,也大概知道它們價值幾許。
這是在嶺南才有出產的珍珠,需要采珠人冒死潛入海中,然後才能采集起來的珍寶。媚川珠和合浦珠,都是南珠中的佳品。
那胖子接過珠子,透著日頭看了眼,臉色頓時變得有些諂媚。
“您想要乘坐什麽船?”看了半天,他才問出了這句。
範謙道:“自然是直達洛京的進鮮船,越快越好。”
胖子一聽皺了皺眉,不過還是殷勤道:“進鮮船,這時節著實是不好找,一般都得夏秋之際才有。
不過,這邊埠口有一條現成的客船,它也在洛京靠岸。
要是您願意搭乘,其實往北走的速度也比進鮮船也慢不了多少。
因為它純是搭載行人的船隻,亦不用沿途裝卸貨物,省卻了不少工夫。
隻要北麵不下雪,河麵不封凍,多則七日,少則四、五日,這船肯定能夠抵達洛京。”
聽他這麽講,範謙想了一下便旋即選擇同意。等到他帶著這個綱首去往了客棧,將此事稟報給了狄大人和自家小姐,他們也隻得選擇搭乘客船。畢竟,非得等一艘進鮮船,那還不知道要等多久。說不定客船都到了洛京,還沒等到呢。
那白胖綱首在魏縣似乎很有門路,隻是安排一個漕工拿著名帖來去了一趟,接著就又將三人帶去了那艘客船所在的碼頭。
船老大最終收了足足一拾二貫錢,狄懷英用銀餜子會賬,然後才被放上了船。不過,那船老大還有一個額外要求。
“諸位,不是老兒我刻薄,可這幾日你們隻能待在兩間船艙裏,飲食便溺都不得出來。”他對狄懷英和範家兩人說道:“但我保證,每日都會讓人給你們送吃喝,恭桶也會給你們每日更換涮洗。”
雖然這個要求確實有些苛刻,但現在已經上了船,狄懷英三人也隻得答應。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艘船的船老大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擔心這幾個被夾帶的書生可能會影響到自己接到的那批貴客。
那可是縣令老爺親自讓典史過來,讓他們好生招待的人,同時他們也是包下了他的這艘客船。
若非那典史沒有留下一個銅板,而這個船老大也不敢向官麵上的老爺們討要——他現在隻擔心這次魏縣的官老爺們賴賬,所以隻能靠偷偷夾帶來給賺些本錢回來。
狄懷英還不知道,他雖然已經跟趙無咎先行道別,但最終居然還是乘了同一艘船。
沒錯,這艘客船便是魏縣的縣令,在接到了燕子津津令張孟將傳書之後,特意為使節團留下的。
不僅如此,這位縣老爺今日還專門擺了一場酒宴,為遠道而來的使節團接風洗塵。
等了一晚上,又是在第二天一大早的時候,使節團裏不少人還在艙內醒酒昏睡,這艘客船方才急匆匆地駛出了碼頭。
船上的人都不知道,就在這艘客船駛過瓜洲的時候,那個白胖綱首瞅見這一幕,不僅立刻讓自己麾下兩名漕工騎馬追了上去,這兩人還硬生生地追到了客船前麵好幾十裏的地方。
那裏有一段河流,叫“漯水河”,河床很寬,流水速度相當平緩。
這段河的兩灘蘆葦叢生,每到初秋,蘆葦花怒放,而每進初冬,蘆花枯萎,被風一吹,鋪天蓋地、漫天飛舞。
人們隻要從此路過,身上準能落滿蘆花。因此,這段河流又被稱為“葦河”
葦河岸邊有一座半荒廢的寺院,據說是前朝滅佛時所致,又因此伽藍三麵被葦河水環繞,故而得名叫“水圍寺”。
“水圍寺”原本既有前後殿,又有東西廊坊,殿內還有幾十座粘土燒製的精美神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隻是,現如今寺院荒廢了,大殿廊坊由於被附近村民取走了梁柱,也就坍塌了下來,便做了一地的瓦礫——這麽說可能不太恰當,因為就連那些瓦當也幾乎全都被人撿走了,拿回自己家裏用。
剩下的就隻是牆壁倒塌後,摔碎而沒人要的土磚,以及實在不便拿走的塑像。那些塑像身上的彩漆早就剝落了,身上也是飽經風霜,坑坑窪窪的。
曾經晚上有人路過此地,突兀見到這麽一尊塑像,被嚇了個半死。後來這地方“邪性”的名聲就傳開了,幾乎沒什麽人會往這邊走。於是,此地也就慢慢變成了一夥水匪盤踞的場所。
這群水匪之中,有個身材胖大的家夥,如果那範謙、狄懷英來到他麵前,多半會猜到這人可能與他們找到的那綱首有些瓜葛,事實上兩人確實是一母雙生的親弟兄。
因為他帶人盤踞在一處荒廢的破廟,而且總會趁著葦花飄蕩時到河上“做買賣”,所以知道他的人為其起了個諢號——
花頭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