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吳王夫差的倚仗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作者:法師小麵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範蠡將軍,你是說這姑蘇城上的吳軍跟幾年前的楚軍相似,這話是什麽意思?”,文種大夫一臉不解的對範蠡問道。
就連越王勾踐也是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
“大王可還記得,六年多以前越國借助楚國鬆陽之地練兵,楚國向越國提供糧草,而越國向楚國提供鐵料之事?”,範蠡拱手對越王勾踐說道。
“寡人記得,越國每月向楚國每月提供十萬斤鐵,楚國每月向越軍提供五萬石糧食,可這事與吳軍有什麽關係呢?”,越王勾踐問道。
“楚國國內是有鐵礦的,但還是急切的需要越國提供鐵料,臣當時覺得鐵乃是惡金,隻當是楚國需要這惡金製造農具來開墾荒地所用,所以臣就沒有在意”
“但五年前,楚國水軍在護送越軍入吳的時候,臣發現楚國水軍幾乎人人著甲,當時臣隻當是楚國富庶,也沒有多想”
“隻是在後來與楚國水軍主將分別之時,臣才注意到他身上的甲胄既不是皮甲,也不是笨重的青銅甲,而是鐵甲,且是覆蓋身體大部的鐵甲”
“臣當時詢問了楚將公孫州,公孫州表示這鐵甲乃是楚國少府研製,公孫州當時並沒有透露出這鐵甲的具體性能”
“但臣後來詢問過一名披甲的楚軍,這楚軍告知臣,他身上的一件全身的鐵甲重量大概是五十斤左右”,範蠡在說道這鐵甲的重量之時,神色至今還有些不可置信。
“一具全身鐵甲隻有五十斤重?”,勾踐瞪大著眼睛問道。
“確實如此”,範蠡認真的回道:
“一套全身的青銅甲大概重達百餘斤,縱然是再武勇的武士也沒有能力長時間披著百多斤的戰甲還能使出十分戰力”
“所以青銅戰甲很少能有覆蓋全身的戰甲,因為太重,但這一件全身鐵甲重量才隻有一件半甲的青銅甲重量隻有一半”。
“就算是這鐵甲重量比起青銅甲輕,但這鐵甲終究是惡金鑄造,我聽聞這惡金不僅容易腐蝕,且還脆,沒有任性,縱然是打造成農具,也使用不了兩三次,這用惡金製造的鐵甲又能有多強的防禦性呢?”,文種說道。
越王勾踐也是點頭表示讚同。
“王上,文種大夫,但若是我們大膽的猜測一下,楚國已經改進了惡金的煉製方法,惡金製造的器物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呢?”,範蠡向越王勾踐說道。
“範蠡將軍,此言實在駭人聽聞”,文種說道。
“楚國君臣皆是聰明人,若是這鐵甲不能替代青銅甲、皮甲,楚國又怎麽會不惜國力的大批製造呢”,範蠡反問道。
“當初十幾萬叛軍圍困郢都,卻被楚國上將軍帶領四萬新軍擊潰,什麽新軍能有如此戰力?伍子胥麾下五萬吳國精銳也被上將軍的新軍正麵擊敗,吳國精銳可都是出自孫武之手,難道這楚國上將軍孫念就這麽厲害?”範蠡對文種再次反問道。
文種大夫聽到這話也無從辯駁。
昔年孫武在吳國被吳王闔閭重用,之後,孫武就給吳國編練出一支橫行於世的吳軍。
這已經是一件震驚世人的事情了。
但現在楚國上將軍孫念也能編練出一支強軍,並且在人數處於下風的時候,正麵擊潰孫武編練的吳軍,這是何其困難的事情啊。
或許真是借助了外力,這外力就是鐵甲之功。
“範卿的意思是這姑蘇城頭之上的吳軍也是穿戴了鐵甲?”,越王勾踐問道。
姑蘇城牆太高,肉眼根本沒辦法看清城頭上的吳軍是否身穿全甲,能夠攻上城頭的越軍也都無一生還,所以越王勾踐他們對吳軍至今還一無所知。
若不是今日這範蠡說出來,越王勾踐還隻是以為吳軍英勇善戰,姑蘇城備戰得力的緣故。
“臣以為隻有這樣才能解釋不過兩萬吳軍,可以麵對十幾萬越軍猛烈攻勢之下,穩固堅守”,範蠡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將三麵圍攻改成四麵圍攻,料想夫差也不會做出棄守姑蘇的事”,越王勾踐沉聲說道。
“臣以為三麵圍攻改成四麵圍攻效果也不會太大”,範蠡說道。
“範卿是何意?”,越王勾踐凝聲問道。
“臣聽聞,楚王麾下有一支萬人的禁衛軍,這支禁衛軍戰力驚人,郢都公卿作亂,禁衛軍以五千之數依托楚王宮,麵對十倍以上的叛軍,還是將這些人抵擋在楚王宮門前,叛軍沒有前進一步,而後被馳援的禁衛軍擊潰”
“之後郢都又被十幾萬叛軍圍攻,還是這禁衛軍抵擋了叛軍三日,之後再由楚國大軍擊敗,平定了楚國內亂”
“臣說這些,隻是想告訴大王,這姑蘇城上肯定有一支類似於楚國禁衛軍的存在,不然無法解釋伯嚭,還有越國諸多探子都不知道吳國鐵甲的事情”,範蠡拜道。
“範蠡將軍,你的意思是這幾年,吳王夫差秘密編練出了一支類似於楚國禁衛軍的鐵甲軍,瞞住了吳國所有人?”,文種大夫麵色凝重的問道。
“這也是我覺得這姑蘇城頭的吳軍為什麽跟楚軍相似的緣故”,範蠡說道。
“若真如範卿之言,那寡人該如何攻下這姑蘇城?”越王勾踐沉聲問道。
“臣以為強攻這姑蘇城,就算最終拿下,恐怕越國也要承受難以承受的代價,所以,從姑蘇外部擊破城邑,非常難,但吳國的內部卻有很大的問題,臣建議從吳國內部著手”,範蠡說道。
“你是說伯嚭?”,越王勾踐問道。
“伯嚭的人品雖然卑劣,但他在吳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就算近來他被夫差疏遠,但也能做很多的事情”,範蠡說道。
越王勾踐聽了範蠡的話,目光頓時一亮,他先前還想等姑蘇城破之後就將伯嚭給弄死,但現在卻改變主意了,
於是越軍表麵依然還是采取三麵圍攻的策略,就連每日攻城的強度和人數都沒有減少,但勾踐暗地裏卻加大了對姑蘇城內越國暗探的聯係。
就連越王勾踐也是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
“大王可還記得,六年多以前越國借助楚國鬆陽之地練兵,楚國向越國提供糧草,而越國向楚國提供鐵料之事?”,範蠡拱手對越王勾踐說道。
“寡人記得,越國每月向楚國每月提供十萬斤鐵,楚國每月向越軍提供五萬石糧食,可這事與吳軍有什麽關係呢?”,越王勾踐問道。
“楚國國內是有鐵礦的,但還是急切的需要越國提供鐵料,臣當時覺得鐵乃是惡金,隻當是楚國需要這惡金製造農具來開墾荒地所用,所以臣就沒有在意”
“但五年前,楚國水軍在護送越軍入吳的時候,臣發現楚國水軍幾乎人人著甲,當時臣隻當是楚國富庶,也沒有多想”
“隻是在後來與楚國水軍主將分別之時,臣才注意到他身上的甲胄既不是皮甲,也不是笨重的青銅甲,而是鐵甲,且是覆蓋身體大部的鐵甲”
“臣當時詢問了楚將公孫州,公孫州表示這鐵甲乃是楚國少府研製,公孫州當時並沒有透露出這鐵甲的具體性能”
“但臣後來詢問過一名披甲的楚軍,這楚軍告知臣,他身上的一件全身的鐵甲重量大概是五十斤左右”,範蠡在說道這鐵甲的重量之時,神色至今還有些不可置信。
“一具全身鐵甲隻有五十斤重?”,勾踐瞪大著眼睛問道。
“確實如此”,範蠡認真的回道:
“一套全身的青銅甲大概重達百餘斤,縱然是再武勇的武士也沒有能力長時間披著百多斤的戰甲還能使出十分戰力”
“所以青銅戰甲很少能有覆蓋全身的戰甲,因為太重,但這一件全身鐵甲重量才隻有一件半甲的青銅甲重量隻有一半”。
“就算是這鐵甲重量比起青銅甲輕,但這鐵甲終究是惡金鑄造,我聽聞這惡金不僅容易腐蝕,且還脆,沒有任性,縱然是打造成農具,也使用不了兩三次,這用惡金製造的鐵甲又能有多強的防禦性呢?”,文種說道。
越王勾踐也是點頭表示讚同。
“王上,文種大夫,但若是我們大膽的猜測一下,楚國已經改進了惡金的煉製方法,惡金製造的器物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呢?”,範蠡向越王勾踐說道。
“範蠡將軍,此言實在駭人聽聞”,文種說道。
“楚國君臣皆是聰明人,若是這鐵甲不能替代青銅甲、皮甲,楚國又怎麽會不惜國力的大批製造呢”,範蠡反問道。
“當初十幾萬叛軍圍困郢都,卻被楚國上將軍帶領四萬新軍擊潰,什麽新軍能有如此戰力?伍子胥麾下五萬吳國精銳也被上將軍的新軍正麵擊敗,吳國精銳可都是出自孫武之手,難道這楚國上將軍孫念就這麽厲害?”範蠡對文種再次反問道。
文種大夫聽到這話也無從辯駁。
昔年孫武在吳國被吳王闔閭重用,之後,孫武就給吳國編練出一支橫行於世的吳軍。
這已經是一件震驚世人的事情了。
但現在楚國上將軍孫念也能編練出一支強軍,並且在人數處於下風的時候,正麵擊潰孫武編練的吳軍,這是何其困難的事情啊。
或許真是借助了外力,這外力就是鐵甲之功。
“範卿的意思是這姑蘇城頭之上的吳軍也是穿戴了鐵甲?”,越王勾踐問道。
姑蘇城牆太高,肉眼根本沒辦法看清城頭上的吳軍是否身穿全甲,能夠攻上城頭的越軍也都無一生還,所以越王勾踐他們對吳軍至今還一無所知。
若不是今日這範蠡說出來,越王勾踐還隻是以為吳軍英勇善戰,姑蘇城備戰得力的緣故。
“臣以為隻有這樣才能解釋不過兩萬吳軍,可以麵對十幾萬越軍猛烈攻勢之下,穩固堅守”,範蠡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將三麵圍攻改成四麵圍攻,料想夫差也不會做出棄守姑蘇的事”,越王勾踐沉聲說道。
“臣以為三麵圍攻改成四麵圍攻效果也不會太大”,範蠡說道。
“範卿是何意?”,越王勾踐凝聲問道。
“臣聽聞,楚王麾下有一支萬人的禁衛軍,這支禁衛軍戰力驚人,郢都公卿作亂,禁衛軍以五千之數依托楚王宮,麵對十倍以上的叛軍,還是將這些人抵擋在楚王宮門前,叛軍沒有前進一步,而後被馳援的禁衛軍擊潰”
“之後郢都又被十幾萬叛軍圍攻,還是這禁衛軍抵擋了叛軍三日,之後再由楚國大軍擊敗,平定了楚國內亂”
“臣說這些,隻是想告訴大王,這姑蘇城上肯定有一支類似於楚國禁衛軍的存在,不然無法解釋伯嚭,還有越國諸多探子都不知道吳國鐵甲的事情”,範蠡拜道。
“範蠡將軍,你的意思是這幾年,吳王夫差秘密編練出了一支類似於楚國禁衛軍的鐵甲軍,瞞住了吳國所有人?”,文種大夫麵色凝重的問道。
“這也是我覺得這姑蘇城頭的吳軍為什麽跟楚軍相似的緣故”,範蠡說道。
“若真如範卿之言,那寡人該如何攻下這姑蘇城?”越王勾踐沉聲問道。
“臣以為強攻這姑蘇城,就算最終拿下,恐怕越國也要承受難以承受的代價,所以,從姑蘇外部擊破城邑,非常難,但吳國的內部卻有很大的問題,臣建議從吳國內部著手”,範蠡說道。
“你是說伯嚭?”,越王勾踐問道。
“伯嚭的人品雖然卑劣,但他在吳國的地位舉足輕重,就算近來他被夫差疏遠,但也能做很多的事情”,範蠡說道。
越王勾踐聽了範蠡的話,目光頓時一亮,他先前還想等姑蘇城破之後就將伯嚭給弄死,但現在卻改變主意了,
於是越軍表麵依然還是采取三麵圍攻的策略,就連每日攻城的強度和人數都沒有減少,但勾踐暗地裏卻加大了對姑蘇城內越國暗探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