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戰火紛飛的時代
震驚:我成為了春秋時代的扛把子 作者:法師小麵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從端木賜進入秦國後,秦君嬴刺迅速下達指令,將剛剛從漢中抽調返回的五萬秦軍派往少梁,這一決策使秦國在少梁的駐軍數量由原來的三萬猛增到八萬。
與此同時,負責鎮守楚國三川郡和上庸郡一帶的主將荊雲也行動起來,他從三川郡和上庸郡兩地的駐軍中抽調出五萬人馬,並開始向晉國韓氏的宜陽地區進發。
根據襄郢的命令,荊雲需要在合適的時機中,奪取魏氏的上洛之地以及韓氏的宜陽之地。
然而,荊雲經過深思熟慮後認為,一旦魏氏在與趙韓聯軍的戰鬥中失利,他們必定會調動上洛之地的魏軍回援。
因此,荊雲並不急於攻打魏氏的上洛之地,或許再過一段時間,這座城池就會自動落入他的手中。
相反,對於韓氏的宜陽之地,荊雲則認為應當迅速攻占。
因為一旦韓氏成功肅清澠池和郗塞之地的魏軍後,很可能會撤回宜陽。如果不能及時采取行動,那麽這個機會可能就會錯失。
所以荊雲讓麾下五萬大軍迅速往宜陽趕去,另一邊征召民夫,將新城的輜重運往前線的楚軍大營。
新城乃是楚國攻略晉國的前沿,所以楚國長期在新城是存放了一定量的糧草輜重的,現在這些糧草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楚王章十七年四月,楚將荊雲以五萬大軍攻打晉國韓氏的重鎮宜陽。
宜陽本有三萬韓軍鎮守,但因為宜陽守將分出兩萬韓軍攻打魏氏的澠池和郗塞,導致宜陽空虛。
當荊雲渡過洛水,兵臨宜陽的時候,宜陽城的副將才緊急向澠池的宜陽將軍求援。
隻是當宜陽將軍集結部隊迅速趕到宜陽的時候,宜陽在韓氏援軍到達的前半個時辰就落到了楚軍手中。
韓氏的宜陽將軍對留守宜陽的副將大恨,恨其無能,宜陽城中尚有一萬大軍,偏偏三天的時間都堅持不到。
宜陽將軍見重鎮宜陽已經被楚軍攻破,他隻得帶領兩萬韓軍撤往澠池。
又過了數日,留在上洛附近的斥候突然向荊雲稟報,說是駐守上洛之地的魏軍在一日之前全部撤離。
荊雲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神色大喜,他的預料果然沒有錯,於是立刻分出五千人去占領上洛之地。
就這樣,楚國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既定目標,於是荊雲就將目光看向澠池。
另一方麵,秦軍從少梁出發,拔除了魏氏在汾水兩岸的一些據點,隨後又去攻打汾陰,秦軍與汾陰的魏軍交戰兩日之後,魏軍主動撤離汾陰,趕往支援安邑。
就這樣,秦軍花費了些許的代價就取得了位於河東最西邊的汾陰這座城池,於是秦軍想要繼續乘勝追擊。
秦軍的目標不是河東,而是河西,河西還有諸多城邑位於魏氏的手裏,所以秦君就給秦將授命,讓其擇機攻取整個河西。
這也是上次秦軍伐晉時的目標,但最終隻得了彭衙和少梁這兩處河西的重地,所以這次機會對秦軍而言乃是千載難逢。
秦楚兩國趁著趙韓圍攻魏氏的時候攻打晉國,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趙氏的執政卿趙無恤得知。
對於這情況,趙無恤事先就推算過了,秦國窮兵黷武,並不被趙無恤放在眼裏,這次就算是被秦國占些便宜,以後隨時可以拿回來。
但晉國身上的肥肉到了楚國這頭猛虎的嘴裏,以後想要拿回來,恐怕就難了。
不過這點損失還在趙無恤的承受範圍。
楚國對晉國一直都是虎視眈眈,這也是趙無恤這兩年以來都不敢直接對魏氏動手的原因,所以,這兩年趙無恤除了對韓氏行使一些溫和手段之外,一直在隱忍,直到確定楚軍主力遠在巴蜀的時候,才對魏氏行雷霆之擊。
趙無恤的心腹謀臣張孟談給其設定的取魏之計的時機選得非常好,楚國如今隻能在晉國身上占些便宜,但卻無力幹涉趙魏的戰局。
在秦楚兩國下場之後,趙無恤再次增兵十萬,攻打魏氏之地,兩個月的時間,魏氏在河東的領地除了安邑之外全部落在了趙氏的手裏。
魏氏之前偌大的領地有三分之二落到了趙氏的手裏,三分之一落到了秦國手裏,魏氏如今隻剩下安邑一座孤城還在苟延殘喘,但安邑陷入也隻是時間問題了。
這次秦國算是吃撐了,不費吹灰之力之力就全據河西之地,這讓秦君嬴刺龍顏大悅,甚至親自跑到秦國的宗廟,向嬴氏列祖列宗報喜。
楚國這次胃口不算大,撿了魏氏的上洛之地,搶了韓氏的重鎮宜陽,還有澠池,然後就沒有動作了。
楚國這點收益與秦國相比,實在不值一提。
而就在秦國與楚國在晉國這塊土地上奪食的時候,齊國大將田豹親率五萬大軍攻入了衛國。
齊國的動作驚呆了趙氏,也驚呆了衛國,就連楚國也沒有反應過來。
衛國在秦、楚、晉、齊四國大戰結束之後,國土麵積縮小了一半,如今在齊國的強大攻勢下,接連失地,恐怕這一半也保不住。
衛侯姬輒看著齊軍不斷逼近衛國都城濮陽,隻能一麵征召國人抵抗,一麵向趙氏求援。
但如今趙氏將大部分的力量都投入了魏氏的戰場,哪有時間管衛國,而且趙氏也不會為了衛國而去得罪齊國這個盟友。
楚盟這邊,前任衛侯蒯聵的反應倒是很大,連忙麵見楚盟之中的幾個國家的國君,如鄭國、陳國、宋國這些距離衛國比較近的國家,衛侯蒯聵想要向這些國家借兵,意圖攻打齊國。
衛侯蒯聵的目標當然不是為了救援衛國,他隻是想借助擊退齊國的威望回到衛國,意圖把他的兒子再度趕下君位。
隻是前任衛侯蒯聵哪裏看得清現在的局勢,他這個前任衛侯早就入不得這些國家的眼,沒有哪一個國君願意見他。
等他想著來求楚王熊章的時候,衛國都城被齊國攻破的消息已經傳了出來。
三個月不到的時間,衛國就被齊國滅亡,衛侯姬輒在衛侯宮自焚而死。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前任衛侯蒯聵也不再前往襄郢,而是一臉落寞的回到了自己的領邑,自此再也沒有離開過。
楚王章十七年是紛亂的一年,楚國在攻略巴蜀,但蜀國的抵抗至今還在繼續,趙氏聯合韓氏花費極大的代價終於滅亡了魏氏,秦國在魏氏身上吃下了一塊巨大的肥肉。
齊國在幾個大國都抽不開身的情況下覆滅了衛國。
兩年多以前,齊國在魯國宿敵舉行的彌兵大會之後,列國隻見戰亂不斷,覆滅的弱國更是極速增加,使得宿地之盟成為了一個笑話。
天下諸國也不再承認齊國的霸權。
與此同時,負責鎮守楚國三川郡和上庸郡一帶的主將荊雲也行動起來,他從三川郡和上庸郡兩地的駐軍中抽調出五萬人馬,並開始向晉國韓氏的宜陽地區進發。
根據襄郢的命令,荊雲需要在合適的時機中,奪取魏氏的上洛之地以及韓氏的宜陽之地。
然而,荊雲經過深思熟慮後認為,一旦魏氏在與趙韓聯軍的戰鬥中失利,他們必定會調動上洛之地的魏軍回援。
因此,荊雲並不急於攻打魏氏的上洛之地,或許再過一段時間,這座城池就會自動落入他的手中。
相反,對於韓氏的宜陽之地,荊雲則認為應當迅速攻占。
因為一旦韓氏成功肅清澠池和郗塞之地的魏軍後,很可能會撤回宜陽。如果不能及時采取行動,那麽這個機會可能就會錯失。
所以荊雲讓麾下五萬大軍迅速往宜陽趕去,另一邊征召民夫,將新城的輜重運往前線的楚軍大營。
新城乃是楚國攻略晉國的前沿,所以楚國長期在新城是存放了一定量的糧草輜重的,現在這些糧草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楚王章十七年四月,楚將荊雲以五萬大軍攻打晉國韓氏的重鎮宜陽。
宜陽本有三萬韓軍鎮守,但因為宜陽守將分出兩萬韓軍攻打魏氏的澠池和郗塞,導致宜陽空虛。
當荊雲渡過洛水,兵臨宜陽的時候,宜陽城的副將才緊急向澠池的宜陽將軍求援。
隻是當宜陽將軍集結部隊迅速趕到宜陽的時候,宜陽在韓氏援軍到達的前半個時辰就落到了楚軍手中。
韓氏的宜陽將軍對留守宜陽的副將大恨,恨其無能,宜陽城中尚有一萬大軍,偏偏三天的時間都堅持不到。
宜陽將軍見重鎮宜陽已經被楚軍攻破,他隻得帶領兩萬韓軍撤往澠池。
又過了數日,留在上洛附近的斥候突然向荊雲稟報,說是駐守上洛之地的魏軍在一日之前全部撤離。
荊雲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神色大喜,他的預料果然沒有錯,於是立刻分出五千人去占領上洛之地。
就這樣,楚國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既定目標,於是荊雲就將目光看向澠池。
另一方麵,秦軍從少梁出發,拔除了魏氏在汾水兩岸的一些據點,隨後又去攻打汾陰,秦軍與汾陰的魏軍交戰兩日之後,魏軍主動撤離汾陰,趕往支援安邑。
就這樣,秦軍花費了些許的代價就取得了位於河東最西邊的汾陰這座城池,於是秦軍想要繼續乘勝追擊。
秦軍的目標不是河東,而是河西,河西還有諸多城邑位於魏氏的手裏,所以秦君就給秦將授命,讓其擇機攻取整個河西。
這也是上次秦軍伐晉時的目標,但最終隻得了彭衙和少梁這兩處河西的重地,所以這次機會對秦軍而言乃是千載難逢。
秦楚兩國趁著趙韓圍攻魏氏的時候攻打晉國,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趙氏的執政卿趙無恤得知。
對於這情況,趙無恤事先就推算過了,秦國窮兵黷武,並不被趙無恤放在眼裏,這次就算是被秦國占些便宜,以後隨時可以拿回來。
但晉國身上的肥肉到了楚國這頭猛虎的嘴裏,以後想要拿回來,恐怕就難了。
不過這點損失還在趙無恤的承受範圍。
楚國對晉國一直都是虎視眈眈,這也是趙無恤這兩年以來都不敢直接對魏氏動手的原因,所以,這兩年趙無恤除了對韓氏行使一些溫和手段之外,一直在隱忍,直到確定楚軍主力遠在巴蜀的時候,才對魏氏行雷霆之擊。
趙無恤的心腹謀臣張孟談給其設定的取魏之計的時機選得非常好,楚國如今隻能在晉國身上占些便宜,但卻無力幹涉趙魏的戰局。
在秦楚兩國下場之後,趙無恤再次增兵十萬,攻打魏氏之地,兩個月的時間,魏氏在河東的領地除了安邑之外全部落在了趙氏的手裏。
魏氏之前偌大的領地有三分之二落到了趙氏的手裏,三分之一落到了秦國手裏,魏氏如今隻剩下安邑一座孤城還在苟延殘喘,但安邑陷入也隻是時間問題了。
這次秦國算是吃撐了,不費吹灰之力之力就全據河西之地,這讓秦君嬴刺龍顏大悅,甚至親自跑到秦國的宗廟,向嬴氏列祖列宗報喜。
楚國這次胃口不算大,撿了魏氏的上洛之地,搶了韓氏的重鎮宜陽,還有澠池,然後就沒有動作了。
楚國這點收益與秦國相比,實在不值一提。
而就在秦國與楚國在晉國這塊土地上奪食的時候,齊國大將田豹親率五萬大軍攻入了衛國。
齊國的動作驚呆了趙氏,也驚呆了衛國,就連楚國也沒有反應過來。
衛國在秦、楚、晉、齊四國大戰結束之後,國土麵積縮小了一半,如今在齊國的強大攻勢下,接連失地,恐怕這一半也保不住。
衛侯姬輒看著齊軍不斷逼近衛國都城濮陽,隻能一麵征召國人抵抗,一麵向趙氏求援。
但如今趙氏將大部分的力量都投入了魏氏的戰場,哪有時間管衛國,而且趙氏也不會為了衛國而去得罪齊國這個盟友。
楚盟這邊,前任衛侯蒯聵的反應倒是很大,連忙麵見楚盟之中的幾個國家的國君,如鄭國、陳國、宋國這些距離衛國比較近的國家,衛侯蒯聵想要向這些國家借兵,意圖攻打齊國。
衛侯蒯聵的目標當然不是為了救援衛國,他隻是想借助擊退齊國的威望回到衛國,意圖把他的兒子再度趕下君位。
隻是前任衛侯蒯聵哪裏看得清現在的局勢,他這個前任衛侯早就入不得這些國家的眼,沒有哪一個國君願意見他。
等他想著來求楚王熊章的時候,衛國都城被齊國攻破的消息已經傳了出來。
三個月不到的時間,衛國就被齊國滅亡,衛侯姬輒在衛侯宮自焚而死。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前任衛侯蒯聵也不再前往襄郢,而是一臉落寞的回到了自己的領邑,自此再也沒有離開過。
楚王章十七年是紛亂的一年,楚國在攻略巴蜀,但蜀國的抵抗至今還在繼續,趙氏聯合韓氏花費極大的代價終於滅亡了魏氏,秦國在魏氏身上吃下了一塊巨大的肥肉。
齊國在幾個大國都抽不開身的情況下覆滅了衛國。
兩年多以前,齊國在魯國宿敵舉行的彌兵大會之後,列國隻見戰亂不斷,覆滅的弱國更是極速增加,使得宿地之盟成為了一個笑話。
天下諸國也不再承認齊國的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