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雖然失去了太尉樊陵,閹黨勢力傾頹,但他們與黨人兩派的爭鬥依然在朝堂不停不休。
那蘇都督究竟有沒有像說的那樣解決張燕?
他們現在情況到底如何?
若是假的如何懲罰?若是真的又該如何封賞?
圍繞著這一堆問題,朝堂炒破了頭。
最終,朝廷破天荒的同時向並州、向冀州、向幽州,圍繞著黑山派出了大量探子人馬,閹黨和黨人可謂傾巢出動,摸底排查,就為了查明真相如何。
不過,皇帝這次卻不再如往日那般焦慮,他相信盧植說的沒錯,沒人敢拿自己的腦袋開玩笑。
他躺在西園群花之間,老神在在。
另一邊,蘇曜等人也一路不停的向京城進發,走出群山,進入上黨平原,向著河內進發。
時間不停的推移。
終於,最後綜合各方消息,朝堂已經完全確定了情況。
賊首張燕戰敗失蹤,黑山大亂!
各派係在山上打成一團。
而得到朝廷消息的各地郡守們,趁機收複失地,奪回了不少關鍵隘口,進一步壓縮了黑山軍的空間。
形勢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啊!
於是乎,久違的,洛陽北宮的大殿內,在早朝上傳來了陛下清朗的大笑:
“這蘇曜不負朕望,幹得漂亮啊”
“快快擬旨,讓他們加速回京!”
“另外,讓沿途官員都做好接待工作,切不可怠慢了咱們的英雄啊!”
英雄。
真的是英雄啊。
皇帝激動極了。
這小子太能打了!
而且不但不花錢,還會給他掙錢!
此等人才,實在是難得,怕是幾代人裏都出不來一個。
如今,在他劉宏這裏出現了。
我大漢將興,大漢將興啊!
七月初,陽光明媚
剛剛翻過上黨的群山,進得河內平原,還未到前方縣城,蘇曜老遠便看到了那數百人的迎接隊伍。
按照之前信使來報,那裏的是此地的河內郡守朱儁、並州刺史丁原以及其下的各級官吏還有些組織來觀禮的百姓。
觀禮,當然少不了的便是那傳旨環節。
為此,蘇曜等人專程撇下了後軍連綿的隊伍,快馬加鞭先行趕來此地。
“聖旨到!”
當先,一位健壯的小黃門大喊一聲。
緊接著,一個三十出頭的中年男子,便手持節杖,捧著聖旨走上前來:
“某乃黃門侍郎鍾繇鍾元常,奉旨宣詔。
使匈奴中郎將王柔、侍禦史袁紹、使匈奴中郎將門下督蘇曜等人,速來接詔。”
黃門侍郎。
雖然和小黃門感覺很像,乍一聽貌似也是個太監,但實際上兩者差別極大。
黃門,是由於秦漢時,宮門多油漆成黃色,故稱黃門。
而黃門侍郎是即給事於宮門之內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用於傳達公文詔令,接引朝臣諸王等。
《後漢書·百官誌》有雲:“黃門侍郎,六百石。本注曰:無員。掌侍從左右,給事中,關通中外。及諸王朝見於殿上,引王就座。”
與那太監的小黃門完全不是一回事,黃門侍郎乃是郎官,所任皆為良家子。
而又由於其皇帝近臣,屬於能自由出入禁中的外官,能接觸到眾多朝廷機要,地位非常重要。
而此次過來宣旨接應的黃門侍郎鍾繇鍾元常,自然也非常人。
連蘇曜都認出了這個名字。
此乃曹魏滅蜀功臣鍾會之父,在正常曆史上,其輔佐曹家三代,功勳卓著,位列三公之首,得到了配享魏武帝曹操廟庭的殊榮,是被曹操譽為堪比蕭何的角色。
同時,與其在政治上的成就相比,其在書法上的成就更為矚目。
因適逢後漢黨錮之禍,鍾繇自小苦無報國之門,醉心書法,師從蔡邕等人三十年鑽研此道。
其楷書筆法和結體帶有濃厚的隸書氣息,風格古樸,被曆代奉為楷模,有“正書之祖”之譽。
有書中四賢美稱,與書聖王羲之並稱“鍾王”。
但現在嘛,這位將近不惑之年的鍾繇,雖然是神色肅穆,但隱約卻看得出他有些緊張。
這隻因他是剛剛由尚書郎遷任的黃門侍郎,這一次宣召接引,便是他上任的頭一項任務。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不得他不緊張。
畢竟對他來說,本次任務真正的主角,那蘇曜蘇都督,其特立獨行的作風已經在京師人盡皆知了。
為此,出行前,老領導盧植等人是特意叮囑,要他務必把事情辦好
不過雖然揣著這麽些心事,但他到底早已非黃毛少年,為人沉穩堅定。
隻見他一手持著節杖,一手端著聖旨,嚴肅道:
“使匈奴中郎將王柔何在,速來聽旨。”
一身將官甲胄在身的王柔當即翻身下馬,上前一步,正了下神色行軍禮道:
“王某聽旨。”
這一幕看的蘇曜是嘖嘖稱奇。
本次與上回蘇曜斬殺的那突然殺至,以調查為主小黃門不同,是正式的宣召接旨事件。
在兩日前他們就已經接到了通知,有所準備。
然而如今一看,這與後世影視劇中那動輒下跪磕頭的景象竟截然不同。
這便是了,其實影視劇中那番在皇帝麵前動輒下跪磕頭,毫無人權的場景,是隻有到了明清時期那皇權的巔峰時刻才會出現。
秦漢時別說大臣跪了,皇帝甚至要為丞相起身,大臣們上朝儀式也都是有座位的。
而那將軍將士們若戎裝在身,甚至連大禮都可不行,僅持械執軍禮即可,周亞夫治軍即以此為表率楷模。
這一點早在清朝末年時,康有為在《擬免跪拜詔》中就專程說道:
“漢製,皇帝為丞相起,晉、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後世從之”。由此可見,古代的上朝禮儀經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變化。
故而在之前那貴為太尉的樊陵泣血下跪時,皇帝才說他不合禮儀,成何體統。
當然,這隻是製度性的
——“陛下口諭”
在鍾繇宣詔正式的聖旨前,那健壯的小黃門先繃著臉插嘴道:
“汝身為使匈奴中郎將,卻無力節製匈奴,反喪師失地。
使胡亂糜爛並州邊境,致諸多郡縣陷於胡擄之手,百姓流離,國威淪喪,朕問,你可知罪!”
這話說的那本來喜氣洋洋的王柔是突然臉色一變,怎麽也沒想到皇帝居然舊事重提,嚇得他噗通一下跪在地上,顫聲道:
“臣臣知罪。”
(本章完)
那蘇都督究竟有沒有像說的那樣解決張燕?
他們現在情況到底如何?
若是假的如何懲罰?若是真的又該如何封賞?
圍繞著這一堆問題,朝堂炒破了頭。
最終,朝廷破天荒的同時向並州、向冀州、向幽州,圍繞著黑山派出了大量探子人馬,閹黨和黨人可謂傾巢出動,摸底排查,就為了查明真相如何。
不過,皇帝這次卻不再如往日那般焦慮,他相信盧植說的沒錯,沒人敢拿自己的腦袋開玩笑。
他躺在西園群花之間,老神在在。
另一邊,蘇曜等人也一路不停的向京城進發,走出群山,進入上黨平原,向著河內進發。
時間不停的推移。
終於,最後綜合各方消息,朝堂已經完全確定了情況。
賊首張燕戰敗失蹤,黑山大亂!
各派係在山上打成一團。
而得到朝廷消息的各地郡守們,趁機收複失地,奪回了不少關鍵隘口,進一步壓縮了黑山軍的空間。
形勢不是小好,而是一片大好啊!
於是乎,久違的,洛陽北宮的大殿內,在早朝上傳來了陛下清朗的大笑:
“這蘇曜不負朕望,幹得漂亮啊”
“快快擬旨,讓他們加速回京!”
“另外,讓沿途官員都做好接待工作,切不可怠慢了咱們的英雄啊!”
英雄。
真的是英雄啊。
皇帝激動極了。
這小子太能打了!
而且不但不花錢,還會給他掙錢!
此等人才,實在是難得,怕是幾代人裏都出不來一個。
如今,在他劉宏這裏出現了。
我大漢將興,大漢將興啊!
七月初,陽光明媚
剛剛翻過上黨的群山,進得河內平原,還未到前方縣城,蘇曜老遠便看到了那數百人的迎接隊伍。
按照之前信使來報,那裏的是此地的河內郡守朱儁、並州刺史丁原以及其下的各級官吏還有些組織來觀禮的百姓。
觀禮,當然少不了的便是那傳旨環節。
為此,蘇曜等人專程撇下了後軍連綿的隊伍,快馬加鞭先行趕來此地。
“聖旨到!”
當先,一位健壯的小黃門大喊一聲。
緊接著,一個三十出頭的中年男子,便手持節杖,捧著聖旨走上前來:
“某乃黃門侍郎鍾繇鍾元常,奉旨宣詔。
使匈奴中郎將王柔、侍禦史袁紹、使匈奴中郎將門下督蘇曜等人,速來接詔。”
黃門侍郎。
雖然和小黃門感覺很像,乍一聽貌似也是個太監,但實際上兩者差別極大。
黃門,是由於秦漢時,宮門多油漆成黃色,故稱黃門。
而黃門侍郎是即給事於宮門之內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用於傳達公文詔令,接引朝臣諸王等。
《後漢書·百官誌》有雲:“黃門侍郎,六百石。本注曰:無員。掌侍從左右,給事中,關通中外。及諸王朝見於殿上,引王就座。”
與那太監的小黃門完全不是一回事,黃門侍郎乃是郎官,所任皆為良家子。
而又由於其皇帝近臣,屬於能自由出入禁中的外官,能接觸到眾多朝廷機要,地位非常重要。
而此次過來宣旨接應的黃門侍郎鍾繇鍾元常,自然也非常人。
連蘇曜都認出了這個名字。
此乃曹魏滅蜀功臣鍾會之父,在正常曆史上,其輔佐曹家三代,功勳卓著,位列三公之首,得到了配享魏武帝曹操廟庭的殊榮,是被曹操譽為堪比蕭何的角色。
同時,與其在政治上的成就相比,其在書法上的成就更為矚目。
因適逢後漢黨錮之禍,鍾繇自小苦無報國之門,醉心書法,師從蔡邕等人三十年鑽研此道。
其楷書筆法和結體帶有濃厚的隸書氣息,風格古樸,被曆代奉為楷模,有“正書之祖”之譽。
有書中四賢美稱,與書聖王羲之並稱“鍾王”。
但現在嘛,這位將近不惑之年的鍾繇,雖然是神色肅穆,但隱約卻看得出他有些緊張。
這隻因他是剛剛由尚書郎遷任的黃門侍郎,這一次宣召接引,便是他上任的頭一項任務。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不得他不緊張。
畢竟對他來說,本次任務真正的主角,那蘇曜蘇都督,其特立獨行的作風已經在京師人盡皆知了。
為此,出行前,老領導盧植等人是特意叮囑,要他務必把事情辦好
不過雖然揣著這麽些心事,但他到底早已非黃毛少年,為人沉穩堅定。
隻見他一手持著節杖,一手端著聖旨,嚴肅道:
“使匈奴中郎將王柔何在,速來聽旨。”
一身將官甲胄在身的王柔當即翻身下馬,上前一步,正了下神色行軍禮道:
“王某聽旨。”
這一幕看的蘇曜是嘖嘖稱奇。
本次與上回蘇曜斬殺的那突然殺至,以調查為主小黃門不同,是正式的宣召接旨事件。
在兩日前他們就已經接到了通知,有所準備。
然而如今一看,這與後世影視劇中那動輒下跪磕頭的景象竟截然不同。
這便是了,其實影視劇中那番在皇帝麵前動輒下跪磕頭,毫無人權的場景,是隻有到了明清時期那皇權的巔峰時刻才會出現。
秦漢時別說大臣跪了,皇帝甚至要為丞相起身,大臣們上朝儀式也都是有座位的。
而那將軍將士們若戎裝在身,甚至連大禮都可不行,僅持械執軍禮即可,周亞夫治軍即以此為表率楷模。
這一點早在清朝末年時,康有為在《擬免跪拜詔》中就專程說道:
“漢製,皇帝為丞相起,晉、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後世從之”。由此可見,古代的上朝禮儀經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變化。
故而在之前那貴為太尉的樊陵泣血下跪時,皇帝才說他不合禮儀,成何體統。
當然,這隻是製度性的
——“陛下口諭”
在鍾繇宣詔正式的聖旨前,那健壯的小黃門先繃著臉插嘴道:
“汝身為使匈奴中郎將,卻無力節製匈奴,反喪師失地。
使胡亂糜爛並州邊境,致諸多郡縣陷於胡擄之手,百姓流離,國威淪喪,朕問,你可知罪!”
這話說的那本來喜氣洋洋的王柔是突然臉色一變,怎麽也沒想到皇帝居然舊事重提,嚇得他噗通一下跪在地上,顫聲道:
“臣臣知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