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轉,在皇帝的離京準備終於進行到了最後一步,卻發生了一件讓蘇曜都十分意外的事情。
在這如火般熾熱的七月末尾
——七月三十日,西園軍成立!
皇帝在西園置新軍,設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於瓊為右校尉。
在大朝上,皇帝親自任命了小黃門蹇碩代其統領大軍,雖大將軍也要受其節製。
同時,皇帝還加封了董太後侄子,現任衛尉的外戚董重為驃騎將軍,位在公上領近兩千兵,駐防京師。
不過雖然蘇曜未能進入這個係統,但他卻意外的發現,皇帝對他帶來的戰士們給予了較高獨立性,既未重組,也未歸入任何人的序列。
是的,不管是蹇碩也好,還是大將軍何進也罷,亦或者是這個新的驃騎將軍,他們都不算自己的直屬上級,蘇曜的士兵們自打來了京師以後雖然被統一安置進了城北的軍營,但在歸屬上卻是一個遊離於各大係統之外的部隊。
至今也沒給他一個明確的說法。
隻有皇帝這次征調他派五百人隨駕才讓人發現原來自己沒有被遺忘。
不過,這對蘇曜來說似乎也並不重要,他更關心的是這個事件的時間。
本該在八月發生的曆史事件,被提前到了七月底!
這是因為他的攻略進度帶來了對世界事件的影響嗎?
若是按照衛明王淩等人的說法。
這許是因為蘇曜帶來的了大量的財貨,同時此次北巡,也將要帶走大量兵士,皇帝擔心京師空虛,便設立了西園軍。
不過無論如何,這眼下與蘇曜沒什麽關係,不,也不能說一點沒有,因為老朋友袁紹沒了!
是的,袁紹走了,他居然在這次事件中被降職留京。
從統虎賁騎的中央警備隊長——虎賁中郎將,降為了西園軍,這個野戰軍的中軍校尉。
其實,蘇曜不知道,這便是袁紹偷偷耍的一個小手段了。
作為與同樣知道許攸王芬密謀的袁紹,他為了不與下來可能發生的政變產生瓜葛,也為了不與蘇曜發生衝突。
袁紹發動了家族的力量,以自降一級的代價,退後一步,遠離了漩渦。
而新的,走上台前的虎賁中郎將則是——袁術,袁公路。
“閣下便是那位著名的關內侯了吧”
袁術微微仰著下巴,拱手道:
“真是久仰,久仰。”
對這個鼻孔朝天的袁術,蘇曜忍著直接扭頭的衝動,聽聽看這家夥要說點什麽。
在蘇曜看來這袁術的傲慢比那袁紹更甚。
如今已是離京數日,渡過了黃河。
這個新任的虎賁中郎將卻是第一次來正式跟他打招呼。
然而緊接著就聽那袁術說道:
“關內侯之前上報擊破黑山匪賊首,可保數年無憂。”
“然則為何那王使君又報黑山賊複起,威脅此行安全,關內侯你可知其中緣故?”
黑山賊複起?蘇曜停下了腳步,回過頭,神色複雜的看著袁術。
他當然知道其中的原因,但這其中的緣由卻並非三言兩語能夠解釋清楚。
就在他們這隨著皇帝一行逐漸接近冀州時,那原本寂靜無聲,被打壓縮在老家的黑山賊突然如雨後春筍般複蘇?
那怎麽可能,有心人都知道,這不過是王芬拙劣的借口罷了。
今日,也就是正在八月中旬。
當皇帝與八千隨駕兵馬及眾多隨行達官貴人們渡過黃河,剛剛離開孟津渡不兩日,河內郡守朱儁的緊急塘報便飛速送達。
那王芬以黑山賊複起的為由請兵數萬,先斬後奏,甚至還大張旗鼓地通知到了朝廷。
如此荒唐行事,讓所有人都有些發懵,整個隨駕的小朝廷陷入了短暫的慌亂。
其中率先出頭的,是那隨行的太史趙溫。
他正氣淩然的出列,稟告皇帝,直言道:
“臣觀北方夜半有赤氣,東西竟天,此乃不祥之兆,恐有陰謀,陛下繼續不宜北行!”
陰謀?!
一時之間,可謂是人心惶惶,連皇帝劉宏也麵露憂色。
這確實迷信,但,大漢朝,他就信這個。
天人感應,是古代華夏哲學的重要概念。
天被賦予了人格化的神性,成為了一個有意誌、能賞善罰惡的主宰者。
人們認為,如果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
這種觀念實際上成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一種工具,因為它強調了君主的道德責任和天命的重要性。
可以說感應天意,乃是皇帝執政的合法性所在。
對於太史趙溫的話,劉宏不得不重視。
於是皇帝車駕暫停,北巡行程暫時中止就地紮營。
皇帝召集隨行眾臣,在晚間召開大集議,討論是去是留的問題。
一時間,整個隊伍,人心惶惶。
而就在與此同時,一個更為驚人的小道消息在隊伍中迅速傳播開來——冀州刺史王芬欲圖謀不軌!
“噗——”
“這都什麽垃圾。”
蘇曜在得知以後,則是氣的跟隨行而來衛明和王淩等人吐槽。
他本以為隻是一個普通的迷信,正準備找些科學方法說動皇帝繼續推進,結果.
“虧那許攸還敢自詡智計過人,謀劃半天,就這?”
衛明搖了搖頭:
“聽說是守宮令荀彧先收到了友人告密,本是將信將疑。
結果就傳來王芬在冀州治所高邑(河北邢台柏鄉縣北固城店鎮)起兵的事情,倒算是做實了此事。
那太史趙溫應就是得了守宮令的信兒,故而才借天象之說示警陛下.”
“不止呢,我方才也收到了家父的來信”
郭淮拿出了信件:
“那王芬也不知哪裏來的自信,居然起兵前還給家父去信,要配合響應他的作亂.”
緊接著王淩捂臉:
“剛剛下人報也有我的信件,別是也在說此事吧。”
“什麽玩意?!”
蘇曜拍桌:
“廢立之事,何等重大,他怎地就能整的人盡皆知,老子還沒到冀州呢,這別介就要打道回府了吧?”
“不行,等了這麽半天了,敢給我搞虎頭蛇尾的話,我跟他沒完!”
說完蘇曜啪的一聲合上手掌,眼中一抹精光一閃而過。
正如袁紹的謀士以及曹操所預料的一樣。
在這裏,王芬的性格缺陷暴露無遺。
這位名滿天下的王使君,根本不是搞陰謀,辦大事的材料。
被許攸那無稽的天象之說誘惑,以為天命在握的王芬,居然幹起了大聲密謀的蠢事。
人許攸還知道隻找些親信死黨,和那些深恨劉宏,決計不會告密的人。
而這王芬,卻自負於名望,不但向天下名士廣發邀請,甚至連那些有名望,隻相互吹捧過幾次的朝廷大員,他都敢發信拉攏。
一時間,人多嘴雜之下,雪片般的告密信唰唰的飛向了這皇帝的移動行在中,幾乎就在這一兩天之內,朝中大小官員,就無人不知其膽大枉為!
(本章完)
.
在這如火般熾熱的七月末尾
——七月三十日,西園軍成立!
皇帝在西園置新軍,設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於瓊為右校尉。
在大朝上,皇帝親自任命了小黃門蹇碩代其統領大軍,雖大將軍也要受其節製。
同時,皇帝還加封了董太後侄子,現任衛尉的外戚董重為驃騎將軍,位在公上領近兩千兵,駐防京師。
不過雖然蘇曜未能進入這個係統,但他卻意外的發現,皇帝對他帶來的戰士們給予了較高獨立性,既未重組,也未歸入任何人的序列。
是的,不管是蹇碩也好,還是大將軍何進也罷,亦或者是這個新的驃騎將軍,他們都不算自己的直屬上級,蘇曜的士兵們自打來了京師以後雖然被統一安置進了城北的軍營,但在歸屬上卻是一個遊離於各大係統之外的部隊。
至今也沒給他一個明確的說法。
隻有皇帝這次征調他派五百人隨駕才讓人發現原來自己沒有被遺忘。
不過,這對蘇曜來說似乎也並不重要,他更關心的是這個事件的時間。
本該在八月發生的曆史事件,被提前到了七月底!
這是因為他的攻略進度帶來了對世界事件的影響嗎?
若是按照衛明王淩等人的說法。
這許是因為蘇曜帶來的了大量的財貨,同時此次北巡,也將要帶走大量兵士,皇帝擔心京師空虛,便設立了西園軍。
不過無論如何,這眼下與蘇曜沒什麽關係,不,也不能說一點沒有,因為老朋友袁紹沒了!
是的,袁紹走了,他居然在這次事件中被降職留京。
從統虎賁騎的中央警備隊長——虎賁中郎將,降為了西園軍,這個野戰軍的中軍校尉。
其實,蘇曜不知道,這便是袁紹偷偷耍的一個小手段了。
作為與同樣知道許攸王芬密謀的袁紹,他為了不與下來可能發生的政變產生瓜葛,也為了不與蘇曜發生衝突。
袁紹發動了家族的力量,以自降一級的代價,退後一步,遠離了漩渦。
而新的,走上台前的虎賁中郎將則是——袁術,袁公路。
“閣下便是那位著名的關內侯了吧”
袁術微微仰著下巴,拱手道:
“真是久仰,久仰。”
對這個鼻孔朝天的袁術,蘇曜忍著直接扭頭的衝動,聽聽看這家夥要說點什麽。
在蘇曜看來這袁術的傲慢比那袁紹更甚。
如今已是離京數日,渡過了黃河。
這個新任的虎賁中郎將卻是第一次來正式跟他打招呼。
然而緊接著就聽那袁術說道:
“關內侯之前上報擊破黑山匪賊首,可保數年無憂。”
“然則為何那王使君又報黑山賊複起,威脅此行安全,關內侯你可知其中緣故?”
黑山賊複起?蘇曜停下了腳步,回過頭,神色複雜的看著袁術。
他當然知道其中的原因,但這其中的緣由卻並非三言兩語能夠解釋清楚。
就在他們這隨著皇帝一行逐漸接近冀州時,那原本寂靜無聲,被打壓縮在老家的黑山賊突然如雨後春筍般複蘇?
那怎麽可能,有心人都知道,這不過是王芬拙劣的借口罷了。
今日,也就是正在八月中旬。
當皇帝與八千隨駕兵馬及眾多隨行達官貴人們渡過黃河,剛剛離開孟津渡不兩日,河內郡守朱儁的緊急塘報便飛速送達。
那王芬以黑山賊複起的為由請兵數萬,先斬後奏,甚至還大張旗鼓地通知到了朝廷。
如此荒唐行事,讓所有人都有些發懵,整個隨駕的小朝廷陷入了短暫的慌亂。
其中率先出頭的,是那隨行的太史趙溫。
他正氣淩然的出列,稟告皇帝,直言道:
“臣觀北方夜半有赤氣,東西竟天,此乃不祥之兆,恐有陰謀,陛下繼續不宜北行!”
陰謀?!
一時之間,可謂是人心惶惶,連皇帝劉宏也麵露憂色。
這確實迷信,但,大漢朝,他就信這個。
天人感應,是古代華夏哲學的重要概念。
天被賦予了人格化的神性,成為了一個有意誌、能賞善罰惡的主宰者。
人們認為,如果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
這種觀念實際上成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一種工具,因為它強調了君主的道德責任和天命的重要性。
可以說感應天意,乃是皇帝執政的合法性所在。
對於太史趙溫的話,劉宏不得不重視。
於是皇帝車駕暫停,北巡行程暫時中止就地紮營。
皇帝召集隨行眾臣,在晚間召開大集議,討論是去是留的問題。
一時間,整個隊伍,人心惶惶。
而就在與此同時,一個更為驚人的小道消息在隊伍中迅速傳播開來——冀州刺史王芬欲圖謀不軌!
“噗——”
“這都什麽垃圾。”
蘇曜在得知以後,則是氣的跟隨行而來衛明和王淩等人吐槽。
他本以為隻是一個普通的迷信,正準備找些科學方法說動皇帝繼續推進,結果.
“虧那許攸還敢自詡智計過人,謀劃半天,就這?”
衛明搖了搖頭:
“聽說是守宮令荀彧先收到了友人告密,本是將信將疑。
結果就傳來王芬在冀州治所高邑(河北邢台柏鄉縣北固城店鎮)起兵的事情,倒算是做實了此事。
那太史趙溫應就是得了守宮令的信兒,故而才借天象之說示警陛下.”
“不止呢,我方才也收到了家父的來信”
郭淮拿出了信件:
“那王芬也不知哪裏來的自信,居然起兵前還給家父去信,要配合響應他的作亂.”
緊接著王淩捂臉:
“剛剛下人報也有我的信件,別是也在說此事吧。”
“什麽玩意?!”
蘇曜拍桌:
“廢立之事,何等重大,他怎地就能整的人盡皆知,老子還沒到冀州呢,這別介就要打道回府了吧?”
“不行,等了這麽半天了,敢給我搞虎頭蛇尾的話,我跟他沒完!”
說完蘇曜啪的一聲合上手掌,眼中一抹精光一閃而過。
正如袁紹的謀士以及曹操所預料的一樣。
在這裏,王芬的性格缺陷暴露無遺。
這位名滿天下的王使君,根本不是搞陰謀,辦大事的材料。
被許攸那無稽的天象之說誘惑,以為天命在握的王芬,居然幹起了大聲密謀的蠢事。
人許攸還知道隻找些親信死黨,和那些深恨劉宏,決計不會告密的人。
而這王芬,卻自負於名望,不但向天下名士廣發邀請,甚至連那些有名望,隻相互吹捧過幾次的朝廷大員,他都敢發信拉攏。
一時間,人多嘴雜之下,雪片般的告密信唰唰的飛向了這皇帝的移動行在中,幾乎就在這一兩天之內,朝中大小官員,就無人不知其膽大枉為!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