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由不得董卓如此表現。
要知道這伊闕乃是關塞,隻有南北兩路可攻,李儒突然道出個三路圍攻的計策來,怪不得董卓摸不著頭腦了。
而看到董卓如此急切,李儒微微一笑,摸著小胡子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我等北麵的正麵戰線自不必多說。”
“派遣使者探查虛實,可謂我軍行軍布陣做好準備。”
“而在他們後路,董公可還記得南陽太守張諮?”
“你是說張諮?”董卓一愣。
這是他之前大封官的時候派出去的,記得是寒門出身的潁川人士。
“沒錯。”
李儒自信的笑道:
“南陽乃天下第一的大郡,兵馬充足。”
“董公可派出使者,以朝廷名義令其討伐蘇曜,與我軍形成兩麵包夾之勢。”
若能南北夾擊,就蘇曜那千把號人,自然是不堪一擊。
但是
“這張諮可是個士人啊。”
董卓皺眉道:
“他會聽話出兵嗎?盧植還是有些號召力的吧?”
“那都無妨”
李儒笑說:
“張諮此人,既然得董公提拔,自然心存感激,且南陽兵強馬壯,若能從南方夾擊伊闕,蘇曜必然首尾難顧。”
“他便是不願出兵摻和,有這一層身份在他也不會輕易響應蘇曜盧植的號召。”
“隻要董公的使者派出,他們雙方便自會產生嫌隙,蘇曜等人不得不顧慮身後的壓力。”
“同時,董公還可再派使者,去請咱們的大司馬——幽州牧劉虞出馬,討伐蘇曜在遼東的老巢。”
“一定要大張旗鼓,不管他們響應咱們與否,蘇曜在這邊的人都無法置之不理。”
“這時,咱們最後的殺招便來了!”李儒眼中閃過絲狠厲。
“最後的殺招?”董卓握緊拳頭。
身邊諸將也都屏息凝神,等待著己方這頭號謀士的計策。
李儒環顧四周,深吸口氣,緩緩道來:
“堡壘都是內部攻破的,咱們最後的絕招也還是在內!”
“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那蘇曜戰績如此耀眼,他麾下自然也有幾個猛將。”
“據我所知,其麾下大半都是並州人士,其中尤以呂布呂奉先最是勇猛,不知董公是否還記得此人?”
“呂布?”
董卓略作沉思,隱約想起似乎是有這號人。
當年,他任並州刺史時,這呂布剛剛在地方開始嶄露頭角,屢立戰功,兩人曾有過一麵之緣。
當時那呂布還是隻是泥腿子出身的普通一小兵,董卓雖然頗為賞識此人勇猛,然而也就隻是越級拔為屯長,多加賞賜了事。
如果當年他再並州再多幹幾年,也許這呂布有機會成為他的心腹,不過這一切都隨著董卓的調任而終結。
如今再聽李儒舊事重提,董卓心中一動,沉吟道:
“你說那個呂奉先,現在是在這蘇曜麾下?”
“正是如此,董公。”
李儒點頭確認道:
“呂布自投靠蘇曜以來,屢建大功,乃是他麾下頭號猛將,若我等能設法離間他們,或是直接收買呂布,那必將給蘇曜以致命打擊。”
說著,李儒揮手比劃了一個砍頭的動作。
董卓一見,心頭大動,眼珠子都瞪得大了幾分。
他太清楚猛將對於戰局的重要性了。
若能成功策反呂布,使二人反目,搞不好那姓蘇的直接就在後方被自己人砍掉人頭。
就算沒能殺掉,那他們火拚的元氣大傷,也無力抗衡自己,還能再給自己添一員虎將,何樂而不為啊。
隻不過:
“既是頭號猛將,那他豈會輕易倒戈?”
對董卓的疑問,李儒淡然一笑,他看向一邊正默默不言的李肅。
隻見李肅上前一步,拱手道:
“董公,那呂布乃是末將同鄉,我很清楚他的為人和心思。”
“奉先勇而無謀,一向最苦惱的便是其出身低賤,無法出人頭地。”
“董公昔日提拔已是對他有恩,今董公又是代表朝廷討伐逆賊,大義在手,末將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
董卓看向李肅,大感意外,心中又暗歎一聲。
真是世事無常。
李肅和呂布,兩人機遇可謂一天一地。
李肅,身為一個武將,戰鬥和指揮能力實在是慘不忍睹,在他的涼州軍中堪稱一個透明人,從未被董卓安排過什麽重要任務。
但就因為他是並州世家出身,當時董卓便不得不帶上這個廢物,還把他一路提拔到中郎將的位置。
沒想到,如今這個廢物,竟然還有這般用處?
考慮到李肅過往的成績,董卓不由有些擔心:
“若派你去使計,你準備如何來說服那呂布?”
對此,李肅自然是早有準備:
“末將聽說董公有名馬一匹,號曰赤兔,可日行千裏。”
“隻要董公舍得割愛此馬,再以金銀結其利,且許他一個事成之後的二千石高官出身,在下必能勸他棄暗投明!”
董卓略作猶豫,又問李儒意見,李儒當即回道:
“主公欲破天下,何惜金銀寶馬?!”
“咱們隻要這多方壓力給到,呂布自知跟隨蘇曜毫無出路,自會從善如流,投靠董公!”
董卓一聽,也是深吸口氣,大喝一聲“好!”
“隻要能除掉那個姓蘇的,不管是什麽樣的代價,我都可以接受!”
說罷,他立刻命人牽來了那匹名震天下的赤兔馬,交到李肅手中,並安排人取來大量金銀財寶,作為說服呂布的籌碼。
“李肅,此事若成,你便是首功之臣,本公定重重有賞!”董卓拍著李肅的肩膀,眼中滿是期待。
李肅收拾行裝禮物,以朝廷使者的身份準備上路。
那邊朝廷的申斥,以及命令南陽太守和幽州牧劉虞討伐蘇曜的詔書也立刻飛傳全國。
這真是讓很多人都始料未及的事情。
在正式的戰鬥爆發前,雙方的首場交鋒竟然是天下的輿論場。
兩方各發檄文,聲討對方,號召群雄討之。
“這一邊是董卓發的朝廷聖旨,一邊是冠軍侯和盧公發的檄文。”
“眼下我等該如何是好啊?”
不分先後的,袁紹、袁術、曹操、劉虞、張諮等天下諸侯頓時陷入了兩難之境。
要知道這伊闕乃是關塞,隻有南北兩路可攻,李儒突然道出個三路圍攻的計策來,怪不得董卓摸不著頭腦了。
而看到董卓如此急切,李儒微微一笑,摸著小胡子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我等北麵的正麵戰線自不必多說。”
“派遣使者探查虛實,可謂我軍行軍布陣做好準備。”
“而在他們後路,董公可還記得南陽太守張諮?”
“你是說張諮?”董卓一愣。
這是他之前大封官的時候派出去的,記得是寒門出身的潁川人士。
“沒錯。”
李儒自信的笑道:
“南陽乃天下第一的大郡,兵馬充足。”
“董公可派出使者,以朝廷名義令其討伐蘇曜,與我軍形成兩麵包夾之勢。”
若能南北夾擊,就蘇曜那千把號人,自然是不堪一擊。
但是
“這張諮可是個士人啊。”
董卓皺眉道:
“他會聽話出兵嗎?盧植還是有些號召力的吧?”
“那都無妨”
李儒笑說:
“張諮此人,既然得董公提拔,自然心存感激,且南陽兵強馬壯,若能從南方夾擊伊闕,蘇曜必然首尾難顧。”
“他便是不願出兵摻和,有這一層身份在他也不會輕易響應蘇曜盧植的號召。”
“隻要董公的使者派出,他們雙方便自會產生嫌隙,蘇曜等人不得不顧慮身後的壓力。”
“同時,董公還可再派使者,去請咱們的大司馬——幽州牧劉虞出馬,討伐蘇曜在遼東的老巢。”
“一定要大張旗鼓,不管他們響應咱們與否,蘇曜在這邊的人都無法置之不理。”
“這時,咱們最後的殺招便來了!”李儒眼中閃過絲狠厲。
“最後的殺招?”董卓握緊拳頭。
身邊諸將也都屏息凝神,等待著己方這頭號謀士的計策。
李儒環顧四周,深吸口氣,緩緩道來:
“堡壘都是內部攻破的,咱們最後的絕招也還是在內!”
“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那蘇曜戰績如此耀眼,他麾下自然也有幾個猛將。”
“據我所知,其麾下大半都是並州人士,其中尤以呂布呂奉先最是勇猛,不知董公是否還記得此人?”
“呂布?”
董卓略作沉思,隱約想起似乎是有這號人。
當年,他任並州刺史時,這呂布剛剛在地方開始嶄露頭角,屢立戰功,兩人曾有過一麵之緣。
當時那呂布還是隻是泥腿子出身的普通一小兵,董卓雖然頗為賞識此人勇猛,然而也就隻是越級拔為屯長,多加賞賜了事。
如果當年他再並州再多幹幾年,也許這呂布有機會成為他的心腹,不過這一切都隨著董卓的調任而終結。
如今再聽李儒舊事重提,董卓心中一動,沉吟道:
“你說那個呂奉先,現在是在這蘇曜麾下?”
“正是如此,董公。”
李儒點頭確認道:
“呂布自投靠蘇曜以來,屢建大功,乃是他麾下頭號猛將,若我等能設法離間他們,或是直接收買呂布,那必將給蘇曜以致命打擊。”
說著,李儒揮手比劃了一個砍頭的動作。
董卓一見,心頭大動,眼珠子都瞪得大了幾分。
他太清楚猛將對於戰局的重要性了。
若能成功策反呂布,使二人反目,搞不好那姓蘇的直接就在後方被自己人砍掉人頭。
就算沒能殺掉,那他們火拚的元氣大傷,也無力抗衡自己,還能再給自己添一員虎將,何樂而不為啊。
隻不過:
“既是頭號猛將,那他豈會輕易倒戈?”
對董卓的疑問,李儒淡然一笑,他看向一邊正默默不言的李肅。
隻見李肅上前一步,拱手道:
“董公,那呂布乃是末將同鄉,我很清楚他的為人和心思。”
“奉先勇而無謀,一向最苦惱的便是其出身低賤,無法出人頭地。”
“董公昔日提拔已是對他有恩,今董公又是代表朝廷討伐逆賊,大義在手,末將願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
董卓看向李肅,大感意外,心中又暗歎一聲。
真是世事無常。
李肅和呂布,兩人機遇可謂一天一地。
李肅,身為一個武將,戰鬥和指揮能力實在是慘不忍睹,在他的涼州軍中堪稱一個透明人,從未被董卓安排過什麽重要任務。
但就因為他是並州世家出身,當時董卓便不得不帶上這個廢物,還把他一路提拔到中郎將的位置。
沒想到,如今這個廢物,竟然還有這般用處?
考慮到李肅過往的成績,董卓不由有些擔心:
“若派你去使計,你準備如何來說服那呂布?”
對此,李肅自然是早有準備:
“末將聽說董公有名馬一匹,號曰赤兔,可日行千裏。”
“隻要董公舍得割愛此馬,再以金銀結其利,且許他一個事成之後的二千石高官出身,在下必能勸他棄暗投明!”
董卓略作猶豫,又問李儒意見,李儒當即回道:
“主公欲破天下,何惜金銀寶馬?!”
“咱們隻要這多方壓力給到,呂布自知跟隨蘇曜毫無出路,自會從善如流,投靠董公!”
董卓一聽,也是深吸口氣,大喝一聲“好!”
“隻要能除掉那個姓蘇的,不管是什麽樣的代價,我都可以接受!”
說罷,他立刻命人牽來了那匹名震天下的赤兔馬,交到李肅手中,並安排人取來大量金銀財寶,作為說服呂布的籌碼。
“李肅,此事若成,你便是首功之臣,本公定重重有賞!”董卓拍著李肅的肩膀,眼中滿是期待。
李肅收拾行裝禮物,以朝廷使者的身份準備上路。
那邊朝廷的申斥,以及命令南陽太守和幽州牧劉虞討伐蘇曜的詔書也立刻飛傳全國。
這真是讓很多人都始料未及的事情。
在正式的戰鬥爆發前,雙方的首場交鋒竟然是天下的輿論場。
兩方各發檄文,聲討對方,號召群雄討之。
“這一邊是董卓發的朝廷聖旨,一邊是冠軍侯和盧公發的檄文。”
“眼下我等該如何是好啊?”
不分先後的,袁紹、袁術、曹操、劉虞、張諮等天下諸侯頓時陷入了兩難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