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情報!”
“謠言!”
“一定是這樣的!”
眾人議論紛紛,義憤填膺道:
“不可能有這麽巧的事情!”
“那匈奴人又沒有千裏眼,怎麽可能我們剛到關中他們就殺出來搞事情了?”
“請董公嚴審傳謠者,以正視聽!”
董卓怒目圓睜,掃視著殿下的群臣,心中的怒火與不安交織。他猛地站起身,大聲喝道:“夠了!都給我閉嘴!”
大殿內頓時一片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董卓身上。
“無論這是真是假,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
董卓的聲音低沉而有力:
“傳令下去,立即加強北方邊防,調集所有可用之兵,務必左馮翊的山口,不能讓匈奴人踏入三輔一步!”
“同時,派人前去查探,務必確認匈奴人的動向和規模。”
董卓補充道:
“若是真有匈奴大軍來襲,我要知道他們是從哪裏來的,又是誰在背後指使!”
群臣聞言,紛紛領命而去,大殿內隻剩下董卓和李儒兩人。
“文優,你怎麽看,也覺得此事有詐嗎”
董卓轉身問向李儒。
李儒摸著胡子,沉默了片刻後說道:
“此事確實蹊蹺,匈奴人雖然近來降而複叛,為禍不小,但北方地形險峻,曆來都不是匈奴人進攻的方向。”
“不過再險峻的路,終究是能夠通人的,隻要有人帶領,匈奴人未嚐不可從那邊過來。”
“帶路?”
董卓眉頭緊鎖,握拳道:
“你是說,有人故意引導匈奴人從北方翻山而來?”
“很有這個可能。”
李儒點了點頭,目光凝重:
“如今我軍屢屢受挫,朝廷威望一落千丈,引發局勢動蕩,不排除有人想借此機會給董公製造麻煩,借兵匈奴來打擊董公。”
“難道真是蘇曜那個混蛋?”董卓雙目赤紅。
董卓沒有忘記,蘇曜與匈奴人頗有淵源。
不但扶持於夫羅王子上位,更是娶了一個匈奴人的公主回家。
當時他在京中辦的那場獻俘大典,更是一度轟動天下,那姓蘇的小子也是由此起家。
若說蘇曜能夠請匈奴出兵幹涉,還真不是不可能。
“蘇曜有嫌疑,但未必是他幹的。”李儒歎了口氣。
“這是為何?”董卓問。
“問題在時機!”
李儒目光凝重:
“這個時機太巧妙了。”
“匈奴人與蘇曜相距甚遠,大軍行動更需要提前的準備。”
“除非他一早就能預料到我們會遷都長安,提前許久進行聯係,否則不可能讓匈奴人如此恰好的趕到。”
“而且,就算他蘇曜喊的動匈奴人,但是要如何令那上萬匈奴人翻過大山?”
“當地官府雖然近年來頗有廢弛,但是那些山穀要道卻依然還在朝廷掌握之中,縣城亦未聞有失。”
“若非有內鬼作祟,怎能讓那些前線郡縣都成了盲人和聾子,讓匈奴大軍深入到左馮翊的山區裏去?”
董卓聽後,眼神愈發陰鷙,手指無意識地在案幾上敲擊,發出咚咚的聲響,與殿外偶爾傳來的風聲交織在一起,顯得格外壓抑。
“內鬼……文優,你是說朝中有人與匈奴勾結?”
李儒輕輕點頭,憂慮之色溢於言表:
“董公,這朝堂之上,人心難測,自您入京以來,雖權傾一時,卻也樹敵無數。”
“在如此敏感的時刻,有人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勾結外敵,也不足為奇。”
“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應對?”董卓咬牙說。
李儒沉吟片刻,建議道:
“首先最關鍵的自然是堵住匈奴人的來路,不管此事是真是假,我們都要派大軍支援,將其封堵在那群山之間,萬不可讓匈奴鐵騎踏入關中平原一步。”
“同時,在軍事部署外,我等也必須立即對北方邊防進行徹底清查,嚴查所有可能的內奸,對於朝廷內部的異動,也要暗中監視,任何風吹草動都不能放過。”
“其次,關於匈奴的情報,需多渠道驗證,不能僅憑一麵之詞,我們可派遣親信,偽裝成商隊或流民,深入北方探聽虛實。”
“最後,若真有內鬼,他們必然會有所行動,或傳遞消息,或策劃陰謀。”
“對此,我們可設下陷阱,引蛇出洞,一舉將其揪出,萬不可讓這些賊人幹擾了我們在潼關的防線。”
“好,就照你說的辦!”
董卓一拍桌板,但緊接著又陷入了苦惱之中:
“但是,又有誰可擔當北上重任呢?”
董卓苦惱至極。
原因很簡單,他在蘇曜的連番打擊下,可謂是損兵折將,如今竟然已挑不出可用之人。
想他西涼軍曾經是群英薈萃,結果如今最親信的牛輔和最勇猛的大將華雄都被蘇曜早早斬殺,最善戰的徐榮也為了他遷都而飲恨沙場。
其他校尉如李傕郭汜,張濟賈詡等人不是死了就叛了。
如今關中這邊就剩下段煨和董越兩個獨苗,還都在潼關嚴防死守。
一時間,董卓根本不知道該派誰去北邊。
若按李儒所說,督戰北方的大將不但要有過硬的軍事,能夠抗衡匈奴,更關鍵的是腦袋要靈光,能揪的出叛黨。
不然左馮翎一旦有失,他們這還未修繕的長安根本就不可能站的住陣腳。
董卓的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大殿內的氣氛愈發沉重。
他深知,這次的選擇至關重要,不僅關乎北方的安危,更直接影響到他在朝中的地位與威望。
見那一向多智的李儒半天不接自己的話茬,董卓麵色不快道:
“文優,你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我坐擁朝廷正統,難道說如今竟無人可用了嗎?!”
李儒聞言,連忙躬身道:“董公勿急,容某再細細思量。”
他深知董卓的脾氣,此時若再提不出合適的人選,隻怕會惹來更大的不滿。
然而,雖然他們控製朝廷,坐擁正統,但是眼下這危如累卵的局勢下,朝堂諸公怕是各個都是那二五仔之輩。
眼下他就有個非常合適的人選,倘若讓皇甫嵩出馬,那北方匈奴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個麻煩。
但是,他們敢讓這位出去領兵嗎?
上次皇甫嵩乖乖聽話回京,結果被他們下了大獄,差點整死,這次若是用他,安知那皇甫嵩不會臨陣倒戈,與那些暗中作亂的賊子一起,跟匈奴內外勾結,給他們來個措手不及?
著急上火的李儒在腦海中快速搜尋著其他可用之人的信息,突然,一個名字閃過他的腦海。
“董公,儒倒是想起一人,或許可擔此重任。”李儒緩緩說道。
“哦?快說!此人是誰?”董卓急切地催促道。
“此人姓高明順,為人忠厚,頗有治軍之能。”
“謠言!”
“一定是這樣的!”
眾人議論紛紛,義憤填膺道:
“不可能有這麽巧的事情!”
“那匈奴人又沒有千裏眼,怎麽可能我們剛到關中他們就殺出來搞事情了?”
“請董公嚴審傳謠者,以正視聽!”
董卓怒目圓睜,掃視著殿下的群臣,心中的怒火與不安交織。他猛地站起身,大聲喝道:“夠了!都給我閉嘴!”
大殿內頓時一片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董卓身上。
“無論這是真是假,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
董卓的聲音低沉而有力:
“傳令下去,立即加強北方邊防,調集所有可用之兵,務必左馮翊的山口,不能讓匈奴人踏入三輔一步!”
“同時,派人前去查探,務必確認匈奴人的動向和規模。”
董卓補充道:
“若是真有匈奴大軍來襲,我要知道他們是從哪裏來的,又是誰在背後指使!”
群臣聞言,紛紛領命而去,大殿內隻剩下董卓和李儒兩人。
“文優,你怎麽看,也覺得此事有詐嗎”
董卓轉身問向李儒。
李儒摸著胡子,沉默了片刻後說道:
“此事確實蹊蹺,匈奴人雖然近來降而複叛,為禍不小,但北方地形險峻,曆來都不是匈奴人進攻的方向。”
“不過再險峻的路,終究是能夠通人的,隻要有人帶領,匈奴人未嚐不可從那邊過來。”
“帶路?”
董卓眉頭緊鎖,握拳道:
“你是說,有人故意引導匈奴人從北方翻山而來?”
“很有這個可能。”
李儒點了點頭,目光凝重:
“如今我軍屢屢受挫,朝廷威望一落千丈,引發局勢動蕩,不排除有人想借此機會給董公製造麻煩,借兵匈奴來打擊董公。”
“難道真是蘇曜那個混蛋?”董卓雙目赤紅。
董卓沒有忘記,蘇曜與匈奴人頗有淵源。
不但扶持於夫羅王子上位,更是娶了一個匈奴人的公主回家。
當時他在京中辦的那場獻俘大典,更是一度轟動天下,那姓蘇的小子也是由此起家。
若說蘇曜能夠請匈奴出兵幹涉,還真不是不可能。
“蘇曜有嫌疑,但未必是他幹的。”李儒歎了口氣。
“這是為何?”董卓問。
“問題在時機!”
李儒目光凝重:
“這個時機太巧妙了。”
“匈奴人與蘇曜相距甚遠,大軍行動更需要提前的準備。”
“除非他一早就能預料到我們會遷都長安,提前許久進行聯係,否則不可能讓匈奴人如此恰好的趕到。”
“而且,就算他蘇曜喊的動匈奴人,但是要如何令那上萬匈奴人翻過大山?”
“當地官府雖然近年來頗有廢弛,但是那些山穀要道卻依然還在朝廷掌握之中,縣城亦未聞有失。”
“若非有內鬼作祟,怎能讓那些前線郡縣都成了盲人和聾子,讓匈奴大軍深入到左馮翊的山區裏去?”
董卓聽後,眼神愈發陰鷙,手指無意識地在案幾上敲擊,發出咚咚的聲響,與殿外偶爾傳來的風聲交織在一起,顯得格外壓抑。
“內鬼……文優,你是說朝中有人與匈奴勾結?”
李儒輕輕點頭,憂慮之色溢於言表:
“董公,這朝堂之上,人心難測,自您入京以來,雖權傾一時,卻也樹敵無數。”
“在如此敏感的時刻,有人為了自身利益,不惜勾結外敵,也不足為奇。”
“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應對?”董卓咬牙說。
李儒沉吟片刻,建議道:
“首先最關鍵的自然是堵住匈奴人的來路,不管此事是真是假,我們都要派大軍支援,將其封堵在那群山之間,萬不可讓匈奴鐵騎踏入關中平原一步。”
“同時,在軍事部署外,我等也必須立即對北方邊防進行徹底清查,嚴查所有可能的內奸,對於朝廷內部的異動,也要暗中監視,任何風吹草動都不能放過。”
“其次,關於匈奴的情報,需多渠道驗證,不能僅憑一麵之詞,我們可派遣親信,偽裝成商隊或流民,深入北方探聽虛實。”
“最後,若真有內鬼,他們必然會有所行動,或傳遞消息,或策劃陰謀。”
“對此,我們可設下陷阱,引蛇出洞,一舉將其揪出,萬不可讓這些賊人幹擾了我們在潼關的防線。”
“好,就照你說的辦!”
董卓一拍桌板,但緊接著又陷入了苦惱之中:
“但是,又有誰可擔當北上重任呢?”
董卓苦惱至極。
原因很簡單,他在蘇曜的連番打擊下,可謂是損兵折將,如今竟然已挑不出可用之人。
想他西涼軍曾經是群英薈萃,結果如今最親信的牛輔和最勇猛的大將華雄都被蘇曜早早斬殺,最善戰的徐榮也為了他遷都而飲恨沙場。
其他校尉如李傕郭汜,張濟賈詡等人不是死了就叛了。
如今關中這邊就剩下段煨和董越兩個獨苗,還都在潼關嚴防死守。
一時間,董卓根本不知道該派誰去北邊。
若按李儒所說,督戰北方的大將不但要有過硬的軍事,能夠抗衡匈奴,更關鍵的是腦袋要靈光,能揪的出叛黨。
不然左馮翎一旦有失,他們這還未修繕的長安根本就不可能站的住陣腳。
董卓的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大殿內的氣氛愈發沉重。
他深知,這次的選擇至關重要,不僅關乎北方的安危,更直接影響到他在朝中的地位與威望。
見那一向多智的李儒半天不接自己的話茬,董卓麵色不快道:
“文優,你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我坐擁朝廷正統,難道說如今竟無人可用了嗎?!”
李儒聞言,連忙躬身道:“董公勿急,容某再細細思量。”
他深知董卓的脾氣,此時若再提不出合適的人選,隻怕會惹來更大的不滿。
然而,雖然他們控製朝廷,坐擁正統,但是眼下這危如累卵的局勢下,朝堂諸公怕是各個都是那二五仔之輩。
眼下他就有個非常合適的人選,倘若讓皇甫嵩出馬,那北方匈奴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個麻煩。
但是,他們敢讓這位出去領兵嗎?
上次皇甫嵩乖乖聽話回京,結果被他們下了大獄,差點整死,這次若是用他,安知那皇甫嵩不會臨陣倒戈,與那些暗中作亂的賊子一起,跟匈奴內外勾結,給他們來個措手不及?
著急上火的李儒在腦海中快速搜尋著其他可用之人的信息,突然,一個名字閃過他的腦海。
“董公,儒倒是想起一人,或許可擔此重任。”李儒緩緩說道。
“哦?快說!此人是誰?”董卓急切地催促道。
“此人姓高明順,為人忠厚,頗有治軍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