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夫子知秋
錦繡農女:小侯爺的心尖寵 作者:心心念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柳絮忙活了半天,第二日帶上圖紙去了柳大柱家裏。
等柳絮說完她的打算,柳大柱眼睛亮了。
若說別的他可能不行,但竹篾活,他敢說,柳家村沒幾個及得上他。
“大柱伯,這事我就不參與了,不過你可以找根生爺爺一起。這些圖樣你先做一些樣品給我。若是可行,之後咱們臘味作坊的包裝就全靠你們了。”
柳大柱聞言歡喜的點頭,拍胸脯承諾,“絮丫頭放心,大柱伯一定把這些做好!”
柳絮頷首,又對欲言又止的鐵牛說道:“鐵牛哥,你就別想了,先生明日便到了,你們現在的任務是去念書。”
“是啊,鐵牛,就算沒有豆芽,咱家每月銀錢也能攢下不少,你們兄弟就好好念書就成。”柳大山樂嗬嗬的說道。
鐵牛是個很懂事的娃,聞言鄭重點頭,“爹放心,兒子會努力的!”
唐知秋果然次日就到了,是常忠親自送來的。因為常逸飛在忙著家紡店的事情。
男子二十四五的年紀,長相清俊,一看就是書生。身旁一位看上去四十幾歲的婦人和一個眼神怯懦的小男孩。
“唐夫子安好,我是柳絮,這二位應當就是令堂和令郎吧?”柳絮脆生生的問道。
他知秋倒也沒回避,“見過柳小姐,小生唐知秋!這二人確實是我母親和孩兒。知秋謝過小姐能同意我將家人帶在身邊,往後還請多多關照。”說完還對著柳絮深鞠一躬。
柳絮頷首:“唐夫子客氣了,想必這邊的情況我三哥已經同夫子說過了吧?”
“是。不過小生有些疑問?”唐知秋不卑不亢的回答。
柳絮:“先生請講!”
“是這樣的,先前常公子說……”隨著唐知秋話落,柳絮也明白了。
原來是關於族學女子進學堂的事情,還有習武課程的的安排。
“唐夫子,我柳家的開設族學,並不隻為走科舉。”
見唐知秋一臉疑惑,柳絮又解釋道:“我最初的想法隻是想讓他們都能識字明理,且會簡單一些的算籌不至於日後在外被人坑騙。至於習武,也是為了讓大家有自保之力。”
“不過,若日後有人能走上科舉一路,自然更好。沒有也無妨,有句話說的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不是。相信唐夫子定會有教無類吧?”
唐知秋看著麵前的小姑娘,眼中有些震驚,隨即眸中更是驚喜不已。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小姐說的是,有教無類,行行均可出狀元。”唐知秋說著又行了一禮,驚的柳絮連忙錯身躲過。
柳絮:我還是個孩子,你怕不是想讓我折壽吧!
“夫子莫要這般說,您學識淵博,絮兒相信終有一日夫子能更進一步。”
她這是在提醒唐知秋,日後柳家不會阻攔他再考。
唐知秋聞言又是一通感謝。
二人又就著即將開展的課程討論了一番。
唐知秋決定暫時先分男女兩個班。
每月會進行一次考核,之後再通過這些重新分。
至於習武和女紅,柳絮也表示了會另外讓人來教導。
族學的後麵單獨建了小四合院,村民們還主動請教了柳絮,給房間裏搭建上了火炕,這幾日還陸續的將柴火都給準備好了。
兩人寒暄期間,一旁的唐母祖孫安靜如斯,已將點心吃了一半。
之後,賀叔把人帶去了族學。
一家三口看著眼前的這座青磚瓦房,愣了愣,想到過去一年的經曆,眼眶都有些泛紅。
“唐先生,日後您和老夫人還有唐小公子就住這裏了。若有什麽需要幫助的,可隨時去家裏找我。”賀叔笑著說道。
唐知秋三人均是感激不已。
賀叔離開後,唐知秋帶著母親和兒子緩緩走進四合院。
屋內布置得簡潔而溫馨,一應生活用品俱全。唐知秋心中滿是感慨,沒想到在曆經波折後,竟能遇到如此東家,心中頗為感動。
唐母輕輕擦拭著眼角,聲音有些顫抖:“知秋啊,咱們可得好好教導這些孩子,不能辜負了柳小姐的一番好意。”
唐知秋鄭重地點點頭:“母親放心,孩兒定當竭盡全力。”
一旁的小男孩唐碩,看著嶄新的環境,小心翼翼的這摸摸那碰碰,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期待。
“爹爹、日後我們都住在這裏,不用再回茅屋了嗎?”
“對,碩兒真聰明,日後咱們就住在這裏了。”唐知秋彎腰抱起兒子,滿眼的慈愛,眸底卻是有著淡淡的愧疚。
次日,族學正式開學。柳家村的孩子們早早地來到了學堂,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憧憬。
唐知秋身著長袍,站在講台上,目光溫和地看著台下的學生們。他清了清嗓子,開始了第一堂課。
“今日,我們相聚於此,開啟求知之路。無論男女,無論出身,在這學堂之中,皆為學子……”唐知秋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回蕩在教室中。
孩子們聽得格外認真,他們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也能坐在這樣明亮的教室裏學習。
隨著時間的推移,族學的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女孩子們在專門的女紅課上,認真學習著刺繡、編織等技藝,夫子是紫菱;
男孩子們文課結束後,則在習武場上揮灑汗水,鍛煉著體魄,由賀峰暫時教導。
柳絮時常會來族學查看情況,看到小夥伴們的進步,她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唐知秋也不負眾望,他以淵博的學識和耐心的教導,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在他的影響下,柳家村的學風日益濃厚,村民們對知識的渴望也愈發強烈。
聽說不少家裏的長輩也會在孩子下學後跟著學習。
日子一天天過去,柳家村的族學聲名遠揚,吸引了周邊村莊的不少孩子前來求學。
柳絮和唐知秋商議後,決定擴大族學的規模,為更多的孩子提供學習的機會。
他們相信,在知識的引領下,柳家村的未來必將更加美好。
等柳絮說完她的打算,柳大柱眼睛亮了。
若說別的他可能不行,但竹篾活,他敢說,柳家村沒幾個及得上他。
“大柱伯,這事我就不參與了,不過你可以找根生爺爺一起。這些圖樣你先做一些樣品給我。若是可行,之後咱們臘味作坊的包裝就全靠你們了。”
柳大柱聞言歡喜的點頭,拍胸脯承諾,“絮丫頭放心,大柱伯一定把這些做好!”
柳絮頷首,又對欲言又止的鐵牛說道:“鐵牛哥,你就別想了,先生明日便到了,你們現在的任務是去念書。”
“是啊,鐵牛,就算沒有豆芽,咱家每月銀錢也能攢下不少,你們兄弟就好好念書就成。”柳大山樂嗬嗬的說道。
鐵牛是個很懂事的娃,聞言鄭重點頭,“爹放心,兒子會努力的!”
唐知秋果然次日就到了,是常忠親自送來的。因為常逸飛在忙著家紡店的事情。
男子二十四五的年紀,長相清俊,一看就是書生。身旁一位看上去四十幾歲的婦人和一個眼神怯懦的小男孩。
“唐夫子安好,我是柳絮,這二位應當就是令堂和令郎吧?”柳絮脆生生的問道。
他知秋倒也沒回避,“見過柳小姐,小生唐知秋!這二人確實是我母親和孩兒。知秋謝過小姐能同意我將家人帶在身邊,往後還請多多關照。”說完還對著柳絮深鞠一躬。
柳絮頷首:“唐夫子客氣了,想必這邊的情況我三哥已經同夫子說過了吧?”
“是。不過小生有些疑問?”唐知秋不卑不亢的回答。
柳絮:“先生請講!”
“是這樣的,先前常公子說……”隨著唐知秋話落,柳絮也明白了。
原來是關於族學女子進學堂的事情,還有習武課程的的安排。
“唐夫子,我柳家的開設族學,並不隻為走科舉。”
見唐知秋一臉疑惑,柳絮又解釋道:“我最初的想法隻是想讓他們都能識字明理,且會簡單一些的算籌不至於日後在外被人坑騙。至於習武,也是為了讓大家有自保之力。”
“不過,若日後有人能走上科舉一路,自然更好。沒有也無妨,有句話說的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不是。相信唐夫子定會有教無類吧?”
唐知秋看著麵前的小姑娘,眼中有些震驚,隨即眸中更是驚喜不已。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小姐說的是,有教無類,行行均可出狀元。”唐知秋說著又行了一禮,驚的柳絮連忙錯身躲過。
柳絮:我還是個孩子,你怕不是想讓我折壽吧!
“夫子莫要這般說,您學識淵博,絮兒相信終有一日夫子能更進一步。”
她這是在提醒唐知秋,日後柳家不會阻攔他再考。
唐知秋聞言又是一通感謝。
二人又就著即將開展的課程討論了一番。
唐知秋決定暫時先分男女兩個班。
每月會進行一次考核,之後再通過這些重新分。
至於習武和女紅,柳絮也表示了會另外讓人來教導。
族學的後麵單獨建了小四合院,村民們還主動請教了柳絮,給房間裏搭建上了火炕,這幾日還陸續的將柴火都給準備好了。
兩人寒暄期間,一旁的唐母祖孫安靜如斯,已將點心吃了一半。
之後,賀叔把人帶去了族學。
一家三口看著眼前的這座青磚瓦房,愣了愣,想到過去一年的經曆,眼眶都有些泛紅。
“唐先生,日後您和老夫人還有唐小公子就住這裏了。若有什麽需要幫助的,可隨時去家裏找我。”賀叔笑著說道。
唐知秋三人均是感激不已。
賀叔離開後,唐知秋帶著母親和兒子緩緩走進四合院。
屋內布置得簡潔而溫馨,一應生活用品俱全。唐知秋心中滿是感慨,沒想到在曆經波折後,竟能遇到如此東家,心中頗為感動。
唐母輕輕擦拭著眼角,聲音有些顫抖:“知秋啊,咱們可得好好教導這些孩子,不能辜負了柳小姐的一番好意。”
唐知秋鄭重地點點頭:“母親放心,孩兒定當竭盡全力。”
一旁的小男孩唐碩,看著嶄新的環境,小心翼翼的這摸摸那碰碰,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期待。
“爹爹、日後我們都住在這裏,不用再回茅屋了嗎?”
“對,碩兒真聰明,日後咱們就住在這裏了。”唐知秋彎腰抱起兒子,滿眼的慈愛,眸底卻是有著淡淡的愧疚。
次日,族學正式開學。柳家村的孩子們早早地來到了學堂,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憧憬。
唐知秋身著長袍,站在講台上,目光溫和地看著台下的學生們。他清了清嗓子,開始了第一堂課。
“今日,我們相聚於此,開啟求知之路。無論男女,無論出身,在這學堂之中,皆為學子……”唐知秋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回蕩在教室中。
孩子們聽得格外認真,他們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也能坐在這樣明亮的教室裏學習。
隨著時間的推移,族學的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女孩子們在專門的女紅課上,認真學習著刺繡、編織等技藝,夫子是紫菱;
男孩子們文課結束後,則在習武場上揮灑汗水,鍛煉著體魄,由賀峰暫時教導。
柳絮時常會來族學查看情況,看到小夥伴們的進步,她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唐知秋也不負眾望,他以淵博的學識和耐心的教導,贏得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在他的影響下,柳家村的學風日益濃厚,村民們對知識的渴望也愈發強烈。
聽說不少家裏的長輩也會在孩子下學後跟著學習。
日子一天天過去,柳家村的族學聲名遠揚,吸引了周邊村莊的不少孩子前來求學。
柳絮和唐知秋商議後,決定擴大族學的規模,為更多的孩子提供學習的機會。
他們相信,在知識的引領下,柳家村的未來必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