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切爾諾貝利·荒業
規則怪談:但我是錯誤 作者:擱淺的養龜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午後之死?好耳熟的名字……”
顧時聽到愛德華講述出的酒名後認真思索了起來,卻一時沒有想起其確切的來曆。
這時,還是克裏斯出聲為顧時解了惑。
“是海明威的那篇小說。”
“哦對對對,我這麽一說我想起來了。”
顧時連連點著頭,隨後他看向愛德華,看著他那副陶醉其中的樣子,再聯係他剛才那段如癡如醉的發言,難免有些懷疑這酒是不是摻了點什麽不幹淨的東西。
“苦艾酒啊,那就算了……”
原本還興致勃勃的阿列克謝突然就失了興趣,一臉嫌棄地搖了搖頭。
阿列克謝顯然是一個對酒有獨特品味的人,能讓他一下子就對一個酒失去興趣,這讓顧時起了好奇心。
於是他悄悄湊近阿列克謝,問道。
“阿廖沙,這酒有什麽不妥嗎?”
阿列克謝撓著頭,回答道。
“沒什麽不妥,是個很好的酒。”
“那你怎麽突然就沒興趣了?”
“現在不是要幹正事麽,喝了這玩意我怕誤事。”
顧時一聽樂了,他以為阿列克謝是在擔心自己的酒量。
“你不是說酒精影響不了你的大腦咩。”
“是影響不了啊。”
阿列克謝耿直地看著顧時。
“可是苦艾酒它能致幻啊。”
“啊?”
顧時愣住了,他再次看向眯著眼,滿臉癡迷的愛德華,總算是知道了他為什麽會做出這副表情來。
敢情還真的是類似違禁品的作用啊!
“據說海明威每天淩晨起床創作時,就是靠著一杯苦艾酒來激發自己的靈感。”
克裏斯懂得更多,他好像是有研究過這方麵的內容。
“苦艾酒裏的致幻作用能給不少文學家和藝術家帶來奇特的靈感,這些靈感源於他們大腦的幻覺。也有一種說法,據說所謂的幻覺,其實是大腦被激發後所看到的另一個世界的景象,所以才會顯得神奇而魔幻。”
“這個我知道了,我們國家有個地方年年都會有吃菌子吃中毒的人,據說那種幻覺俗稱為見小人。”
“這我也聽說過,原理其實是差不多的。”
說著,克裏斯瞄了眼愛德華,又重新把目光轉回來。
“愛德華先生,現在可能就進入了那種‘靈感大爆發’的狀態,不過我覺得他應該不是為了創作而激發靈感,他應該是在……”
“逃避,對吧。”
顧時接上話茬,說道。
“他剛才把這酒的效果和我們的處境代入在了一起,想必他自己就是那麽覺得的。”
“解密者在怪談中短暫的清醒,在回歸後陷入致幻的夢境,他是覺得這樣才是解密者的生存之道麽。”
“就像他說的,這是糊塗的快樂。”
阿列克謝聽著顧時和克裏斯的對話感到很是困惑不解。
他當然不是因為沒聽懂他們的對話而困惑,他正是因為聽懂了,卻無法理解被解析出來的愛德華的真實意圖。
“就跟有人喝酒是為了喝醉逃離現實一樣?我不懂,他在逃離什麽。”
顧時歎了口氣,一邊移動自己身前的餐具,一邊說著。
“應該是逃避身為解密者的現實吧。”
“在生與死之間不斷徘徊,不知什麽時候便會迎來死亡,這種感覺,不是誰都能承受住的。”
阿列克謝直起身子,目光掃過宴會廳裏的其他人。
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都到了會場,阿列克謝所看到的,是一片樂意盎然的景象,至少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充分的笑容。
“有麽,我看大部分人好像都挺能承受的。”
克裏斯搖了搖頭,對阿列克謝的話表示否認。
“不,那是因為大部分人其實並沒有意識到這個現實,他們的潛意識被動地忽略了這點,這其實也是在逃避。”
“那我嘞?我感覺自己很清醒地認識到了這點,也沒有覺得難以接受。”
顧時伸手拍了拍阿列克謝的背,語重心長地說道。
“阿廖沙,你和一般人不一樣,不能用你的心態去衡量大部分人,他們承受不起。”
阿列克謝皺著眉頭,他大概是能理解顧時是在說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比普通人要高,可為什麽聽起來總感覺有些奇怪。
但是撇開這點,阿列克謝也還是沒有明白,為什麽顧時和克裏斯會突然對著這點討論那麽多。
於是他就著心中的疑問開口問道,二人皆是凝重地回答著。
“這就說明,解密者群體中也存在著一批有心理問題的人。”
“如果解密者尚且如此,那普通人,他們的情況豈不是更嚴重嗎。”
“這裏的工作人員,是不是就算普通人呢……”
…………
切爾諾貝利,內城區,某條街道上。
一個渾身穿著厚重防護服的身影在廢棄的車輛與公共設施間穿梭,臃腫的防護嚴重拖累了他的步伐,使得他走的每一步都像是一隻迷路的企鵝,搖搖擺擺,又行蹤詭異。
“好久沒回來,切爾諾貝利的變化怎麽越來越大了……”
男人艱難地擠過兩輛車子殘骸的中間,這裏看起來應該是曾經發生了一起車禍,但是地上卻沒有多少車子的碎片,隻有大塊的報廢車架還留在原地。
事實上不止這裏是這樣,男人走過了好多類似的殘骸,無一例外都沒有在附近的地麵上看到過多少碎片。
“看來一直有人在切爾諾貝利這裏撿垃圾,政府對這裏的管控也放緩了嗎?難怪我這次這麽輕鬆就溜了進來,可是,為什麽?”
這個問題他馬上就能獲得答案,他暗掐著時間,等到一陣急促的電鈴聲響起,他才用包在防護服裏的手伸到腰間,從那裏摘下了一直在檢測周圍環境輻射值的蓋革計數器。
透過那模糊的顯示麵,男人得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值。
“怎麽會這樣……沒,沒有輻射,一點都沒有!?”
蓋革計數器上顯示出了一個約等於零的數值,這還是建立在儀器本身就含有微輻射量的基礎上,如果除去誤差,那麽此時切爾諾貝利被檢測出來的環境輻射值,就是確確實實的零。
可這是絕對不可能的,要知道,環境輻射可不僅來自於各種人工輻射源,其主要的來源是無處不在的宇宙射線,不管是在地球的哪個角落,都一定會受到宇宙射線的輻射,環境輻射再低也不可能低於零。
一般情況下,室外的環境輻射值的正常範圍會處於每小時0.5微西弗以下,而上一次他來到切爾諾貝利時所檢測到的數據還是每小時1.2微西弗。
這短短兩年不到,怎麽就忽然……
莫非是儀器出了問題?
男人重新把蓋革計數器歸零,再重啟後他將計數器拿在手上,帶著它在城中各處走了一圈。
等到檢測完成,計數器得到的結果卻比上次還要低。
男人從背包裏拿出了備用的檢測儀,又在城中走了好幾圈。
這一次,他甚至冒險接近了核電場石棺的附近,對著各種能吸收輻射的物體全部進行了接觸。
可最終他所得到的結果,仍然是一個低到令人膽戰心驚的數據。
切爾諾貝利……沒有輻射殘留了?
不隻是沒有輻射殘留,這是一點兒輻射也沒有了,無論是當年事故導致的外泄輻射,還是自然界中的正常輻射,通通都消失了。
男人靠在一處公園的座椅上,儀器上顯示的數字讓他覺得自己仿佛身處一片隔絕於現實的世界中,就像是置身真空一般,聽不見來自現實的聲音,包裹自己的隻有永恒無盡的寂靜。
“可是真空也會有輻射啊……!”
男人縱使再不相信,如今的種種現實都已經在向他表明,這便是不爭的事實。
幸好,科學和研究的精神在支撐著男人的意誌,被這詭異的情況驚嚇了一會兒後,他緩過了神,開始思考這其中的緣由。
其實從很多痕跡中就能夠判斷出,切爾諾貝利的輻射淨空已經持續了相當的一段時間。
那些殘骸碎片被人撿幹淨,就說明已經有不少人都進入過切爾諾貝利拾荒。
無論他們是抱著如何的心態進入這裏,至少在官方眼中,這裏應該還是一片禁區,應當是禁止外人進入的才對。
可官方現在的態度……倒像是默許了這種行為,也就是說政府應該早就發現了切爾諾貝利的異常,但他們卻沒有做出任何行動來。
政府難道是在顧慮?他們在顧慮什麽?明明輻射都已經消失了,有什麽能讓他們顧慮的呢?
除非,政府所顧慮的,是那個導致輻射消失的存在……
兩年前,他悄悄潛入切爾諾貝利,那時,這裏還保留著高於正常量的輻射。
兩年後,他再次回到這裏,輻射卻已經消失了。
那麽在這兩年裏,有什麽特殊的事情發生了嗎?
男人心中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在這兩年間,約克蘭曾經遭受過詭異的降臨。
可是遭受過詭異降臨的又不止這一處地方,這兩年裏他也跟著研究團隊去過很多別的地方,其中就不乏遭受過詭異降臨的國家,那裏的輻射值並沒有發生古怪的變化,為什麽隻有切爾諾貝利特殊?
但仔細想想,切爾諾貝利對於整個約克蘭來說也隻是一座小城市,或許詭異降臨後隻會在一小片區域內造成相關的影響,沒準其他被詭異降臨過的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隻是全都地處偏遠,難以被人發現而已。
這麽一想的話,事情可就有意思了。
是詭異在吸收輻射?它為什麽要這麽做?它這麽做有什麽目的?
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男人的腦海中湧現了出來,他必須得承認,他現在非但沒有多少害怕,反而異常的興奮。
曾經他向往切爾諾貝利,是想研究這裏的未知。
如今,更加未知的事件在他眼前展開,這股探索欲甚至令他不由自主地開始顫抖。
“這種想法可不健康,看來下次我得去找瓦列裏那小子看看病了……”
男人平複了一下心情,他坐在長椅上看著周圍,猶豫了一會兒,似是下定了什麽決心。
他抬起手,拉開了防護服的封閉拉鏈,將自己的頭從層層包裹中解困了出來,直接暴露在了切爾諾貝利的空氣中。
被汗水打濕的黑發粘在一起,貼在他的額頭上,汗水向下流去,在脖子上大量聚集,將他掛在脖子上的十字架鏈子也變得黏黏糊糊。
他吸了一口氣,空氣是異常的清新,除了有股堆積自己身上防護服的灰塵味道,其餘並沒有任何的古怪氣味。
“封禁了這麽久的切爾諾貝利,真的要迎來它的複蘇了嗎……”
男人從身上拿出錄音器,調了一下麥克風收音後,他清了清嗓子,說道。
“奧羅爾·亞曆山德羅維奇·斯維特洛夫,於公元2025年9月13日,切爾諾貝利記錄……”
“重返切爾諾貝利帶給我的不是久別重逢的喜悅,而是接連到來的震驚。”
“你們無法想象,這裏發生了怎樣的奇景……”
奧羅爾正要對自己的探索進行一個總結,忽然間,他聽見了一陣微弱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從遠方傳來。
“有人?!”
他連忙中斷了錄音,朝著腳步聲傳來的方向看去。
“啊——!”
可是先一步吸引他的,是來自路燈上的一聲淒厲的鴉啼。
奧羅爾回頭朝路燈上看去,便看見一隻長相怪異的烏鴉站在上麵,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
“烏鴉?切爾諾貝利什麽時候有的烏鴉?”
奧羅爾正在奇怪,轉頭又想去看腳步聲的來源。
他的視線一轉,就看見一個人不知何時已經站在了自己身邊,微笑著看著自己。
“(俄式粗口)!”
奧羅爾不是個喜歡說髒話的人,但這突如其來的驚嚇還是讓他罕見地爆了粗。
這個人是怎麽過來的,明明剛才腳步聲還很遠,而且他走過來的時候,沒有一絲一毫的動靜!
那人保持著一抹淡淡的微笑,好奇地上下打量著奧羅爾。
奧羅爾也趁機迅速觀察了一下對方。從他的穿著來看,他的收入情況應該不是很樂觀,大概率就是那批進入切爾諾貝利拾荒的人。
隻是很奇怪的是,穿著破舊不修邊幅的他,右眼卻戴著一枚相當精致的單片眼鏡。
在奧羅爾沉思之際,那人開口了。
“你是這裏的管理員嗎?”
那人說話的語氣中夾雜著濃厚的興趣,雖然有著一股濃重的口音,但用詞卻意外的正式且官方,聽起來格外突兀。
奧羅爾咽了口唾沫,回答道。
“我隻是一名研究員,在這裏實地考察而已。”
“啊,研究員呀。”
那人笑著點了點頭,看了看周圍,問道。
“這裏全部都廢棄了,你在研究什麽呢?”
奧羅爾不做正麵回答地說道。
“能研究的東西有很多,吸引我的隻是這裏的未知。”
“原來你是在研究未知,那可真是令人驚歎。”
那人笑了笑,邁步從奧羅爾身邊走過,一邊走,他一邊說著。
“但是研究員先生,未知往往代表著無法被人理解的危險。”
“你難道就不奇怪,為什麽這裏明明失去了外泄輻射,卻始終沒有生命複蘇嗎?”
奧羅爾本來還在疑慮這麽一個“拾荒者”為什麽會突然對自己說出這樣的道理來,可當他聽到後一句時,他的大腦猶如遭受了重擊一般,恍然而醒。
是啊,他一直都被輻射消失的情況所阻困,一心想著為什麽輻射會消失,卻忽略了外界的各種表現。
既然輻射都已經消失了,為什麽切爾諾貝利還始終了無生機,連一隻小小的動物都沒有?
甚至連那些在輻射中都能存活下來的植物,都不知道在什麽時候,悄悄的枯萎了……
顧時聽到愛德華講述出的酒名後認真思索了起來,卻一時沒有想起其確切的來曆。
這時,還是克裏斯出聲為顧時解了惑。
“是海明威的那篇小說。”
“哦對對對,我這麽一說我想起來了。”
顧時連連點著頭,隨後他看向愛德華,看著他那副陶醉其中的樣子,再聯係他剛才那段如癡如醉的發言,難免有些懷疑這酒是不是摻了點什麽不幹淨的東西。
“苦艾酒啊,那就算了……”
原本還興致勃勃的阿列克謝突然就失了興趣,一臉嫌棄地搖了搖頭。
阿列克謝顯然是一個對酒有獨特品味的人,能讓他一下子就對一個酒失去興趣,這讓顧時起了好奇心。
於是他悄悄湊近阿列克謝,問道。
“阿廖沙,這酒有什麽不妥嗎?”
阿列克謝撓著頭,回答道。
“沒什麽不妥,是個很好的酒。”
“那你怎麽突然就沒興趣了?”
“現在不是要幹正事麽,喝了這玩意我怕誤事。”
顧時一聽樂了,他以為阿列克謝是在擔心自己的酒量。
“你不是說酒精影響不了你的大腦咩。”
“是影響不了啊。”
阿列克謝耿直地看著顧時。
“可是苦艾酒它能致幻啊。”
“啊?”
顧時愣住了,他再次看向眯著眼,滿臉癡迷的愛德華,總算是知道了他為什麽會做出這副表情來。
敢情還真的是類似違禁品的作用啊!
“據說海明威每天淩晨起床創作時,就是靠著一杯苦艾酒來激發自己的靈感。”
克裏斯懂得更多,他好像是有研究過這方麵的內容。
“苦艾酒裏的致幻作用能給不少文學家和藝術家帶來奇特的靈感,這些靈感源於他們大腦的幻覺。也有一種說法,據說所謂的幻覺,其實是大腦被激發後所看到的另一個世界的景象,所以才會顯得神奇而魔幻。”
“這個我知道了,我們國家有個地方年年都會有吃菌子吃中毒的人,據說那種幻覺俗稱為見小人。”
“這我也聽說過,原理其實是差不多的。”
說著,克裏斯瞄了眼愛德華,又重新把目光轉回來。
“愛德華先生,現在可能就進入了那種‘靈感大爆發’的狀態,不過我覺得他應該不是為了創作而激發靈感,他應該是在……”
“逃避,對吧。”
顧時接上話茬,說道。
“他剛才把這酒的效果和我們的處境代入在了一起,想必他自己就是那麽覺得的。”
“解密者在怪談中短暫的清醒,在回歸後陷入致幻的夢境,他是覺得這樣才是解密者的生存之道麽。”
“就像他說的,這是糊塗的快樂。”
阿列克謝聽著顧時和克裏斯的對話感到很是困惑不解。
他當然不是因為沒聽懂他們的對話而困惑,他正是因為聽懂了,卻無法理解被解析出來的愛德華的真實意圖。
“就跟有人喝酒是為了喝醉逃離現實一樣?我不懂,他在逃離什麽。”
顧時歎了口氣,一邊移動自己身前的餐具,一邊說著。
“應該是逃避身為解密者的現實吧。”
“在生與死之間不斷徘徊,不知什麽時候便會迎來死亡,這種感覺,不是誰都能承受住的。”
阿列克謝直起身子,目光掃過宴會廳裏的其他人。
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都到了會場,阿列克謝所看到的,是一片樂意盎然的景象,至少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充分的笑容。
“有麽,我看大部分人好像都挺能承受的。”
克裏斯搖了搖頭,對阿列克謝的話表示否認。
“不,那是因為大部分人其實並沒有意識到這個現實,他們的潛意識被動地忽略了這點,這其實也是在逃避。”
“那我嘞?我感覺自己很清醒地認識到了這點,也沒有覺得難以接受。”
顧時伸手拍了拍阿列克謝的背,語重心長地說道。
“阿廖沙,你和一般人不一樣,不能用你的心態去衡量大部分人,他們承受不起。”
阿列克謝皺著眉頭,他大概是能理解顧時是在說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比普通人要高,可為什麽聽起來總感覺有些奇怪。
但是撇開這點,阿列克謝也還是沒有明白,為什麽顧時和克裏斯會突然對著這點討論那麽多。
於是他就著心中的疑問開口問道,二人皆是凝重地回答著。
“這就說明,解密者群體中也存在著一批有心理問題的人。”
“如果解密者尚且如此,那普通人,他們的情況豈不是更嚴重嗎。”
“這裏的工作人員,是不是就算普通人呢……”
…………
切爾諾貝利,內城區,某條街道上。
一個渾身穿著厚重防護服的身影在廢棄的車輛與公共設施間穿梭,臃腫的防護嚴重拖累了他的步伐,使得他走的每一步都像是一隻迷路的企鵝,搖搖擺擺,又行蹤詭異。
“好久沒回來,切爾諾貝利的變化怎麽越來越大了……”
男人艱難地擠過兩輛車子殘骸的中間,這裏看起來應該是曾經發生了一起車禍,但是地上卻沒有多少車子的碎片,隻有大塊的報廢車架還留在原地。
事實上不止這裏是這樣,男人走過了好多類似的殘骸,無一例外都沒有在附近的地麵上看到過多少碎片。
“看來一直有人在切爾諾貝利這裏撿垃圾,政府對這裏的管控也放緩了嗎?難怪我這次這麽輕鬆就溜了進來,可是,為什麽?”
這個問題他馬上就能獲得答案,他暗掐著時間,等到一陣急促的電鈴聲響起,他才用包在防護服裏的手伸到腰間,從那裏摘下了一直在檢測周圍環境輻射值的蓋革計數器。
透過那模糊的顯示麵,男人得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值。
“怎麽會這樣……沒,沒有輻射,一點都沒有!?”
蓋革計數器上顯示出了一個約等於零的數值,這還是建立在儀器本身就含有微輻射量的基礎上,如果除去誤差,那麽此時切爾諾貝利被檢測出來的環境輻射值,就是確確實實的零。
可這是絕對不可能的,要知道,環境輻射可不僅來自於各種人工輻射源,其主要的來源是無處不在的宇宙射線,不管是在地球的哪個角落,都一定會受到宇宙射線的輻射,環境輻射再低也不可能低於零。
一般情況下,室外的環境輻射值的正常範圍會處於每小時0.5微西弗以下,而上一次他來到切爾諾貝利時所檢測到的數據還是每小時1.2微西弗。
這短短兩年不到,怎麽就忽然……
莫非是儀器出了問題?
男人重新把蓋革計數器歸零,再重啟後他將計數器拿在手上,帶著它在城中各處走了一圈。
等到檢測完成,計數器得到的結果卻比上次還要低。
男人從背包裏拿出了備用的檢測儀,又在城中走了好幾圈。
這一次,他甚至冒險接近了核電場石棺的附近,對著各種能吸收輻射的物體全部進行了接觸。
可最終他所得到的結果,仍然是一個低到令人膽戰心驚的數據。
切爾諾貝利……沒有輻射殘留了?
不隻是沒有輻射殘留,這是一點兒輻射也沒有了,無論是當年事故導致的外泄輻射,還是自然界中的正常輻射,通通都消失了。
男人靠在一處公園的座椅上,儀器上顯示的數字讓他覺得自己仿佛身處一片隔絕於現實的世界中,就像是置身真空一般,聽不見來自現實的聲音,包裹自己的隻有永恒無盡的寂靜。
“可是真空也會有輻射啊……!”
男人縱使再不相信,如今的種種現實都已經在向他表明,這便是不爭的事實。
幸好,科學和研究的精神在支撐著男人的意誌,被這詭異的情況驚嚇了一會兒後,他緩過了神,開始思考這其中的緣由。
其實從很多痕跡中就能夠判斷出,切爾諾貝利的輻射淨空已經持續了相當的一段時間。
那些殘骸碎片被人撿幹淨,就說明已經有不少人都進入過切爾諾貝利拾荒。
無論他們是抱著如何的心態進入這裏,至少在官方眼中,這裏應該還是一片禁區,應當是禁止外人進入的才對。
可官方現在的態度……倒像是默許了這種行為,也就是說政府應該早就發現了切爾諾貝利的異常,但他們卻沒有做出任何行動來。
政府難道是在顧慮?他們在顧慮什麽?明明輻射都已經消失了,有什麽能讓他們顧慮的呢?
除非,政府所顧慮的,是那個導致輻射消失的存在……
兩年前,他悄悄潛入切爾諾貝利,那時,這裏還保留著高於正常量的輻射。
兩年後,他再次回到這裏,輻射卻已經消失了。
那麽在這兩年裏,有什麽特殊的事情發生了嗎?
男人心中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在這兩年間,約克蘭曾經遭受過詭異的降臨。
可是遭受過詭異降臨的又不止這一處地方,這兩年裏他也跟著研究團隊去過很多別的地方,其中就不乏遭受過詭異降臨的國家,那裏的輻射值並沒有發生古怪的變化,為什麽隻有切爾諾貝利特殊?
但仔細想想,切爾諾貝利對於整個約克蘭來說也隻是一座小城市,或許詭異降臨後隻會在一小片區域內造成相關的影響,沒準其他被詭異降臨過的國家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隻是全都地處偏遠,難以被人發現而已。
這麽一想的話,事情可就有意思了。
是詭異在吸收輻射?它為什麽要這麽做?它這麽做有什麽目的?
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男人的腦海中湧現了出來,他必須得承認,他現在非但沒有多少害怕,反而異常的興奮。
曾經他向往切爾諾貝利,是想研究這裏的未知。
如今,更加未知的事件在他眼前展開,這股探索欲甚至令他不由自主地開始顫抖。
“這種想法可不健康,看來下次我得去找瓦列裏那小子看看病了……”
男人平複了一下心情,他坐在長椅上看著周圍,猶豫了一會兒,似是下定了什麽決心。
他抬起手,拉開了防護服的封閉拉鏈,將自己的頭從層層包裹中解困了出來,直接暴露在了切爾諾貝利的空氣中。
被汗水打濕的黑發粘在一起,貼在他的額頭上,汗水向下流去,在脖子上大量聚集,將他掛在脖子上的十字架鏈子也變得黏黏糊糊。
他吸了一口氣,空氣是異常的清新,除了有股堆積自己身上防護服的灰塵味道,其餘並沒有任何的古怪氣味。
“封禁了這麽久的切爾諾貝利,真的要迎來它的複蘇了嗎……”
男人從身上拿出錄音器,調了一下麥克風收音後,他清了清嗓子,說道。
“奧羅爾·亞曆山德羅維奇·斯維特洛夫,於公元2025年9月13日,切爾諾貝利記錄……”
“重返切爾諾貝利帶給我的不是久別重逢的喜悅,而是接連到來的震驚。”
“你們無法想象,這裏發生了怎樣的奇景……”
奧羅爾正要對自己的探索進行一個總結,忽然間,他聽見了一陣微弱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從遠方傳來。
“有人?!”
他連忙中斷了錄音,朝著腳步聲傳來的方向看去。
“啊——!”
可是先一步吸引他的,是來自路燈上的一聲淒厲的鴉啼。
奧羅爾回頭朝路燈上看去,便看見一隻長相怪異的烏鴉站在上麵,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
“烏鴉?切爾諾貝利什麽時候有的烏鴉?”
奧羅爾正在奇怪,轉頭又想去看腳步聲的來源。
他的視線一轉,就看見一個人不知何時已經站在了自己身邊,微笑著看著自己。
“(俄式粗口)!”
奧羅爾不是個喜歡說髒話的人,但這突如其來的驚嚇還是讓他罕見地爆了粗。
這個人是怎麽過來的,明明剛才腳步聲還很遠,而且他走過來的時候,沒有一絲一毫的動靜!
那人保持著一抹淡淡的微笑,好奇地上下打量著奧羅爾。
奧羅爾也趁機迅速觀察了一下對方。從他的穿著來看,他的收入情況應該不是很樂觀,大概率就是那批進入切爾諾貝利拾荒的人。
隻是很奇怪的是,穿著破舊不修邊幅的他,右眼卻戴著一枚相當精致的單片眼鏡。
在奧羅爾沉思之際,那人開口了。
“你是這裏的管理員嗎?”
那人說話的語氣中夾雜著濃厚的興趣,雖然有著一股濃重的口音,但用詞卻意外的正式且官方,聽起來格外突兀。
奧羅爾咽了口唾沫,回答道。
“我隻是一名研究員,在這裏實地考察而已。”
“啊,研究員呀。”
那人笑著點了點頭,看了看周圍,問道。
“這裏全部都廢棄了,你在研究什麽呢?”
奧羅爾不做正麵回答地說道。
“能研究的東西有很多,吸引我的隻是這裏的未知。”
“原來你是在研究未知,那可真是令人驚歎。”
那人笑了笑,邁步從奧羅爾身邊走過,一邊走,他一邊說著。
“但是研究員先生,未知往往代表著無法被人理解的危險。”
“你難道就不奇怪,為什麽這裏明明失去了外泄輻射,卻始終沒有生命複蘇嗎?”
奧羅爾本來還在疑慮這麽一個“拾荒者”為什麽會突然對自己說出這樣的道理來,可當他聽到後一句時,他的大腦猶如遭受了重擊一般,恍然而醒。
是啊,他一直都被輻射消失的情況所阻困,一心想著為什麽輻射會消失,卻忽略了外界的各種表現。
既然輻射都已經消失了,為什麽切爾諾貝利還始終了無生機,連一隻小小的動物都沒有?
甚至連那些在輻射中都能存活下來的植物,都不知道在什麽時候,悄悄的枯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