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同樣是宋菽常做給客人們的小吃,得心應手得很。  汪大前久不幹這庖廚的活了,一開始還有些手生,幸好有童子功,學起來也不算慢。  宋菽先教放水揉麵,待揉勻後,分成一個個小團子。然後將小團子擀開,抹上拌好的蔥油,再卷成細卷。  汪大前貪多,放了幾大勺蔥油,麵都給泡糊了卷不起來,宋菽隻好先把自己那個給他。  “對,把細卷也卷起來,像蝸牛殼那樣,然後再擀平,放油鍋裏兩麵一煎便可,若喜歡雞蛋還可在上頭打個蛋。”  汪大前本就是個愛吃的,否則也長不出這身材。  蔥油的香味勾得他恨不能端著生麵團就啃,一口氣做了許多,等麵團用完時,他已經能很熟練得做出蔥油餅了。  做完後,宋菽帶他去灶間裏煎餅。  五娘一直跟在旁邊,汪大前做的時候,她就目不轉睛地看。  六娘則不知道是不是鼻子太靈,第一張餅出鍋的時候,她出現了。  “這是什麽?阿兄你又做新吃食啦,我要吃我要吃!”六娘滿心滿眼隻有這金燦燦黃澄澄的餅,壓根沒注意到煎餅的是個衣上繡金線的富商。  汪大前有些不舍得,又怕宋四郎的妹妹不高興,哆哆嗦嗦地遞出盤子,被六娘一把抽走。  隻聽她哢嚓哢嚓咬了幾大口,一邊喊燙一邊喊好吃,還撕了一大半分給旁邊的五娘和跟著她進來的七郎。  汪大前看著三個孩子手中油汪汪的餅,咽了口口水。  “汪掌櫃,給。”宋菽又煎了一塊給汪大前,汪大前接到餅那叫一個幸福,差點沒哭著喊媽。  土灶用的鍋子大,宋菽又多放了油,把剩下幾張餅都給煎了,過會兒阿南三娘和程二娘他們就該回來了。  吃完蔥油餅,時間剛好,汪大前又順理成章地在宋菽家蹭了一頓飯,吃到幾個宋菽弄的小炒,好吃得嘴都要掉了。  吃飽喝足,汪大前又捎了幾張蔥油餅,滿載而歸。  送走汪大前,宋菽到院子裏晃了一圈,又到水缸那兒瞅了瞅。  水缸已經空了。  他懶得再去打水,幹脆把袖子往下一抹,遮住燙傷處,準備直接睡了。  卻見宋阿南從門外回來,擔了兩桶井水。  “你怎麽大晚上去打水了?”宋菽奇道。  宋阿南:“過來。”  我嗎?宋菽看了全院子,其他人都進西屋睡了。  他乖乖走過去。  宋阿南拉著他蹲下,叫他伸出燙傷的手指,拎起水桶,細細的水流自上落下。水流很涼,準準地澆在傷處,那灼燒之感逐漸淡去。  宋菽抬頭,宋阿南站著,專注地倒水,而他耳側的那一輪明月,甚美。  作者有話要說:  做個小調查~大家覺得這樣寫一行空一行更好呢,還是之前一段空一行更好?  謝謝支持,麽麽噠~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小馬拐的老妖怪 2瓶;no滴球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第18章 第十八章  第二天一早,六娘還想吃蔥油餅,磨著宋菽做。  第一張餅剛下過,汪大前又來了。  “宋四郎啊,你再教我點別的吧。”汪大前說。  宋菽詫異:“蔥油餅不好?”  汪大前:“蔥油餅是好,可我那小鋪子不是望海樓啊,油太貴,劃不來啊。”他惋惜地搖頭。  宋菽愣了下,一拍腦袋。  對啊,他怎麽忽略這個了呢,是最近自己名氣太大,所以忘了嗎?他都沒做廣告,人都不知道他這兒有便宜的油,怎麽會有人來買?  難怪總覺得銷路不好。  宋菽連忙帶汪大前到他的豆油坊去。  榨油的豆子都是蒸過的,坊內豆香四溢,汪大前進門,隻見裏麵放了好幾個用土封了口的壇子,就問可是酒,卻聽宋菽道那是油。  汪大前大驚,這宋四郎真是發財了,那一提就要三五十文的油,也堆了這麽多,難怪敢日日吃蔥油餅。  “我這是豆油,用豆子榨的。”宋菽說。  “豆子?”汪大前從未聽說豆子也能榨油。  “汪掌櫃可想拿兩壇回去嚐嚐?”宋菽問。  汪大前想了想,油這東西挺金貴的,人幫了他忙還送東西,似乎不大好。若他愁銷路,自己賣個麵子買兩壇便是。  便問他,這油怎麽賣。  “一提三文錢。”  汪大前覺得,自己可能上了年紀,耳朵不大好使了,又問了一遍。  “三文錢一提,四十文一壇。”宋菽答。  一提就是一酒提子的量,大約比上次宋菽讓崔五娘去打油時用的小壺還大那麽一圈的量。  汪大前:“這油也太賤了。”  宋菽:“汪掌櫃可要來點?”  汪大前:“當然!你這油一直有嗎?”  宋菽:“我這作坊就是榨油的。”宋菽指指室內,郭老大幾個正在忙,都赤著上身,掄起鐵錘擊打長木楔,以擠壓由四根粗木組成的木榨中整齊排列的以竹箍圈起的豆餅。  “難怪難怪。”汪大前總算明白,為什麽宋菽敢這麽吃油了。他雖然不懂榨油,但也曉得,如今其他油作坊既沒有他這等規模,更沒有他這樣的榨油器物。  “行,給我來兩壇子,我明天就開工。”汪大前大手一揮,招呼馬夫進來給他搬油。  宋菽又額外送了他一壇子,說:“汪掌櫃的若是見了人,便與他們說說,這十日凡來我油坊的,每人都送一提。”  汪大前多得了一壇,高興得很,滿口答應著走了。  *  “聽說了嗎,相河村的宋四郎在送油。”  從相河村到縣城再到悅行市,消息如飛一般,迅速傳了開來。  宋菽拜托了汪掌櫃後,又注意在饅頭作坊宣傳,這些來買饅頭的人到處走,消息不一會兒就傳開了。  有人不信,那油多貴啊,宋四郎是閑得沒事幹,燒錢玩麽?  但這誘惑有點大,不少人還是願意一試,反正白送的,又不會少塊肉。  譚力的阿娘知道後,也讓他去打一提來。他領著竹子做的小壺往村口的豆油坊去,作坊的竹籬笆不高,遠遠就看到那裏圍了許多人,他們也同譚力一樣,手裏拎著裝油的竹筒。  “這邊打油,一人一提。”宋六娘站在比她還高的大油缸旁,指揮人排隊打油。  她這兒排了五六人,每個人的眼睛卻都在往另一邊瞄,那邊熱熱鬧鬧圍了一群人。譚力奇怪,憑著自己矮小靈活,幾下鑽進人群,卻見被圍在中間的正是宋四郎。他身前是個簡易的土灶,生著火,上麵放了口鐵鍋,他握住鐵鍋的鍋柄一顛,綠油油的野菜順著鍋子的弧度躍起,在裏麵翻了個跟頭。  “好!”  居然有人拍起了手,像在看集市裏賣藝的。  “這顛鍋不用也可,用鏟子這樣撥弄兩下,讓油都裹上去即可。”宋四郎不疾不徐地道。  他身後的簸箕裏堆著小山一樣的野菜,這菜他們這兒的人常吃,但沒起名字,一直就管它叫野菜。譚力的阿娘常用水煮,煮出的湯綠油油的,菜葉很嫩,卻也寡淡。  野菜炒好出鍋,宋菽把它盛盤子裏,旁邊擱了幾雙筷子,邀請圍觀的人品嚐。  這些人吃野菜也多像譚力家那樣,水煮煮便吃了,第一次嚐到這樣裹著油炒出來的,還沒入口就覺得香氣撲鼻。  “啊呀,我從不知道這野菜也如此好吃。”  “像肉一樣,香。”  “我回去就讓我家婆娘弄,保管家裏那倆小子喜歡。”  “四郎,你能再做一次嗎?沒看清啊。”  “就是,前麵的讓讓,我們也要看。”有人扯著嗓子喊。  人群一陣騷動,圍在宋菽身邊的又換了一波人,譚力也被擠了出去,隻遠遠見宋菽說了什麽,往鐵鍋裏加了油,一會兒後又扔下一把野菜。  這主意是汪大前走後宋菽想到的,就好比超市裏的現場推廣。本以為要過幾天才能見效,誰想第一天就來了這麽多人,大夥兒見野菜也有新吃法,紛紛都想回去試試。  慢慢讓這些村民都習慣用油炒菜後,食用油的需求量肯定會大增,到時候這油坊,便不愁銷路了。  這還隻是第一天,來的多半是附近村子的,所以宋菽選了炒野菜。  後來幾天,他又將家裏常弄的幾樣雞蛋菜一一展示出來,甚至教了腐乳的做法。到了第五日後,縣城來的人明顯增多,還有不少悅行市的攤販,宋菽看準機會,祭出大招——炸油條。  繼望海樓的翠玉饅頭之後,汪掌櫃的湯餅鋪搖身一變,成了蔥油餅鋪。這東西和饅頭一樣,大家聞所未聞,而且那蔥油的香味,隔著兩條街也能聞到,價錢更是實惠,即使普通的販夫走卒,也能不時買上一塊解解饞。  蔥油餅成為大塗縣第一美食後,大家都好奇,汪掌櫃怎麽突然對吃食有研究了。汪大前沒有藏著,大大方方告訴大家,這是宋四郎教的。  宋四郎,又是他,這兩個月縣城但凡有些新鮮事,好像都跟他有關。  聽說他近日在送油,還教做菜。  諸位生意總沒起色的小攤販摩拳擦掌,要是他們能從宋四郎那兒學個一招半式,說不定也能開間旺鋪。  炸油條那天,圍觀的人一波比一波多。  這樣的大油鍋誰也沒見過,更不知道麵粉做的吃食也能放油裏炸。隻見那細細的兩條麵粉往鍋裏一滑,呼啦啦噗滋滋,一下子吹成了手臂大小。  不但如此,這油條脆生生的,又很香,好吃極了。  宋四郎還說,若是夾在饅頭裏吃更好。當下就有人跑饅頭作坊買了幾個,往裏麵一夾,果然美味。  “你這麵粉怎麽和的?”  “教教我們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行商這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手帕望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手帕望明月並收藏在古代行商這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