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開幹
投胎出了bug,關我什麽事兒 作者:咖啡就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老王做事雷厲風行,也拉得下麵子,幾場大酒喝過,又變著法的拆東補西,終於在元旦過後,把音體美老師需要的東西湊了個七七八八。
老師們也知道老王這次是真下了決心,改教案,定計劃,開始一步步推進著藝體生的工作。
晚自習是劉成基劉老頭的語文課。
相比較譚娘娘英語課的嚴苛,班主任程豔輝數學的古板,劉老頭的博學幽默以及輕鬆,頗受學生的喜愛。
“一篇文章,八百字,不長。有人寫的花團錦簇卻是一堆空話,有人寥寥幾筆,卻飽含真情實感。”
劉成基點評著學生們的作文。
“文章,要有氣。這個氣,猶如文章的生命。東坡有言,文者,氣之所形。情動於中兒形於言。”
“文字者,猶人之言語也。有氣以充之,則觀其文也,雖百世而後,如立其人而與言於此.......彩色之華。故聲色之美,因乎意與氣而時變者也。是安得有定法哉?”
劉老頭搖頭晃腦,幾句話,在江南口音中,帶著獨特的韻味。
“要是沒有所謂的氣,能不能寫文章?”一個學生高高舉手,問道。
“這個不能否定,隻能說好的文章應有豐富的涵意。我所說的氣,包含情感、願望、思想。這些精神元素驅動了寫作並融在文字之間。下筆時百無聊賴,淨是些無關痛癢、可有可無的字句,何以贏得讀者的青睞?”
劉成基瞧見下麵眾人若有所思,拍拍手,“回頭再想去。先說幾個人。”
“齊秀秀,文如其名,字裏行間,於微小之處描寫情感,讀起來如清風拂麵,細雨潤物。”
聽到劉成基這麽說,田宇搗了搗李樂,“瞧瞧,老頭就喜歡齊仙女。”
“你文章寫得好,也喜歡你。”
田宇撇撇嘴,“切,我進步了不少,我感覺。”
“李樂,結構嚴謹,用詞準確,善用排比句,以後遇到說明及議論文的題目,很好的習慣。”
可不是,寫了十幾年的計劃報告ppt,全靠這個忽悠錢呢,李樂心說。
“田宇,嗯,堅如磐石。”
劉老頭咂咂嘴,給了個評語。
“李樂,老頭啥意思?”
“又臭又硬?”李樂琢磨著,回了句。
“又臭又硬?”田宇念叨幾遍,才覺出來,“你打野的!”
“我adc!”
劉成基受學生歡迎還有一點,從不拖堂,打鈴就下課。
李樂收拾書包起身,看到田宇沒動,“你不走?”
“啊,你先走,我回頭找劉老頭谘詢谘詢。”
“那你忙。”
李樂找媽媽。
自打開始搞藝考和特長生的教學,曾敏也開始上起了晚自習。
不過王加強心裏有數,高一和高二的重點還是文化課,安排的都是周日上午,隻有到了高三才開始把晚自習拿來練畫。
通知一出,學生高興,家長也高興。
畢竟這年月,能專門利用學校資源給藝考生特長生創造條件的不多。社會上的集訓營、培訓機構也才剛開始抬頭,談不上係統和專業性。
無非是個別老師租間教室,湊些人,寒暑假或者考前開個輔導班。能找到各大院校的單獨授課的,要麽打小跟著學,要麽是有錢有關係。
再說,交少許費用,就能跟著曾敏這個圈裏日漸出名的畫家學習,總比花錢去找個美院的學生強得多。
一間教室裏,十幾個學生圍在一起,聽著曾敏的講解。
“人種、性別、年齡階段不同,表現上也是有區別的,如皮膚質感,毛發硬度卷曲度......”
“蒙古人種的顱骨為高顱型,即顱骨高度最大,高加索人其次,棕色人種第三,尼格羅人最扁......”
“咱們繪畫中,以高加索和蒙古人種為主,而高加索和蒙古人種在頭骨上最大的差別是眉骨、鼻骨、顴骨,高加索人種的這三部分骨頭高,臉更崎嶇,蒙古人種的臉更平坦。”
黑夜靜謐的校園,牆皮斑駁的教室裏,一個長發披肩,麵帶微笑的女人,在大紙上畫著人類頭骨,嘴裏冒出上頜、顳骨、頦隆突、後枕骨這些名詞。
隔著窗戶,看到這個場景,本想推門的李樂,又收回腳步,這教室,不進也罷。
李樂轉身趴在欄杆上,抬頭間,月兒圓亮,眾星雖多但盡失顏色。
凝視月兒四寂黑,萬物皆空,唯一玉盤在前方。
目光掃射這寧靜的夜晚,獨有一星光亮突出,似與月亮爭輝......啊,李樂還要抒情,眼神一凝,爭輝,什麽玩意兒?
居高臨下,一個晃動的燈光沿著學校圍牆朝後門劃過,再往後,幾個躡手躡腳的身影。
剛想細看,身後傳來一陣桌椅的響動。
“李樂,等曾老師?”
“在外麵幹嘛,屋裏有暖氣。”
“曾老師,李樂在門口!”
下課門開,高三的看到李樂,上來打招呼。
“你們晚上都看著點路,尤其是騎車的,都慢著點,趕緊回家,別拐彎。”
曾敏落在最後,衝學生交待著。
看到李樂,曾敏笑道,“喲,怎麽沒回家?”
“老李同誌千叮嚀萬囑咐,要我等你一起回,保證您的安全。
“這點路,拍個甚。以後別等我。”曾敏伸手,挽著李樂胳膊,“餓了吧,想吃啥?”
“門口,酸菜炒米,多放肉。”
“麽嘛噠!”
。。。。。。
星期天一早,馬大姐在校門口等到了田宇和陸小寧。
“都帶來了?”馬闖瞧了瞧四周。
“帶了,多帶了幾塊電池。”田宇回道。
“鏟子呢?”
“在我這兒,還有小洋鎬。”陸小寧晃了晃手裏印著長江大橋的綠色帆布包。
馬闖點點頭,“走。”
“等等,咱們就這麽進去?”田宇拉了馬闖一把。
“放心,今天他們美術生都來學校上課。”
“門衛要是問拎著大包幹啥,咋辦?”
馬闖眨眨眼,“我先去,找門衛說話,你倆看見後直接進?”
“行。你多纏一會兒。”
“我辦事,你們放心。”馬闖拍著胸脯。
看到馬大姐拉著門衛進了傳達室找什麽東西,田宇趕緊拽著陸小寧進了學校。
學校後門有幾間平房,原本是給學校燒暖氣的鍋爐房和存煤的地方。
自打改了集中供暖的管道之後,鍋爐被拆,平房也給扒了,說是來年要蓋自行車棚。現在麽,隻留下一地碎磚和幾堆煤渣。
三個人在一堆煤渣上扒拉半天,翻出根一頭纏著線圈,一頭綁著鐵皮餅幹盒的長杆。
“還是沒電了,這玩意用電這麽快?”馬闖撥了幾下嵌在餅幹盒上的撥杆開關,看到指示燈沒亮,歎氣道。
“你也不想想,就這幾個線圈,多大功率,何況還加了放大器,趕緊換上。”
田宇接過杆子,撬開餅幹盒蓋,摳出四個一號幹電池,又從包裏取出新的換上,蓋蓋兒,撥開關。
一聲蜂鳴之後,指示燈亮起。
馬闖點點頭,“行了,老田,幹活。”
“昨天晚上咱們測的地方你還記得不?”
“好像,大概是那。”馬闖手裏劃著圈,指了個地兒。
田宇拎著杆子來到馬大姐指的地方,“是這啊?”
“差不多。”
田宇伸開杆子,嘴裏嘟囔著,“瓷錘,要你有啥用。”
老師們也知道老王這次是真下了決心,改教案,定計劃,開始一步步推進著藝體生的工作。
晚自習是劉成基劉老頭的語文課。
相比較譚娘娘英語課的嚴苛,班主任程豔輝數學的古板,劉老頭的博學幽默以及輕鬆,頗受學生的喜愛。
“一篇文章,八百字,不長。有人寫的花團錦簇卻是一堆空話,有人寥寥幾筆,卻飽含真情實感。”
劉成基點評著學生們的作文。
“文章,要有氣。這個氣,猶如文章的生命。東坡有言,文者,氣之所形。情動於中兒形於言。”
“文字者,猶人之言語也。有氣以充之,則觀其文也,雖百世而後,如立其人而與言於此.......彩色之華。故聲色之美,因乎意與氣而時變者也。是安得有定法哉?”
劉老頭搖頭晃腦,幾句話,在江南口音中,帶著獨特的韻味。
“要是沒有所謂的氣,能不能寫文章?”一個學生高高舉手,問道。
“這個不能否定,隻能說好的文章應有豐富的涵意。我所說的氣,包含情感、願望、思想。這些精神元素驅動了寫作並融在文字之間。下筆時百無聊賴,淨是些無關痛癢、可有可無的字句,何以贏得讀者的青睞?”
劉成基瞧見下麵眾人若有所思,拍拍手,“回頭再想去。先說幾個人。”
“齊秀秀,文如其名,字裏行間,於微小之處描寫情感,讀起來如清風拂麵,細雨潤物。”
聽到劉成基這麽說,田宇搗了搗李樂,“瞧瞧,老頭就喜歡齊仙女。”
“你文章寫得好,也喜歡你。”
田宇撇撇嘴,“切,我進步了不少,我感覺。”
“李樂,結構嚴謹,用詞準確,善用排比句,以後遇到說明及議論文的題目,很好的習慣。”
可不是,寫了十幾年的計劃報告ppt,全靠這個忽悠錢呢,李樂心說。
“田宇,嗯,堅如磐石。”
劉老頭咂咂嘴,給了個評語。
“李樂,老頭啥意思?”
“又臭又硬?”李樂琢磨著,回了句。
“又臭又硬?”田宇念叨幾遍,才覺出來,“你打野的!”
“我adc!”
劉成基受學生歡迎還有一點,從不拖堂,打鈴就下課。
李樂收拾書包起身,看到田宇沒動,“你不走?”
“啊,你先走,我回頭找劉老頭谘詢谘詢。”
“那你忙。”
李樂找媽媽。
自打開始搞藝考和特長生的教學,曾敏也開始上起了晚自習。
不過王加強心裏有數,高一和高二的重點還是文化課,安排的都是周日上午,隻有到了高三才開始把晚自習拿來練畫。
通知一出,學生高興,家長也高興。
畢竟這年月,能專門利用學校資源給藝考生特長生創造條件的不多。社會上的集訓營、培訓機構也才剛開始抬頭,談不上係統和專業性。
無非是個別老師租間教室,湊些人,寒暑假或者考前開個輔導班。能找到各大院校的單獨授課的,要麽打小跟著學,要麽是有錢有關係。
再說,交少許費用,就能跟著曾敏這個圈裏日漸出名的畫家學習,總比花錢去找個美院的學生強得多。
一間教室裏,十幾個學生圍在一起,聽著曾敏的講解。
“人種、性別、年齡階段不同,表現上也是有區別的,如皮膚質感,毛發硬度卷曲度......”
“蒙古人種的顱骨為高顱型,即顱骨高度最大,高加索人其次,棕色人種第三,尼格羅人最扁......”
“咱們繪畫中,以高加索和蒙古人種為主,而高加索和蒙古人種在頭骨上最大的差別是眉骨、鼻骨、顴骨,高加索人種的這三部分骨頭高,臉更崎嶇,蒙古人種的臉更平坦。”
黑夜靜謐的校園,牆皮斑駁的教室裏,一個長發披肩,麵帶微笑的女人,在大紙上畫著人類頭骨,嘴裏冒出上頜、顳骨、頦隆突、後枕骨這些名詞。
隔著窗戶,看到這個場景,本想推門的李樂,又收回腳步,這教室,不進也罷。
李樂轉身趴在欄杆上,抬頭間,月兒圓亮,眾星雖多但盡失顏色。
凝視月兒四寂黑,萬物皆空,唯一玉盤在前方。
目光掃射這寧靜的夜晚,獨有一星光亮突出,似與月亮爭輝......啊,李樂還要抒情,眼神一凝,爭輝,什麽玩意兒?
居高臨下,一個晃動的燈光沿著學校圍牆朝後門劃過,再往後,幾個躡手躡腳的身影。
剛想細看,身後傳來一陣桌椅的響動。
“李樂,等曾老師?”
“在外麵幹嘛,屋裏有暖氣。”
“曾老師,李樂在門口!”
下課門開,高三的看到李樂,上來打招呼。
“你們晚上都看著點路,尤其是騎車的,都慢著點,趕緊回家,別拐彎。”
曾敏落在最後,衝學生交待著。
看到李樂,曾敏笑道,“喲,怎麽沒回家?”
“老李同誌千叮嚀萬囑咐,要我等你一起回,保證您的安全。
“這點路,拍個甚。以後別等我。”曾敏伸手,挽著李樂胳膊,“餓了吧,想吃啥?”
“門口,酸菜炒米,多放肉。”
“麽嘛噠!”
。。。。。。
星期天一早,馬大姐在校門口等到了田宇和陸小寧。
“都帶來了?”馬闖瞧了瞧四周。
“帶了,多帶了幾塊電池。”田宇回道。
“鏟子呢?”
“在我這兒,還有小洋鎬。”陸小寧晃了晃手裏印著長江大橋的綠色帆布包。
馬闖點點頭,“走。”
“等等,咱們就這麽進去?”田宇拉了馬闖一把。
“放心,今天他們美術生都來學校上課。”
“門衛要是問拎著大包幹啥,咋辦?”
馬闖眨眨眼,“我先去,找門衛說話,你倆看見後直接進?”
“行。你多纏一會兒。”
“我辦事,你們放心。”馬闖拍著胸脯。
看到馬大姐拉著門衛進了傳達室找什麽東西,田宇趕緊拽著陸小寧進了學校。
學校後門有幾間平房,原本是給學校燒暖氣的鍋爐房和存煤的地方。
自打改了集中供暖的管道之後,鍋爐被拆,平房也給扒了,說是來年要蓋自行車棚。現在麽,隻留下一地碎磚和幾堆煤渣。
三個人在一堆煤渣上扒拉半天,翻出根一頭纏著線圈,一頭綁著鐵皮餅幹盒的長杆。
“還是沒電了,這玩意用電這麽快?”馬闖撥了幾下嵌在餅幹盒上的撥杆開關,看到指示燈沒亮,歎氣道。
“你也不想想,就這幾個線圈,多大功率,何況還加了放大器,趕緊換上。”
田宇接過杆子,撬開餅幹盒蓋,摳出四個一號幹電池,又從包裏取出新的換上,蓋蓋兒,撥開關。
一聲蜂鳴之後,指示燈亮起。
馬闖點點頭,“行了,老田,幹活。”
“昨天晚上咱們測的地方你還記得不?”
“好像,大概是那。”馬闖手裏劃著圈,指了個地兒。
田宇拎著杆子來到馬大姐指的地方,“是這啊?”
“差不多。”
田宇伸開杆子,嘴裏嘟囔著,“瓷錘,要你有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