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查戶口
投胎出了bug,關我什麽事兒 作者:咖啡就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奶奶您好,我是李富貞,見到您很高興。”
“我也很高興認識你。”
當李富貞按著南高麗的禮節,規規矩矩給付清梅行禮問安的時候,一旁的李春,悄悄扯了扯李樂的衣服,低聲問道,“小叔,說滴啥?”
“問好呢。”
“咋聽著和電視裏的不一樣?”
“好像那邊的話有敬語平語什麽的。”
“這麽麻煩?”
“那邊規矩大。”
“哦。”李春點點頭。
瞅瞅這位大小姐纖細的腰身,再悄悄捏了捏自己的,眼裏一陣羨慕。
給付清梅行完禮,李富貞又轉過來,笑眯眯看過來。
“這是我侄女,李春。”
“春兒,叫阿姨。”
“你好,很高興認識你。”
一句挺標準的漢語問候加上躬身的動作,李春“啊”了一聲後,也趕緊學著,“你好,你好。”
“行了,都坐吧。”
付清梅一招手,拉著李富貞在身邊坐了。
“奶奶,不知道您喜歡什麽,就帶了點我們那邊的特產紅參,請您笑納。”
從李樂手裏拿過剛又重新用黃色錦緞包裹了一遍的大盒子,雙手捧著,敬到付清梅手裏。
“喲,這麽貴重,你這姑娘倒是費心了。”
“應該的。”
這邊兩人用高麗語說著,那邊李樂和李春大眼瞪小眼。
“叔,這說的又是啥?”
“我哪知道。”李樂嘀咕一句,心道,這局麵,有些亂啊。
李富貞和老太太可以無障礙交流,和自己用英語,李春的那兩句散裝英語,說的磕磕巴巴。
一時間隻能各說各話。
包裹打開,露出一個精美的漆盒,漆盒裏麵,排列著五隻胖乎乎的紅參,李樂不懂,隻知道將軍肩、黃馬褂,菊花紋,雙蘆頭的說法,看這幾個倒是都有。
“您可以切片之後泡酒泡茶喝。對身體很好。”
聽到泡酒,付清梅眼睛一亮,笑道,“天、地、人、翁,難得還能見到這麽大個兒的天參。”
“你吃完了,我再給您送過來。”
“有心了,有心了。”
“啊,對了,這是給李春的,化妝品和手機。”
李富貞說著,又從另一個袋子裏取出兩個紙盒子,送到李春的麵前。
“啊?送我的?我也有。這,多不好......”
“行了,拿著吧。”李樂一伸手,把東西塞到小姑娘手裏。
國人和老外不一樣,沒當麵拆禮物的習慣,不過看著手裏小巧的手機,摸著掂手,包裝又精美的套盒,李春心裏早已經樂不可支。
李富貞心明眼亮,坐到李春身邊,讓李樂給翻譯,套盒裏的膏水油蜜乳,都怎麽用。
“謝謝!”
“不客氣。”
“行了,我和李姑娘說會兒話,你倆也聽不懂,一邊玩兒去吧。”
付清梅一招手,又把李富貞拉到身邊。
“奶,這就把您孫子給扔了?”
“怎麽,我還給你當個翻譯?既然有那個心思,還不學?”
付清梅呲了李樂一句,轉過頭衝李富貞笑道,“姑娘,不理他,聽不懂讓他自個兒猜去。”
“奶奶,我的漢語也不好。”
“沒事,慢慢來,當年我到那邊學你們的話,也花了小半年的時間,不過,幾十年不說了,可聽得明白?”
“奶奶,您記性真好,您說的是地道的江原道的口音,能聽懂。”
“那就行。”付清梅哈哈樂著,又上下打量了幾眼,“你這可有點瘦了,還得在胖點才好看。”
“是,我在努力。”
“我聽說,你是家裏的長女吧,還有一個哥哥,兩個妹妹?”
“是。”
“老家是宜寧郡的慶州李氏?”
聽到這話,李富貞一愣。
在南高麗,同姓之間講究宗親、宗孫。也叫“本”。
人們在相互認識之初,同姓間要論“本”,和國人之間說籍貫、堂號是一個意思。
而問到這,也就相當於查戶口了。
可這是在燕京,老太太怎麽對自家的來曆,這麽清楚?
想起李樂說的,自家奶奶當年是坐著坦克進的漢城,一時間,對付清梅除了是長輩之外,又多了另外的重視。
“是,本家是慶尚南道李氏。”
“別多心,就是拉拉家長,你父親身體還好?”
“還好。”
“父母身體健康,是兒女最大的福氣......”
這邊在聊,一旁的李樂一邊連猜帶蒙,觀察著兩人的表情,算是小小的鬆了口氣。
“唉唉。”耳邊,李春小聲道。
“嗯?”
“這個,手機誒。”李春捏著盒子,晃了晃。
“高三黨不能玩......”話到嘴邊,李樂又改口,“回長安,讓陸小寧帶你去辦個手機卡。”
這時候,手機連個短信都不能發,要是沒個聯係人,當個計算器還得看有沒有這個功能,哪像之後的嚴防死守,一個不注意,農藥、原神玩的飛起。
“話費呢?”
“陸小寧帶你去,還能讓你掏錢?”
“知道,我是說以後的。”
李春眨眨眼,敲起了竹杠。
“小叔,讚助點?”
“你給誰打?”
“給三爺、三奶,我爸我爺啊。”
李樂想了想,“家裏又不是沒座機。頂多月租費,剩下的自己拿。”
“成交。嘿嘿。”
一低頭,又喜滋滋的翻弄起化妝品。
女孩終究是到了愛美的年紀,研究了半天之後,“小叔,小叔。”
“又怎麽了?”
“她好瘦的,真好看。”
“你別想著少吃飯。”
“這不是羨慕麽。”
“羨慕這幹嘛。”
“就是長得,雖說濃眉大眼的,像男生。不如你好看咧,比小陸哥更遠了。”
李樂一瞪眼,“背後說人,可不是好習慣。”
“聽不懂就沒事。”
“那是你沒遇到漢語說的好的老外,遇到了,你這樣,就得吃虧。”
“略~~~”
(給孩子抄期末卷子,回頭補一點。)
“我也很高興認識你。”
當李富貞按著南高麗的禮節,規規矩矩給付清梅行禮問安的時候,一旁的李春,悄悄扯了扯李樂的衣服,低聲問道,“小叔,說滴啥?”
“問好呢。”
“咋聽著和電視裏的不一樣?”
“好像那邊的話有敬語平語什麽的。”
“這麽麻煩?”
“那邊規矩大。”
“哦。”李春點點頭。
瞅瞅這位大小姐纖細的腰身,再悄悄捏了捏自己的,眼裏一陣羨慕。
給付清梅行完禮,李富貞又轉過來,笑眯眯看過來。
“這是我侄女,李春。”
“春兒,叫阿姨。”
“你好,很高興認識你。”
一句挺標準的漢語問候加上躬身的動作,李春“啊”了一聲後,也趕緊學著,“你好,你好。”
“行了,都坐吧。”
付清梅一招手,拉著李富貞在身邊坐了。
“奶奶,不知道您喜歡什麽,就帶了點我們那邊的特產紅參,請您笑納。”
從李樂手裏拿過剛又重新用黃色錦緞包裹了一遍的大盒子,雙手捧著,敬到付清梅手裏。
“喲,這麽貴重,你這姑娘倒是費心了。”
“應該的。”
這邊兩人用高麗語說著,那邊李樂和李春大眼瞪小眼。
“叔,這說的又是啥?”
“我哪知道。”李樂嘀咕一句,心道,這局麵,有些亂啊。
李富貞和老太太可以無障礙交流,和自己用英語,李春的那兩句散裝英語,說的磕磕巴巴。
一時間隻能各說各話。
包裹打開,露出一個精美的漆盒,漆盒裏麵,排列著五隻胖乎乎的紅參,李樂不懂,隻知道將軍肩、黃馬褂,菊花紋,雙蘆頭的說法,看這幾個倒是都有。
“您可以切片之後泡酒泡茶喝。對身體很好。”
聽到泡酒,付清梅眼睛一亮,笑道,“天、地、人、翁,難得還能見到這麽大個兒的天參。”
“你吃完了,我再給您送過來。”
“有心了,有心了。”
“啊,對了,這是給李春的,化妝品和手機。”
李富貞說著,又從另一個袋子裏取出兩個紙盒子,送到李春的麵前。
“啊?送我的?我也有。這,多不好......”
“行了,拿著吧。”李樂一伸手,把東西塞到小姑娘手裏。
國人和老外不一樣,沒當麵拆禮物的習慣,不過看著手裏小巧的手機,摸著掂手,包裝又精美的套盒,李春心裏早已經樂不可支。
李富貞心明眼亮,坐到李春身邊,讓李樂給翻譯,套盒裏的膏水油蜜乳,都怎麽用。
“謝謝!”
“不客氣。”
“行了,我和李姑娘說會兒話,你倆也聽不懂,一邊玩兒去吧。”
付清梅一招手,又把李富貞拉到身邊。
“奶,這就把您孫子給扔了?”
“怎麽,我還給你當個翻譯?既然有那個心思,還不學?”
付清梅呲了李樂一句,轉過頭衝李富貞笑道,“姑娘,不理他,聽不懂讓他自個兒猜去。”
“奶奶,我的漢語也不好。”
“沒事,慢慢來,當年我到那邊學你們的話,也花了小半年的時間,不過,幾十年不說了,可聽得明白?”
“奶奶,您記性真好,您說的是地道的江原道的口音,能聽懂。”
“那就行。”付清梅哈哈樂著,又上下打量了幾眼,“你這可有點瘦了,還得在胖點才好看。”
“是,我在努力。”
“我聽說,你是家裏的長女吧,還有一個哥哥,兩個妹妹?”
“是。”
“老家是宜寧郡的慶州李氏?”
聽到這話,李富貞一愣。
在南高麗,同姓之間講究宗親、宗孫。也叫“本”。
人們在相互認識之初,同姓間要論“本”,和國人之間說籍貫、堂號是一個意思。
而問到這,也就相當於查戶口了。
可這是在燕京,老太太怎麽對自家的來曆,這麽清楚?
想起李樂說的,自家奶奶當年是坐著坦克進的漢城,一時間,對付清梅除了是長輩之外,又多了另外的重視。
“是,本家是慶尚南道李氏。”
“別多心,就是拉拉家長,你父親身體還好?”
“還好。”
“父母身體健康,是兒女最大的福氣......”
這邊在聊,一旁的李樂一邊連猜帶蒙,觀察著兩人的表情,算是小小的鬆了口氣。
“唉唉。”耳邊,李春小聲道。
“嗯?”
“這個,手機誒。”李春捏著盒子,晃了晃。
“高三黨不能玩......”話到嘴邊,李樂又改口,“回長安,讓陸小寧帶你去辦個手機卡。”
這時候,手機連個短信都不能發,要是沒個聯係人,當個計算器還得看有沒有這個功能,哪像之後的嚴防死守,一個不注意,農藥、原神玩的飛起。
“話費呢?”
“陸小寧帶你去,還能讓你掏錢?”
“知道,我是說以後的。”
李春眨眨眼,敲起了竹杠。
“小叔,讚助點?”
“你給誰打?”
“給三爺、三奶,我爸我爺啊。”
李樂想了想,“家裏又不是沒座機。頂多月租費,剩下的自己拿。”
“成交。嘿嘿。”
一低頭,又喜滋滋的翻弄起化妝品。
女孩終究是到了愛美的年紀,研究了半天之後,“小叔,小叔。”
“又怎麽了?”
“她好瘦的,真好看。”
“你別想著少吃飯。”
“這不是羨慕麽。”
“羨慕這幹嘛。”
“就是長得,雖說濃眉大眼的,像男生。不如你好看咧,比小陸哥更遠了。”
李樂一瞪眼,“背後說人,可不是好習慣。”
“聽不懂就沒事。”
“那是你沒遇到漢語說的好的老外,遇到了,你這樣,就得吃虧。”
“略~~~”
(給孩子抄期末卷子,回頭補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