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想不起名字的573
投胎出了bug,關我什麽事兒 作者:咖啡就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領導請了一幫同學來家做客,亂糟糟,忙前忙後,頭都炸了。)
貓姨有訂好的酒店,吃了頓早飯就拖箱子走人。
公寓門口,李樂嘀咕道,“要不,您先回去歇歇,這幾天我也沒什麽重要的課,陪您在這兒玩幾天?”
“歇個毛線,我就是個幹活的命,來這邊也不止你媽一個人的畫展,還有幾個畫廊的生意要談。明天就得去利物浦,後天去格拉斯哥。大後天就得去巴黎。”
“要說玩,東奔西走這麽多年,這地方早沒了什麽新鮮感,你不一定有我熟呢。”
看了眼等在一旁,小媳婦一樣的李富貞,貓姨笑道,“我才不當電燈泡呢。”
“晚上唐人街,別忘了啊。”李樂嘿嘿著。
“知道了,再敢關機不接電話,你等著的。”
“哦。”
貓姨伸手,拉過大小姐,“小李啊,倒是沾了你的光,咱也能坐坐大勞。”
“啊,應該的。”
說完,兩個人坐進早就等在一旁的車裏。
李富貞扒著車窗,探出頭,“我晚上去伯明翰,明天回來。”
“嗯,注意安全。”
看著車子走遠,李樂長鬆口氣,這一早上的,驚心動魄。
“sir。”
一聲招呼,讓李樂嚇了一跳,“謔,謝苗,嚇死個人。”
“還是有件事兒,得給您提醒一聲。”
“啥?”
“安全起見,屋裏的電話線,最好保持暢通。”
“知道知道,下次注意。”
。。。。。。
上午一堂政治新聞製作課的小組討論,李樂被分在了以後“油管五常”裏占了仨的一個小組裏。
口齒不清,聽起來費力,卻極度自信的三哥負責輸出,物理意義上波瀾不驚的妹子負責提供火力支援,哈士奇那位依舊狗的可以,左右搖擺,不斷拆台,你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來搗亂的,還是幫忙的。
最後,剩下李樂和一個三德子的大胖妞,你瞅我,我瞅你,對了個眼神之後,默契的不吱聲,就看這仨表演。
“你們錯了,我所看到的,所有的新聞,都在朝著個人化、戲劇化、碎片化和權威失序方向發展。”三哥昂著頭,衝隔壁那一組的人噴著毒液。
隔著老遠都能聞到一股被咖喱醃透之後,再撒上濃稠香水調和出來令人窒息的味道,辣眼,嗓子癢,李樂裝模做樣的捂著鼻子,其實一直在用手心裏的風油精做著抵抗。
“是的,無數曆史事件證明,我們對於未曾經親身經曆過的事件,所能擁有的唯一感受,隻能是這一事件在他心中造成的幻象所引發的感受。”
“柏拉圖在洞穴寓言中,進行的隱喻一樣,我們以這個世界的認知,隻是對於擬態環境的反映。而這個擬態環境的製造者,就是新聞傳媒。新聞並不是鏡像再現了世界。不過是傳播控製者們,用貌似客觀的事實碎片,所拚接而成的圖像,中間夾雜了主觀,還有價值陷阱。”
波蘭妹子慷慨激昂的補充著,但歐洲裹腳布底色,還是讓人有些對語氣裏那種獨醒者的味道,有些膩味,有些時候,過於偏激,隻能展現智商的下限。
輪到哈士奇發言,李樂看了眼這哥們兒“睿智”的眼神。
“意義不能經過深思,理想終究是幻象,而倫理本身,就是一記重錘。”
好家夥,這麽有哲理的麽?李樂來了興趣。就聽哈士奇繼續扯道,
“我們建立起來的新聞價值評價體係、專業主義和理想,它們真的有用嗎?”
“no,有些東西可以不必要,我們被困住了,理想要觸及現實,倫理可以用來思考。”
“新聞客觀性的坍塌有多重原因,除了結構性的問題以外,更重要的是新聞‘事業化’和‘商業化’的矛盾。”
“公共化、更具分析性、曆史深度、批判性,歸根結底,麵對客觀性要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
好,鼓掌,呱唧呱唧,李樂為“哈士奇”哥們兒一番廢話喝彩。
鬼特麽都知道應該怎麽樣,這幾句,就像嚼過的二手甘蔗渣,再送到你嘴裏,除了口水,糖分很少。
李樂低下頭,開始琢磨中午飯怎麽解決,晚上請貓姨吃飯,點什麽菜。
“李,你有什麽要補充的麽?或者說,別的一些想法?”
果然,江湖傳聞政治新聞製作課的這位風韻猶存的老阿姨,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出現在她的課堂上的人的。
“我想說,新聞不可能完全中立,而現有的新聞報道恰恰是許多人堅持中立報道的結果,我們不能簡單地看待。”
“對於某個事件,拉長到一個時段的報道當中,體現觀點平衡要比單一文章來的客觀的多。”
“還有,媒體也要吃飯;一定會緊隨官方主流;而隻有在上層建築之間發生激烈衝突時,新聞或者報道,才會向公眾的聲音敞開大門。”
“最後,以上全是醜國的現實,但具有代表性。”
李樂不忘用標榜的公正,來總結一番,但是話裏的諷刺意味,還是讓老阿姨,不由得點頭。
隻不過,再看看想出風頭的三哥黑棕兩摻,菜籽油一般顏色的臉上,一股子酸味兒,很明顯。
哎,一條被奴化了的狗子,總想著在主人的地盤上顯示存在感。魷魚們經過幾百上千年的努力,終於從管家變成了合夥人,你們,還早著呢。
下了課,李樂起身,揉了揉酸麻的屁股,拎起包,下樓,直奔唐人街。
文興酒樓裏,高朋滿座,李樂掃了眼,大都是來嚐個新鮮換換口味的老外。
計續文,阿文已經等在門口,瞧見李樂,笑嗬嗬的打著招呼。
“我還想你怎麽不與我聯係了。”
“這不是要計劃一下調查問題和大綱麽。”李樂笑道。
“怎麽,今天開始?”
“想著呢,文哥今日有時間?”
“都有,都有,林叔去了南邊的鄉下,我在這裏也沒什麽事。”
“成,下午咱們先去找幾個在這裏時間最長的老人或者商戶?”
“沒問題。看你這樣,還沒吃吧。”
“沒呢。”
阿文一伸手,“走,去後麵,那邊才是咱們自己人吃的菜單。”
。。。。。。
竹升麵加上幾碟小菜,兩個壯漢吃的慢條斯理。
“你要說老人,那不如從我爺爺開始。”
“你爺爺還在?”
“讀過書,年輕時候沒怎麽幹過體力活。”
“那意思,從你爺爺開始算是第一代來這裏的?”
“嗯,三幾年的時候,家裏過不下去,就花錢找了蛇頭,出外討生活,以為是下南洋,結果被當成豬仔,給賣到這裏來了。”
“其實,我爺爺那時候來,還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到現在,算一算已經過了六七代人。”
“那這裏還有麽?”
“有什麽?”
“六七代之後的人。”
“不多,整個華埠也沒幾個了,他們在這裏時間長,融合的比較早,嫁鬼佬,娶鬼婆的也多。時間一長,長相都變了,也就能記得自己漢姓什麽,話都不會說了。也就不覺得自己是華人了。”
“現在這裏最多的,還是解放,大陸是叫解放吧?”阿文問道。
“對,”
“還是解放前後來的人,還有一部分七幾年陸續過來的,占了七八成,剩下的,就是這些年新來的。”
“不過,按我爺爺的說法,這二三十年來的人,還不如早期的那幾批人,能抱團。又散又亂,名聲也差。”
“嗬嗬,連你們都覺得差?那得差到什麽程度?”李樂半開玩笑說道。
“嘿,你慢慢了解就知道了。”
貓姨有訂好的酒店,吃了頓早飯就拖箱子走人。
公寓門口,李樂嘀咕道,“要不,您先回去歇歇,這幾天我也沒什麽重要的課,陪您在這兒玩幾天?”
“歇個毛線,我就是個幹活的命,來這邊也不止你媽一個人的畫展,還有幾個畫廊的生意要談。明天就得去利物浦,後天去格拉斯哥。大後天就得去巴黎。”
“要說玩,東奔西走這麽多年,這地方早沒了什麽新鮮感,你不一定有我熟呢。”
看了眼等在一旁,小媳婦一樣的李富貞,貓姨笑道,“我才不當電燈泡呢。”
“晚上唐人街,別忘了啊。”李樂嘿嘿著。
“知道了,再敢關機不接電話,你等著的。”
“哦。”
貓姨伸手,拉過大小姐,“小李啊,倒是沾了你的光,咱也能坐坐大勞。”
“啊,應該的。”
說完,兩個人坐進早就等在一旁的車裏。
李富貞扒著車窗,探出頭,“我晚上去伯明翰,明天回來。”
“嗯,注意安全。”
看著車子走遠,李樂長鬆口氣,這一早上的,驚心動魄。
“sir。”
一聲招呼,讓李樂嚇了一跳,“謔,謝苗,嚇死個人。”
“還是有件事兒,得給您提醒一聲。”
“啥?”
“安全起見,屋裏的電話線,最好保持暢通。”
“知道知道,下次注意。”
。。。。。。
上午一堂政治新聞製作課的小組討論,李樂被分在了以後“油管五常”裏占了仨的一個小組裏。
口齒不清,聽起來費力,卻極度自信的三哥負責輸出,物理意義上波瀾不驚的妹子負責提供火力支援,哈士奇那位依舊狗的可以,左右搖擺,不斷拆台,你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來搗亂的,還是幫忙的。
最後,剩下李樂和一個三德子的大胖妞,你瞅我,我瞅你,對了個眼神之後,默契的不吱聲,就看這仨表演。
“你們錯了,我所看到的,所有的新聞,都在朝著個人化、戲劇化、碎片化和權威失序方向發展。”三哥昂著頭,衝隔壁那一組的人噴著毒液。
隔著老遠都能聞到一股被咖喱醃透之後,再撒上濃稠香水調和出來令人窒息的味道,辣眼,嗓子癢,李樂裝模做樣的捂著鼻子,其實一直在用手心裏的風油精做著抵抗。
“是的,無數曆史事件證明,我們對於未曾經親身經曆過的事件,所能擁有的唯一感受,隻能是這一事件在他心中造成的幻象所引發的感受。”
“柏拉圖在洞穴寓言中,進行的隱喻一樣,我們以這個世界的認知,隻是對於擬態環境的反映。而這個擬態環境的製造者,就是新聞傳媒。新聞並不是鏡像再現了世界。不過是傳播控製者們,用貌似客觀的事實碎片,所拚接而成的圖像,中間夾雜了主觀,還有價值陷阱。”
波蘭妹子慷慨激昂的補充著,但歐洲裹腳布底色,還是讓人有些對語氣裏那種獨醒者的味道,有些膩味,有些時候,過於偏激,隻能展現智商的下限。
輪到哈士奇發言,李樂看了眼這哥們兒“睿智”的眼神。
“意義不能經過深思,理想終究是幻象,而倫理本身,就是一記重錘。”
好家夥,這麽有哲理的麽?李樂來了興趣。就聽哈士奇繼續扯道,
“我們建立起來的新聞價值評價體係、專業主義和理想,它們真的有用嗎?”
“no,有些東西可以不必要,我們被困住了,理想要觸及現實,倫理可以用來思考。”
“新聞客觀性的坍塌有多重原因,除了結構性的問題以外,更重要的是新聞‘事業化’和‘商業化’的矛盾。”
“公共化、更具分析性、曆史深度、批判性,歸根結底,麵對客觀性要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
好,鼓掌,呱唧呱唧,李樂為“哈士奇”哥們兒一番廢話喝彩。
鬼特麽都知道應該怎麽樣,這幾句,就像嚼過的二手甘蔗渣,再送到你嘴裏,除了口水,糖分很少。
李樂低下頭,開始琢磨中午飯怎麽解決,晚上請貓姨吃飯,點什麽菜。
“李,你有什麽要補充的麽?或者說,別的一些想法?”
果然,江湖傳聞政治新聞製作課的這位風韻猶存的老阿姨,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出現在她的課堂上的人的。
“我想說,新聞不可能完全中立,而現有的新聞報道恰恰是許多人堅持中立報道的結果,我們不能簡單地看待。”
“對於某個事件,拉長到一個時段的報道當中,體現觀點平衡要比單一文章來的客觀的多。”
“還有,媒體也要吃飯;一定會緊隨官方主流;而隻有在上層建築之間發生激烈衝突時,新聞或者報道,才會向公眾的聲音敞開大門。”
“最後,以上全是醜國的現實,但具有代表性。”
李樂不忘用標榜的公正,來總結一番,但是話裏的諷刺意味,還是讓老阿姨,不由得點頭。
隻不過,再看看想出風頭的三哥黑棕兩摻,菜籽油一般顏色的臉上,一股子酸味兒,很明顯。
哎,一條被奴化了的狗子,總想著在主人的地盤上顯示存在感。魷魚們經過幾百上千年的努力,終於從管家變成了合夥人,你們,還早著呢。
下了課,李樂起身,揉了揉酸麻的屁股,拎起包,下樓,直奔唐人街。
文興酒樓裏,高朋滿座,李樂掃了眼,大都是來嚐個新鮮換換口味的老外。
計續文,阿文已經等在門口,瞧見李樂,笑嗬嗬的打著招呼。
“我還想你怎麽不與我聯係了。”
“這不是要計劃一下調查問題和大綱麽。”李樂笑道。
“怎麽,今天開始?”
“想著呢,文哥今日有時間?”
“都有,都有,林叔去了南邊的鄉下,我在這裏也沒什麽事。”
“成,下午咱們先去找幾個在這裏時間最長的老人或者商戶?”
“沒問題。看你這樣,還沒吃吧。”
“沒呢。”
阿文一伸手,“走,去後麵,那邊才是咱們自己人吃的菜單。”
。。。。。。
竹升麵加上幾碟小菜,兩個壯漢吃的慢條斯理。
“你要說老人,那不如從我爺爺開始。”
“你爺爺還在?”
“讀過書,年輕時候沒怎麽幹過體力活。”
“那意思,從你爺爺開始算是第一代來這裏的?”
“嗯,三幾年的時候,家裏過不下去,就花錢找了蛇頭,出外討生活,以為是下南洋,結果被當成豬仔,給賣到這裏來了。”
“其實,我爺爺那時候來,還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到現在,算一算已經過了六七代人。”
“那這裏還有麽?”
“有什麽?”
“六七代之後的人。”
“不多,整個華埠也沒幾個了,他們在這裏時間長,融合的比較早,嫁鬼佬,娶鬼婆的也多。時間一長,長相都變了,也就能記得自己漢姓什麽,話都不會說了。也就不覺得自己是華人了。”
“現在這裏最多的,還是解放,大陸是叫解放吧?”阿文問道。
“對,”
“還是解放前後來的人,還有一部分七幾年陸續過來的,占了七八成,剩下的,就是這些年新來的。”
“不過,按我爺爺的說法,這二三十年來的人,還不如早期的那幾批人,能抱團。又散又亂,名聲也差。”
“嗬嗬,連你們都覺得差?那得差到什麽程度?”李樂半開玩笑說道。
“嘿,你慢慢了解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