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成子把電話打到李樂手機上時,李樂正一點點的用excel框著表格,給課題項目做著費用報表,資料費、差旅費、會議交通勞務費,辦公費、耗材費、招待谘詢印刷費。


    還得一張張粘著惠慶和林文明扔過來的發票車票飛機票各種收據小票,寫報銷單。一個國家級的社科類項目,一共才給了不到十萬塊的費用。李樂覺得有些寒酸,可聽張昭說他導師做的一個省級項目才給了三萬塊時候,而參與課題的學生隻有140塊的補助,再對比惠慶給自己的600塊,心情又歡快了起來。


    沒辦法,這就是社科類研究項目的現狀。惠慶說,“要知足,看看申報本子,咱們社科寫不超過4000字就可以,自然基金要寫好幾萬,一個最根本的差距是我們沒有錢也能搞科研,理工科的沒有錢沒法搞,所以我們要感謝國家還在不斷漲經費。”


    “咱們有問卷調查的,這也需要花錢啊。”


    “那就用臉。”


    李樂沒話,乖乖的回來低頭幹活。


    聽到電話響,從一堆資料底下翻出手機,接通,聽完成子的回報,李樂想了想,問道,“按照生產標準和流程,那邊的蔬菜原材料采購是怎麽個說法?”


    “正常情況是招標,每一周和半個月,對肉類和蔬菜類原材料進行一次招標,按照食品安全衛生標準,有供應鏈上圈定的幾家供應商提供報價,選定後采購。”


    “這不挺好,一是避免內外勾結,二是雨露均沾,價格上還有成本優勢,你說的那個沒良心是怎麽個意思?想直接供貨?不走招標流程?”


    “嗬嗬。”


    “你怎麽給他回的?還有怎麽想的?”


    “額當時沒回,就說廠子建好也得到明年這時候,早著呢,到時候再說。可那個吳主任晚上吃飯的時候,又提起來這個事兒。我就找人問了問,這個沒良心,是他堂哥。我就怕,這要是不給個回話......”


    李樂想了想,“你這樣,先答應著,但是把相關的標準給他,就像淨菜之後的利用率,農藥殘留這種,還有采購流程,看看他怎麽說,要是能達到,就當花錢買平安,畢竟縣官不如現管。”


    “可我就怕答應了,人心這東西,得隴望蜀,欲壑難填的,真要是給你一堆爛菜,到時候,你是收還是不收,收了其他參加招標的菜商怎麽想。”


    “喲,還會用成語了啊。”李樂笑道,“行了,這不還沒建好廠子麽,又是中外合資投資項目,有些時候,他們做事也得掂量掂量,再說,真有這種事情,當咱們是泥捏的?”


    “那,行吧,有你這話,我知道怎麽辦了。話不說死,還得讓他承咱們的情,是這個意思不?”


    “差不多吧。”


    。。。。。。


    第二天,成子跟著潘主任,來到開發區南麵的黃旗村。


    “李總,看看,這就是昨天吳亮新說的,去年建成的大棚。”地頭上,潘主任一手掐腰,一手指著麵前成片成片,在陽光下反射著晃眼亮光的一排排大棚。


    “嗯,看著可不少。有多少畝?”


    “這一片是不到兩百畝,那邊還有更大一點的,整個村從前年到今年一共建成七百多畝大棚,我們準備到明年一共建成九百畝。”吳亮新一旁介紹道。


    “不是,你們村一共有多少地?”成子不是啥都不懂的小白,小時候家裏那幾畝地上,也是幹過活的,自己那個村子,一共七十多戶人家,總共才四百多畝耕地。這個黃旗村光大棚就弄了九百畝,得有多少地。


    “俺們村一共314戶,耕地麵積一共兩千七百多畝。”


    “好家夥,這麽多?”


    “這不算大,還有更大的。不過,現在種糧食,哪還能掙錢?不往裏貼錢就是好事兒。這邊離泉城又近,要麽進城打工,要麽去周邊的廠子幹活,一年掙得錢比種地可多多了,還有在城裏買了房子的,家裏的地有的扔了,有的租了,誰也顧不上。”


    “這不就浪費了?”


    吳亮新歎口氣道,“除了保證上麵要求的糧食種植麵積,誰還顧得上?要不,我也不琢磨著讓村裏走蔬菜種植,多種經營的路子,把地給利用上,要不然看著心疼。”


    潘主任推了推眼鏡,湊過來拍了拍吳亮新說道,“李總,不瞞你說,這我本家堂哥,十幾年前就去膠東那邊做港口貿易的生意,賺了不少錢,少說也是百萬富翁,前兩年回來準備養老的,就是看著村裏年輕人打工的打工,考學的考學。看著一村的壯勞力沒多少,就剩下老人小孩兒,隻有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才有點兒人氣兒,這才想著,帶頭,把地重新用起來。”


    “嗬嗬,您這是致富不忘鄉親?”成子笑道,心裏頭琢磨著。


    “算不上吧,其實我也是看著蔬菜種植能掙錢,自己搞,順帶著村裏人一起幹,這不是看人家壽光那邊弄的些合作社麽,也想試試。”


    “投入不少?產出怎麽樣?”


    “第一年沒經驗,弄了兩百多畝,產量跟不上,第二年找能人過來,兩百畝地,種了四樣,番茄一畝5000斤,茄子4000斤,芹菜多點兒8000斤,還有黃瓜,用的高密度種植,不到一萬斤。”


    成子心裏盤算盤算,“可以啊,我們那就沒這麽多。”


    “不能這麽說,氣候、地力不同,養護有差別。”吳亮新笑道。


    “進去瞧瞧去。”


    成子下了地,一頭鑽進大棚裏。吳主任和吳亮新對視一眼,趕忙跟上。


    再出來時,成子攥著一顆番茄,在夾克上搓了搓,直接開啃。


    “怎麽樣,還成吧。”吳良新問道。


    成子三口兩口吃完,擦擦嘴角,“挺好,就是不是沙瓤的。”


    “沙瓤那是老品種,產量低,規模化種植你得滿足市場需求,要不然供應不上。”潘主任也捏著一個,吸溜著。


    “李總,再去其他幾個棚看看?”


    “走!”


    轉了半個上午,成子肚子裏塞了不少番茄黃瓜萵苣,就連不是大棚地裏的白蘿卜都拔了,小刀去去皮啃了幾塊。


    黃旗村委會裏,吳亮新要給成子倒茶,成子擺了擺手,“算了,算了,這一肚子蘿卜加熱茶,一會兒得放連響。”


    “嗬嗬,也對,也對。”


    成子想了想,開門見山道,“吳主任,吳老哥,這麽滴,我先把我們的采購流程給你們說說,你們聽完,覺得能接受,咱們再談下麵的事兒。”


    “懂,我們懂,你們這種企業,要求高,不是到地頭的菜販子。”


    “成,您明白咱們就好商量。”成子給兩人遞上煙,從頭把建這個廠子的來龍去脈講了,又把原材料采購標準和招標流程仔細說了。


    “吳主任,就是這個程序,你們看,能不能接受。不過,我們大李總說了,在人家地頭上,人家幫襯咱,咱也得幫襯人家。我這邊能做主的,就是以後,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老吳哥這邊的菜。不過,要是不達標,我也沒辦法,畢竟合資企業,還得照顧人家cj那邊的態度,要是出問題,這就是牽扯到營商環境的事情,cj和省裏的關係,我不說,您也知道。”


    “我們豐禾是央媽那邊上榜的企業,報紙媒體三天兩頭過來采訪,都是帶著放大鏡來的。事關食品安全衛生,可一點馬虎不得。”


    吳亮新連忙點頭,“明白,我都明白,其實,你們能給個機會就成,倒也不用什麽優先不優先的,我覺得,我們的菜,能達到你們的標準。”


    “那就好,不過,到時候,還得看實物,說大話誰都會。”


    “放心,沒問題。”


    事情說了個大概,成子直說要趕火車,吳亮新硬留著吃飯都不成。


    在去車站的路上,成子給李樂發了個短信。


    “哥,你說,淨菜生意怎麽樣?有沒有搞頭?配送,出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投胎出了bug,關我什麽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咖啡就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咖啡就蒜並收藏投胎出了bug,關我什麽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