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全身而退
嫡女被家人苛待後,全員跪求原諒 作者:樊溪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寧奉哲變節的消息,顧孟禎麵目猙獰,全然失態。
“來人!來人!”
銅事台的侍衛聞聲而來。
“微臣在。”
顧孟禎怒吼著吩咐。
“去偏殿,擒拿寧奉哲,朕要問話!”
侍衛們應聲而去,很快空手而歸。
“啟稟皇上,三處偏殿,皆不見寧大人身影。”
“微臣查了銅事台的記錄,早朝之後,寧大人便出宮了,之後沒再進宮。”
“請問皇上,臣等可要去寧國公府捉拿寧大人?”
莊韶暗暗一驚。
他居然斂跡而逃了?
怪不得義兄說,不一定算計得了他,隻能姑且一試。
唉,都怪我技不如人,哪怕盡力掩飾,還是被他瞧出了端倪。
而立之年,他哪來的這般心機深重?
怎麽就是瞞不過他呢?
顧孟禎怒意一消,僅剩一點自嘲的苦笑。
“不必了,先退下吧。”
說著,落眸莊韶。
“你的戲弄之語,算是精妙絕倫,不愧為方族之後。”
莊韶聽懂了他的含義,厲色糾正。
“方族中人,皆是光明磊落,仰不愧天,從來不是揶揄戲弄、存心不良之輩。”
顧孟禎側目餘光,輕蔑視之。
“你可知自投羅網,是何下場?”
莊韶淡然處之。
“顧大人定罪,謹記上稟帝瑾王,畢竟我追隨長姐,算是他的輔臣。”
“另外,請問顧大人,我何罪之有?”
顧孟禎輕而易舉地給出罪名。
“你以魚目混珠之計,蟄伏朕的身側,伺機行刺。”
莊韶巧言駁回。
“魚目混珠之計,是寧夫人的傑作,她找尋證人的蹤跡,隨處可查,我沒有參與其中。”
“伺機行刺更是欲加之罪,顧大人安然無恙,我身無利器,何來行刺一說?”
“至於借機蟄伏,請問顧大人,帝瑾王身為君主,疑心臣下,安排線人刺探,有什麽問題嗎?”
“倒是顧大人,非要說破此事,不願接受暗查,是何用心?”
見奈何不得,顧孟禎惱怒之意,顯於心口急速起伏。
“朕早已登基,你卻口口聲聲稱作顧大人,豈非違逆?”
莊韶舉止泰然,不慌不亂。
“皇上想要越過帝瑾王,直接處置小人,所以小人借此善意提醒。忠言難免逆耳,明君豁達大度,自不會錙銖必較。”
“想要永除後患,皇上可以賜罪無辜。”
“隻是改日帝瑾王問責,皇上打算如何應對天下?”
“若想以長姐之罪牽連,便請皇上拿出小人參與其中的證據,方可治罪。”
“小人好心進言,假死之後,臣籍已除。帝瑾王若以其他身份,重新安排小人的臣籍,皇上該如何證明我是方之玄?”
顧孟禎再次苦笑。
“敗計之後的後路,寧雲溪都能安排得如此妥當?”
“嗬,看來她以前輔佐於朕,還是有所保留,並沒有傾盡全力。”
“怪不得她能名揚天下,甚至比你們方族更勝一籌,智謀心計,果然不容小覷。”
莊韶這才恭敬一禮,算是告退之意。
“皇上還要問罪嗎?”
“若是無事,小人便告退了。”
顧孟禎怒目而視,言辭狠厲。
“朕不會放過你的,遲早送你,跟你的家人團聚。”
這就算是允準告退了。
莊韶會意,就這樣全身而退。
離開時,不忘向穆蓉拱手一禮。
“寧夫人多多保重,在下告辭。”
瞧著他步步遠去,不見了身影,穆蓉淚如雨下,連連給顧孟禎磕頭。
“皇上饒命,臣婦知錯了,臣婦絕無變節之心,求皇上饒恕……”
顧孟禎龍眸一黯。
“你先是破壞書信之計,而後又安排方之玄冒名頂替,還說絕無變節之心?”
穆蓉埋頭痛哭,悲慘之狀,我見猶憐。
“書信之計,是莊府三兄妹有意戲弄,臣婦不是故意的,求皇上明鑒。”
顧孟禎怒色以對。
“你是說,朕的侄子侄女,揶揄戲弄、存心不良?”
“他們是朕的愛侄,而且都是孩子,豈有如你這般算計他人之心?”
“你以為朕教出來的侄子侄女,會像你管教的女兒一樣心懷叵測嗎?”
穆蓉害怕得蜷縮起來。
“臣婦不敢。”
“皇上息怒,臣婦一時失言。”
“請皇上看在,臣婦為您生了一個孩子的份上,網開一麵,饒恕臣婦吧。”
“當年,臣婦對皇上一往情深,您不便迎娶,臣婦心中理解,設身處地隻為您著想。”
“為了給奉哲一個體麵的身份,更為了成全皇上愛子之心,臣婦忍下天大的委屈,嫁給寧國公。婚後,臣婦遭受寵妾滅妻之苦,被人笑話了二十餘年。”
“這些,都是臣婦心甘情願為皇上做的。臣婦對皇上,確是赤誠真心;對奉哲,更是體貼偏愛。”
“臣婦不求聖恩,唯願苟全性命。”
“叩請皇上開恩!”
憶起往事,顧孟禎收起了厲色,一聲長歎。
“罷了。”
“看在奉哲忠心的份上,朕可以一笑置之。”
“入宮記錄,朕會盡數抹除。免得你白忙一場,結果讓方之玄全身而退,傳揚出去,落人笑柄。”
“你回府吧。”
“今日之事,切莫公之於眾。”
穆蓉叩首一應。
“是,臣婦告退。”
穆蓉離開之後,顧孟禎陷入深思。
細想一番,總覺不放心,於是吩咐小伏子:“傳莊韶進宮。”
小伏子應聲而去。
沒多久,方之玄便應召而來,環顧四下,沒有外人,而後行禮。
“臣弟恭請皇兄聖安。”
“安大人也在?安大人安好。”
安鬆立即回應。
“莊伯爺安好。”
顧孟禎故作平常地詢問。
“朕憶起往事,倍感懷念,賢弟還記得舊時稱呼,是怎麽來的嗎?”
方之玄故作一怔,繼而開始回想。
“皇兄搭救之後,便讓臣弟改了稱呼,這都二十多年了,臣弟幾乎淡忘了。”
顧孟禎抿唇一笑。
“不著急,你慢慢想,還記得當時的場景嗎?”
方之玄一邊回憶一邊敘述。
“仿佛是四歲那年吧,臣弟剛剛記事,記憶甚是模糊。”
“應該是在顧府後園,不知哪個湖邊,皇兄教臣弟互稱顧兄、賢弟,既可以掩人耳目,也可以保全母親的名聲。”
顧孟禎笑意愈加和煦。
“還記得你小時候,朕送過你一塊玉佩嗎?”
方之玄換作一臉苦惱。
“皇兄是說,那塊君子祥雲的玉佩嗎?”
“那原是臣弟最心愛之物,可惜流放途中,讓人搶走了。”
“皇兄傳召入宮,隻為追憶往事?”
“來人!來人!”
銅事台的侍衛聞聲而來。
“微臣在。”
顧孟禎怒吼著吩咐。
“去偏殿,擒拿寧奉哲,朕要問話!”
侍衛們應聲而去,很快空手而歸。
“啟稟皇上,三處偏殿,皆不見寧大人身影。”
“微臣查了銅事台的記錄,早朝之後,寧大人便出宮了,之後沒再進宮。”
“請問皇上,臣等可要去寧國公府捉拿寧大人?”
莊韶暗暗一驚。
他居然斂跡而逃了?
怪不得義兄說,不一定算計得了他,隻能姑且一試。
唉,都怪我技不如人,哪怕盡力掩飾,還是被他瞧出了端倪。
而立之年,他哪來的這般心機深重?
怎麽就是瞞不過他呢?
顧孟禎怒意一消,僅剩一點自嘲的苦笑。
“不必了,先退下吧。”
說著,落眸莊韶。
“你的戲弄之語,算是精妙絕倫,不愧為方族之後。”
莊韶聽懂了他的含義,厲色糾正。
“方族中人,皆是光明磊落,仰不愧天,從來不是揶揄戲弄、存心不良之輩。”
顧孟禎側目餘光,輕蔑視之。
“你可知自投羅網,是何下場?”
莊韶淡然處之。
“顧大人定罪,謹記上稟帝瑾王,畢竟我追隨長姐,算是他的輔臣。”
“另外,請問顧大人,我何罪之有?”
顧孟禎輕而易舉地給出罪名。
“你以魚目混珠之計,蟄伏朕的身側,伺機行刺。”
莊韶巧言駁回。
“魚目混珠之計,是寧夫人的傑作,她找尋證人的蹤跡,隨處可查,我沒有參與其中。”
“伺機行刺更是欲加之罪,顧大人安然無恙,我身無利器,何來行刺一說?”
“至於借機蟄伏,請問顧大人,帝瑾王身為君主,疑心臣下,安排線人刺探,有什麽問題嗎?”
“倒是顧大人,非要說破此事,不願接受暗查,是何用心?”
見奈何不得,顧孟禎惱怒之意,顯於心口急速起伏。
“朕早已登基,你卻口口聲聲稱作顧大人,豈非違逆?”
莊韶舉止泰然,不慌不亂。
“皇上想要越過帝瑾王,直接處置小人,所以小人借此善意提醒。忠言難免逆耳,明君豁達大度,自不會錙銖必較。”
“想要永除後患,皇上可以賜罪無辜。”
“隻是改日帝瑾王問責,皇上打算如何應對天下?”
“若想以長姐之罪牽連,便請皇上拿出小人參與其中的證據,方可治罪。”
“小人好心進言,假死之後,臣籍已除。帝瑾王若以其他身份,重新安排小人的臣籍,皇上該如何證明我是方之玄?”
顧孟禎再次苦笑。
“敗計之後的後路,寧雲溪都能安排得如此妥當?”
“嗬,看來她以前輔佐於朕,還是有所保留,並沒有傾盡全力。”
“怪不得她能名揚天下,甚至比你們方族更勝一籌,智謀心計,果然不容小覷。”
莊韶這才恭敬一禮,算是告退之意。
“皇上還要問罪嗎?”
“若是無事,小人便告退了。”
顧孟禎怒目而視,言辭狠厲。
“朕不會放過你的,遲早送你,跟你的家人團聚。”
這就算是允準告退了。
莊韶會意,就這樣全身而退。
離開時,不忘向穆蓉拱手一禮。
“寧夫人多多保重,在下告辭。”
瞧著他步步遠去,不見了身影,穆蓉淚如雨下,連連給顧孟禎磕頭。
“皇上饒命,臣婦知錯了,臣婦絕無變節之心,求皇上饒恕……”
顧孟禎龍眸一黯。
“你先是破壞書信之計,而後又安排方之玄冒名頂替,還說絕無變節之心?”
穆蓉埋頭痛哭,悲慘之狀,我見猶憐。
“書信之計,是莊府三兄妹有意戲弄,臣婦不是故意的,求皇上明鑒。”
顧孟禎怒色以對。
“你是說,朕的侄子侄女,揶揄戲弄、存心不良?”
“他們是朕的愛侄,而且都是孩子,豈有如你這般算計他人之心?”
“你以為朕教出來的侄子侄女,會像你管教的女兒一樣心懷叵測嗎?”
穆蓉害怕得蜷縮起來。
“臣婦不敢。”
“皇上息怒,臣婦一時失言。”
“請皇上看在,臣婦為您生了一個孩子的份上,網開一麵,饒恕臣婦吧。”
“當年,臣婦對皇上一往情深,您不便迎娶,臣婦心中理解,設身處地隻為您著想。”
“為了給奉哲一個體麵的身份,更為了成全皇上愛子之心,臣婦忍下天大的委屈,嫁給寧國公。婚後,臣婦遭受寵妾滅妻之苦,被人笑話了二十餘年。”
“這些,都是臣婦心甘情願為皇上做的。臣婦對皇上,確是赤誠真心;對奉哲,更是體貼偏愛。”
“臣婦不求聖恩,唯願苟全性命。”
“叩請皇上開恩!”
憶起往事,顧孟禎收起了厲色,一聲長歎。
“罷了。”
“看在奉哲忠心的份上,朕可以一笑置之。”
“入宮記錄,朕會盡數抹除。免得你白忙一場,結果讓方之玄全身而退,傳揚出去,落人笑柄。”
“你回府吧。”
“今日之事,切莫公之於眾。”
穆蓉叩首一應。
“是,臣婦告退。”
穆蓉離開之後,顧孟禎陷入深思。
細想一番,總覺不放心,於是吩咐小伏子:“傳莊韶進宮。”
小伏子應聲而去。
沒多久,方之玄便應召而來,環顧四下,沒有外人,而後行禮。
“臣弟恭請皇兄聖安。”
“安大人也在?安大人安好。”
安鬆立即回應。
“莊伯爺安好。”
顧孟禎故作平常地詢問。
“朕憶起往事,倍感懷念,賢弟還記得舊時稱呼,是怎麽來的嗎?”
方之玄故作一怔,繼而開始回想。
“皇兄搭救之後,便讓臣弟改了稱呼,這都二十多年了,臣弟幾乎淡忘了。”
顧孟禎抿唇一笑。
“不著急,你慢慢想,還記得當時的場景嗎?”
方之玄一邊回憶一邊敘述。
“仿佛是四歲那年吧,臣弟剛剛記事,記憶甚是模糊。”
“應該是在顧府後園,不知哪個湖邊,皇兄教臣弟互稱顧兄、賢弟,既可以掩人耳目,也可以保全母親的名聲。”
顧孟禎笑意愈加和煦。
“還記得你小時候,朕送過你一塊玉佩嗎?”
方之玄換作一臉苦惱。
“皇兄是說,那塊君子祥雲的玉佩嗎?”
“那原是臣弟最心愛之物,可惜流放途中,讓人搶走了。”
“皇兄傳召入宮,隻為追憶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