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大智大勇
嫡女被家人苛待後,全員跪求原諒 作者:樊溪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漆龍蟠,由正殿蜿蜒一條回廊,便是帝盛宮寢殿。
顧孟禎一心擔憂,毫不猶豫便允準方之玄,躺在龍床上接受診治。
半個時辰過去,方之玄依舊昏迷未醒。
安鬆親自為其施針,一眾太醫跪於龍床一側,隨時待命。
施針完畢,太醫們一同研想救治方法,勞心費力,終於穩住了方之玄的心脈,總算撿回一條命。
莊嫻蕙憂心如焚,不忘做戲,泣不成聲,哭累了便抽噎一會兒。
顧孟禎等得焦躁,心裏時而愧疚自責,時而謾罵馮憶荷詭計多端。
隻見安鬆前來稟報,顧孟禎等不及先問了一句:“情況如何?”
安鬆輕舒一口氣,欣慰一笑。
“回稟皇上,莊伯爺洪福無量,貴體已然無憂!”
聞聽喜訊,莊嫻蕙憂思一落,反而心緒泉湧,觸目慟情、向隅而泣。
顧孟禎亦是笑眸含淚,悲喜交加,情淒意切。
“太好了,太好了……”
說著,望了賢弟一眼,轉而又是憂慮。
“既已無礙,莊愛卿怎麽還在昏睡?”
安鬆春風拂麵,盎然一笑,敬言解釋。
“這是藥物所致。”
“皇上隻管前去,輕輕拍醒伯爺就行。”
顧孟禎落意幾分平靜,龍眸望著賢弟,還餘絲絲心疼。
“無事就好,不要叫醒他。”
“此一行,必定累著了,讓他多睡一會兒吧。”
安鬆恭順一禮。
“皇上思慮周全,微臣遵旨。”
“伯爺後續進補休養,微臣還需與眾位大人一起,商量用藥。”
想著討論聲音,難免嘈雜,顧孟禎輕聲吩咐。
“別吵著他,你們全數轉去西偏殿。”
安鬆伏身一應。
“是。”
一眾太醫,全部退去。
隨後,密樞相杜菡萍求見而來。
“皇上吩咐微臣,盯著尹司台的動向,經過數日,已有結果。”
“有祁盟主周旋,尹司台奈何不得宸王殿下,構陷之罪,最終未能成立……”
話還沒說完,便被顧孟禎噓聲叫停。
“別吵著莊愛卿睡覺,隨朕前去正殿說話。”
想著男女有別,杜菡萍沒有抬頭,微微轉身回避。
“不知伯爺在此歇息,微臣冒失了。”
顧孟禎微微一笑,拂袖示意。
“無礙,走吧。”
杜菡萍福身一應。
“是。”
顧孟禎回身一笑,柔聲囑咐。
“蕙兒,你留下陪著父親。”
說罷,示意一眾宮人。
“都退了吧,不必應聲,切記腳步低淺、莫動聲響。”
很快,所有人退出寢殿,最後,隻剩父女二人。莊嫻蕙輕步走向龍床,坐於父親身邊。
這時,方之玄迷迷糊糊之間,有了一點夢囈。
“長姐……救我……”
“溪兒……舅舅護你……”
莊嫻蕙淚容一轉愕怕,連忙輕輕拍醒他。
“父親,父親醒醒。”
拍了好一會兒,方之玄才清醒過來,緩緩睜開雙眼。
見是女兒,他輕喚了一聲。
“蕙兒……”
“我還活著?”
莊嫻蕙點了點頭,驚恐未消。
“是,父親一切無礙。”
“孩兒本想讓父親多多休息,奈何父親方才囈語,提到了姑母和表姐……”
聽至此處,方之玄一陣驚慌,起了半身,急忙環顧四下。
“啊?”
莊嫻蕙及時安撫,扶著父親躺了回去。
“父親勿憂。”
“幸好他們都走了,不然,恐有滅頂之災。”
“父親緩神片刻,等皇上回來,再行裝睡吧。”
方之玄神色卸重,鬆了一口氣。
“嗯,好。”
“我夢到方府大火,我和溪兒陷落其中,長姐正在設法施救,因此,念有囈語。”
莊嫻蕙整理錦被,為父親蓋好,細聲寬慰。
“夢境虛幻,不通現實,父親不必愁苦。”
“請父親放心,皇上疑心盡消,已然重責馮憶荷。”
方之玄言辭之間,還有幾分虛弱。
“你們兄妹,從小便學醫理,假以捉弄為名,實則暗有謀事。”
“辛苦你,計算精細,保住了我的性命。”
莊嫻蕙低眸一意愧疚憂然。
“捉弄之事,並非全是謀計,也有孩兒兄妹貪玩的緣故。”
“孩兒醫理,學得不如表姐,唯恐掌握不好時間,害父親一去無回……”
話至此處,她又是哀斷悲痛,嗚咽無語。
方之玄輕撫她的鬢發,慈然而笑。
“蕙兒乖,何必引咎自責?你學得很好。”
“縱然不能像溪兒那樣治病救傷,卻也足以保全家人了。”
“為父,深謝你的救命之恩。”
父親平時,多有嚴厲,甚少這樣溫情,莊嫻蕙心甜一笑,撒嬌起來。
“父親言重了,孩兒愧不敢當。”
敘話之際,隻聽一陣熟悉的腳步聲。
不必多言,父女皆知,這是顧孟禎回來了。
相視一眼,互相會意,方之玄合上雙眼,開始裝睡。
莊嫻蕙取出一條幹淨的絲絹,作勢輕拭父親的額頭,其實一分虛汗也無。
靠近寢殿,顧孟禎輕了腳步,獨身走了進來,關心詢問。
“賢弟還在昏睡?”
沒等莊嫻蕙回答,方之玄便開始假裝夢囈。
“顧兄……我不怕流放……”
“你不必為我奔走求情,保重自身要緊……”
聞聽此話,顧孟禎悲意澎湃,揪心隱隱作痛。
“賢弟……”
莊嫻蕙見狀,配合起來。
“父親從剛剛開始,便一直囈語,時不時地,還會直冒虛汗。”
“臣侄聽著,父親仿佛夢見了早年之事?”
顧孟禎沉重點頭,感慨萬千。
“確是早年之事。”
“當年,莊族蒙冤,朕未滿二十,還不能參加州牧台的會試。不論朝堂,還是府宅,皆是人微言輕,根本救不了賢弟。”
“他非但不怪朕,還執意說,不急入仕、無需求情,顧兄保重自身要緊。”
“這可不是無知無畏之語,而是大智大勇之舉。”
“律令有言,以防流放的勞役聯合作亂,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打亂交換、重新組合。一開始,或有家人陪伴勞苦,慢慢地,便隻剩下孤身一人。分離之後,除非恩旨赦免,不然,若再收到有關家人的消息,便隻是一小塊做工粗糙的牌位了。”
“朕入仕以後,請示先皇,找到了當時負責看守賢弟的人,特準傳信。這麽多年,我們都沒有斷了聯絡,朕最清楚他的樂天知命、逍遙自在。”
“即便勞心勞力,賢弟依舊甘心如芥,每換一隊勞役,都能遍交好友。在朕心中,你們的父親,堪稱天下表率。”
顧孟禎一心擔憂,毫不猶豫便允準方之玄,躺在龍床上接受診治。
半個時辰過去,方之玄依舊昏迷未醒。
安鬆親自為其施針,一眾太醫跪於龍床一側,隨時待命。
施針完畢,太醫們一同研想救治方法,勞心費力,終於穩住了方之玄的心脈,總算撿回一條命。
莊嫻蕙憂心如焚,不忘做戲,泣不成聲,哭累了便抽噎一會兒。
顧孟禎等得焦躁,心裏時而愧疚自責,時而謾罵馮憶荷詭計多端。
隻見安鬆前來稟報,顧孟禎等不及先問了一句:“情況如何?”
安鬆輕舒一口氣,欣慰一笑。
“回稟皇上,莊伯爺洪福無量,貴體已然無憂!”
聞聽喜訊,莊嫻蕙憂思一落,反而心緒泉湧,觸目慟情、向隅而泣。
顧孟禎亦是笑眸含淚,悲喜交加,情淒意切。
“太好了,太好了……”
說著,望了賢弟一眼,轉而又是憂慮。
“既已無礙,莊愛卿怎麽還在昏睡?”
安鬆春風拂麵,盎然一笑,敬言解釋。
“這是藥物所致。”
“皇上隻管前去,輕輕拍醒伯爺就行。”
顧孟禎落意幾分平靜,龍眸望著賢弟,還餘絲絲心疼。
“無事就好,不要叫醒他。”
“此一行,必定累著了,讓他多睡一會兒吧。”
安鬆恭順一禮。
“皇上思慮周全,微臣遵旨。”
“伯爺後續進補休養,微臣還需與眾位大人一起,商量用藥。”
想著討論聲音,難免嘈雜,顧孟禎輕聲吩咐。
“別吵著他,你們全數轉去西偏殿。”
安鬆伏身一應。
“是。”
一眾太醫,全部退去。
隨後,密樞相杜菡萍求見而來。
“皇上吩咐微臣,盯著尹司台的動向,經過數日,已有結果。”
“有祁盟主周旋,尹司台奈何不得宸王殿下,構陷之罪,最終未能成立……”
話還沒說完,便被顧孟禎噓聲叫停。
“別吵著莊愛卿睡覺,隨朕前去正殿說話。”
想著男女有別,杜菡萍沒有抬頭,微微轉身回避。
“不知伯爺在此歇息,微臣冒失了。”
顧孟禎微微一笑,拂袖示意。
“無礙,走吧。”
杜菡萍福身一應。
“是。”
顧孟禎回身一笑,柔聲囑咐。
“蕙兒,你留下陪著父親。”
說罷,示意一眾宮人。
“都退了吧,不必應聲,切記腳步低淺、莫動聲響。”
很快,所有人退出寢殿,最後,隻剩父女二人。莊嫻蕙輕步走向龍床,坐於父親身邊。
這時,方之玄迷迷糊糊之間,有了一點夢囈。
“長姐……救我……”
“溪兒……舅舅護你……”
莊嫻蕙淚容一轉愕怕,連忙輕輕拍醒他。
“父親,父親醒醒。”
拍了好一會兒,方之玄才清醒過來,緩緩睜開雙眼。
見是女兒,他輕喚了一聲。
“蕙兒……”
“我還活著?”
莊嫻蕙點了點頭,驚恐未消。
“是,父親一切無礙。”
“孩兒本想讓父親多多休息,奈何父親方才囈語,提到了姑母和表姐……”
聽至此處,方之玄一陣驚慌,起了半身,急忙環顧四下。
“啊?”
莊嫻蕙及時安撫,扶著父親躺了回去。
“父親勿憂。”
“幸好他們都走了,不然,恐有滅頂之災。”
“父親緩神片刻,等皇上回來,再行裝睡吧。”
方之玄神色卸重,鬆了一口氣。
“嗯,好。”
“我夢到方府大火,我和溪兒陷落其中,長姐正在設法施救,因此,念有囈語。”
莊嫻蕙整理錦被,為父親蓋好,細聲寬慰。
“夢境虛幻,不通現實,父親不必愁苦。”
“請父親放心,皇上疑心盡消,已然重責馮憶荷。”
方之玄言辭之間,還有幾分虛弱。
“你們兄妹,從小便學醫理,假以捉弄為名,實則暗有謀事。”
“辛苦你,計算精細,保住了我的性命。”
莊嫻蕙低眸一意愧疚憂然。
“捉弄之事,並非全是謀計,也有孩兒兄妹貪玩的緣故。”
“孩兒醫理,學得不如表姐,唯恐掌握不好時間,害父親一去無回……”
話至此處,她又是哀斷悲痛,嗚咽無語。
方之玄輕撫她的鬢發,慈然而笑。
“蕙兒乖,何必引咎自責?你學得很好。”
“縱然不能像溪兒那樣治病救傷,卻也足以保全家人了。”
“為父,深謝你的救命之恩。”
父親平時,多有嚴厲,甚少這樣溫情,莊嫻蕙心甜一笑,撒嬌起來。
“父親言重了,孩兒愧不敢當。”
敘話之際,隻聽一陣熟悉的腳步聲。
不必多言,父女皆知,這是顧孟禎回來了。
相視一眼,互相會意,方之玄合上雙眼,開始裝睡。
莊嫻蕙取出一條幹淨的絲絹,作勢輕拭父親的額頭,其實一分虛汗也無。
靠近寢殿,顧孟禎輕了腳步,獨身走了進來,關心詢問。
“賢弟還在昏睡?”
沒等莊嫻蕙回答,方之玄便開始假裝夢囈。
“顧兄……我不怕流放……”
“你不必為我奔走求情,保重自身要緊……”
聞聽此話,顧孟禎悲意澎湃,揪心隱隱作痛。
“賢弟……”
莊嫻蕙見狀,配合起來。
“父親從剛剛開始,便一直囈語,時不時地,還會直冒虛汗。”
“臣侄聽著,父親仿佛夢見了早年之事?”
顧孟禎沉重點頭,感慨萬千。
“確是早年之事。”
“當年,莊族蒙冤,朕未滿二十,還不能參加州牧台的會試。不論朝堂,還是府宅,皆是人微言輕,根本救不了賢弟。”
“他非但不怪朕,還執意說,不急入仕、無需求情,顧兄保重自身要緊。”
“這可不是無知無畏之語,而是大智大勇之舉。”
“律令有言,以防流放的勞役聯合作亂,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打亂交換、重新組合。一開始,或有家人陪伴勞苦,慢慢地,便隻剩下孤身一人。分離之後,除非恩旨赦免,不然,若再收到有關家人的消息,便隻是一小塊做工粗糙的牌位了。”
“朕入仕以後,請示先皇,找到了當時負責看守賢弟的人,特準傳信。這麽多年,我們都沒有斷了聯絡,朕最清楚他的樂天知命、逍遙自在。”
“即便勞心勞力,賢弟依舊甘心如芥,每換一隊勞役,都能遍交好友。在朕心中,你們的父親,堪稱天下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