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時間1941年6月25日16時
南翼羅馬尼亞軍隊跑路的情況,延遲了很久傳到德國駐羅馬尼亞軍事代表團駐地。
已經有些頭禿的埃裏克·漢森,正在和黨衛軍“羅馬尼亞”旗隊的首領西馬,就一些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論,
“霍裏亞·西馬,你要明白你的身份,我絕對不允許後方的動蕩影響前線!”
“可是閣下的防線,不是已經被撕裂了幾次了嗎?元首對此很是不滿。”
“不要拿元首壓我,我相信元首十分清楚你的小心思!”
“報告,上將閣下,前線急件!”
“哼!你必須明白國防軍並不需要你的武力!所以管好你的手下!”
埃裏克·漢森,將試圖再次發動針對羅馬尼亞全國清洗的西馬丟在了會客室。
到達作戰室後,漢森看著表情微妙的參謀說道,
“說吧,又有什麽壞消息?”
已經從參謀表情知道,前線肯定又出什麽問題的埃裏克·漢森,沒想到,這次參謀居然連簡報都沒有進行,就將一張明顯是,直接由無線電操作員抄寫的電報紙遞了過來。
上麵是駐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的德國顧問團,通過他們自己攜帶的電台上報的情況。
其內容讓漢森的頭發又少了幾根,
“為什麽,延遲了這麽久?”
“漢斯他們,剛剛脫離了羅馬尼亞人的軟禁。”
嘭!
作戰室的地圖桌hp-1。
“防線還在嗎?”
“在。”
“給朔貝特發電報,命令他20時之前,必須完成突破!”
“是!”
在參謀前往發報時,感覺自己老了十幾歲的漢森,在一些問題上態度發生了巨大轉彎。
(一些解釋:
1、國防軍高級將領對納粹分子的態度
在軍官團刺小胡子案之前,或者說在黨衛軍秘密警察幾乎完全控製國防軍的一切之前,除了主動靠近納粹的將領,其他德國國防軍高級將領,對於納粹的態度,更接近於一種合作態度。
這些人對於納粹進行一些反人類行為的態度,在大多數時候是,隻要是納粹不幹涉國防軍的行動,那麽就裝作看不見。
但如果黨衛軍,試圖影響或者直接幹涉國防軍的作戰,通常都會引起國防軍軍官團的強烈反彈。
2、羅馬尼亞人軟禁德國顧問
說是軟禁,實際更接近裹挾。
曆史中,在斯大林格勒外圍潰退時,德國顧問團同樣未能及時,將情況傳遞給德軍指揮部。
其根本原因就是,德軍對羅馬尼亞軍隊采取的顧問團製度,使得這些德軍參謀很難脫離羅馬尼亞指揮體係獨立工作。
3、態度轉彎
之前因為擔心後方動蕩,導致前線後勤士氣等方麵出現問題的埃裏克·漢森,因為前線的糟糕情況。
改變了之前逐步實現,完全軍官羅馬尼亞的想法,轉而支持,前“鐵衛軍”頭領,霍裏亞·西馬發動激進清洗(政變)的計劃。)
………………
將視角轉回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此刻的羅馬尼亞軍隊,還不知道他們的舉動,已經成為壓垮國內政治的最後一根稻草。
畢竟他們自認為隻是執行了,安東內斯庫優先保存實力的命令。
而且在他們的觀念中,他們並沒有放棄進攻,隻是在麵對蘇聯部隊側翼威脅時,采取了優先保護己方側翼的策略。
事實好像也確實如此,麵對跑路迅速的羅馬尼亞人,“圖司機”原先帶領空降兵,配合步兵第14軍,在蘇利納-索寞瓦一線,實現一場小型的鉗形攻勢的目標直接落空。
但當羅馬尼亞指揮官,理所當然的向,好不容易找到,運動中的羅馬尼亞集團軍指揮部的,德軍顧問團,解釋他的認識時。
差點沒把德國顧問的眼珠子氣掉。
收縮可以,加強側翼防線可以,但是有必要,在完全不清楚蘇軍進攻力量強弱的情況下,直接以多瑙河西岸防線作為目標退卻嗎?
而且更糟糕的是,根本沒有受到任何側翼威脅的,法爾秀地區的攻勢居然也停滯了。
難道說,在法爾秀地區的羅馬尼亞軍隊,也瞞報了一些重大情況嗎?
好吧,這其實是德軍顧問團,再次將德軍的嚴密的組織能力,套在了羅馬尼亞軍隊頭上。
法爾秀地區的羅馬尼亞軍隊停止攻擊,完全是因為之前撤退時,跑的最快的羅馬尼亞集團軍司令部,在發出混亂的轉進命令後,就立即停止工作跑路了。
這直接導致法爾秀地區的羅馬尼亞軍隊,先收到奇怪的撤退命令,然後又因為根本無法聯係到指揮部,錯誤判斷了局勢。
隻是停止進攻,而不是直接轉進,已經是駐法爾秀地區的德國參謀顧問,發揮三寸不爛之舌之後的結果了。
並且,如果不是駐集團軍指揮部的德國顧問,通過內部聯絡的方式,得知此事,並詢問羅馬尼亞指揮官。
羅馬尼亞的集團軍指揮部,可能真的要等到,指揮部一路從索寞瓦跑到多瑙河西岸防線。
然後從行軍狀態轉變為工作狀態,重新恢複與各部隊的聯絡,才能發現這種烏龍事件。
於是,在德軍顧問的極力要求下,覺得多少有些丟了麵子的羅馬尼亞軍隊。
放棄了一路跑到多瑙河西岸的想法,轉而重新在索寞瓦外圍,建立針對多瑙河三角洲的防線。
並再次開始組織針對伊茲梅爾地區的攻勢。
不得不說,羅馬尼亞人這次虛晃,除了代價比較大外,確實是將步兵第14軍的防線成功扯動了。
畢竟蘇軍想破腦袋也想不通,有人使詐裝跑路,跑的和真的一樣。
特別追擊羅馬尼亞軍隊,幾乎衝出多瑙河三角洲的“圖司機”,在發現羅馬尼亞軍隊居然剛好卡在,紅海軍炮塔射程外重新開始建立陣地後。
也不得不暫時停下腳步,觀察羅馬尼亞人背後,是不是有什麽高人指點。
……………………
戰地時間1941年6月25日18時
在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重新恢複攻勢的同時。
因為兩翼進攻均遇到極大困難,而收到加強攻勢命令的德軍,開始在中部戰線發狠了。
德國步兵成功抓住,蘇軍裝甲部隊因為後勤問題,被迫後退休整的空窗期,發動了對步兵第48軍防線的進攻。
同時德國空軍也依靠更加係統的空中管製能力,在持續了大半天的空軍混戰中,占得上風,為48軍提供空中掩護的蘇聯飛機,逐步被趕出最為關鍵的空域。
在這種情況下,麵對兵力優勢的德軍,已經堅持了大半天的步兵第48軍防線開始動搖,並很快被多處突破。
等到時間接近黃昏,機械化第18軍的坦克師,再次通過側翼攻勢,阻止德軍的快速推進時。
德第11與第30步兵軍的前鋒已經將戰線推進了數公裏。
連帶羅馬尼亞第3軍也開始向別利奇方向運動,試圖掩護德軍進攻部隊側翼。
對此,麵對超寬的防禦正麵,兵力嚴重不足的南方麵軍司令部,隻好向位於後方的步兵第55軍下達增援命令。
雙方第一日的大規模戰鬥,在夜色降臨後逐步停止。
………………
傍晚蘇德雙方指揮部,都開始研究如何解決當前的糟糕情況。
對於德軍來說,第一日的推進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超出預料的蘇軍坦克部隊,和北翼蘇軍離譜的陣地建設,似乎都是第11集團軍無法單獨應對的問題,再加上羅馬尼亞人,不在德軍眼皮子底下的部隊搞的小動作。
讓朔貝特覺得,在第一裝甲集群推進到,能夠威脅羅馬尼亞戰線蘇軍側翼的位置前,提前發動攻勢完全就是個錯誤。
但現實的窘況,又逼迫朔貝特和他的參謀們,哪怕是為了穩住羅馬尼亞人,也必須想出一個維持攻勢的辦法。
隻是在西歐和巴爾幹從來沒有麵對過,如此局麵的德軍參謀們,暫時還沒有學會,未來德軍在東線勉力進攻的套路。
麵對如此問題,最終也隻能給出繼續集中兵力,尋找蘇軍防線薄弱處的敷衍式策略。
這讓朔貝特成了,第一個對“巴巴羅薩”計劃可行性產生嚴重動搖的,德軍集團軍級指揮官。
而對於蘇軍來說,第一日的戰鬥也談不上表現良好。
首先是,中部防線可能無法完全擋住德軍的攻擊,雖然是方麵軍司令部早有預料的。
但防線動搖是因為,己方後勤組織出現問題,卻是方麵軍司令部無法接受的。
為此,作為第一個有時間,在戰爭一開始就審視,蘇軍眾多根本問題的方麵軍級司令部,又一次開始醞釀足以改變整個蘇軍的組織架構的改革。
當然,相比這種根本無法快速解決的事情,方麵軍司令部,更為關心的是,南翼被寄予厚望的空降突擊,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現實問題。
對此,司令部內部已經分成兩派,一派認為,空降突擊已經失敗,應當立即停止此類冒險行動,將力量收縮回來,以填補南翼力量薄弱的防線。
保證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守住邊境防線的命令能夠順利完成。
這種認識對於這一時期的蘇聯軍官來說,幾乎是本能反應。
另一派,或者說,此前一力推動這一計劃執行的秋列涅夫大將,卻堅持認為,隻有依靠主動出擊,牽扯敵人,才能讓需要防守超寬正麵的第9集團軍,堅持更久。
隻是第一次行動的結果不佳,讓大將同誌,很難說服軍事委員們,繼續支持自己的“冒險”行動。
南翼羅馬尼亞軍隊跑路的情況,延遲了很久傳到德國駐羅馬尼亞軍事代表團駐地。
已經有些頭禿的埃裏克·漢森,正在和黨衛軍“羅馬尼亞”旗隊的首領西馬,就一些問題展開激烈的爭論,
“霍裏亞·西馬,你要明白你的身份,我絕對不允許後方的動蕩影響前線!”
“可是閣下的防線,不是已經被撕裂了幾次了嗎?元首對此很是不滿。”
“不要拿元首壓我,我相信元首十分清楚你的小心思!”
“報告,上將閣下,前線急件!”
“哼!你必須明白國防軍並不需要你的武力!所以管好你的手下!”
埃裏克·漢森,將試圖再次發動針對羅馬尼亞全國清洗的西馬丟在了會客室。
到達作戰室後,漢森看著表情微妙的參謀說道,
“說吧,又有什麽壞消息?”
已經從參謀表情知道,前線肯定又出什麽問題的埃裏克·漢森,沒想到,這次參謀居然連簡報都沒有進行,就將一張明顯是,直接由無線電操作員抄寫的電報紙遞了過來。
上麵是駐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的德國顧問團,通過他們自己攜帶的電台上報的情況。
其內容讓漢森的頭發又少了幾根,
“為什麽,延遲了這麽久?”
“漢斯他們,剛剛脫離了羅馬尼亞人的軟禁。”
嘭!
作戰室的地圖桌hp-1。
“防線還在嗎?”
“在。”
“給朔貝特發電報,命令他20時之前,必須完成突破!”
“是!”
在參謀前往發報時,感覺自己老了十幾歲的漢森,在一些問題上態度發生了巨大轉彎。
(一些解釋:
1、國防軍高級將領對納粹分子的態度
在軍官團刺小胡子案之前,或者說在黨衛軍秘密警察幾乎完全控製國防軍的一切之前,除了主動靠近納粹的將領,其他德國國防軍高級將領,對於納粹的態度,更接近於一種合作態度。
這些人對於納粹進行一些反人類行為的態度,在大多數時候是,隻要是納粹不幹涉國防軍的行動,那麽就裝作看不見。
但如果黨衛軍,試圖影響或者直接幹涉國防軍的作戰,通常都會引起國防軍軍官團的強烈反彈。
2、羅馬尼亞人軟禁德國顧問
說是軟禁,實際更接近裹挾。
曆史中,在斯大林格勒外圍潰退時,德國顧問團同樣未能及時,將情況傳遞給德軍指揮部。
其根本原因就是,德軍對羅馬尼亞軍隊采取的顧問團製度,使得這些德軍參謀很難脫離羅馬尼亞指揮體係獨立工作。
3、態度轉彎
之前因為擔心後方動蕩,導致前線後勤士氣等方麵出現問題的埃裏克·漢森,因為前線的糟糕情況。
改變了之前逐步實現,完全軍官羅馬尼亞的想法,轉而支持,前“鐵衛軍”頭領,霍裏亞·西馬發動激進清洗(政變)的計劃。)
………………
將視角轉回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此刻的羅馬尼亞軍隊,還不知道他們的舉動,已經成為壓垮國內政治的最後一根稻草。
畢竟他們自認為隻是執行了,安東內斯庫優先保存實力的命令。
而且在他們的觀念中,他們並沒有放棄進攻,隻是在麵對蘇聯部隊側翼威脅時,采取了優先保護己方側翼的策略。
事實好像也確實如此,麵對跑路迅速的羅馬尼亞人,“圖司機”原先帶領空降兵,配合步兵第14軍,在蘇利納-索寞瓦一線,實現一場小型的鉗形攻勢的目標直接落空。
但當羅馬尼亞指揮官,理所當然的向,好不容易找到,運動中的羅馬尼亞集團軍指揮部的,德軍顧問團,解釋他的認識時。
差點沒把德國顧問的眼珠子氣掉。
收縮可以,加強側翼防線可以,但是有必要,在完全不清楚蘇軍進攻力量強弱的情況下,直接以多瑙河西岸防線作為目標退卻嗎?
而且更糟糕的是,根本沒有受到任何側翼威脅的,法爾秀地區的攻勢居然也停滯了。
難道說,在法爾秀地區的羅馬尼亞軍隊,也瞞報了一些重大情況嗎?
好吧,這其實是德軍顧問團,再次將德軍的嚴密的組織能力,套在了羅馬尼亞軍隊頭上。
法爾秀地區的羅馬尼亞軍隊停止攻擊,完全是因為之前撤退時,跑的最快的羅馬尼亞集團軍司令部,在發出混亂的轉進命令後,就立即停止工作跑路了。
這直接導致法爾秀地區的羅馬尼亞軍隊,先收到奇怪的撤退命令,然後又因為根本無法聯係到指揮部,錯誤判斷了局勢。
隻是停止進攻,而不是直接轉進,已經是駐法爾秀地區的德國參謀顧問,發揮三寸不爛之舌之後的結果了。
並且,如果不是駐集團軍指揮部的德國顧問,通過內部聯絡的方式,得知此事,並詢問羅馬尼亞指揮官。
羅馬尼亞的集團軍指揮部,可能真的要等到,指揮部一路從索寞瓦跑到多瑙河西岸防線。
然後從行軍狀態轉變為工作狀態,重新恢複與各部隊的聯絡,才能發現這種烏龍事件。
於是,在德軍顧問的極力要求下,覺得多少有些丟了麵子的羅馬尼亞軍隊。
放棄了一路跑到多瑙河西岸的想法,轉而重新在索寞瓦外圍,建立針對多瑙河三角洲的防線。
並再次開始組織針對伊茲梅爾地區的攻勢。
不得不說,羅馬尼亞人這次虛晃,除了代價比較大外,確實是將步兵第14軍的防線成功扯動了。
畢竟蘇軍想破腦袋也想不通,有人使詐裝跑路,跑的和真的一樣。
特別追擊羅馬尼亞軍隊,幾乎衝出多瑙河三角洲的“圖司機”,在發現羅馬尼亞軍隊居然剛好卡在,紅海軍炮塔射程外重新開始建立陣地後。
也不得不暫時停下腳步,觀察羅馬尼亞人背後,是不是有什麽高人指點。
……………………
戰地時間1941年6月25日18時
在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重新恢複攻勢的同時。
因為兩翼進攻均遇到極大困難,而收到加強攻勢命令的德軍,開始在中部戰線發狠了。
德國步兵成功抓住,蘇軍裝甲部隊因為後勤問題,被迫後退休整的空窗期,發動了對步兵第48軍防線的進攻。
同時德國空軍也依靠更加係統的空中管製能力,在持續了大半天的空軍混戰中,占得上風,為48軍提供空中掩護的蘇聯飛機,逐步被趕出最為關鍵的空域。
在這種情況下,麵對兵力優勢的德軍,已經堅持了大半天的步兵第48軍防線開始動搖,並很快被多處突破。
等到時間接近黃昏,機械化第18軍的坦克師,再次通過側翼攻勢,阻止德軍的快速推進時。
德第11與第30步兵軍的前鋒已經將戰線推進了數公裏。
連帶羅馬尼亞第3軍也開始向別利奇方向運動,試圖掩護德軍進攻部隊側翼。
對此,麵對超寬的防禦正麵,兵力嚴重不足的南方麵軍司令部,隻好向位於後方的步兵第55軍下達增援命令。
雙方第一日的大規模戰鬥,在夜色降臨後逐步停止。
………………
傍晚蘇德雙方指揮部,都開始研究如何解決當前的糟糕情況。
對於德軍來說,第一日的推進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超出預料的蘇軍坦克部隊,和北翼蘇軍離譜的陣地建設,似乎都是第11集團軍無法單獨應對的問題,再加上羅馬尼亞人,不在德軍眼皮子底下的部隊搞的小動作。
讓朔貝特覺得,在第一裝甲集群推進到,能夠威脅羅馬尼亞戰線蘇軍側翼的位置前,提前發動攻勢完全就是個錯誤。
但現實的窘況,又逼迫朔貝特和他的參謀們,哪怕是為了穩住羅馬尼亞人,也必須想出一個維持攻勢的辦法。
隻是在西歐和巴爾幹從來沒有麵對過,如此局麵的德軍參謀們,暫時還沒有學會,未來德軍在東線勉力進攻的套路。
麵對如此問題,最終也隻能給出繼續集中兵力,尋找蘇軍防線薄弱處的敷衍式策略。
這讓朔貝特成了,第一個對“巴巴羅薩”計劃可行性產生嚴重動搖的,德軍集團軍級指揮官。
而對於蘇軍來說,第一日的戰鬥也談不上表現良好。
首先是,中部防線可能無法完全擋住德軍的攻擊,雖然是方麵軍司令部早有預料的。
但防線動搖是因為,己方後勤組織出現問題,卻是方麵軍司令部無法接受的。
為此,作為第一個有時間,在戰爭一開始就審視,蘇軍眾多根本問題的方麵軍級司令部,又一次開始醞釀足以改變整個蘇軍的組織架構的改革。
當然,相比這種根本無法快速解決的事情,方麵軍司令部,更為關心的是,南翼被寄予厚望的空降突擊,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現實問題。
對此,司令部內部已經分成兩派,一派認為,空降突擊已經失敗,應當立即停止此類冒險行動,將力量收縮回來,以填補南翼力量薄弱的防線。
保證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守住邊境防線的命令能夠順利完成。
這種認識對於這一時期的蘇聯軍官來說,幾乎是本能反應。
另一派,或者說,此前一力推動這一計劃執行的秋列涅夫大將,卻堅持認為,隻有依靠主動出擊,牽扯敵人,才能讓需要防守超寬正麵的第9集團軍,堅持更久。
隻是第一次行動的結果不佳,讓大將同誌,很難說服軍事委員們,繼續支持自己的“冒險”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