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長度警告)


    在薯條君一行人,以快進快出的方式將冒牌安德烈打包帶走的時候。


    德軍高級指揮部和德國高層,則完全顧不上處理這種德軍特殊機構在有意掩蓋的的事情。


    因為今天超量運轉的後勤係統,已經製造了足夠多且足夠大的麻煩了。


    而這些麻煩則是整個德國在糟糕經濟狀態下滑向納粹深淵以來一係列係統性問題製造的。


    而如果要全麵的了解這一點,我們就需要從現在正在薯條旅一眾技術兵人幫助下,試圖從冒牌安德烈身上,將帶有伊述神器能量的時間束異常能量搞出來的匕首。


    在德國隱修會內鬥時無暇注意的德國國內政治經濟發展情況入手。


    1933年,小胡子在德國總統、老陸軍元帥興登堡委任下成為總理。


    這代表著在國會中獲得了勝利的納粹黨第一次開始掌握國家權力。


    而此刻的小胡子依然保持著作為一名創業者的謹慎,深知納粹黨此刻在麵對德國工業資本和容克軍官團體時的弱小。


    而對於蘇聯模式的深惡痛絕,則又讓極端民粹上台的小胡子無意通過一場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去推翻代表德意誌文明基礎的工業資本和容克軍官團。


    那麽剩下的選擇就隻有一個——深深的擁抱兩者。


    對於容克軍官團,小胡子在上台僅僅5天時就將軍隊的大佬們請來,大談特談馬克思和和平主義的“危害”以及凡爾賽合約的屈辱,以此來推銷自己的振興德國方案。


    由德國最重要的,最具社會主義——這個社會主義是納粹的國家社會主義——性質的組成部分(國防軍),來征服東方新的生存空間並使之徹底日耳曼化。


    這種符合當時容克軍官團利益的說辭——在當時的東方,通常被容克軍官團理解為當時和德國矛盾日益加深的波蘭。


    再加上小胡子出賣衝鋒隊的投名狀——1934年6月針對衝鋒隊清洗被執行,小胡子的“親密戰友”叫囂用衝鋒隊取代國防軍的羅姆被槍殺,讓小胡子在1934年8月2日獲得了國防軍對他個人的宣誓效忠——這是德皇都未曾獲得的成就。


    而為了維持這種關係,小胡子還從實用主義角度出發,維持了在當時德國軍官團看來,同樣受到凡爾賽體係壓迫的俄國進行的一係列秘密軍事合作——20世紀20年代包括前文提到的喀山軍事學校在內的合作。


    並向國防軍的將軍做出保證,不會允許德國對俄政策發生任何改變,這一點讓,小胡子在1940年終於向已經回不了頭的容克軍官團,公布自己侵略蘇聯野心時,國防軍不僅對於蘇聯的情報準備稀少,大量德國軍官甚至會認為他們是要借道蘇聯征服中東。


    至於小胡子想從蘇聯處獲得的實用性好處——秘密軍事合作因為新形勢破產後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則是為了滿足德國工業資本的需求。


    為了實現自己的複仇理想,小胡子需要擴軍,但是納粹黨卻是靠著解決經濟問題的口號上台的,因此要平衡德國的大炮和黃油,小胡子隻能選擇深深擁抱德國工業資本。


    這種平衡與擁抱,首先讓德國隻能選擇將軍隊發展成一支強大的首發突擊力量,即依靠己方兵力兵器優勢,在戰爭第一天就投入全力,用合成化的裝甲部隊將敵人在其戰爭潛力被激發出來之前幹掉。


    以此避免陷入總體戰曠日持久的消耗,並減少讓戰爭變成一戰那樣大規模消耗的“賠本”買賣的風險。


    而這種思路的背後,則是小胡子向工業資本的妥協,因為建立上述一支軍隊,並沒有讓德國工業在戰前進入戰爭戰備狀態,其工業產值隻有6-7%被軍隊拿走了,這樣可以讓剩下的產值成為德國工業資本擴張的本錢。


    同時這樣的操作也有利於讓當時的德國國防軍相信,小胡子奪取“東方”的說辭,隻不過是為了給國防軍爭取打敗製造了凡爾賽屈辱的法國的經費罷了——畢竟一場速勝的法國戰役,在當時的德國戰略家看來,不需要也不能進行一次全麵動員的戰爭準備。


    至於為什麽要說戰前德國剩下的工業產值是被德國工業資本拿走了,而不是被借助經濟問題上台的納粹黨,分給了那些希望小胡子消滅失業、改善生活承諾而不是得到又一場一戰的普通德國人呢?


    那就要提到納粹政權與大資本結合後采取的經濟手段了。


    其一,公共工程


    為了使德國經濟機器重新運轉,納粹並沒有使用現在西方經典自由主義套路——給平民發錢來為工業開拓市場,而是在禁止了提高工人工資之後,推動了公共工程的擴張。


    為德國人用驚人的速度搞定波蘭提供了巨大幫助的德國高速公路網就是這一政策的成果。


    1933年-1936年納粹政府為公共工程注入了約150億帝國馬克的資金,而其撬動的資本力量則更為客觀。


    因為這些工程大部分都是使用的失業人口,需要支付的工資極低,且從1933年7月31日起,大量的勞改集中營勞動力也參與了這些工程,且這些勞改集中營不拿工資的勞動力並不被視為失業者。


    ps:禁止提高工人工資的政策,讓德國工人從1928年-1942年的工資水平甚至是在下降的。不過德國經濟的恢複,和納粹大喇叭的持續輸出,卻讓德國工人對於納粹的認可度,遠高於一戰後期糟糕的德皇政府,和魏瑪時期無力恢複經濟的政府,屬實是比爛比出的地獄笑話。


    其二,重整軍備


    將在一戰後完全廢弛的武備恢複正常所帶來的巨大經濟杠杆,為當時開工率不到30%的德國重工業注入了最重要的啟動資金。


    比如德國被很多德棍吹噓的生鐵與鋼產量,就在1932年-1935年間,分別增長了3.2倍和2.8倍。


    至於這樣的產量和德國重新成為世界第3工業國的基礎,為何沒有讓德軍獲得“充足”的裝備,除了前述德軍建軍思想、小胡子日常搖擺又喜歡細節幹涉的操作、德國工業資本與外國資本的金融勾當等一係列因素外,就要看下一項納粹德國經濟政策了。


    其三,極度強調自給自足。


    在公共工程和軍備恢複都在1936年底無法創造更多市場的情況下,對於一戰經濟封鎖記憶猶新的納粹黨,開始執行極端的自給自足政策。


    注意這不是東大的獨立自主工業,而是更加接近某些二極管口中,類似於東大不能生產圓珠筆鋼一定是受製於人標準下的自給自足。


    小胡子在納粹準備執行4年經濟計劃前宣稱,“4年之後,不管用什麽方式,凡能依靠德國人的智慧,依靠我們自己的化工工業、機械工業,以及我們自己的自然資源製作出來的各種原料,德國均應獨立地進行生產,不再依賴外國。”


    這種政策,讓在公共工程和軍備重整任務結束後流出的人力,大量流入了原料工業部門,這不僅給了大量德國資本在這種調整中上下起手的機會,也讓德國工業無法在戰前爆出足夠武裝德國乃至其盟友裝備的情況成了必然。


    因為對於當時體量的德國來說,通過花費大量勞動力和資金,弄到所缺少產品,從產量到質量都不能滿足的代替品,是一種極為不經濟的做法。


    而為了維持這個政策,納粹政府所需要支付的開支遠遠超過了前兩者,這讓上台時就國庫空空的納粹政府,不僅不想也無力兌現提高工人待遇的承諾,還被迫與各種銀行資本進行了深入綁定,更加便於各種資本從中攫取利益


    比如德國的人造毛工廠——用於生產德國缺乏的豬鬃的替代品,普遍能從銀行係統獲得超過其本金100%的貸款,而這些當時已經結成康采恩的企業,又通過這種方式攫取了多少利潤,今天的我們根本無法估算。


    (一些解釋:


    小胡子對蘇聯的深惡痛絕


    當前輿論場,由於某些擬人國家的行為,在小胡子一籮筐政策中算不上大頭的“反猶”不僅成了某種給小胡子洗白的角度。


    還成功掩蓋了小胡子在二戰前,能為納粹德國爭取一個寬鬆國際環境的最大政治站位——“反蘇”,和最終決定了德國在可以消化西歐既得利益的情況下,毅然選擇揮師東進的基本思想內核——“反共”。


    (當然消化既得利益的難度,因為上述經濟政策而變的極為困難,也是迫使德國入侵蘇聯的原因。)


    而產生小胡子這一思想的根源,或者說這一實際上可以凝聚普通德國人更大共識的口號的根源,則是一戰戰敗後像眾多普通德國人一樣經曆了饑餓和蕭條生活的小胡子,在一戰德國政府和在德國有極大影響力的德國陸軍宣傳教育下產生的。


    對於這些不知道隻有當時德國高層才知道的如下兩個事實的普通德國人來說,與其相信一貫是“天下無敵”的德軍被人擊敗了,不如相信是布爾什維克、猶太人和魏瑪共和國政府的“背後一劍”才葬送了德國的利益和尊嚴。


    (兩個事實:


    a、一戰投降是當時受人尊敬的德國陸軍將軍們選擇的媾和;


    b、布爾什維克的革命也是德國皇帝和陸軍想要迫使沙俄退出一戰而推波助瀾的——雖然這種行為最後玩脫了,沙俄革命成功後,曾受過德皇幫助的列寧,並沒有忘記德國國內的革命黨。)


    注意在這裏的敘事是,在一戰末期德國國內扇動革命並被容克軍官團作為直接戰敗借口的布爾什維克才是第一位的,猶太人隻是因為其一貫在歐洲的糟糕背鍋形象,而被捎帶的靶子——這一點不僅僅是後續的納粹政府在“甩鍋”猶太人,之前的魏瑪政府也是一樣。


    而正是在這種曆史真相被德國陸軍隱瞞的狀態下(英國也出於攪屎棍的素養,給這種“真相”推波助瀾過),作為奧地利人參加了一戰德國陸軍,還獲得了一級鐵十字勳章,並被英國人毒氣薰過的小胡子,才在強烈的仇恨複仇願望下,寫下了那本知名“暢銷書”——《我的奮鬥》。


    在其中小胡子,全盤否定了德皇熱衷於爭奪海外殖民地的做法,並為當時的德國指出了一條“船新”道路——為了在今後百年中帶來足夠的生存空間,德國必須在東方進行擴張——主要犧牲俄國。


    於是基於這一理念延伸出來的納粹戰略理論,自然會將和同樣屬於高貴“種族”的英法(特別是英國,小胡子的親英傾向,通常被認為是赫斯出走英國的一大原因)的戰爭視為和主要對手蘇聯作戰的基礎。


    而有著豐富資源、廣袤土地的俄國,不僅能為德國的“犁”提供土地,也能為日耳曼民族征服全世界提供資源。


    在戈貝爾日記中便記錄了,小胡子的終極目標是“重新安排整個地球上的國家”,為此小胡子需要先統治歐洲大陸,然後再征服地球,或者說誰擁有歐洲,誰就是世界的主宰。


    這一理論對於以種族優越論為自己的行為找正當性,並認為西方文明(日耳曼人為代表)統治世界的地位無需質疑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


    這一點再加上,小胡子認定被馬克思主義控製的俄國,是西方文明的頭號敵人,而為了防止這個日益強大的“集權”國家發動一場“蒙古-匈人”式戰爭——歐洲經典恐俄理論,以保衛西方文明,一場先發製人的戰爭是必須的。


    於是納粹德國在一開始表現出的反蘇傾向,成了德國真的開始執行統治歐洲行動之前,西方綏靖主義的最大動因之一。


    ps:這一描述有時間片麵性,隻能當做“和平”時期政治力量博弈的基礎,因為一旦戰爭開打,這種極易發展到不受控製的極端狀態,就會迫使各國,完全出於國家當前利益與實用主義的傾向行動,比如意識形態不共戴天的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1939-1941),在北海和北大西洋打生打死的英德簽訂《英德海軍協定》(1935-1939))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薯條,蘇聯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訓練失敗的科學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訓練失敗的科學家並收藏我,薯條,蘇聯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