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為了打贏一場注定需要持久戰才能贏得勝利的戰爭,除了重組現有的蘇軍外,更為高效的軍隊動員體係也是必須的。


    而實事求是的說,前文已經提到的蘇聯從20世紀20年代的內戰中走出來之後,就一直保持並發展著的基幹製-普遍軍事訓練相結合的動員體製。


    在發展到世界高度緊張的1939年——蘇聯通過《普遍義務兵役法》將預備役人員的年齡上限提高到50歲,並創建了一大批為預備役提供培訓的學校時,已經給蘇聯製造了約1400萬受過基本軍事訓練的預備役人員。


    這讓這個和蘇軍現役部隊一樣,受到前述各種問題掣肘並不高效的體製,在曆史中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


    在不考慮質量的情況下,讓蘇聯可以在巴巴羅薩初期的迷茫之後,動員出數量超過德軍已然超神的戰績和德國從情報機構到高層全部想象力都無法想象的後備力量。


    僅截止6月底,就有多達530萬——兩倍於戰前蘇聯西部五個軍區總兵力253萬的預備役士兵應征入伍。


    雖然負責征兵動員的國防人民委員會,在一開始無力組織並武裝這些士兵——在1941年6月時隻有3個新的集團軍被組建。


    但在隨後蘇聯動員體係運轉起來之後,國防人民委員會在後續7月-11月組建或重組的集團軍數量為:


    7月10個;


    8月19個(其中有三個集團軍是第二次組建);


    9月5個;


    10月7個(其中有3個是第二次組建,一個是第三次組建);


    11月11個(其中有4個是第二次組建,一個是第三次組建),


    再加上12月組建的2個,總計57個集團軍同樣是,1941年因為被德軍消滅或擊潰而取消的集團軍(20個)數量的兩倍還多。


    而這些總計約800個師的補充兵力,讓蘇軍能夠在損失了大約229個師,德軍高層都已經半場開完香檳之後繼續戰鬥。


    至於1942年,國防人民委員會繼續組建的11個新集團軍和10個後備集團軍,則讓在1941年一度有名無實的大本營預備隊,成了真正能改變戰役結果的力量,讓蘇聯恢複了在蘇德戰爭中還手的能力。


    當然這些這樣快速組建起來的部隊,戰鬥力自然不太能期望,除了沒有達到某知名黑蘇電影中,兩人一條槍的地步外,這些部隊可以說是什麽都缺。


    甚至地獄一點說,正是這些迅速填補的部隊的低下戰鬥力,讓德國人產生了蘇軍水平很差的錯覺,並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走在了失敗的道路上。


    不過這種快速動員的師,現在顯然無法適應本時空更加離譜的戰場,所以整個動員體係需要的改變比現役部隊更多。


    除了等待玄學力量也無法大規模提升的客觀工業生產力,為整個動員體係提供充足的武器裝備。


    一個擁有更多梯次的動員體係框架,也在更多“古拉格”人士的加入下被逐漸建立起來。


    而這個動員框架的最終目標,就是在薯條旅和現有前線蘇軍有能力爭取更多時間的情況下,使用盡可能溫和的手段動員士兵,並通過更高效且有保障的訓練提升這些士兵的戰鬥能力。


    前者是為了讓這些新入伍的士兵不至於成為又一次玄學事件或時間束異常爆發的原爆點,後者則是為了讓這些新兵能夠適應必然烈度更大的時間束戰爭。


    不過這種涉及上千萬人的動員體係改革,顯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此之前大胡子和蘇聯,還是必須掏出足夠的代價來彌補轉型期必然減少的前線兵力。


    這就要求從中亞和遠東各軍區,調動現役部隊的行動必須以比曆史中更快且規模更大的方式進行了。


    而一旦動了這個念頭,大胡子當前仍然不清楚的土雞和小日不錯國的態度就至關重要了,特別是後者的狼子野心,已經在1938年的哈桑湖和1939年的哈拉哈河被證實。


    因此要大規模調動蘇聯在遠東的部隊,就必須先排除這個隱患。


    於是趁著戰鬥因為夜晚降臨而停止,正在充當一個新玄學設備的實驗對象的薯條君,又收到了來自克裏姆林宮的新通知,


    “臥槽,又來?”


    對於大胡子,在短時間內通過薯條旅執行了大量從古拉格撈人的行動心有餘悸,並不斷祈禱這些人的檔案裏沒有埋雷的薯條君,在收到新的提醒時還以為大胡子又撈了什麽重量級。


    “臥槽,牛皮。”


    已經決心絕不再多畫戰區的薯條君,在發現了這次的通知是,兩個大戰區以及一眾小戰區被建立後,不得不感歎鋼鐵同誌的心是真的大。


    “臥槽,這……等……”


    看清了新戰區是蘇聯建立在東方和西方的間諜網,剛想繼續看看這兩個刷了一大堆彩蛋任務的戰區的具體內容,以滿足自己對於神秘間諜戰好奇的薯條君,被又一次開始的試驗弄的有點措手不及,隻能暫時作罷。


    (一些解釋:


    1、盡可能溫和的手段。


    二戰各主要參戰方,除了東大不可描述勢力是使用誌願兵製度打完全場的,剩下的主要參戰方幾乎都采取了各種程度的強製征兵製。


    而在戰爭初期損失巨大的蘇聯,自然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各種某光頭最為擅長的征兵手段。


    雖然相比更加擬人的光頭,蘇聯強征之後的訓練過程是有的,部隊供給也是有的,但這種操作終究會製造在當前戰爭形勢下最為要命的隱患——一些心理存在問題的士兵。


    所以一貫被人詬病為,隻將蘇聯視為“世界革命工具”,曾經依靠強硬手段在察裏津(斯大林格勒)為新生蘇維埃贏得勝利的大胡子,和一眾對於基層士兵關注較低的蘇聯高層,也開始在形勢和薯條旅的影響下,修改自身的鋼鐵征兵理論。


    2、更高效且有保障的訓練方式


    之前已經提到過的“智腦”牽頭搞的收集戰場殘留信念能量的方案就是其中一種。


    3、1938年的哈桑湖和1939年的哈拉哈河


    前者是指在1938年7月-8月,蘇日兩國在距離海參崴西南112公裏的哈桑湖畔發生的多次武裝衝突。


    後者是指發生在1939年5月-9月的諾門坎戰役,而哈拉哈河——外蒙古和偽滿洲國一處偏僻位置的界河,便是戰役發生的地點。)


    ………………


    而相比無論如何緊迫都必須要時間來完成的軍隊重組與全民動員任務,工業搬遷則是一個無論需要多少時間都必須緊迫完成的任務。


    比曆史中更加清楚,這場戰爭必然會波及蘇聯最為核心的國力基礎——位於列寧格勒-東烏克蘭一線的工業基地的大胡子,建立了比曆史中隻大不小的疏散委員會。


    並將曆史中7月4日才實質開始(有些地方直到10月5日才開始)的工業搬遷工作提前到了現在進行。


    卡岡諾維奇、什維爾尼克、柯西金、沃茲涅先斯基等一眾在曆史中聲名不顯的人,開始承擔比曆史中任務更重的搬遷任務——在薯條旅裝備部的幫助下,這一次蘇聯人準備將曆史中不給德國人留下一塊磚的口號變為現實。


    不過即使有遠比小胡子的妥協政府更強力的中央計劃經濟體製,和可以在必要的時候“氪金”解決運力問題的薯條旅裝備部,這種工作也依然不是簡單的將工廠和工人搬走那麽簡單。


    工業原料的重新收集、運輸與儲存;


    工業中間品的集中、轉運與分配;


    工業製成品如何從遙遠的搬遷位置運輸到需要這些產品的前線;


    工人安置的住房、生活必需品與管理;


    在之前還是荒無人煙最多有幾戶獵人居住的地方,新建新的工廠及其一係列配套措施;


    維持電廠、水廠等保障轉運工作的基礎設施,運轉到所有其他工廠都被搬走,並在最後將其也一起搬走。


    等一係列問題,都需要在保障這些工業按照戰時需求轉產,且有大量熟練工人參軍的情況下完成。


    在曆史中,蘇聯人以毅力、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完成了1910家大型工廠,總計約3萬節列車和150萬節車皮的搬遷。


    並在工業體係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恢複先前的生產能力的情況下,在1941年生產了6590輛坦克(其中1\/3是t-34或者kv坦克),而同期的德國軍工隻生產了5200輛。


    至於其他諸如飛機、大炮等武器的產量,蘇聯更是在德國的兩倍以上,很多武器在這種緊急情況下,甚至沒有上漆便被送往了戰場。


    而等到蘇聯緩過最初搬遷帶來的動蕩,蘇聯工業體係便通過更高效率的標準化和大規模生產措施,大幅提高了武器產量,並將以工時計算的武器生產成本降低了60%以上。


    因此在本時空中,蘇聯人建立了更加具有雄心的搬遷與轉產計劃,以避免曆史中搬遷時出現的一係列諸如設備丟失的混亂,並為建立在偏遠地區的新工廠創造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


    當然即使是這樣還有很多如頓巴斯的煤礦一樣無法搬走的東西,為此與曆史中有一定相似性的焦土策略,也開始以更有計劃和條理的方式進行。


    集中於電力基礎設施與鐵路運輸的破壞,以綠皮模式進行。


    集中於自然資源的破壞,以機械教手段實施。


    但在當前德國人尚未表現出足夠讓所有蘇聯公民打消投降傾向的暴行前,原本曆史中引起了不少問題的農業生產破壞則被禁止了。


    雖然在大胡子這裏的說法是,這是為了不讓農民們變成玄學事件可能的原爆點,但周圍熟悉大胡子,特別是以兵人形式歸來的聯共(布)領導人都感覺到了,大胡子正在修正自己的很多固有觀點。


    最後一點則是在工業搬遷轉產,和大量熟練工人參軍入伍後,出現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對此我們隻需要知道,相比正在試圖用擬人手段解決相同問題的小胡子和納粹德國,蘇聯是真正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國家。


    (一些解釋:


    1、卡岡諾維奇、什維爾尼克、柯西金、沃茲涅先斯基


    前三位分別是第一任和第二任疏散委員會主席及其副手,第四位則是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


    2、綠皮模式


    即在綠皮用的時候可以維持運行,但是換成其他人來就不能用了。


    3、機械教手段


    充滿自動武器站的要塞化采礦點,讓德國人即使要恢複生產,也必須付出代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薯條,蘇聯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訓練失敗的科學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訓練失敗的科學家並收藏我,薯條,蘇聯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