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連續超量的玄學事件,在事實上起到了,針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高級指揮部心理預期的機械降神效果之後。
西方麵軍剩餘力量,成功從邊境麵臨被包圍的境地退卻到明斯克外圍防線——這一戰略行動的結果就已經大體決定了。
不過大勢已成的情況,卻並不會為當前仍在很多不連續的戰線上,持續作戰的蘇軍部隊減輕多少負擔。
對於這些在明斯克北線戰場的蘇軍部隊來說,雖然免於了和曆史中一樣徹底變成散兵遊勇,並成為第一批準備敵後遊擊戰爭的蘇聯正規軍的結局。
但玄學事件連續爆發對於這些蘇軍,特別是自傳送門事件開始大部分時間,就隻能依靠自己的庫茲涅索夫所部的負麵影響,實際並不比這些事件對德軍的負麵影響小。
因為在傳送門事件到維爾紐斯事件的48小時裏,由於薯條旅重心的轉移,庫茲涅佐夫所部幾乎失去了所有額外的玄學側支援。
這讓這支完全是臨時捏合起來的蘇軍狀態,實際並沒有比曆史中好太多。
再加上由於戰前隸屬的不同,集中起來的蘇軍碎片,組織的混亂程度一度讓堅韌的庫茲涅佐夫都頭禿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庫茲涅佐夫手裏的各種補給從質量到數量都遠超曆史同期水平——薯條旅應對傳送門事件之前留下的。
但離開了隻有薯條旅主力能完成的超級軍事物理物流體係,卻讓庫茲涅佐夫空有資源卻難以調用。
以至於很多時候,原本隻是臨時承擔第3集團軍司令部保衛任務的蘇軍部隊。
由於在事前獲得了最多實驗性玄學裝備——因為傳送門事件的突然爆發,本該被分配給更多蘇軍的玄學裝備全堆積在了一起。
特別是獲得了帶有危險標誌電報機與配套火炮彈藥的炮兵營,成了庫茲涅佐夫手中唯一高效的救火手段。
大量即使已經連入薯條通信,但卻由於基層軍官損失巨大無法實現有效組織的蘇軍部隊,都是依靠著這種並不總是精確的超遠程炮擊才以不小的代價擺脫了,霍特麾下第57裝甲軍的瘋狂追擊。
而且由於裝備的實驗性質,這種替代薯條君支援列表火炮攻擊的玄學技術手段,並不隻有命中精度嚴重依賴使用這一炮擊體係的蘇軍,對於自身能否命中這一問題的確信程度。
其在發射位置製造的火炮開火的聲光音效,同樣也是一個在戰場環境無法忽視的問題。
盡管這種帶有玄學暗示的聲光特效,相比真正火炮怒吼時的聲光效果要小很多。
甚至由於炮口無需發射實體彈藥,隻要蘇軍炮兵原意相信,他們甚至可以在真正的密林中進行開火,以最大限度規避自身暴露的可能。
但在庫茲涅佐夫不得不一再拖延,唯一能完成叢林中超遠程打擊的炮兵營的轉移計劃的時候。
總是被離譜炮火襲擊的德軍,盡管同樣失去了大量玄學側力量的協助(巴多羅買為了和灰騎士死磕大量調走了已經編入德軍的獨立偵搜連),也還是依靠這種積累起來極為可觀的玄學暴露效果,鎖定了炮兵營的位置。
隨後到來的德國空軍報複攻擊,幾乎將這支炮兵營打回了零件狀態。
而支柱火力的突然啞火,也讓蘇軍在立陶宛南部森林地區的撤退行動,距離變成曆史中的大潰散隻有一步之遙。
所幸,兩個方麵的因素拯救了瀕臨破碎的蘇軍。
其一是,德軍內部對未來影響很大的玄學側站隊事件——這點我們後麵細說,以及向維爾紐斯推進的部隊被薯條旅部隊特遣隊“暴打”的情況。
讓原本認為敵我雙方的惱人“巫師”都沒了,戰場終於能重新回到其熟悉領域的霍特(本卷第150章),不得不終止自己依靠“普通”德軍部隊單幹的計劃。
第57裝甲軍的瘋狂追擊行動,因此從原先的咄咄逼人,變成了優先自保。
其二是,在庫茲涅佐夫之前的接應行動(本卷第121章),以及薯條旅部隊特遣隊對德軍後方的襲擾(本卷第151章)幫助下。
費奧多羅夫上校與馬科貢中士帶領的坦克第5師南下部隊,在突破了突然收縮的德軍包圍後,成功與庫茲涅佐夫所部匯合了。
這讓依然在工作的紅色按鈕係統(本卷第119章),成功獲得了一個綠皮式的裏程碑——waaagh擴大了!
相應的馬科貢中士帶領的幸存t-34坦克部隊,原本因為脫離戰鬥,已經開始消退的玄學力量也重新穩固了起來。
而這也意味著蘇軍內部自發覺醒信念力量的第二支部隊,並沒有像第一支(本卷第72章的步兵第75師)一樣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化完全消退。
並且由於這一過程發生時,整個薯條旅時空不僅沒有正經綠皮存在,連本來可能立即同化這種新waaagh立場力量的薯條君也不在。
這一重新穩固起來的類綠皮waaagh立場力量,完全是在蘇軍士兵自身的意識領域中重新構建的。
而當這股,被這一過程衝淡了原本由紅色按鈕這一觸發機製引入的薯條旅烙印的信念力量,成功成為了薯條旅時空信念體架構中,一小塊暫時不大但是成分全新的組成部分之後。
更是意味著“圖司機”等舊軍官兵人,之前試圖主動實現但沒有成功的,讓蘇軍擁有脫離薯條旅走向自主獨立發展道路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成功了。
當然,這一已經被“大耳”因為遇到了更大的waaagh而暫時“遺忘”的奇思妙想,想要製造更大的影響還需要一段時間和更多空間進行發酵。
不過,這種當前隻是冥冥中讓馬科貢中士感覺存在,被其稱為“戰鬥在號召”的力量,依然立即對麵臨崩潰局麵的庫茲涅佐夫所部產生了大量積極影響。
包括但不限於,原本破碎的組織結構,隱隱有了亂中有序的核心;
原本離開薯條旅後難以驅動的大量“玄學”特製設備重新恢複使用;
以及此刻最為重要的,擁有超視距攻擊的炮兵裝備,神奇的在原本對於這些武器的修複和使用一籌莫展的蘇軍士兵手中重新修複。
雖然新修複的樣子似乎和之前不太一樣了。
甚至完成修複工作的蘇軍機修兵本身,都很難再次回憶起自己,是如何用已經徹底失去效果的,原本為了降低使用難度,而變成了隻能對很少一部分裝備生效的薯條軍工工具,完成這種不可能任務的。
但重新開始怒吼的超遠程打擊火炮,很快就讓士氣大幅提升的蘇軍士兵遺忘了這種此刻無關緊要的細節。
隻是包括上麵這些情況,加起來涉及了蘇德雙方超三十萬部隊(整個明斯克北部戰區)的戰場大勢,雖然同樣在兩天時間內就吞噬了大量生命,以及更多物資。
但對於曆史中就涉及了數億人、上千公裏的戰線,現在更是卷入了更多世界的巨大漩渦來說,也隻能算是局部的小波瀾了。
就像同樣講求大勢的圍棋一樣,這種局部看起來是戰略層級的較量,也僅僅是雙方棋手圍繞大龍死活的一次普通試探罷了。
那麽在薯條旅前線指揮部,重新開始收攏明斯克北線的蘇軍,完成作為下一階段戰役依托的維列伊卡到新格魯多克防線時。
這場棋局中嵌套的大量棋手都在幹什麽呢?
先看蘇軍最高統帥部,西方麵軍損失慘重,但沒有像曆史一樣“完全”覆沒的結局雖然是一個完全可以接受的happy end。
但隨之也引出了一個曆史中並不存在的戰略問題——那就是明斯克是否還要繼續堅守。
這點在整個邊境地區都被薯條旅點亮,總參作戰室的沙盤地圖遠比曆史中對於前線局勢標記更為清晰的情況下,格外尖銳。
雖然大胡子的固執,已經在薯條旅的影響下發生了很多轉變。
但在涉及到明斯克這種從各種意義上都極具象征性的城市的得失上,在真的要考慮是否要主動放棄的時候,大胡子還是像曆史中考慮基輔得失時一樣,並不願意就此放手。
即使薯條旅重新構建的新戰略防線,依然是一條主要依靠明斯克周邊地形優勢進行防守的力量“薄弱”防線。
即使按照還是被大胡子調來準備接手巴甫洛夫在西方麵軍職責的葉廖緬科的意見,在別列津納河構建一條正麵更為平坦,地利也更為顯著的新防線,從軍事角度看上去更加可靠。
但軍事方麵的挫折,並沒有曆史中大的大胡子,依然認為在明斯克打一場會戰,無論從政治還是軍事角度都很有必要。
從政治角度,在當前所有蘇軍都在退卻,整個蘇聯西部都在提前進行工業大搬遷這種事實上極為損耗士氣的行動時。
一場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保衛戰勝利,哪怕隻是暫時的勝利,都會對提振整體國民士氣起到極大作用。
從軍事角度,作為和※※※一樣的戰爭經濟戰略家,大胡子認為在明斯克方向“受挫”的德軍,極有可能將戰略調整向更為實際的,攻占烏克蘭東部工業區,或者徹底排除蘇聯對於德國在北歐資源點的危險。
這種說法顯然對於其他蘇軍高層具有極大說服力,因為即使是在曆史中,這種情況也在另外一種局麵下成立,並真的促使※※※做出了,讓中央集體軍群停下衝向莫斯科的腳步,先南下支援的決定。
不過大胡子的固執終究還是改變了,在蘇聯國防委員會做出這一決定前,其還是選擇了征詢薯條旅的意見。
雖然征詢的對象,是事實上並沒有薯條旅身份,隻是因為使用了薯條旅提供的健康保障設備,而帶上了薯條旅政治背景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
(一些解釋:
1、實際並沒有比曆史中好太多
曆史中被庫茲涅佐夫帶著完成了神奇突圍的部隊,實際上隻有第3集團軍跟隨其集團軍指揮部行動的部隊。
但現在,由於薯條旅之前的操作,包括在格羅德諾南部卷走了第3集團軍大部分主力,以及後續在立陶宛南部的碎片收集行動。
這次需要庫茲涅佐夫拖著,走出泥潭的蘇軍雖然人數規模沒有變大多少。
但內核卻從曆史中的第3集團軍主力,變成了少量第3集團軍部隊,外帶一大堆原隸屬於西北方麵軍的潰兵。
2、曆史中並不存在
曆史中的明斯克保衛戰,說的嚴重點,完全是在蘇軍高層無法幹涉的情況下進行的,德軍南北兩翼的突擊力量提前衝過別列津納河製造橋頭堡的行為。
讓被斯大林緊急從遠東調來救火的葉廖緬科,和在其之後接手西方麵軍指揮權的鐵木辛哥,都隻能在德軍不斷推進的消息中,疲於奔命的不斷調動部隊徒勞的試圖堵住缺口。
3、在明斯克方向“受挫”
事實上德軍的推進速度並沒有慢很多,與曆史中最大的區別也僅僅是6月25日日終,沒有完成明斯克西部包圍圈,讓西方麵軍剩餘部隊得以更為順利的撤回明斯克外圍。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蘇軍繼續選擇執行向東退卻的原定計劃,甚至可能不會影響,德軍主力到達並攻克明斯克城的時間——曆史中6月27日德軍主力遞近明斯克,6月28日攻克明斯克。
不過一切都是比較出來的,如果說曆史中戰爭第一周德軍在南線、北線、中線的戰鬥情況,可以稱為中勝、大勝、超大勝,導致了完全沒想到情況如此糟糕的蘇軍高層,對於戰局判斷存在過度悲觀的話。
那現在,德軍在南線、北線、中線打成了迷你勝、小勝、中勝的情況,就讓原本預期更糟的大胡子,對於戰局的判斷顯得有些樂觀了。
而這種預期與現實不符帶來的錯覺,以及蘇聯得到第一批來自戰錘40k人類帝國的貨物後帶來的膨脹感,就成了大胡子做出此刻判斷的認知基礎。
4、這種情況也在另外一種局麵下成立
指曆史中,中央集團軍群已經攻下斯摩棱斯克時,由於北方與南方兩個集團軍群的攻勢,並沒有完成巴巴羅薩的構想,使得獲得了超大勝利的中央集團軍群,成了整個戰線上危險的突出部。
這直接促使了小胡子命令古德裏安集團南下基輔。
5、帶上了薯條旅政治背景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
由於健康原因,沙波什尼科夫在曆史中雖然極受大胡子敬重,但其僅僅隻在衛國戰爭第一年最為嚴峻的時期承擔了蘇軍總參謀長的工作,並於1942年5月,因病退居二線,1945年3月病逝。
而這種情況,在本書中則讓沙波什尼科夫的身份變得的較為微妙。
即對於因為局勢問題,不得不簽署大量古拉格撈人計劃後,事實上重新成了氣候的前蘇聯軍官,先薯條旅體係成員的舊軍官群體。
即使有著薯條旅時空信念體的保障,作為信念體當前兩個主要節點控製者之一的大胡子也確實放下了,當初造成“大清洗”的大部分政治忌憚。
但曆史中隔閡的回響,顯然不會如此簡單的因為,重新加入事業的舊軍官們,人均可以用另外一張麵孔,使用帶著引號的代號稱呼就完全平息。
這讓,在“大清洗”之後,本來已經形成的以大胡子為唯一山頭的蘇聯高層內部,重新出現了存在“天然對立”的兩個山頭。
而在兩者之間,沙波什尼科夫因為不是被“撈出來”,但卻接近被“撈出來”的原因,暫時成了一種能得到雙方最廣泛認可的橋梁。
ps1:在西方麵軍沒有徹底垮掉的情況下,葉廖緬科還是被調來接替巴甫洛夫的工作,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大胡子為了平衡兩派。
ps2:特別強調,這種派係分野,屬於“黨內無派千奇百怪”的正常現象,會隨著薯條旅時空信念體的進一步壯大自然消弭,與後麵德國方麵要提到的,本質利益衝突造成派係分野有根本區別。)
西方麵軍剩餘力量,成功從邊境麵臨被包圍的境地退卻到明斯克外圍防線——這一戰略行動的結果就已經大體決定了。
不過大勢已成的情況,卻並不會為當前仍在很多不連續的戰線上,持續作戰的蘇軍部隊減輕多少負擔。
對於這些在明斯克北線戰場的蘇軍部隊來說,雖然免於了和曆史中一樣徹底變成散兵遊勇,並成為第一批準備敵後遊擊戰爭的蘇聯正規軍的結局。
但玄學事件連續爆發對於這些蘇軍,特別是自傳送門事件開始大部分時間,就隻能依靠自己的庫茲涅索夫所部的負麵影響,實際並不比這些事件對德軍的負麵影響小。
因為在傳送門事件到維爾紐斯事件的48小時裏,由於薯條旅重心的轉移,庫茲涅佐夫所部幾乎失去了所有額外的玄學側支援。
這讓這支完全是臨時捏合起來的蘇軍狀態,實際並沒有比曆史中好太多。
再加上由於戰前隸屬的不同,集中起來的蘇軍碎片,組織的混亂程度一度讓堅韌的庫茲涅佐夫都頭禿不已。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庫茲涅佐夫手裏的各種補給從質量到數量都遠超曆史同期水平——薯條旅應對傳送門事件之前留下的。
但離開了隻有薯條旅主力能完成的超級軍事物理物流體係,卻讓庫茲涅佐夫空有資源卻難以調用。
以至於很多時候,原本隻是臨時承擔第3集團軍司令部保衛任務的蘇軍部隊。
由於在事前獲得了最多實驗性玄學裝備——因為傳送門事件的突然爆發,本該被分配給更多蘇軍的玄學裝備全堆積在了一起。
特別是獲得了帶有危險標誌電報機與配套火炮彈藥的炮兵營,成了庫茲涅佐夫手中唯一高效的救火手段。
大量即使已經連入薯條通信,但卻由於基層軍官損失巨大無法實現有效組織的蘇軍部隊,都是依靠著這種並不總是精確的超遠程炮擊才以不小的代價擺脫了,霍特麾下第57裝甲軍的瘋狂追擊。
而且由於裝備的實驗性質,這種替代薯條君支援列表火炮攻擊的玄學技術手段,並不隻有命中精度嚴重依賴使用這一炮擊體係的蘇軍,對於自身能否命中這一問題的確信程度。
其在發射位置製造的火炮開火的聲光音效,同樣也是一個在戰場環境無法忽視的問題。
盡管這種帶有玄學暗示的聲光特效,相比真正火炮怒吼時的聲光效果要小很多。
甚至由於炮口無需發射實體彈藥,隻要蘇軍炮兵原意相信,他們甚至可以在真正的密林中進行開火,以最大限度規避自身暴露的可能。
但在庫茲涅佐夫不得不一再拖延,唯一能完成叢林中超遠程打擊的炮兵營的轉移計劃的時候。
總是被離譜炮火襲擊的德軍,盡管同樣失去了大量玄學側力量的協助(巴多羅買為了和灰騎士死磕大量調走了已經編入德軍的獨立偵搜連),也還是依靠這種積累起來極為可觀的玄學暴露效果,鎖定了炮兵營的位置。
隨後到來的德國空軍報複攻擊,幾乎將這支炮兵營打回了零件狀態。
而支柱火力的突然啞火,也讓蘇軍在立陶宛南部森林地區的撤退行動,距離變成曆史中的大潰散隻有一步之遙。
所幸,兩個方麵的因素拯救了瀕臨破碎的蘇軍。
其一是,德軍內部對未來影響很大的玄學側站隊事件——這點我們後麵細說,以及向維爾紐斯推進的部隊被薯條旅部隊特遣隊“暴打”的情況。
讓原本認為敵我雙方的惱人“巫師”都沒了,戰場終於能重新回到其熟悉領域的霍特(本卷第150章),不得不終止自己依靠“普通”德軍部隊單幹的計劃。
第57裝甲軍的瘋狂追擊行動,因此從原先的咄咄逼人,變成了優先自保。
其二是,在庫茲涅佐夫之前的接應行動(本卷第121章),以及薯條旅部隊特遣隊對德軍後方的襲擾(本卷第151章)幫助下。
費奧多羅夫上校與馬科貢中士帶領的坦克第5師南下部隊,在突破了突然收縮的德軍包圍後,成功與庫茲涅佐夫所部匯合了。
這讓依然在工作的紅色按鈕係統(本卷第119章),成功獲得了一個綠皮式的裏程碑——waaagh擴大了!
相應的馬科貢中士帶領的幸存t-34坦克部隊,原本因為脫離戰鬥,已經開始消退的玄學力量也重新穩固了起來。
而這也意味著蘇軍內部自發覺醒信念力量的第二支部隊,並沒有像第一支(本卷第72章的步兵第75師)一樣隨著時間與空間的變化完全消退。
並且由於這一過程發生時,整個薯條旅時空不僅沒有正經綠皮存在,連本來可能立即同化這種新waaagh立場力量的薯條君也不在。
這一重新穩固起來的類綠皮waaagh立場力量,完全是在蘇軍士兵自身的意識領域中重新構建的。
而當這股,被這一過程衝淡了原本由紅色按鈕這一觸發機製引入的薯條旅烙印的信念力量,成功成為了薯條旅時空信念體架構中,一小塊暫時不大但是成分全新的組成部分之後。
更是意味著“圖司機”等舊軍官兵人,之前試圖主動實現但沒有成功的,讓蘇軍擁有脫離薯條旅走向自主獨立發展道路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成功了。
當然,這一已經被“大耳”因為遇到了更大的waaagh而暫時“遺忘”的奇思妙想,想要製造更大的影響還需要一段時間和更多空間進行發酵。
不過,這種當前隻是冥冥中讓馬科貢中士感覺存在,被其稱為“戰鬥在號召”的力量,依然立即對麵臨崩潰局麵的庫茲涅佐夫所部產生了大量積極影響。
包括但不限於,原本破碎的組織結構,隱隱有了亂中有序的核心;
原本離開薯條旅後難以驅動的大量“玄學”特製設備重新恢複使用;
以及此刻最為重要的,擁有超視距攻擊的炮兵裝備,神奇的在原本對於這些武器的修複和使用一籌莫展的蘇軍士兵手中重新修複。
雖然新修複的樣子似乎和之前不太一樣了。
甚至完成修複工作的蘇軍機修兵本身,都很難再次回憶起自己,是如何用已經徹底失去效果的,原本為了降低使用難度,而變成了隻能對很少一部分裝備生效的薯條軍工工具,完成這種不可能任務的。
但重新開始怒吼的超遠程打擊火炮,很快就讓士氣大幅提升的蘇軍士兵遺忘了這種此刻無關緊要的細節。
隻是包括上麵這些情況,加起來涉及了蘇德雙方超三十萬部隊(整個明斯克北部戰區)的戰場大勢,雖然同樣在兩天時間內就吞噬了大量生命,以及更多物資。
但對於曆史中就涉及了數億人、上千公裏的戰線,現在更是卷入了更多世界的巨大漩渦來說,也隻能算是局部的小波瀾了。
就像同樣講求大勢的圍棋一樣,這種局部看起來是戰略層級的較量,也僅僅是雙方棋手圍繞大龍死活的一次普通試探罷了。
那麽在薯條旅前線指揮部,重新開始收攏明斯克北線的蘇軍,完成作為下一階段戰役依托的維列伊卡到新格魯多克防線時。
這場棋局中嵌套的大量棋手都在幹什麽呢?
先看蘇軍最高統帥部,西方麵軍損失慘重,但沒有像曆史一樣“完全”覆沒的結局雖然是一個完全可以接受的happy end。
但隨之也引出了一個曆史中並不存在的戰略問題——那就是明斯克是否還要繼續堅守。
這點在整個邊境地區都被薯條旅點亮,總參作戰室的沙盤地圖遠比曆史中對於前線局勢標記更為清晰的情況下,格外尖銳。
雖然大胡子的固執,已經在薯條旅的影響下發生了很多轉變。
但在涉及到明斯克這種從各種意義上都極具象征性的城市的得失上,在真的要考慮是否要主動放棄的時候,大胡子還是像曆史中考慮基輔得失時一樣,並不願意就此放手。
即使薯條旅重新構建的新戰略防線,依然是一條主要依靠明斯克周邊地形優勢進行防守的力量“薄弱”防線。
即使按照還是被大胡子調來準備接手巴甫洛夫在西方麵軍職責的葉廖緬科的意見,在別列津納河構建一條正麵更為平坦,地利也更為顯著的新防線,從軍事角度看上去更加可靠。
但軍事方麵的挫折,並沒有曆史中大的大胡子,依然認為在明斯克打一場會戰,無論從政治還是軍事角度都很有必要。
從政治角度,在當前所有蘇軍都在退卻,整個蘇聯西部都在提前進行工業大搬遷這種事實上極為損耗士氣的行動時。
一場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保衛戰勝利,哪怕隻是暫時的勝利,都會對提振整體國民士氣起到極大作用。
從軍事角度,作為和※※※一樣的戰爭經濟戰略家,大胡子認為在明斯克方向“受挫”的德軍,極有可能將戰略調整向更為實際的,攻占烏克蘭東部工業區,或者徹底排除蘇聯對於德國在北歐資源點的危險。
這種說法顯然對於其他蘇軍高層具有極大說服力,因為即使是在曆史中,這種情況也在另外一種局麵下成立,並真的促使※※※做出了,讓中央集體軍群停下衝向莫斯科的腳步,先南下支援的決定。
不過大胡子的固執終究還是改變了,在蘇聯國防委員會做出這一決定前,其還是選擇了征詢薯條旅的意見。
雖然征詢的對象,是事實上並沒有薯條旅身份,隻是因為使用了薯條旅提供的健康保障設備,而帶上了薯條旅政治背景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
(一些解釋:
1、實際並沒有比曆史中好太多
曆史中被庫茲涅佐夫帶著完成了神奇突圍的部隊,實際上隻有第3集團軍跟隨其集團軍指揮部行動的部隊。
但現在,由於薯條旅之前的操作,包括在格羅德諾南部卷走了第3集團軍大部分主力,以及後續在立陶宛南部的碎片收集行動。
這次需要庫茲涅佐夫拖著,走出泥潭的蘇軍雖然人數規模沒有變大多少。
但內核卻從曆史中的第3集團軍主力,變成了少量第3集團軍部隊,外帶一大堆原隸屬於西北方麵軍的潰兵。
2、曆史中並不存在
曆史中的明斯克保衛戰,說的嚴重點,完全是在蘇軍高層無法幹涉的情況下進行的,德軍南北兩翼的突擊力量提前衝過別列津納河製造橋頭堡的行為。
讓被斯大林緊急從遠東調來救火的葉廖緬科,和在其之後接手西方麵軍指揮權的鐵木辛哥,都隻能在德軍不斷推進的消息中,疲於奔命的不斷調動部隊徒勞的試圖堵住缺口。
3、在明斯克方向“受挫”
事實上德軍的推進速度並沒有慢很多,與曆史中最大的區別也僅僅是6月25日日終,沒有完成明斯克西部包圍圈,讓西方麵軍剩餘部隊得以更為順利的撤回明斯克外圍。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蘇軍繼續選擇執行向東退卻的原定計劃,甚至可能不會影響,德軍主力到達並攻克明斯克城的時間——曆史中6月27日德軍主力遞近明斯克,6月28日攻克明斯克。
不過一切都是比較出來的,如果說曆史中戰爭第一周德軍在南線、北線、中線的戰鬥情況,可以稱為中勝、大勝、超大勝,導致了完全沒想到情況如此糟糕的蘇軍高層,對於戰局判斷存在過度悲觀的話。
那現在,德軍在南線、北線、中線打成了迷你勝、小勝、中勝的情況,就讓原本預期更糟的大胡子,對於戰局的判斷顯得有些樂觀了。
而這種預期與現實不符帶來的錯覺,以及蘇聯得到第一批來自戰錘40k人類帝國的貨物後帶來的膨脹感,就成了大胡子做出此刻判斷的認知基礎。
4、這種情況也在另外一種局麵下成立
指曆史中,中央集團軍群已經攻下斯摩棱斯克時,由於北方與南方兩個集團軍群的攻勢,並沒有完成巴巴羅薩的構想,使得獲得了超大勝利的中央集團軍群,成了整個戰線上危險的突出部。
這直接促使了小胡子命令古德裏安集團南下基輔。
5、帶上了薯條旅政治背景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
由於健康原因,沙波什尼科夫在曆史中雖然極受大胡子敬重,但其僅僅隻在衛國戰爭第一年最為嚴峻的時期承擔了蘇軍總參謀長的工作,並於1942年5月,因病退居二線,1945年3月病逝。
而這種情況,在本書中則讓沙波什尼科夫的身份變得的較為微妙。
即對於因為局勢問題,不得不簽署大量古拉格撈人計劃後,事實上重新成了氣候的前蘇聯軍官,先薯條旅體係成員的舊軍官群體。
即使有著薯條旅時空信念體的保障,作為信念體當前兩個主要節點控製者之一的大胡子也確實放下了,當初造成“大清洗”的大部分政治忌憚。
但曆史中隔閡的回響,顯然不會如此簡單的因為,重新加入事業的舊軍官們,人均可以用另外一張麵孔,使用帶著引號的代號稱呼就完全平息。
這讓,在“大清洗”之後,本來已經形成的以大胡子為唯一山頭的蘇聯高層內部,重新出現了存在“天然對立”的兩個山頭。
而在兩者之間,沙波什尼科夫因為不是被“撈出來”,但卻接近被“撈出來”的原因,暫時成了一種能得到雙方最廣泛認可的橋梁。
ps1:在西方麵軍沒有徹底垮掉的情況下,葉廖緬科還是被調來接替巴甫洛夫的工作,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大胡子為了平衡兩派。
ps2:特別強調,這種派係分野,屬於“黨內無派千奇百怪”的正常現象,會隨著薯條旅時空信念體的進一步壯大自然消弭,與後麵德國方麵要提到的,本質利益衝突造成派係分野有根本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