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東驚喜道:“說。”


    魏澤濤道:“楊生,以塑料做袋子的專利,早在1902年就已經被注冊了,現在早就過期了,隻是塑料袋做起來成本比較高,使用起來也非常的麻煩,甚至還容易割傷手,根本就沒辦法使用。”


    “嗯,材料原因,那聚乙烯呢?”楊文東又問道。


    他倒是沒想到塑料袋的創意被發明的這麽早,但仔細想想也正常,畢竟人類的生活都是需要袋子的。


    而塑料在19世紀就開始被使用,這個創意被人想出來也很正常;不像便利貼,在它被發明之前,是沒有同類型的東西的。


    在他前世看民國電視劇的影響中,似乎也沒看到過塑料袋,蛇皮袋也沒有,包一般都是布的,說明那個時候的石油工業還是不夠發達,不然早就被中國進口了。


    魏澤濤又回道:“聚乙烯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在1933年被發明出來,後來廣泛用於軍事行業,二戰之後就開始轉向民用,主要是用於管道密封、電線線纜。”


    “還沒有用於袋子?這種材料?”楊文東反問道。


    魏澤濤說道:“從目前查到的信息,應該沒有,我已經讓張律師去查全球專利,關於袋子的,不過這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確認;


    或者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已經被發明了,但還沒有普及。”


    “有這個可能性。”楊文東想了想,道:“估計材料方麵還有重大缺陷問題。”


    如果前世那種使用方便的塑料袋,真的出現了,那絕對會以極快的速度席卷全球,實在是太方便使用了。


    除非質量有問題,或者成本非常高,但其成本不太可能比竹籃子還要貴,不至於說很多地方都沒有。


    魏澤濤點點頭說道:“是的,理論上是這樣。”


    楊文東又說道:“先不管這個了,你親自去一趟灣灣,跟王永慶商量下,讓他想辦法研究一下這個聚乙烯,看看能不能生產出來;


    這個東西其實也不僅僅是我需要,正常社會也都是需要的,做出來了,對他也有大好處。”


    要做塑料袋,那必須得有原材料才行,這個東西,涉及石油工業,以香港的基礎,目前是不可能做出來的;


    而王永慶就比較適合了,福懋已經是灣灣最大的塑料製品供應集團,同時灣灣那邊也有石油化工產業的基礎,又離香港近,沒有這樣更完美的供應商了。


    “好的,我會去一趟。”魏澤濤又說道:“不過後天就是產業園的開業儀式了,要不等這件事結束了再去?”


    “行,也不急著這幾天。”楊文東同意說道:“正好再仔細讓張律師查一查全球專利庫,以及盯著部分地方,看看有沒有類似產品出現了。”


    “好的。”魏澤濤答應說道。


    11月8日,長興萬人產業園的開工儀式,正式開始。


    這一次,來的記者更多,因為就在昨天晚上,楊文東收到了港府的消息,港督柏立基會親自前來參加長興產業園的開工慶祝儀式,而顯然,很多記者媒體也收到消息了。


    港督要來,楊文東自然也需要親自迎接了,香港社會每天都有企業開業,但能讓港督前來的,就屈指可數了。


    “這柏立基,還玩起了突襲,突然說要來。”產業園大門口,楊文東看著一堆等待的記者,有笑了笑說道。


    魏澤濤則回道:“正常,政界的人就喜歡玩突襲,有的時候,就是故意給媒體製造一個熱點,早早就說要來,還不一定有這個效果。”


    “嗯”楊文東想想也有點道理。


    似乎以後國內內地的官員不喜歡這麽玩,西方政客卻喜歡這樣。


    ……


    很快,數輛警車開道,一輛英國蓮花牌轎車來到了正門口,不少保鏢及政府官員已經散在了四邊,堵住了想靠近的一些記者。


    “哢嚓、哢嚓~”無法靠近的情況下,記者們也就在遠處開始了拍照。


    港督柏立基從汽車中走出,非常禮貌的對著四周的人及記者揮手。


    楊文東也在一些保鏢的護送下,來到了柏立基麵前,伸手相握說道:“港督先生,非常榮幸您能夠來參加這次長興產業園的開工儀式。”


    “楊生,這是我應該做的。”柏立基說道:“身為港督,我希望我的子民能夠安居樂業,能夠在大英帝國女皇光輝的照耀下,所有人都能有著穩定的工作。


    而楊生的出現,更是女皇保佑我們香港,能夠帶來上萬的工作崗位,消滅貧窮。”


    “這是我的榮幸。”楊文東淡笑說道。


    除了那個什麽“女皇”,其他觀點楊文東也是認可的。


    作為企業家,他也願意招聘更多的華人來工作,一個自己賺錢,另外就是真的能夠消滅貧窮。


    這個時代的人欲望不高,隻要有的吃有個不是很差的地方來住人,那也就夠了。


    ……


    就在這時,一名記者突然衝破了保鏢的防護圈,走進來靠近了港督與楊文東。


    奇怪的是,裏層的保鏢沒有動作,倒是楊文東身邊的幾人下意識的圍了過來,隻是數量不太夠。


    柏立基則是擺擺手,示意保鏢們不要緊張,隨後對著記者說道:“你好。”


    那名記者說道:“你好,我是南華早報的記者,港督先生,可否問您幾個問題。”


    “當然可以,請問。”柏立基笑說道。


    【南華早報?】


    楊文東也是明白了過來,這個采訪肯定就是故意的,南華早報的偏向靠近英國,且聽說與港府的關係非常不錯,很多港府的重要官員接受媒體采訪時,都是指定南華早報的。


    這個記者顯然就是早就安排好的了,一般港督出麵,多多少少也是要接受一點采訪的,借著機會告知社會自己的一些執政理念或者未來的策略,那一般情況下,自然也會優先選擇自己的喉舌了。


    ……


    記者問道:“港督先生,關於如今比較嚴重的失業問題,港府有沒有什麽決策能夠幫助普通人?”


    港府柏立基則回答說道:“這個問題很好,在港府的多年努力下,香港的工業也是越來越發達,還出現了像長江實業、長興實業、華南紡織工廠這樣的大型企業。


    這些企業能夠帶來大量的就業崗位,隻是這幾年來,太多移民進入香港,數量太多,加上他們也不熟悉香港社會,所以才導致從表麵上來看,失業人群非常的多。


    接下來,港府將會從幾個方麵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就是……”


    柏立基非常慷慨的繼續介紹著,也同時講述著自己的執政方針。


    楊文東就是站在一旁,沒有說話,帶著微笑看著記者,他也知道,今天港督來這裏的目的,參加開業儀式,隻是其中之一罷了。


    不過對於港督所述的問題,他倒是挺認可的。


    這幾年香港工業快速發展,地產也一樣,按理說人員就業問題必然會好轉,甚至工價還會上升,可耐不住每年數以十萬計的人往裏麵湧入……


    甚至這幾年,明明工業大幅度發展了,但人均收入卻漲的很慢,甚至有些工廠還可能出現降薪,也就是因為人太多了……


    ……


    待柏立基發表完自己的執政方案後,南華的記者又問道:“港督先生,關於最近的缺水問題,請問港府有什麽樣的政策?”


    柏立基似乎也早有準備,說道:“缺水問題,是香港一直存在的問題,今年年底,內地將會與香港達成賣水協議,購買粵東水庫之水。


    加上港府也準備與香港的航運公司合作,直接以貨船從內地其他口岸買水……”


    後續,南華記者又問了幾個關於香港民生的問題,采訪也就結束了。


    柏立基回頭說道:“楊生,抱歉占用你的時間了。”


    “沒事,時間還早。”楊文東笑了笑說道:“能夠知曉港府未來的政策,可以讓無數香港市民安心,這對整個香港社會也是一件好事。”


    “ok,那進去吧。”柏立基示意後,幾人一起向內部走去,隨後問道:“楊生,對於港府的政策,你有沒有什麽看法?”


    “我的看法?”楊文東反問。


    柏立基點點頭說道:“楊生,你現在已經是香港尖沙咀片區的議員,當然可以提意見。


    而且你是香港境內這幾年來最成功的商人,我們也是非常樂意與你們這樣的人交流的。”


    “我對港督先生的執政方針很支持。”楊文東頓了頓,說道:“不過關於缺水的問題,我擔心後麵可能會越來越嚴重,隻靠著一根管道運水,恐怕不夠啊!”


    “不夠?”柏立基有些驚訝,問道:“我們向內地購買水的額度是通過計算的,應該不會有問題。


    再說,這兩年幹旱已經算嚴重的了,總不至於以後還會長時間不下雨吧?”


    “不知道,但也要考慮到會有這個可能性。”楊文東頓了頓說道。


    他也不好告知,未來幾年幹旱會更嚴重,就算是21世紀的天氣預測能力,也沒辦法預測明年的情況。


    隨後,他又說道:“港督先生,香港在早年其實是不缺水的,但人口越來越多後,對水的需求就呈現指數級增長。


    外加香港發展工業、建築業,人們經濟水平提高後,對水的需求也會增加。


    以現在香港經濟的發展速度,恐怕未來缺水,會一直成為大問題。”


    “嗯……,楊生這麽分析也對。”柏立基點頭說道:“港府已經在想辦法了,但目前隻能依賴內地運水。”


    楊文東說道:“明白,所以我也願意幫忙,我旗下的長興航運準備購置大量的二手輪船,如果港府需要,我可以為香港去內地運輸淡水。”


    最近一段時間,鄭玉華也不僅僅是在日本商討購買新船之事,二手舊輪也一樣在收購。


    核心目的之一就是為了63年旱災做準備,反正多買幾艘也虧不了,運不了水也能運其他貨物。


    “楊生,我們運水的價格,可並不是很高的。”柏立基有些奇怪的問道。


    商人逐利,可港府的這個單價,基本上也是算過成本之後稍微給一點船運公司利潤,這種情況下,就算那幾個與港府關係較好的船東,也是不太願意合作的,畢竟,正常的航運可能能賺更多。


    楊文東則說道:“這個沒關係,數量上可以彌補。”


    能夠幫助百萬市民才是最重要的,利潤有沒有都無所謂,作為穿越者,賺錢的方法多了去了,隨便買幾棟樓就行。


    還有就是這件事對自己也有好處,水與電是工業之源,缺水必然會導致工廠出問題,甚至連火電也是非常依賴淡水的


    “行,那沒問題,我可以答應伱。”柏立基雖然不解,但還是說道:“以後我們如果需求量高了,會優先找你的。


    不過,你這邊最好也要有其他打算,如果突然大量降水,那我這邊就不需要貨輪了。”


    對於楊文東,港府內部自然也是以拉攏為主。


    隻要是香港有點能力的華人,都是一樣,這也是英國早年的策略。


    “明白,多謝港督先生了。”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這件事不僅僅是利益問題,在香港旱災的時候,自己出力最多,那也能帶來“名望”上的提高,無論是社會百姓還是港府都會看重這一點。


    柏立基又說道:“最近其實也有一些需求,楊生有空船的話,直接去跟水務局商談就行了,等下午我會通知他們一聲的。”


    “好的。”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


    二人進去後,再次如同十天前長興商場的剪彩一般。


    港督柏立基親自為長興產業園剪彩,也足以上明天的頭條新聞了。


    剪彩之後,所有人加上媒體,也都進去產業園內部,進行采訪拍照。


    這也就是一個生產基地,也沒什麽好保密的,隻要記者們配合安全員的要求,那基本上都是可以隨便走的。


    楊文東、魏澤濤、鄭誌傑幾人自然就是陪著港督柏立基,介紹著各個工廠。


    都是一些普通的工廠,就是規模大了點,看了半個多小時後,也就結束了。


    最後,幾人來到了位於最南邊的宿舍樓麵前。


    柏立基問道:“這一棟樓能夠住多少人?”


    魏澤濤介紹說道:“港督先生,我們的宿舍樓每一間房住6個,一層一共60個房間東西對應,6層樓理論上能居住2160人。”


    “這麽多?”柏立基有些驚訝。


    魏澤濤又說道:“這是理論上,實際還需要考慮男女分宿舍、一些夫妻房等等,還有就是很多人不會住在這裏。”


    ……


    ps:求月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回1958,打造世紀豪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下野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下野魚並收藏重回1958,打造世紀豪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