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思危殿。
皇帝進門便見謝珝真攬著個頭上纏著繃帶的女子,他也是見過許小儀幾次的,卻還是回想了下才將人和名字對上號,在太監的唱名聲裏他大步走入殿內,諸位嬪妃宮人紛紛起身,皇帝隨意地擺擺手:“免禮。”
他徑直走到皇後麵前:“梓潼坐。”
攜皇後一並坐到主位上。
他看了眼在地上跪著的,狼狽至極的劉洪氏,麵上不見怒色:“朕聽雲容說了,荊郡侯夫人掌摑嬪妃以下犯上,又給家中奴籍婢女報選,最後卻叫良民家的女兒頂了她的名字入宮。”
皇帝的聲音很是磁性,略帶沙啞,說話的時候,語氣沒多少起伏,平平淡淡的,十分愜意,卻叫跪在底下的劉洪氏渾身發寒,整個人抖得更厲害了。
“正是如此。”皇後的麵色也是淡淡的,看向劉洪氏時,眼中有股說不出的厭惡,“若隻是前頭那一樁子,倒也不至於去打擾了陛下,隻是這冒名入宮......臣妾也不好處理。”
皇帝點頭:“朕知道。”
見狀,皇後補充道:“許氏的母親早先年便已經放出了荊郡侯府,立了女戶,許氏她是母親單獨養大的,戶籍也跟著她母親走的......”
聞言,謝珝真輕輕推了還有些迷茫的許小儀一把,許小儀反應過來,立馬跪下,將自己的身世重複說了一遍,便垂著頭聽候皇帝發落。
皇帝還沒發話,皇後則有心幫一幫她:“荊郡侯夫人叫人拿了許娘子,將她送去京郊的水月庵了,這強擄良家女子本就違法,何況竟還將人給私自關押起來,臣妾已經命人去那庵子裏拿人救人了,想必不多時,便能見分曉。”
其實從先前許小儀的哭訴中,皇後便聽出了水月庵隻怕是個暗門子,用女子做些見不得人的生意,但她並沒有說,既是為了給許小儀留著臉麵,也是打算著從源頭上將水月庵的真實情況給蓋下去,免得把那些苦命女子救出來之後,再讓她們承受流言蜚語。
皇帝皇後多年的夫妻,有些事情即便不說,也能互相理解,皇帝也沒想在這件事上追究太深,反正劉洪氏犯了罪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他想要的,是如何將這罪名牽扯到荊郡侯身上——這老小子滑不留手,又是開國元勳之後,皇帝老早就想削他的封地了,一直找不到借口,哪想今日他這個在京都不怎麽起眼的夫人竟是親自將把柄送上門來。
那皇帝可就要不客氣地笑納了,於是語氣愈發可親,隻是這說出來的話語對於劉洪氏而言無異於晴天霹靂:“這一樁,待許氏母親來了再做分說吧,侯夫人不過一介女子,如何能有這麽大膽子偷梁換柱,幹擾宮中大選,還是叫荊郡侯攜子上京自辯吧。”
荊郡侯常年守著封地,雖隻有稅收之權,但這一郡的收入也著實不菲,雖規矩上隻能有三千府兵,但荊郡侯私底下還是養了不少人的,可以說,這塊封地就是劉家最重要的根了,是萬萬不能丟棄的。
哪怕荊郡侯始終憂心於自己不在京中,而逐漸被核心權利的圈子排擠,但他也從沒想過要徹底把荊郡丟給朝廷,僅有幾次上京,也都是把長子留在了封地,就怕自己有個萬一,還能給家裏留些後路。
以往皇帝召見,他都有理由把兒子留下,可眼見著劉洪氏闖了這麽大的禍,這一回是叫他戴罪入京,若是不從,豈不正好撞在皇帝的刀口上?
劉洪氏雖蠢笨,但她也很清楚自己身為侯夫人的尊榮到底真正立足在什麽地方,她哪裏能想到自己不過是與在家中一樣發落發落庶女,怎麽就會招來這樣大的災禍?
滿身狼狽的劉洪氏抬頭看向一旁的許小儀,終於意識到這庶女已經是皇帝的嬪妃,不再是可以任由自己拿捏的小可憐,她最不願意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叫一個庶女爬到自己這個正室夫人的頭上,以後,說不準還要爬到自己女兒頭上!
劉洪氏終於想起了她在宮中的女兒,不禁愈發悚然。
荊郡侯入京之後,劉洪氏是倒黴定了的,她想到在宮中生了公主的女兒,又是有些害怕會連累到劉淑儀,又忍不住想抓住這根自己眼裏最後的救命稻草,嚎哭起來:“陛下!娘娘!臣婦豬油迷了心才做下這樣的事情來,與我家侯爺全無關係啊!還請陛下娘娘看在劉淑儀,看在小公主的麵上,寬宥這一回吧!”
“你還敢攀咬淑儀娘娘和公主?”謝珝真柳眉一揚,“你做下這些事的時候,怎麽就不想想你女兒外孫呢,憑白叫好好的人受你個蠢婦的帶累!若真有幾分慈愛之心呀,你就該一條繩子吊死自己,好不叫淑儀娘娘與小公主因有你這麽個母親、外祖而麵上無光!”
“咳!”皇帝警告地看了一眼謝珝真,雖然自己心裏也是這麽想的,但劉洪氏眼下還死不得,等著荊郡侯入京叫她指認“冒名入宮”的幕後主使呢。
什麽?
當真隻是這婦人犯蠢才做了錯事?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她家裏早落敗了,若不是靠著荊郡侯府,若不是得了荊郡侯的默許,哪裏有這樣大的膽氣和能量做出這許多的事情來?
必是荊郡侯常年在封地上,底氣太足,起了異心,才會如此欺瞞冒犯皇室!
皇帝早在心中打好了如何問罪荊郡侯的腹稿,李宗也叫人快馬入荊郡傳旨去了,倘若荊郡侯識相些,交出封地安分上京,那皇帝或許還會看在他先祖的份上,給他留點體麵;但如果荊郡侯腦子抽風了要抗旨不遵......那皇帝不就更有理由派兵去幫他“體麵”了嗎?
沒能禦駕親征去靈州的皇帝,暗暗期待起了荊郡侯能和他夫人婦唱夫隨,別比個弱女子還沒膽氣。
叫皇帝瞪了一眼的謝珝真撇撇嘴:“陛下娘娘恕罪,妾不小心沒管住嘴。”
皇帝聞言又看過來,眼神裏有些疑惑——這是又要鬧什麽妖?
而皇後已經開口:“才人直率熱心,若不是......咳咳,本宮也想說上她幾句呢,隻是以後這話莫要再提,到底不大體麵;陛下,許小儀傷著呢,不如先叫她起來了吧?”
皇帝無可無不可地點點頭,他看著謝珝真,疑心這女子要鬧個大的,可等了半晌,也不見她再起事,仔細一琢磨,皇帝發現了不對。
怎麽皇後的話你就這麽肯聽?!
皇帝進門便見謝珝真攬著個頭上纏著繃帶的女子,他也是見過許小儀幾次的,卻還是回想了下才將人和名字對上號,在太監的唱名聲裏他大步走入殿內,諸位嬪妃宮人紛紛起身,皇帝隨意地擺擺手:“免禮。”
他徑直走到皇後麵前:“梓潼坐。”
攜皇後一並坐到主位上。
他看了眼在地上跪著的,狼狽至極的劉洪氏,麵上不見怒色:“朕聽雲容說了,荊郡侯夫人掌摑嬪妃以下犯上,又給家中奴籍婢女報選,最後卻叫良民家的女兒頂了她的名字入宮。”
皇帝的聲音很是磁性,略帶沙啞,說話的時候,語氣沒多少起伏,平平淡淡的,十分愜意,卻叫跪在底下的劉洪氏渾身發寒,整個人抖得更厲害了。
“正是如此。”皇後的麵色也是淡淡的,看向劉洪氏時,眼中有股說不出的厭惡,“若隻是前頭那一樁子,倒也不至於去打擾了陛下,隻是這冒名入宮......臣妾也不好處理。”
皇帝點頭:“朕知道。”
見狀,皇後補充道:“許氏的母親早先年便已經放出了荊郡侯府,立了女戶,許氏她是母親單獨養大的,戶籍也跟著她母親走的......”
聞言,謝珝真輕輕推了還有些迷茫的許小儀一把,許小儀反應過來,立馬跪下,將自己的身世重複說了一遍,便垂著頭聽候皇帝發落。
皇帝還沒發話,皇後則有心幫一幫她:“荊郡侯夫人叫人拿了許娘子,將她送去京郊的水月庵了,這強擄良家女子本就違法,何況竟還將人給私自關押起來,臣妾已經命人去那庵子裏拿人救人了,想必不多時,便能見分曉。”
其實從先前許小儀的哭訴中,皇後便聽出了水月庵隻怕是個暗門子,用女子做些見不得人的生意,但她並沒有說,既是為了給許小儀留著臉麵,也是打算著從源頭上將水月庵的真實情況給蓋下去,免得把那些苦命女子救出來之後,再讓她們承受流言蜚語。
皇帝皇後多年的夫妻,有些事情即便不說,也能互相理解,皇帝也沒想在這件事上追究太深,反正劉洪氏犯了罪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他想要的,是如何將這罪名牽扯到荊郡侯身上——這老小子滑不留手,又是開國元勳之後,皇帝老早就想削他的封地了,一直找不到借口,哪想今日他這個在京都不怎麽起眼的夫人竟是親自將把柄送上門來。
那皇帝可就要不客氣地笑納了,於是語氣愈發可親,隻是這說出來的話語對於劉洪氏而言無異於晴天霹靂:“這一樁,待許氏母親來了再做分說吧,侯夫人不過一介女子,如何能有這麽大膽子偷梁換柱,幹擾宮中大選,還是叫荊郡侯攜子上京自辯吧。”
荊郡侯常年守著封地,雖隻有稅收之權,但這一郡的收入也著實不菲,雖規矩上隻能有三千府兵,但荊郡侯私底下還是養了不少人的,可以說,這塊封地就是劉家最重要的根了,是萬萬不能丟棄的。
哪怕荊郡侯始終憂心於自己不在京中,而逐漸被核心權利的圈子排擠,但他也從沒想過要徹底把荊郡丟給朝廷,僅有幾次上京,也都是把長子留在了封地,就怕自己有個萬一,還能給家裏留些後路。
以往皇帝召見,他都有理由把兒子留下,可眼見著劉洪氏闖了這麽大的禍,這一回是叫他戴罪入京,若是不從,豈不正好撞在皇帝的刀口上?
劉洪氏雖蠢笨,但她也很清楚自己身為侯夫人的尊榮到底真正立足在什麽地方,她哪裏能想到自己不過是與在家中一樣發落發落庶女,怎麽就會招來這樣大的災禍?
滿身狼狽的劉洪氏抬頭看向一旁的許小儀,終於意識到這庶女已經是皇帝的嬪妃,不再是可以任由自己拿捏的小可憐,她最不願意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了,叫一個庶女爬到自己這個正室夫人的頭上,以後,說不準還要爬到自己女兒頭上!
劉洪氏終於想起了她在宮中的女兒,不禁愈發悚然。
荊郡侯入京之後,劉洪氏是倒黴定了的,她想到在宮中生了公主的女兒,又是有些害怕會連累到劉淑儀,又忍不住想抓住這根自己眼裏最後的救命稻草,嚎哭起來:“陛下!娘娘!臣婦豬油迷了心才做下這樣的事情來,與我家侯爺全無關係啊!還請陛下娘娘看在劉淑儀,看在小公主的麵上,寬宥這一回吧!”
“你還敢攀咬淑儀娘娘和公主?”謝珝真柳眉一揚,“你做下這些事的時候,怎麽就不想想你女兒外孫呢,憑白叫好好的人受你個蠢婦的帶累!若真有幾分慈愛之心呀,你就該一條繩子吊死自己,好不叫淑儀娘娘與小公主因有你這麽個母親、外祖而麵上無光!”
“咳!”皇帝警告地看了一眼謝珝真,雖然自己心裏也是這麽想的,但劉洪氏眼下還死不得,等著荊郡侯入京叫她指認“冒名入宮”的幕後主使呢。
什麽?
當真隻是這婦人犯蠢才做了錯事?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她家裏早落敗了,若不是靠著荊郡侯府,若不是得了荊郡侯的默許,哪裏有這樣大的膽氣和能量做出這許多的事情來?
必是荊郡侯常年在封地上,底氣太足,起了異心,才會如此欺瞞冒犯皇室!
皇帝早在心中打好了如何問罪荊郡侯的腹稿,李宗也叫人快馬入荊郡傳旨去了,倘若荊郡侯識相些,交出封地安分上京,那皇帝或許還會看在他先祖的份上,給他留點體麵;但如果荊郡侯腦子抽風了要抗旨不遵......那皇帝不就更有理由派兵去幫他“體麵”了嗎?
沒能禦駕親征去靈州的皇帝,暗暗期待起了荊郡侯能和他夫人婦唱夫隨,別比個弱女子還沒膽氣。
叫皇帝瞪了一眼的謝珝真撇撇嘴:“陛下娘娘恕罪,妾不小心沒管住嘴。”
皇帝聞言又看過來,眼神裏有些疑惑——這是又要鬧什麽妖?
而皇後已經開口:“才人直率熱心,若不是......咳咳,本宮也想說上她幾句呢,隻是以後這話莫要再提,到底不大體麵;陛下,許小儀傷著呢,不如先叫她起來了吧?”
皇帝無可無不可地點點頭,他看著謝珝真,疑心這女子要鬧個大的,可等了半晌,也不見她再起事,仔細一琢磨,皇帝發現了不對。
怎麽皇後的話你就這麽肯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