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珝真正梳洗著,卻見春分急急忙忙地走進來,說是皇後親臨壽寧宮了。
這可把還散著一半頭發的謝珝真嚇了一跳:“怎麽就親自過來了?!”
她飛快地抓起剩下的頭發,簡單地挽起來,隨手拿了幾根簪子固定住,再一提裙擺,從內間走了出去。
因壽寧宮與坤寧宮離得不遠,皇後也不愛鋪張,所以此次出行,隻帶了幾個宮人,並未帶著鳳駕儀仗。
謝珝真迎到門口的時候,剛好能見到皇後正朝這邊走著,約莫隻差二十來步就到了,她想了想,也不帶宮人,自己就滿身雀躍地走了過去。
她懷胎已經有三、四個月了,肚皮卻還不是很大,又穿著寬鬆飄逸的襦裙,行走時腳步輕快活潑,看上去竟像個沒出閣的明媚少女。
“娘娘怎麽就親自過來了,妾還想著下午沒事兒,再去拜見娘娘呢。”謝珝真高聲地打著招呼,身上散發出一種和深宮肅穆氣質全然不符的野性氣質。
皇後看著她的模樣,便有些想起自己的家鄉了。
大盛開國時,曾立過兩個異姓王。
其中一個因造反失敗,全家被誅;剩下來的那個,便是皇後的先祖,東鄉王。
東鄉王驍勇善戰,又是開國皇帝的義子,對皇帝極其忠誠,奉命世代鎮守邊疆,隻是人丁一代比一代稀薄,到了皇後這輩,竟然隻有她一個。
在皇後出生之前,王妃倒是曾經懷過兩次,卻均以小產告終,為了綿延子嗣,東鄉王便納了幾個妾室入門,隻可惜操勞幾年,一無所獲,皇後的母親也是進門多年才懷了身子,才一剛將胎坐穩,便立刻被抬舉成了側妃。
東鄉王那一代,也隻得他一個子嗣,身子骨又不好,在皇後出生後沒多久,就染了風寒離世。
曾經無比顯赫的東鄉王府,到最後竟然隻剩下幾個孤兒寡母,全靠王妃撐著。
王府絕嗣,先帝也曾動過過繼宗室子繼承爵位的念頭,卻被東鄉王妃拒絕了,隻道是祖上殺戮過重,才致子嗣凋零,因果如此,強求不得。
她拒絕過繼嗣子,先帝便親自為皇後賜名“令徽”,又加封其為慶寧郡主,準許郡主之子承襲東鄉王府爵位。
王妃得了這道旨意後,思慮過三,上書先帝,主動請求將王爵之位降等承襲,先帝見之大悅,便允許郡主之子承國公之位,並恩準在王妃離世之前,可以一直懸掛東鄉王府的牌匾。
至此,東鄉王府剩下的那幾個寡婦,若是有意改嫁的,王妃便出了嫁妝把她們嫁出去,不願意改嫁的,便也就好生榮養在府中。
皇後——王令徽的生母,東鄉王側妃便沒有改嫁,而是留了下來一起養孩子。
她的童年就是在一群大娘二娘的悉心照料之下度過的,府中幾個女子過得十分和睦,其樂融融;出了王府,又因她是東鄉王獨女,得先帝看重,旁的官眷也是敬著重著,從不招惹。
同時她脾性溫柔大方,幾乎不與同齡的孩子起爭執,在整個東洲地界上,人緣極好。
那可能是王令徽此生所度過的最輕鬆快活的日子了。
直到她十四歲時,王妃生了一場大病,怕自己去後,側妃姨娘們,還有年幼的皇後都無人照應,受了欺負,便想舉家回京,請先帝做主,給她尋一門靠譜的親事。
王妃倒是有心將王令徽嫁回自己娘家去,她娘家不算顯赫,卻也是耕讀傳世,家風清正,四鄰友睦,素有善名。家中男女小輩在嫁娶上一直都很搶手,更有四十無子方可納妾的規矩。
王妃將方方麵麵都替女兒打算好了,也早跟娘家通過氣,隻等回京,求了先帝的旨意賜婚,為女兒的婚事再添幾分光彩。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東鄉王府的遺孀遺孤,才一回京,便落到了先帝貴妃那一派的算計之中。
貴妃之子眼看陸曄生愈發受先帝寵愛,挑來揀去地,要為他尋一門貴重的妻族,心中便生了歹念,在東鄉王府回京之後不久,一場酒宴上,貴妃之子耍了手段,壞了王令徽的衣服,又故意叫人引了陸曄生過來,在二人尷尬相對時,拉上當天到訪屬於他那一派的朝臣、官眷撞破”私情。
即便不能把一個光有名頭的慶寧郡主塞給陸曄生做正妻,惡心惡心他,壞一壞他的名聲也是好的。
彼時還是皇子的陸曄生才剛過了十七歲生日,備受帝後寵愛,捧在掌心裏的明珠似的,性子便有些衝動,吃不得虧。
知道自己被算計之後,他抬起拳頭便朝皇兄麵門上一拳打去,徹底將事情鬧大了,貴妃那派趁機發難,屢屢刺激,鬧得沸沸揚揚。
陸曄生被先帝提溜過去訓斥一頓,而後便為兩人賜婚。
吃了這麽大一個虧,陸曄生惱火之餘,並未遷怒王令徽,成婚之後二人相處得倒是和睦,彼此敬重,雖無男女之情,卻有家人好友之誼。
而在被算計之後不過半年,痛定思痛的陸曄生愈發沉著,堅持不懈地明裏暗裏給皇兄找麻煩,終於在太後的配合下,把貴妃一派徹底打趴,又過半年,便被立為太子,而後不過三月,先帝駕崩,陸曄生登基,改年號為啟元。
“本宮坐得乏了,也想出來走一走的。”皇後親昵地扶著謝珝真,免了她的請安。
瞧著眼前青春靚麗的女子,皇後想起來,自己與皇帝成親也已經過去了十五年了,這十多年來,自己始終無妊,直到去年才懷胎產下一子......這胎懷得很不容易,曾數次有過流產跡象,所幸是懷到足月生下來了,偏又難產......
五皇子再過兩月便要滿兩歲了,卻是養在坤寧宮裏,從來不出現人前,謝珝真也沒見過,隻聽說是身子很差。
東鄉王府的血脈子嗣艱難,皇後也覺得是自己身子不行,帶累兒子,瞧見謝珝真有孕四月還這麽活蹦亂跳,臉色紅潤,在羨慕又安心的同時,還是習慣性地關心詢問她身體的狀況。
謝珝真自來熟地擠開雲容,自己挽住了皇後的手臂,與她一道慢慢往壽寧宮的方向走:“妾好得很呐,吃好睡好,哦不,這幾日睡得不太好,心裏惦念娘娘哩!”
皇後仔細端詳著嬌滴滴的美人,發現了謝珝真腦後那胡亂挽著的發髻:“有孕傷神,孕婦多瞌睡,才人若是,咳,若隻是想見本宮,叫人傳了話去就行,你在自個兒宮裏,便是繼續睡到這日頭再往上爬幾竿,也是無礙的,不必這麽急忙起身迎我。”
被戳破了睡眠狀況良好,還大睡懶覺的事實,謝珝真也不覺得羞,反而拿出平時勾搭皇帝的那種黏糊勁兒:“妾也想尋個好借口見娘娘麵的,隻可惜妾這腦子不大好使......要不,娘娘發發慈悲,給妾想幾個好理由?”
她決定要攀附皇後了。
態度認真地討好起來。
這可把還散著一半頭發的謝珝真嚇了一跳:“怎麽就親自過來了?!”
她飛快地抓起剩下的頭發,簡單地挽起來,隨手拿了幾根簪子固定住,再一提裙擺,從內間走了出去。
因壽寧宮與坤寧宮離得不遠,皇後也不愛鋪張,所以此次出行,隻帶了幾個宮人,並未帶著鳳駕儀仗。
謝珝真迎到門口的時候,剛好能見到皇後正朝這邊走著,約莫隻差二十來步就到了,她想了想,也不帶宮人,自己就滿身雀躍地走了過去。
她懷胎已經有三、四個月了,肚皮卻還不是很大,又穿著寬鬆飄逸的襦裙,行走時腳步輕快活潑,看上去竟像個沒出閣的明媚少女。
“娘娘怎麽就親自過來了,妾還想著下午沒事兒,再去拜見娘娘呢。”謝珝真高聲地打著招呼,身上散發出一種和深宮肅穆氣質全然不符的野性氣質。
皇後看著她的模樣,便有些想起自己的家鄉了。
大盛開國時,曾立過兩個異姓王。
其中一個因造反失敗,全家被誅;剩下來的那個,便是皇後的先祖,東鄉王。
東鄉王驍勇善戰,又是開國皇帝的義子,對皇帝極其忠誠,奉命世代鎮守邊疆,隻是人丁一代比一代稀薄,到了皇後這輩,竟然隻有她一個。
在皇後出生之前,王妃倒是曾經懷過兩次,卻均以小產告終,為了綿延子嗣,東鄉王便納了幾個妾室入門,隻可惜操勞幾年,一無所獲,皇後的母親也是進門多年才懷了身子,才一剛將胎坐穩,便立刻被抬舉成了側妃。
東鄉王那一代,也隻得他一個子嗣,身子骨又不好,在皇後出生後沒多久,就染了風寒離世。
曾經無比顯赫的東鄉王府,到最後竟然隻剩下幾個孤兒寡母,全靠王妃撐著。
王府絕嗣,先帝也曾動過過繼宗室子繼承爵位的念頭,卻被東鄉王妃拒絕了,隻道是祖上殺戮過重,才致子嗣凋零,因果如此,強求不得。
她拒絕過繼嗣子,先帝便親自為皇後賜名“令徽”,又加封其為慶寧郡主,準許郡主之子承襲東鄉王府爵位。
王妃得了這道旨意後,思慮過三,上書先帝,主動請求將王爵之位降等承襲,先帝見之大悅,便允許郡主之子承國公之位,並恩準在王妃離世之前,可以一直懸掛東鄉王府的牌匾。
至此,東鄉王府剩下的那幾個寡婦,若是有意改嫁的,王妃便出了嫁妝把她們嫁出去,不願意改嫁的,便也就好生榮養在府中。
皇後——王令徽的生母,東鄉王側妃便沒有改嫁,而是留了下來一起養孩子。
她的童年就是在一群大娘二娘的悉心照料之下度過的,府中幾個女子過得十分和睦,其樂融融;出了王府,又因她是東鄉王獨女,得先帝看重,旁的官眷也是敬著重著,從不招惹。
同時她脾性溫柔大方,幾乎不與同齡的孩子起爭執,在整個東洲地界上,人緣極好。
那可能是王令徽此生所度過的最輕鬆快活的日子了。
直到她十四歲時,王妃生了一場大病,怕自己去後,側妃姨娘們,還有年幼的皇後都無人照應,受了欺負,便想舉家回京,請先帝做主,給她尋一門靠譜的親事。
王妃倒是有心將王令徽嫁回自己娘家去,她娘家不算顯赫,卻也是耕讀傳世,家風清正,四鄰友睦,素有善名。家中男女小輩在嫁娶上一直都很搶手,更有四十無子方可納妾的規矩。
王妃將方方麵麵都替女兒打算好了,也早跟娘家通過氣,隻等回京,求了先帝的旨意賜婚,為女兒的婚事再添幾分光彩。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東鄉王府的遺孀遺孤,才一回京,便落到了先帝貴妃那一派的算計之中。
貴妃之子眼看陸曄生愈發受先帝寵愛,挑來揀去地,要為他尋一門貴重的妻族,心中便生了歹念,在東鄉王府回京之後不久,一場酒宴上,貴妃之子耍了手段,壞了王令徽的衣服,又故意叫人引了陸曄生過來,在二人尷尬相對時,拉上當天到訪屬於他那一派的朝臣、官眷撞破”私情。
即便不能把一個光有名頭的慶寧郡主塞給陸曄生做正妻,惡心惡心他,壞一壞他的名聲也是好的。
彼時還是皇子的陸曄生才剛過了十七歲生日,備受帝後寵愛,捧在掌心裏的明珠似的,性子便有些衝動,吃不得虧。
知道自己被算計之後,他抬起拳頭便朝皇兄麵門上一拳打去,徹底將事情鬧大了,貴妃那派趁機發難,屢屢刺激,鬧得沸沸揚揚。
陸曄生被先帝提溜過去訓斥一頓,而後便為兩人賜婚。
吃了這麽大一個虧,陸曄生惱火之餘,並未遷怒王令徽,成婚之後二人相處得倒是和睦,彼此敬重,雖無男女之情,卻有家人好友之誼。
而在被算計之後不過半年,痛定思痛的陸曄生愈發沉著,堅持不懈地明裏暗裏給皇兄找麻煩,終於在太後的配合下,把貴妃一派徹底打趴,又過半年,便被立為太子,而後不過三月,先帝駕崩,陸曄生登基,改年號為啟元。
“本宮坐得乏了,也想出來走一走的。”皇後親昵地扶著謝珝真,免了她的請安。
瞧著眼前青春靚麗的女子,皇後想起來,自己與皇帝成親也已經過去了十五年了,這十多年來,自己始終無妊,直到去年才懷胎產下一子......這胎懷得很不容易,曾數次有過流產跡象,所幸是懷到足月生下來了,偏又難產......
五皇子再過兩月便要滿兩歲了,卻是養在坤寧宮裏,從來不出現人前,謝珝真也沒見過,隻聽說是身子很差。
東鄉王府的血脈子嗣艱難,皇後也覺得是自己身子不行,帶累兒子,瞧見謝珝真有孕四月還這麽活蹦亂跳,臉色紅潤,在羨慕又安心的同時,還是習慣性地關心詢問她身體的狀況。
謝珝真自來熟地擠開雲容,自己挽住了皇後的手臂,與她一道慢慢往壽寧宮的方向走:“妾好得很呐,吃好睡好,哦不,這幾日睡得不太好,心裏惦念娘娘哩!”
皇後仔細端詳著嬌滴滴的美人,發現了謝珝真腦後那胡亂挽著的發髻:“有孕傷神,孕婦多瞌睡,才人若是,咳,若隻是想見本宮,叫人傳了話去就行,你在自個兒宮裏,便是繼續睡到這日頭再往上爬幾竿,也是無礙的,不必這麽急忙起身迎我。”
被戳破了睡眠狀況良好,還大睡懶覺的事實,謝珝真也不覺得羞,反而拿出平時勾搭皇帝的那種黏糊勁兒:“妾也想尋個好借口見娘娘麵的,隻可惜妾這腦子不大好使......要不,娘娘發發慈悲,給妾想幾個好理由?”
她決定要攀附皇後了。
態度認真地討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