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考後的名次一出,再將上榜之人的原卷照舊張貼在貢院門外,徹徹底底地洗刷清除了本次會試的舞弊疑雲,同時,也將二度會試,二度奪魁的林翹拱上了一個叫尋常士子們不得不終身仰望的位置。
此等壯舉,今後恐怕是不會再有後來者了。
饒是最頑固的老書生,也不得不對著如此耀眼的成績低頭,隻敢沒什麽底氣地背後說上一句——殿試才是真分勝負的時候,未必就真能叫她做了開天辟地頭一個女狀元。
然而這種酸話也隻能背著人說說了,畢竟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林翹的優秀,而一向力挺林翹的謝皇後也在成績出來的第二天便重新出現在朝堂之上,可想而知,到了殿試那天,哪怕她信守承諾不插手殿試,但也必定是要在堂上坐鎮的。
她隻需要在那兒坐著,即便又有反對派想要生事,也得掂量掂量自己一家夠不夠謝皇後一巴掌抽的。
她光是在那裏坐著,對於林翹這個有史以來頭一分的女會元來說,就已經是一種強而有力的保障了。
而林翹以女子之身,二度在會試上奪魁的消息,也在謝珝真遍布京城各地,乃至逐漸延伸入州府地帶的觸須們的運作下,飛快地傳播了出去。
不過短短幾日時間,京城以及幾處重要的州府上,就都已經傳遍了——今科會試的會元乃是一個女子!
她不單單是奪了會元之位,而且還是考了兩次,兩次皆為眾舉子魁首,若無意外的話,今年的狀元郎君,就要變成狀元娘子了!
“什麽時候女人竟然也能考科舉了?”→這是絕大多數人第一時間下意識的反應。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這一科的舉人都是幹什麽吃的,怎麽叫一個女子壓在頭上?”路邊的茶棚裏,一個身材癡肥,穿著綢衣的行商沮喪得像是自己也去考了一樣,“莫不是這女子施了什麽媚術......”
“把你嘴巴放幹淨些!”一聲銳器的響動,把胖行商嚇得一哆嗦。
他回頭去看,卻見是一個穿了短打胡裝的女子,正是她出聲喝止了行商,又把手裏的長刀摔在桌上:“林會元為證自己沒有舞弊之嫌,先後考了兩次,此次都是第一,且她的行卷就張貼在貢院外頭,這麽多日子過去,想挑刺的人多了去了,可結果呢,誰不是鬥誌昂揚地來,最後卻灰溜溜地走?”
此女子正是曾經作為君悅心親兵去過西南的花常春,她年紀不大,但已經見過血了,說起話來,帶著一股子鋒銳之氣:“自個兒沒本事,就汙蔑別人是走了旁門外道才得來的成績......”
她輕蔑地笑了笑:“把你們路引戶籍拿出來,本官要檢查你商隊中可有違禁之物!”
“你......”那胖行商猛地站了起來,才舉起一隻手意欲指向花常春,說些什麽的時候,卻又見這女子身後另外幾人也站了起來,有男有女,打扮的都和尋常武人沒什麽兩樣,隻是仔細看去,竟是個個都帶了刀的。
此處乃是前往京城的必經之路,雖是郊外,但也開設有許多茶攤,供來往行人歇腳,當然朝廷也是不會因為這地方規模太小就放鬆監管的,金吾衛護衛皇城,羽林衛守衛皇宮,這京郊,自然被分配給了帝京三衛之一的驍騎衛。
而花常春,自西南戰役之後,便帶著戰功被調入驍騎衛,為一什長,今兒她並不當值,隻是隨便逛逛,剛好遇上這事兒,怎能不管?
胖行商在她拿出官牌之後便徹底喪了鬥誌,原是想跑的,可惜連他人帶幾個夥計,都沒能跑掉,而且自他們的貨物之中,的確搜查出了不少走私物品。
“嗬,果然你自己是個不幹淨的,才會見了什麽都往旁門左道上想。”花常春踢了被捆好的胖行商一腳,“先前糾集朋黨衝擊貢院,汙蔑林會元舞弊的那些書生,如今都已被奪取功名,押入京兆大牢了,咱們走得快些,說不準,你還能與他們做做伴兒呢。”
........................................................................................
京城裏。
二次會試落幕,針對先前在貢院外示威抗議的那一群讀書人的審理也已經開始了。
這群人本就是些腦子朽壞的烏合之眾,唯一算得上首腦的,姚三已經被何老將軍拖走,袁舉人入獄後沒能堅持多久便將黃眀給交代了出來,繼而牽扯出在後頭為倒黴大孫奔走的黃老頭兒,黃老頭兒入獄之後也沒多少氣節,不過打了幾下板子,就把和自己暗中勾連的幾家全都供出來了。
於是在朝廷忙忙碌碌準備殿試的同時,又有幾個地位不低的官員陸續落馬,自來舞弊皆是人頭滾落無數的大案,這一次雖是誣告,但誣告無辜之人行舞弊之事,又怎麽能不算是與前者等同的大案呢?
謝珝真堅持嚴查,順便偷偷把自己早就寫在記仇小本本上,準備好了的幾家名字也給塞了進去,這一次有早就倒向了她的幾家權貴,以及看到了科舉改革好處的清流官員一起助威呐喊,反對派連聲兒都沒出地,就默認了謝皇後想要擴大戰場的這個提議。
隻是在獄中眾人的供詞越牽扯越廣的時候,負責審理此案的大理寺和刑部都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落罪的書生裏,好像不全是舉人,怎麽還混著一個官身的呢?
而且還是今年才舉孝廉上來的,雖然沒能正式授職,但孝廉名單上的確已經記載了他的名姓戶籍,以及事跡。
這個人,正是懷著僥幸去觀察事態發展,卻反而把自己一起給送進了大牢的曾複。
此刻他正無比後悔自己沒早早聽從親娘的建議離開,但因為他借口溫書,後期很少參與黃眀等人的行動,一開始,並沒能查出他其實也是主犯之一。
不是主犯的讀書人,多半都隻是被剝奪功名,而後再根據供詞量刑罷了,曾複隻想盡可能地減少自己的存在感,先熬過這一劫再說。
然而天不遂他願,他的好兄弟黃眀,因受不了獄中刑罰,直接把曾複已經是官身,不能隨意用刑的事情給嚷嚷了出來。
曾複:......?你搞搞清楚,現在說這個除了踹兄弟一腳之外還能有什麽用嗎???
此等壯舉,今後恐怕是不會再有後來者了。
饒是最頑固的老書生,也不得不對著如此耀眼的成績低頭,隻敢沒什麽底氣地背後說上一句——殿試才是真分勝負的時候,未必就真能叫她做了開天辟地頭一個女狀元。
然而這種酸話也隻能背著人說說了,畢竟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林翹的優秀,而一向力挺林翹的謝皇後也在成績出來的第二天便重新出現在朝堂之上,可想而知,到了殿試那天,哪怕她信守承諾不插手殿試,但也必定是要在堂上坐鎮的。
她隻需要在那兒坐著,即便又有反對派想要生事,也得掂量掂量自己一家夠不夠謝皇後一巴掌抽的。
她光是在那裏坐著,對於林翹這個有史以來頭一分的女會元來說,就已經是一種強而有力的保障了。
而林翹以女子之身,二度在會試上奪魁的消息,也在謝珝真遍布京城各地,乃至逐漸延伸入州府地帶的觸須們的運作下,飛快地傳播了出去。
不過短短幾日時間,京城以及幾處重要的州府上,就都已經傳遍了——今科會試的會元乃是一個女子!
她不單單是奪了會元之位,而且還是考了兩次,兩次皆為眾舉子魁首,若無意外的話,今年的狀元郎君,就要變成狀元娘子了!
“什麽時候女人竟然也能考科舉了?”→這是絕大多數人第一時間下意識的反應。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這一科的舉人都是幹什麽吃的,怎麽叫一個女子壓在頭上?”路邊的茶棚裏,一個身材癡肥,穿著綢衣的行商沮喪得像是自己也去考了一樣,“莫不是這女子施了什麽媚術......”
“把你嘴巴放幹淨些!”一聲銳器的響動,把胖行商嚇得一哆嗦。
他回頭去看,卻見是一個穿了短打胡裝的女子,正是她出聲喝止了行商,又把手裏的長刀摔在桌上:“林會元為證自己沒有舞弊之嫌,先後考了兩次,此次都是第一,且她的行卷就張貼在貢院外頭,這麽多日子過去,想挑刺的人多了去了,可結果呢,誰不是鬥誌昂揚地來,最後卻灰溜溜地走?”
此女子正是曾經作為君悅心親兵去過西南的花常春,她年紀不大,但已經見過血了,說起話來,帶著一股子鋒銳之氣:“自個兒沒本事,就汙蔑別人是走了旁門外道才得來的成績......”
她輕蔑地笑了笑:“把你們路引戶籍拿出來,本官要檢查你商隊中可有違禁之物!”
“你......”那胖行商猛地站了起來,才舉起一隻手意欲指向花常春,說些什麽的時候,卻又見這女子身後另外幾人也站了起來,有男有女,打扮的都和尋常武人沒什麽兩樣,隻是仔細看去,竟是個個都帶了刀的。
此處乃是前往京城的必經之路,雖是郊外,但也開設有許多茶攤,供來往行人歇腳,當然朝廷也是不會因為這地方規模太小就放鬆監管的,金吾衛護衛皇城,羽林衛守衛皇宮,這京郊,自然被分配給了帝京三衛之一的驍騎衛。
而花常春,自西南戰役之後,便帶著戰功被調入驍騎衛,為一什長,今兒她並不當值,隻是隨便逛逛,剛好遇上這事兒,怎能不管?
胖行商在她拿出官牌之後便徹底喪了鬥誌,原是想跑的,可惜連他人帶幾個夥計,都沒能跑掉,而且自他們的貨物之中,的確搜查出了不少走私物品。
“嗬,果然你自己是個不幹淨的,才會見了什麽都往旁門左道上想。”花常春踢了被捆好的胖行商一腳,“先前糾集朋黨衝擊貢院,汙蔑林會元舞弊的那些書生,如今都已被奪取功名,押入京兆大牢了,咱們走得快些,說不準,你還能與他們做做伴兒呢。”
........................................................................................
京城裏。
二次會試落幕,針對先前在貢院外示威抗議的那一群讀書人的審理也已經開始了。
這群人本就是些腦子朽壞的烏合之眾,唯一算得上首腦的,姚三已經被何老將軍拖走,袁舉人入獄後沒能堅持多久便將黃眀給交代了出來,繼而牽扯出在後頭為倒黴大孫奔走的黃老頭兒,黃老頭兒入獄之後也沒多少氣節,不過打了幾下板子,就把和自己暗中勾連的幾家全都供出來了。
於是在朝廷忙忙碌碌準備殿試的同時,又有幾個地位不低的官員陸續落馬,自來舞弊皆是人頭滾落無數的大案,這一次雖是誣告,但誣告無辜之人行舞弊之事,又怎麽能不算是與前者等同的大案呢?
謝珝真堅持嚴查,順便偷偷把自己早就寫在記仇小本本上,準備好了的幾家名字也給塞了進去,這一次有早就倒向了她的幾家權貴,以及看到了科舉改革好處的清流官員一起助威呐喊,反對派連聲兒都沒出地,就默認了謝皇後想要擴大戰場的這個提議。
隻是在獄中眾人的供詞越牽扯越廣的時候,負責審理此案的大理寺和刑部都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落罪的書生裏,好像不全是舉人,怎麽還混著一個官身的呢?
而且還是今年才舉孝廉上來的,雖然沒能正式授職,但孝廉名單上的確已經記載了他的名姓戶籍,以及事跡。
這個人,正是懷著僥幸去觀察事態發展,卻反而把自己一起給送進了大牢的曾複。
此刻他正無比後悔自己沒早早聽從親娘的建議離開,但因為他借口溫書,後期很少參與黃眀等人的行動,一開始,並沒能查出他其實也是主犯之一。
不是主犯的讀書人,多半都隻是被剝奪功名,而後再根據供詞量刑罷了,曾複隻想盡可能地減少自己的存在感,先熬過這一劫再說。
然而天不遂他願,他的好兄弟黃眀,因受不了獄中刑罰,直接把曾複已經是官身,不能隨意用刑的事情給嚷嚷了出來。
曾複:......?你搞搞清楚,現在說這個除了踹兄弟一腳之外還能有什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