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
自曾經的武威侯府兒媳,如今的皇後娘娘悍然敲響立於府門口處的鳴冤鼓後,這隻鳴冤鼓便三五不時地會被一些女子重重敲響,來往的衙差和行人們對此早已見怪不怪,畢竟帝京乃繁華之地,人口眾多,人一多起來,衝突便也多了。
而京兆府的職責之一便是處理京中居民的各類案件。
這一日,鳴冤鼓不算久違地再一次被人敲響。
與往日不同的是,今天敲響它的人既不是滿麵風霜,被欺壓日久的婦人,也不是一把年紀,還要受不肖子孫活氣的老太太,而是一名披麻戴孝,楚楚可憐的弱質女子。
這女孩兒還很年輕,生得瘦弱,乍一看上去,似乎還沒到出嫁的年紀,她也的確還梳著未婚女子的發飾,懷中——抱著一隻四方的木盒,看上去竟像是個小棺材一般。
她敲完了鼓,便在衙差們出來之前,直挺挺跪在京兆府門外正中的位置。
這樣一個打扮得不尋常,且年輕貌美的小姑娘,成功地吸引來了許多視線,守門衙差側目看來,行走的路人也忍不住駐足。
大盛京都京兆府的大門常年是不關閉的,正堂前頭便是審案的一個大廣場,並不禁止居民自行入內觀看審理現場,隻是這廣場周邊由一群衙差拉了線圍著,不許來圍觀審案的居民越界。
鳴冤鼓敲響後沒有多久,這一任的京兆府尹胡大人便步履匆匆地趕了過來。
這是個認真做官的人,自打上任之後,但凡這鳴冤鼓一響,不管他自己身在何方,都是要用最快的時間趕到現場來親自審案的。
很快。
在眾人們的注視之下,一身孝服的曾素秋被衙差態度和善地請了進去。
曾素秋一到堂下便跪在地上。
胡大人一拍驚堂木,朗聲問道:“堂下何人,為何敲響鳴冤鼓,有何冤情要訴?”
曾素秋先是磕了一個頭,抬起來道:“奴......小女子乃京城人士姓曾,名素秋,戶部郎中曾大之女,母為艾氏,昔年理政學士艾公長女。”
聽到此處,京兆府尹眉頭一皺,神情愈發認真起來,甚至起身對著曾素秋拱拱手:“昔年在下也曾聽聞艾公公正不阿之名,隻可惜......曾小姐還請起來說話,若有冤情,盡管訴於本官就是。”
此時被鳴冤鼓吸引而來的民眾也陸陸續續地站成了一個圈,隔著持刀的衙差們往裏頭張望。
“這聽起來還是個官家小姐呢!”
“怎麽就到得擊鼓鳴冤的地步了?”
麵對胡大人叫自己起身說話的好意,曾素秋隻是微微欠了下身子,依舊固執地跪在地上,繼續說道:“多謝大人體恤小女,隻是我今日擊響鳴冤鼓,為的乃是狀告我生父曾大,為一己私利,毒·害·嶽·父,歐·死·發·妻!”
她聲音微微發顫,卻又清又亮,尤其那最後八個字擲地有聲,砸在在場眾人的心頭,叫眾人不禁紛紛心中一凜。
胡大人快步走出來,到曾素秋身前嚴肅發問:“曾小姐所言為真?”
“千真萬確!”曾素秋沒被周圍頓時嘩然的眾人的聲音影響了思路,她捧起懷中那個形似棺材的木盒,高高舉起,“大人,此乃我母親的遺骨,女兒不孝,為了取得她是受人謀害而死的證據,不得不親自掘開她的墳塚......”
她深吸一口氣,道:“母親屍骸上有幾處骨頭斷得很不正常,尤其是腦後......顱骨凹陷斷裂,不孝女撿骨時,甚至那碎裂的骨片都是散在裏頭的.......”
冰涼的眼淚劃過雙頰,不知不覺間曾素秋已是淚流滿麵,隻是她依舊強撐著口齒清晰地訴說道:“母親死前,唯有父親見過她,她......去見父親之前還是好好的,轉眼便暴病身亡,那時我年紀太小不知生死,長到如此年紀,才駭然驚覺此中異常,為尋母親死亡真相,遂......掘墓開棺。”
她雙手高舉著盛放亡母白骨的棺槨,將其小心翼翼地放在胡大人跟前,而後深深地拜了下去,額頭緊貼冰涼的地麵,聲音宛如子歸啼血:“後,又從侍奉曾大多年的妾室口中得知,不止我母,我外祖亦是受他毒手所害,還請大人,為小女子做主,還我無辜身亡的母親、外祖一個天理昭昭,不孝女跪恩拜謝,不勝感激!”
人群突地寂靜,又突地炸開一陣陣蜂鳴似的人聲。
“天呐,不會吧?!”
“世間怎麽會有如此歹毒的人,贅婿?贅婿也不應該啊?”
“理政學士好像是大官,比戶部郎中大的吧,這麽一算,搞不好是受了欺壓忍無可忍?”
“什麽欺壓是把女兒嫁給你還讓你好好兒做官的,真是沒道理,別不是做了什麽虧心事,被嶽丈和發妻發現了才......嘖嘖嘖,連結發的妻子都能狠手殺害的人,竟然還能做官,真是世道不公。”
而站在曾素秋身前的胡大人,哪怕他作為京兆府尹早已見慣了這人世間形形色色的慘劇,此時此刻,也忍不住悵然哀歎:“曾小姐所言,本官自會令人查清楚,隻是......曾郎中無論如何,也是曾小姐你的生父,你當真要以子告父麽?”
曾素秋直起身來,點頭:“若我隻因他是我生父,便對生身之母受其所害慘死之事視而不見,那我還能算是人子麽?”
“生育我的是母親,養大我的是姨母,曾大殺害我母,毒害我外祖,我與他不單單隻是血脈相連的父女,更是血海深仇的仇人!”
此話一出,人群裏的議論聲頓時大了起來。
有人覺得這女子心性太過偏頗,竟然如此仇視給她一條性命的父親;也有人認為曾素秋為亡母複仇天經地義,隻不過正好這仇人是親爹,多了幾分曲折罷了。
胡大人定定地看了她幾眼,緩聲說道:“曾小姐的意思,本官明白了,隻是國法如此,以子告父,先受杖刑,曾小姐......”
“我願受杖刑!”曾素秋的話語鏗鏘有力,“此身乃母親所育,若是能拋卻此身令其九泉之下得一公理,不孝女縱是身死,亦是值得!”
自曾經的武威侯府兒媳,如今的皇後娘娘悍然敲響立於府門口處的鳴冤鼓後,這隻鳴冤鼓便三五不時地會被一些女子重重敲響,來往的衙差和行人們對此早已見怪不怪,畢竟帝京乃繁華之地,人口眾多,人一多起來,衝突便也多了。
而京兆府的職責之一便是處理京中居民的各類案件。
這一日,鳴冤鼓不算久違地再一次被人敲響。
與往日不同的是,今天敲響它的人既不是滿麵風霜,被欺壓日久的婦人,也不是一把年紀,還要受不肖子孫活氣的老太太,而是一名披麻戴孝,楚楚可憐的弱質女子。
這女孩兒還很年輕,生得瘦弱,乍一看上去,似乎還沒到出嫁的年紀,她也的確還梳著未婚女子的發飾,懷中——抱著一隻四方的木盒,看上去竟像是個小棺材一般。
她敲完了鼓,便在衙差們出來之前,直挺挺跪在京兆府門外正中的位置。
這樣一個打扮得不尋常,且年輕貌美的小姑娘,成功地吸引來了許多視線,守門衙差側目看來,行走的路人也忍不住駐足。
大盛京都京兆府的大門常年是不關閉的,正堂前頭便是審案的一個大廣場,並不禁止居民自行入內觀看審理現場,隻是這廣場周邊由一群衙差拉了線圍著,不許來圍觀審案的居民越界。
鳴冤鼓敲響後沒有多久,這一任的京兆府尹胡大人便步履匆匆地趕了過來。
這是個認真做官的人,自打上任之後,但凡這鳴冤鼓一響,不管他自己身在何方,都是要用最快的時間趕到現場來親自審案的。
很快。
在眾人們的注視之下,一身孝服的曾素秋被衙差態度和善地請了進去。
曾素秋一到堂下便跪在地上。
胡大人一拍驚堂木,朗聲問道:“堂下何人,為何敲響鳴冤鼓,有何冤情要訴?”
曾素秋先是磕了一個頭,抬起來道:“奴......小女子乃京城人士姓曾,名素秋,戶部郎中曾大之女,母為艾氏,昔年理政學士艾公長女。”
聽到此處,京兆府尹眉頭一皺,神情愈發認真起來,甚至起身對著曾素秋拱拱手:“昔年在下也曾聽聞艾公公正不阿之名,隻可惜......曾小姐還請起來說話,若有冤情,盡管訴於本官就是。”
此時被鳴冤鼓吸引而來的民眾也陸陸續續地站成了一個圈,隔著持刀的衙差們往裏頭張望。
“這聽起來還是個官家小姐呢!”
“怎麽就到得擊鼓鳴冤的地步了?”
麵對胡大人叫自己起身說話的好意,曾素秋隻是微微欠了下身子,依舊固執地跪在地上,繼續說道:“多謝大人體恤小女,隻是我今日擊響鳴冤鼓,為的乃是狀告我生父曾大,為一己私利,毒·害·嶽·父,歐·死·發·妻!”
她聲音微微發顫,卻又清又亮,尤其那最後八個字擲地有聲,砸在在場眾人的心頭,叫眾人不禁紛紛心中一凜。
胡大人快步走出來,到曾素秋身前嚴肅發問:“曾小姐所言為真?”
“千真萬確!”曾素秋沒被周圍頓時嘩然的眾人的聲音影響了思路,她捧起懷中那個形似棺材的木盒,高高舉起,“大人,此乃我母親的遺骨,女兒不孝,為了取得她是受人謀害而死的證據,不得不親自掘開她的墳塚......”
她深吸一口氣,道:“母親屍骸上有幾處骨頭斷得很不正常,尤其是腦後......顱骨凹陷斷裂,不孝女撿骨時,甚至那碎裂的骨片都是散在裏頭的.......”
冰涼的眼淚劃過雙頰,不知不覺間曾素秋已是淚流滿麵,隻是她依舊強撐著口齒清晰地訴說道:“母親死前,唯有父親見過她,她......去見父親之前還是好好的,轉眼便暴病身亡,那時我年紀太小不知生死,長到如此年紀,才駭然驚覺此中異常,為尋母親死亡真相,遂......掘墓開棺。”
她雙手高舉著盛放亡母白骨的棺槨,將其小心翼翼地放在胡大人跟前,而後深深地拜了下去,額頭緊貼冰涼的地麵,聲音宛如子歸啼血:“後,又從侍奉曾大多年的妾室口中得知,不止我母,我外祖亦是受他毒手所害,還請大人,為小女子做主,還我無辜身亡的母親、外祖一個天理昭昭,不孝女跪恩拜謝,不勝感激!”
人群突地寂靜,又突地炸開一陣陣蜂鳴似的人聲。
“天呐,不會吧?!”
“世間怎麽會有如此歹毒的人,贅婿?贅婿也不應該啊?”
“理政學士好像是大官,比戶部郎中大的吧,這麽一算,搞不好是受了欺壓忍無可忍?”
“什麽欺壓是把女兒嫁給你還讓你好好兒做官的,真是沒道理,別不是做了什麽虧心事,被嶽丈和發妻發現了才......嘖嘖嘖,連結發的妻子都能狠手殺害的人,竟然還能做官,真是世道不公。”
而站在曾素秋身前的胡大人,哪怕他作為京兆府尹早已見慣了這人世間形形色色的慘劇,此時此刻,也忍不住悵然哀歎:“曾小姐所言,本官自會令人查清楚,隻是......曾郎中無論如何,也是曾小姐你的生父,你當真要以子告父麽?”
曾素秋直起身來,點頭:“若我隻因他是我生父,便對生身之母受其所害慘死之事視而不見,那我還能算是人子麽?”
“生育我的是母親,養大我的是姨母,曾大殺害我母,毒害我外祖,我與他不單單隻是血脈相連的父女,更是血海深仇的仇人!”
此話一出,人群裏的議論聲頓時大了起來。
有人覺得這女子心性太過偏頗,竟然如此仇視給她一條性命的父親;也有人認為曾素秋為亡母複仇天經地義,隻不過正好這仇人是親爹,多了幾分曲折罷了。
胡大人定定地看了她幾眼,緩聲說道:“曾小姐的意思,本官明白了,隻是國法如此,以子告父,先受杖刑,曾小姐......”
“我願受杖刑!”曾素秋的話語鏗鏘有力,“此身乃母親所育,若是能拋卻此身令其九泉之下得一公理,不孝女縱是身死,亦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