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的時候,自然是管飽,還外加幾大鍋的蛋湯。沒人問過雞蛋是哪裏來的,人們隻知道,好好地幹活就能吃飽,還有魚香的湯喝。自然,為了趕工,葉梓和隊員們商量了一下。冬季的大西北晚上還是比較冷的,要是住在帳篷裏,肯定是會凍著的,而葉梓現在也無法提供保暖的措施,最後隻得在天黑之前,讓人們在吃過晚餐後趕回基地。可是,讓葉梓感動的是,人們聽說在這裏是要種糧食的時候,那熱情勁就別提了。在葉梓一說帳篷有不少的時候,大多數人都選擇了不走,因為現在盡管天黑了,可是,一睦活還是可以做的,在幹活的地方升上一堆火,就可以把不太重要的活幹完。比如說,在綠洲的小樹林邊上,用鐵絲網,圍著小綠洲的樹林繞上一周,固定好,就可以很好地防禦零散的喪屍,以免它們從樹林裏進入到小綠洲的內部。雖然說基地附近三十公裏之內的喪屍大部分都已經清除掉了,可是仍舊有一些零散的喪屍在周圍遊蕩。想清除幹淨那是不可能的,而綠洲離基地最近,卻一直都有類的存在,喪屍自然也會找準了這個地方。不管怎麽說,三十公裏內隻是沒有大批的喪屍而已,不可能一隻喪屍都沒有。人多就是好幹活,升了幾堆火,人們也自動地分工合作。有的人支帳篷,有的人去圍鐵絲網,隻用了不到三個小時的時間,整個樹林的圍網計劃已經完成。而綠洲內的帳篷也都搭建成了。為了不讓人們在冬夜裏凍著,葉梓在每個帳篷裏放了兩床被子,都是些半新不舊的。還有一些半舊的羽絨服。這些都是一剛開始的時候,在那小紅樓裏收過來的,葉梓他們有新的,自然這些舊的就一直都沒有動用過,現在人們已經無所謂新舊了,隻要管暖就行了。大多數人都因為在此做工而變得有些興奮,進了帳篷看到那些舊的被子和羽絨更是讓沒有冬衣穿的幾個人感激。整個一夜,小綠洲裏留下的人們嘴裏說的都是感激的話。第二天天剛剛蒙蒙亮的時候,人們就都自覺地起來了。為了不讓幹活的人起疑,葉梓和周強及常伍開著車去了一趟基地,回來時帶回來半車的土豆和地瓜。這下子,除了饅頭和湯外,還有了肉燉土豆。大家一看,這麽好的夥食,就是一天幹個十多個小時也值啊。這下子不用葉梓他們說,每一個人吃飽了飯都是幹勁十足的。這人幹活一有勁頭,那效率自然就是飛快地上漲。別看隻有百十來個人幹活,可這速度還真不是蓋的。經曆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葉梓也沒少往外跑,物資什麽的都準備的充足有餘,而基地那邊,葉梓也找了個時間,把那個兵工廠的設備送給了基地,讓曹向臣和潘玉光這兩個基地的首長一度很是有些感動,對於葉梓也更是看重了。基地外的綠洲農場,不僅大開方便之門,有時候,還會親自過來看看進度,問一下需要不需要戰士們幫忙。葉梓他們感謝基地的領導,也為今後的發展感到興奮。有了基地的支持,綠洲的建設很快就上了馬。因為現在已經進入十二月了,正是冬季最寒冷的時候。尤其是在大西北之地,和東北的冷還不一樣。這邊是幹冷幹冷的,那土地看著,就更沒有了水分。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總算是把農場的外圍打好了基礎。葉梓也沒有會用水泥和沙石,隻是在最底層用水泥沙石打起了一米左右的高度,剩下的一米五左右都是用鐵絲網圍成的。而那個大湖,則作為了一個唯一的敞開之地,沒有被圍進農場裏。為了方便,葉梓他們在綠洲的樹木外五十米的地方建了房子,共二層,上麵是住人的,下麵是存放物資。太陽能電板也隨著房子的建成而安裝到位了。隨著農場逐步的完善,葉梓出門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每隔十天左右,葉梓都會基地合作,到附近的有工業設施的城市裏為基地搬運設備和機器,兩方麵的合作一直都不錯,機遇葉梓的農場完成建設成之後,已經是來年的二月了。這裏的二月自然還是幹冷幹冷的,但葉梓他們在當地農民的幫助下,早已經把大棚支了起來,裏麵因為有太陽能電板加熱的關係,蔬菜長勢很好。2012年最後一年的大年夜之前,葉梓為基地提供了十萬斤的大白菜和菠菜。這些菜都是長勢快而成熟的也早。這裏當然也有葉梓的作用,不然的話,怎麽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就能讓蔬菜成熟呢。基地為此更是對葉梓他們這個綠洲農場另眼相看了,而基地因為有了兵工廠的設備,也令基地裏的一些有技術的工人找到了出路。隨著葉梓陸續和基地的合作,一些大中小型的設備不斷地進入基地,後來,基地竟然再也無法裝下這麽多的生產機器而不得不在基地外麵開了一個工業城基地。這一下子,不但基地裏的閑人大浮度下降,也讓基地再一次認清,人是現在最需要的物資。第89章 回家高原基地的建設在大西北漸漸的出了名,西北之地的大小基地大多數都要從高原基地買進武器和彈藥。而隨著時間的越來越長,災難發生已經有近三年多了,人們現在對糧食的渴望更是大於從前,而高原基地因為有綠洲農場的存在,糧食基本上可以做到每個人有工作的人都能吃飽。中現在的高原基地,可是大西北最令人羨慕的基地。不少附近基地的人們不斷地開進了高原基地。在高原基地尋求一條生路,而高原基地也因為有不斷的工業生產廠的開設而急需各種各樣的人才和工人。每一個到高原基地的人,隻要不是太老走不動的,都能在高原基地找一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而作為高原基地的家屬,還可以在高原基地裏再找一份屬於建設性的工作,雖然工資沒有在工廠的收入高,但是,維持一家的生計還是可以的。災難發生的這三年來,完整的家庭已經很少了。尤其是經過這三年來與喪屍的爭奪,幾乎每天都有人變異成喪屍。隨著高原基地的名聲打響之後,投奔高原基地的不光是吃不飽飯的逃亡人員,也有生存下來的各種科技份子。在他們的努力下,高原基地不但生產出了更高強的武器,也使基地改變了之前那種髒亂的局麵。三年的努力,也讓葉梓深深地感覺到,沒有了那些化學汙染,整合天空都變得更藍了。空氣都仿佛更清新了許多。他們這一小隊的人在西北算是紮下了根,現在是吃好穿好,什麽都不愁了。可是,即使是這樣,人都是思鄉的。高原基地生產的武器越來越多,也提供給基他一些小型的基地,所以,現在的大西北存在喪屍數量是全國最低的。有時候葉梓看著電腦上從天網發回來的圖片顯示,國內南方大部分地區已經全部成了喪屍的占領區了,北方雖然還有一些屬於人類的居住區,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變越小了。看著高原基地的不斷變化和隨著人口逐漸增加,而不得不開始擴大。葉梓他們也是欣慰的,隻有不斷的擴大,才有可能把喪屍最好的消滅。現在高原基地的電子技術人員,也可以通過開網和附近的基地進行聯係了。而鑒於高原基地的基本情況,曹向臣和潘玉光兩位首長也作出了一些合作意向,並把自己基地的發展情況向中央發出了報告。有了高原基地的前例,北方各大基地也開始像高原基地看齊。努力回收各種應用物資,同時也在以點蓋麵的與喪屍進行戰鬥。通過武器的改進,和人類自我的保護意識以及對生存的渴望,都逐漸地成立了傭兵組織,計報酬地與各大基地聯係合作,進行係統地消滅喪屍和回收物資的任務,這樣一來,打擊喪屍的力度大大的加強,而物資的成功回收也讓不少處在饑餓邊緣的人們有了生存的希望。雖然在這種與喪屍戰鬥中人類的犧牲是不小,可是當第一個孩子在末世第三年出生的時候,給人們帶來的希望卻是巨大的。有了希望,人們從渴望生存到了渴望回歸自己的家園。每一個人都在為著心中的理想而不停在奮鬥著。在葉梓他們在西北過完第七個年頭的時候,現的高原基地已經是一個小小的工業城市了,而真正的高原基地已經概括了整個大西北,正向著東南挺進呢。而在高原基地所概括下的地區,現在幾乎已經看不到一隻喪屍了,而在最基本的高原基地裏,還建起了幼兒園和小學校。因為第一批在末世裏出生的孩子,現在已經四歲多了。隨著大西北的戰鬥成績的突出,東北基地也在不斷地改善著自己的戰鬥方式。各大基地的領導一度都改成了軍事化的管理方式,速度猛然提高。爾虞我詐的少了,幹實事的多了。成績自然也就出來了,而各大基地認識到人才的重要,不少設施都在不斷地提高和改良。人們看到了眼前的成績,看到了希望。喪屍也在人們的打擊中不斷地減少,收複的失地也越來越多了。到了第十個年頭的時候,東北地區已經收複完畢。而現在各大基地聯係起來,聽從中央的調配,準備在兩年之內,把江南一帶收複。而大西北和東北地區則成了提供物資的最大的供應地之一了。2024年的一個春天,葉梓和齊霖帶著隊員們再次站在了自己的綠洲農場的土地上,今年的播種開始了。每一年都新的變化,現在這裏已經不再是沙石變地的荒灘了,入眼的則是大片大片的農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末世求生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笑天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笑天下並收藏重生末世求生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