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葬十一位烈士,繞道把三個活鬼子轉移到軍分區,李智開始思考下一步動作。
連打了七天,鬼子偽軍累的夠嗆,遊擊隊也非常疲憊。小林龜山動用了所有裝備,甚至還搬來九二步兵炮,再打下去,遊擊隊傷亡肯定增加,而且彈藥也無法維係。兩百多名隊員已經打了十多次仗,個個都成了寶貝,不能無謂地與敵人消耗。
而且,山外百姓還屈從於鬼子,不敢反抗,想發動群眾破壞封鎖線,有相當難度,何況小林龜山把封鎖線當成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心無旁騖,專心修築封鎖線,想要破壞並阻止龜山,極難做到。
“咱們有大炮就好了,轟他娘的!”張大年很是氣憤,又說了一堆廢話。這不過是發泄而已,頂多讓自己心裏舒服些,與實際毫無用處。
李智決定暫停出擊,轉移至陳莊,休整練兵。
第三天下午,軍分區季參謀來了,帶著司令員吳剛親筆書信。信上說,經過與政委趙文斌研究分析,認為此時小林龜山正憋著勁,為減少自身損失,不宜與之硬鬥下去。至於封鎖線,就讓他修,等修好後,再找機會弄他個千瘡百孔。
吳剛的原話是,不要急躁,更不要因為前期戰鬥順利,產生輕敵情緒,要正視敵我力量仍存在極大懸殊,隻要沉下心來鍛煉隊伍,肯動腦筋,往後即便鬼子修了銅牆鐵壁,也能給它砸爛。
信上還說,待夏日,可借鑒鐵道遊擊隊以及華北平原遊擊隊之戰法,借助莊稼野草豐茂,可向西活動,襲擊敵人,以補充所需彈藥,活動範圍可抵近津浦鐵路。
這個問題,李智與老孟討論過。向西發展不是絕對不行,隻是現在肯定不行。遊擊隊實力弱,扛不住鬼子火力,一旦出了山林,暴露在荒野,就成了兔子,被鬼子攆著跑,還跑不過他們的汽車輪子。等到夏天,草木繁茂,成了青紗帳,就能和鬼子玩藏貓貓的遊戲了。
既然與上級想法一致,那就先安心練兵,尋機再戰。
趙鵬舉打兔子,順子下河捉魚,還有剩下的糧食、新鮮野菜,栓子享了口福,傷口也好的快。正當他準備繼續練槍時,王誌先把隊員們召集到一起,開始識字學文化。
前前後後,零零散散加起來,栓子算是讀了兩年半私塾,識字不算多,但磕磕絆絆讀懂簡單文章,寫出自己伍栓子大名。比起順子、石頭扁擔倒了不知道是個“一”的同齡人,簡直就算是知識分子。
可栓子坐不住,寧可趴著練習瞄準,翻身越嶺練體能。小時候就是這樣,看到私塾先生就犯困,跟著爹出去打獵,一天一夜不睡覺,照樣跑的歡實。氣的教書先生一聲長歎:“明明舉人才,偏偏獵戶命。”意思說栓子聰明,隻要肯學,長大一定成才,可偏偏喜歡打獵。
栓子也不喜歡王誌先,總覺得他像城裏白麵書生,秀氣有餘,血性太少,卻又帶著一股傲氣。上課時間一板一眼,看著矯揉造作,發起火來,又不顧別人臉麵,直罵比豬還笨,與他臉上的斯文完全不符。
心裏抵觸,就學不好,兩天時間,曠課溜號六次。
看出栓子心不在焉,老孟抬腳要踢屁股:“你想幹什麽?顧飛識字比你多,還在踏實的學!”
栓子伶俐地躲開,並振振有詞:“顧飛是通信員,當然得認更多的字。”
“還敢頂嘴?”老孟命令栓子站住,不準動,走過去,撿起一根藤條,對著屁股,結結實實抽了一下。
啪的脆響,栓子都覺得褲子被打的裂開,捂著屁股跳了起來,嘴裏還埋怨:“我都是小隊長了,你還打我?”
“就打你這個小隊長,你不好好學,隊員們都跟著瞎混。”老孟又瞪著眼,指著栓子罵:“不好好認字,往後不準你打仗,就留在後麵燒火做飯!”
燒火做飯並不陌生,栓子加入遊擊隊後幹了兩個月。可不好好學習就不讓打仗,栓子想不通也不敢頂嘴,老孟看著真的生氣了。
那就學,栓子乖乖地拿起樹枝,在地上劃拉。栓子有一支鋼筆,李智親自獎勵的,但沒有紙,隻能跟所有隊員一樣,用樹枝作筆,大地當紙。
看著老孟真打栓子,趙鵬舉幾個同樣不想學隻想訓練的隊員,嚇得都規規矩矩,識字學文化。
李智看在眼裏,笑在心裏。趙文斌說過,咱們之前打不過鬼子,沒文化是其中原因之一,所以咱們戰士必須學習文化。但栓子是個擰頭,幸好有老孟,真舍得拿藤條抽栓子。
栓子聰明,又有基礎,學起來進步很快。劉芳來了,李智把栓子單獨拎出來,跟劉芳學。
其實李智識字也不多,吳剛也命令他抽空學習文化,並親自選了劉芳當老師。可幾個月了,幾乎都在打仗,李智顧不上找劉芳。現在有時間了,李智也隻能乖乖地做劉芳的學生,並拉來了栓子。
不知為什麽,隻要他和劉芳獨處,王誌先眼裏就冒出了光,還不停地看著他倆。李智搞不懂王誌先為什麽這樣,悄悄給老孟說了。
“聰明絕頂的人,怎麽這時候糊塗了?”老孟幽幽地笑容,讓李智更著急。
老孟不笑了,埋怨著說:“劉芳書記看上你了,王誌先又看上了劉芳書記,就這麽點事,還搞不明白?”
“什麽看上我了?”李智壓根沒打算結婚,今天能和兄弟們說話聊天,明天說不準一顆子彈就鑽進心髒,不能拖累任何人。再說,八路軍有規定,年齡三十以上,參加革命八年,行政職務團級以上,才能打報告申請結婚。
掰著手指頭數數,除了參加革命八年以上符合,其它兩個條件還相差甚遠,尤其遊擊大隊,兩百多號人,頂多算副營長。
不扯這個蛋,萬一動了心思,隻能讓自己火急火燎的更難受。不如現在,除了打仗和訓練,啥也不想,倒也過的痛快。
說的對,活著痛快,死了了無牽掛,也不叫別人傷心斷腸……老孟點上了煙鍋。濃烈的煙像濃烈的酒,刺激著咽喉,直衝腦門。
過了幾天,栓子手裏捧著一本《三國演義》,訓練間隙,讀的津津有味,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時請教王誌先,就跑來問老孟。
書是劉芳送給李智的,李智不看,借給了栓子。上次劉芳送衣服,李智也不領情,與栓子換了軍裝。不能老是辜負人家,老孟悄悄地告訴李智:“此書可讀。”
李智回答:“我知道,偷偷的讀,不讓劉芳看見。”
老孟看出李智意思,隻能付之一笑,是合是分,這是兩人的事,就讓兩人自己解決。
但劉芳總是流露出愛慕之情。過了幾天,李智求老孟:“煩勞給劉芳說說,現在我不想成親,規定也不允許我成親。”
老孟擺手:“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再說,我又不是政委,管不了。”
李智氣的咬牙:“你就見死不救?”
老孟又擺手:“其實我覺得你倆挺般配,就先掛在心裏,等符合條件,再成親不遲。”
李智接著責怪:“戀愛也是違反紀律,你啊,怎麽沒有一點原則?”
老孟狡黠地笑笑:“誰說你戀愛了?是掛在心裏,藏而不露。”
李智搖頭:“這事能藏得住?”
“那就看你本事了。”老孟笑笑,走開了。
連打了七天,鬼子偽軍累的夠嗆,遊擊隊也非常疲憊。小林龜山動用了所有裝備,甚至還搬來九二步兵炮,再打下去,遊擊隊傷亡肯定增加,而且彈藥也無法維係。兩百多名隊員已經打了十多次仗,個個都成了寶貝,不能無謂地與敵人消耗。
而且,山外百姓還屈從於鬼子,不敢反抗,想發動群眾破壞封鎖線,有相當難度,何況小林龜山把封鎖線當成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心無旁騖,專心修築封鎖線,想要破壞並阻止龜山,極難做到。
“咱們有大炮就好了,轟他娘的!”張大年很是氣憤,又說了一堆廢話。這不過是發泄而已,頂多讓自己心裏舒服些,與實際毫無用處。
李智決定暫停出擊,轉移至陳莊,休整練兵。
第三天下午,軍分區季參謀來了,帶著司令員吳剛親筆書信。信上說,經過與政委趙文斌研究分析,認為此時小林龜山正憋著勁,為減少自身損失,不宜與之硬鬥下去。至於封鎖線,就讓他修,等修好後,再找機會弄他個千瘡百孔。
吳剛的原話是,不要急躁,更不要因為前期戰鬥順利,產生輕敵情緒,要正視敵我力量仍存在極大懸殊,隻要沉下心來鍛煉隊伍,肯動腦筋,往後即便鬼子修了銅牆鐵壁,也能給它砸爛。
信上還說,待夏日,可借鑒鐵道遊擊隊以及華北平原遊擊隊之戰法,借助莊稼野草豐茂,可向西活動,襲擊敵人,以補充所需彈藥,活動範圍可抵近津浦鐵路。
這個問題,李智與老孟討論過。向西發展不是絕對不行,隻是現在肯定不行。遊擊隊實力弱,扛不住鬼子火力,一旦出了山林,暴露在荒野,就成了兔子,被鬼子攆著跑,還跑不過他們的汽車輪子。等到夏天,草木繁茂,成了青紗帳,就能和鬼子玩藏貓貓的遊戲了。
既然與上級想法一致,那就先安心練兵,尋機再戰。
趙鵬舉打兔子,順子下河捉魚,還有剩下的糧食、新鮮野菜,栓子享了口福,傷口也好的快。正當他準備繼續練槍時,王誌先把隊員們召集到一起,開始識字學文化。
前前後後,零零散散加起來,栓子算是讀了兩年半私塾,識字不算多,但磕磕絆絆讀懂簡單文章,寫出自己伍栓子大名。比起順子、石頭扁擔倒了不知道是個“一”的同齡人,簡直就算是知識分子。
可栓子坐不住,寧可趴著練習瞄準,翻身越嶺練體能。小時候就是這樣,看到私塾先生就犯困,跟著爹出去打獵,一天一夜不睡覺,照樣跑的歡實。氣的教書先生一聲長歎:“明明舉人才,偏偏獵戶命。”意思說栓子聰明,隻要肯學,長大一定成才,可偏偏喜歡打獵。
栓子也不喜歡王誌先,總覺得他像城裏白麵書生,秀氣有餘,血性太少,卻又帶著一股傲氣。上課時間一板一眼,看著矯揉造作,發起火來,又不顧別人臉麵,直罵比豬還笨,與他臉上的斯文完全不符。
心裏抵觸,就學不好,兩天時間,曠課溜號六次。
看出栓子心不在焉,老孟抬腳要踢屁股:“你想幹什麽?顧飛識字比你多,還在踏實的學!”
栓子伶俐地躲開,並振振有詞:“顧飛是通信員,當然得認更多的字。”
“還敢頂嘴?”老孟命令栓子站住,不準動,走過去,撿起一根藤條,對著屁股,結結實實抽了一下。
啪的脆響,栓子都覺得褲子被打的裂開,捂著屁股跳了起來,嘴裏還埋怨:“我都是小隊長了,你還打我?”
“就打你這個小隊長,你不好好學,隊員們都跟著瞎混。”老孟又瞪著眼,指著栓子罵:“不好好認字,往後不準你打仗,就留在後麵燒火做飯!”
燒火做飯並不陌生,栓子加入遊擊隊後幹了兩個月。可不好好學習就不讓打仗,栓子想不通也不敢頂嘴,老孟看著真的生氣了。
那就學,栓子乖乖地拿起樹枝,在地上劃拉。栓子有一支鋼筆,李智親自獎勵的,但沒有紙,隻能跟所有隊員一樣,用樹枝作筆,大地當紙。
看著老孟真打栓子,趙鵬舉幾個同樣不想學隻想訓練的隊員,嚇得都規規矩矩,識字學文化。
李智看在眼裏,笑在心裏。趙文斌說過,咱們之前打不過鬼子,沒文化是其中原因之一,所以咱們戰士必須學習文化。但栓子是個擰頭,幸好有老孟,真舍得拿藤條抽栓子。
栓子聰明,又有基礎,學起來進步很快。劉芳來了,李智把栓子單獨拎出來,跟劉芳學。
其實李智識字也不多,吳剛也命令他抽空學習文化,並親自選了劉芳當老師。可幾個月了,幾乎都在打仗,李智顧不上找劉芳。現在有時間了,李智也隻能乖乖地做劉芳的學生,並拉來了栓子。
不知為什麽,隻要他和劉芳獨處,王誌先眼裏就冒出了光,還不停地看著他倆。李智搞不懂王誌先為什麽這樣,悄悄給老孟說了。
“聰明絕頂的人,怎麽這時候糊塗了?”老孟幽幽地笑容,讓李智更著急。
老孟不笑了,埋怨著說:“劉芳書記看上你了,王誌先又看上了劉芳書記,就這麽點事,還搞不明白?”
“什麽看上我了?”李智壓根沒打算結婚,今天能和兄弟們說話聊天,明天說不準一顆子彈就鑽進心髒,不能拖累任何人。再說,八路軍有規定,年齡三十以上,參加革命八年,行政職務團級以上,才能打報告申請結婚。
掰著手指頭數數,除了參加革命八年以上符合,其它兩個條件還相差甚遠,尤其遊擊大隊,兩百多號人,頂多算副營長。
不扯這個蛋,萬一動了心思,隻能讓自己火急火燎的更難受。不如現在,除了打仗和訓練,啥也不想,倒也過的痛快。
說的對,活著痛快,死了了無牽掛,也不叫別人傷心斷腸……老孟點上了煙鍋。濃烈的煙像濃烈的酒,刺激著咽喉,直衝腦門。
過了幾天,栓子手裏捧著一本《三國演義》,訓練間隙,讀的津津有味,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時請教王誌先,就跑來問老孟。
書是劉芳送給李智的,李智不看,借給了栓子。上次劉芳送衣服,李智也不領情,與栓子換了軍裝。不能老是辜負人家,老孟悄悄地告訴李智:“此書可讀。”
李智回答:“我知道,偷偷的讀,不讓劉芳看見。”
老孟看出李智意思,隻能付之一笑,是合是分,這是兩人的事,就讓兩人自己解決。
但劉芳總是流露出愛慕之情。過了幾天,李智求老孟:“煩勞給劉芳說說,現在我不想成親,規定也不允許我成親。”
老孟擺手:“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再說,我又不是政委,管不了。”
李智氣的咬牙:“你就見死不救?”
老孟又擺手:“其實我覺得你倆挺般配,就先掛在心裏,等符合條件,再成親不遲。”
李智接著責怪:“戀愛也是違反紀律,你啊,怎麽沒有一點原則?”
老孟狡黠地笑笑:“誰說你戀愛了?是掛在心裏,藏而不露。”
李智搖頭:“這事能藏得住?”
“那就看你本事了。”老孟笑笑,走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