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地圖)
堂堂大遼國的歲幣竟然被人劫了,還是在遼國境內,這讓遼國如何能忍?
得知消息的遼國邊軍守將,一邊派人火速將消息送回上京,一邊通知附近的部落,並親帶著兵馬追擊。
第二天一早,休息了一夜的人馬剛剛吃過早飯,正準備繼續趕路,隻聽一聲啼鳴響起,一頭草原雕俯衝而下,落在了陸誠肩膀上。
陸誠從鳥腿上取下一個竹筒,打開之後,從中取出一個紙條,隻見上麵寫著:追兵將至,距離十裏,騎兵三千。
陸誠看完紙條,招呼了一聲,一千二百騎兵立刻集合,等待著陸誠下令。
“弟兄們,那遼人怕我們回去的車馬不夠用,又跑來給我們送馬匹兵器來了。既然遼人這麽大方,我們也不能辜負了人家一番好意。魯達、史進,你二人率領步兵在此等候,看守物資。”
“是!”
“花榮、袁朗、楊誌、呂方、龐萬春,你們隨我去接收遼人送過來的馬匹兵器。”
“屬下遵命!”
隨著陸誠一聲令下,千餘騎兵一起縱馬,跟隨著陸誠的腳步,朝著背後的追兵迎了上去。
為了避免暴露身份,陸誠昨天帶人搶劫歲幣的時候,就刻意換了一身裝扮和馬匹,兵器也從精鋼長槍換成了普通長槍。
當兩方騎兵對衝而來的時候,對麵的遼兵並不知道衝在他們麵前的,正是當初讓他們避之不及的殺神。
隨著雙方第一波箭雨過後,兩方人馬很快衝撞在一起,一千二對三千,看似兵力懸殊,但雙方一交手,陸誠與他手下的幾員大將就如幾柄尖刀,直接破開了遼軍的3000騎兵,將他們分成一個個小部分,再也無法聚集在一起。
草原上的騎兵對衝,帶頭衝鋒的猛將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能夠直接破開敵軍的陣型,將敵人分割開來,在不斷的來回切割,就可以快速的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並且,前方猛將開路路,撕開敵人的防禦,後麵跟著的騎兵就可以快速補刀收割人命,既能更快的有效殺傷敵人,也能大幅度避免己方傷亡。
除了陸誠本人,跟在他身後的幾人,也都是經過陸誠親手調教的一等一的猛將,衝鋒陷陣,所向披靡。
很快,一群猛將就憑著一往無前的勢頭兒,完全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殺的對方毫無還手之力,形成了一麵倒的優勢。
刀槍碰撞聲,駿馬嘶鳴聲,傷兵的慘嚎聲,將士們奮勇殺敵的喊殺聲,各種聲音響成一片,塵土飛揚、血花飛濺,遍地都是鮮血和殘肢斷臂。
這場戰鬥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從激烈的對戰演變成了一場追逐戰。
隻不過,這一次被追逐的對象成了潰逃的遼兵。
當一切停歇,士兵們開始打掃戰場,史進帶著一群步兵趕過來幫忙。
經過戰後統計,這場戰鬥又繳獲了一千三百匹戰馬,兩千多件刀槍兵器,以及一些鎧甲物資。最終逃出去的遼兵不到千人。
在草原上,想要全殲大股的騎兵,也並沒有那麽多容易,除非用更多的騎兵去圍攻。
而陸誠手下,目前也隻有在千餘騎兵,並且就兵員素質和訓練水平來說,也不如長期生活在馬背上的遼國騎兵。
不過,經此一戰之後,後續的遼國追兵一時之間也不敢輕易靠得太近,而是安心等待後續人馬的到來。
陸誠這邊打掃完戰場之後,就快速趕著馬匹與步兵會合,步兵迅速運送的物資,走小路過山區,進入大宋境內,騎兵則是繞過前去,從大宋邊軍防禦的薄弱點穿了過去,很快與步兵匯合。
當後續遼兵追上來的時候,已經失去了陸誠等人的蹤跡。
至此,遼國不僅失去了今年大宋送來的歲幣,還損失了幾千兵馬。
陸誠這邊又帶人趕了幾天的路,成功將這一批財物運回山寨的倉庫。
隨後,陸誠找了個機會,把這一批白銀直接裝進儲物空間。之後,這一批白銀會用來購買糧草、兵器,運送到這裏。
另一邊,被搶了歲幣的遼國,廣泛派兵搜尋了半個月,都沒有找到那一批歲幣的蹤跡,便向大宋派出使臣,請求宋朝派兵幫他們找回這一批歲幣。
宋徽宗接到邊軍傳來的急報,對遼國的無能又多了幾分認識。
與此同時,陸誠也返回邊境,並專門寫了一封信,詳細陳述了宋遼兩國邊軍對比,重點強調了遼軍的無能。
宋徽宗考慮再三,最終答應了遼國的請求,表麵上給前線將士下令,讓他們幫忙尋找遼國丟失的歲幣。暗地裏卻給陸誠下了一道密旨,讓他跟邊軍的將士們溝通一下,應付應付遼軍就行。
反正這一批稅幣已經送到了遼國手中,又不是在宋國境內丟的,與宋國也沒什麽關係,宋國也沒有那個責任和義務幫他們尋找。
陸誠收到信息,也是嗬嗬一笑,就算是宋徽宗不給他下密,他也知道該怎麽處理。
之後的事兒就顯而易見了,宋遼兩國邊軍互相配合,找了一兩個月,不但沒有找到那一批歲幣的蹤跡,中間遼軍的人馬還被多次偷襲,損兵折將。
在此期間,陸誠也對北方各個山寨的兵馬進行了整合擴編,將所有的人馬集中在一起,又招收了一批人手,湊夠一萬兩千人馬,整編成四個衛,每個衛三千人,分別為神武衛,威武衛,英武衛,雄武衛,合稱為揚威軍。
魯達、楊誌、袁朗、龐萬春4人分別擔任4個衛的衛指揮,史進、花榮、呂方、裴宣分別擔任4個衛的副指揮。
並且,陸誠給他們一年的發展時間,糧草物資管夠,任由他們發展壯大,在4年後,哪一個衛所屬的兵馬最多,兵員最精良,便會擁有新的編製。
等到一年後金國建國,並且繼續向西擴張的時候,就是陸誠麾下兵馬進軍遼東,建立根據地的時候。
陸誠計劃一年內將四個衛,擴充到八個衛,每個衛最好也從3000人擴充到5000人,有4萬兵力就足以占據遼東南部,擋住金國兵鋒,從而與金國一同西進,瓜分遼國,虎視大宋。
至於兵源問題,也絲毫不用擔心,隻要有錢有糧,就不愁招不來兵,哪裏都有活不下去的百姓。
就連後麵每個衛的名字,陸誠也早就規劃好了。將來還會有宣武、楊武、振武、奮武四衛,以及羽林衛、驍騎衛、鷹揚衛、錦衣衛,龍驤衛、鳳翔衛、豹韜衛、飛熊衛等等。
製定好未來的發展大計劃,陸誠還給每一個衛指揮準備了兩本書,一本書是新兵訓練手冊,另一本書是軍官戰術技能與戰略手冊。
陸誠手底下的這些將領,都隻能算是將才,而算不上帥才,帶個兩三千兵馬衝鋒陷陣還行,指揮萬人以上的軍隊作戰就有些不夠了。
因此,陸誠也隻能盡量指點他們,引發他們自主學習。
在這些人中,陸誠最看好的是楊誌和龐萬春,這兩個人多少懂一些韜略,讀過一些兵書,其他人就差點意思了。
等陸誠安排好北方的諸事,並沒有第一時間返回汴京,而是先回了一趟鄆城縣的陸家莊。
算算時間,家裏的三個女人也該生產了。考慮到這個年代的衛生條件,女人生孩子,基本上等於在鬼門關上走一遭,陸誠還真有些不放心……
堂堂大遼國的歲幣竟然被人劫了,還是在遼國境內,這讓遼國如何能忍?
得知消息的遼國邊軍守將,一邊派人火速將消息送回上京,一邊通知附近的部落,並親帶著兵馬追擊。
第二天一早,休息了一夜的人馬剛剛吃過早飯,正準備繼續趕路,隻聽一聲啼鳴響起,一頭草原雕俯衝而下,落在了陸誠肩膀上。
陸誠從鳥腿上取下一個竹筒,打開之後,從中取出一個紙條,隻見上麵寫著:追兵將至,距離十裏,騎兵三千。
陸誠看完紙條,招呼了一聲,一千二百騎兵立刻集合,等待著陸誠下令。
“弟兄們,那遼人怕我們回去的車馬不夠用,又跑來給我們送馬匹兵器來了。既然遼人這麽大方,我們也不能辜負了人家一番好意。魯達、史進,你二人率領步兵在此等候,看守物資。”
“是!”
“花榮、袁朗、楊誌、呂方、龐萬春,你們隨我去接收遼人送過來的馬匹兵器。”
“屬下遵命!”
隨著陸誠一聲令下,千餘騎兵一起縱馬,跟隨著陸誠的腳步,朝著背後的追兵迎了上去。
為了避免暴露身份,陸誠昨天帶人搶劫歲幣的時候,就刻意換了一身裝扮和馬匹,兵器也從精鋼長槍換成了普通長槍。
當兩方騎兵對衝而來的時候,對麵的遼兵並不知道衝在他們麵前的,正是當初讓他們避之不及的殺神。
隨著雙方第一波箭雨過後,兩方人馬很快衝撞在一起,一千二對三千,看似兵力懸殊,但雙方一交手,陸誠與他手下的幾員大將就如幾柄尖刀,直接破開了遼軍的3000騎兵,將他們分成一個個小部分,再也無法聚集在一起。
草原上的騎兵對衝,帶頭衝鋒的猛將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能夠直接破開敵軍的陣型,將敵人分割開來,在不斷的來回切割,就可以快速的掌握戰場的主動權。
並且,前方猛將開路路,撕開敵人的防禦,後麵跟著的騎兵就可以快速補刀收割人命,既能更快的有效殺傷敵人,也能大幅度避免己方傷亡。
除了陸誠本人,跟在他身後的幾人,也都是經過陸誠親手調教的一等一的猛將,衝鋒陷陣,所向披靡。
很快,一群猛將就憑著一往無前的勢頭兒,完全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殺的對方毫無還手之力,形成了一麵倒的優勢。
刀槍碰撞聲,駿馬嘶鳴聲,傷兵的慘嚎聲,將士們奮勇殺敵的喊殺聲,各種聲音響成一片,塵土飛揚、血花飛濺,遍地都是鮮血和殘肢斷臂。
這場戰鬥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從激烈的對戰演變成了一場追逐戰。
隻不過,這一次被追逐的對象成了潰逃的遼兵。
當一切停歇,士兵們開始打掃戰場,史進帶著一群步兵趕過來幫忙。
經過戰後統計,這場戰鬥又繳獲了一千三百匹戰馬,兩千多件刀槍兵器,以及一些鎧甲物資。最終逃出去的遼兵不到千人。
在草原上,想要全殲大股的騎兵,也並沒有那麽多容易,除非用更多的騎兵去圍攻。
而陸誠手下,目前也隻有在千餘騎兵,並且就兵員素質和訓練水平來說,也不如長期生活在馬背上的遼國騎兵。
不過,經此一戰之後,後續的遼國追兵一時之間也不敢輕易靠得太近,而是安心等待後續人馬的到來。
陸誠這邊打掃完戰場之後,就快速趕著馬匹與步兵會合,步兵迅速運送的物資,走小路過山區,進入大宋境內,騎兵則是繞過前去,從大宋邊軍防禦的薄弱點穿了過去,很快與步兵匯合。
當後續遼兵追上來的時候,已經失去了陸誠等人的蹤跡。
至此,遼國不僅失去了今年大宋送來的歲幣,還損失了幾千兵馬。
陸誠這邊又帶人趕了幾天的路,成功將這一批財物運回山寨的倉庫。
隨後,陸誠找了個機會,把這一批白銀直接裝進儲物空間。之後,這一批白銀會用來購買糧草、兵器,運送到這裏。
另一邊,被搶了歲幣的遼國,廣泛派兵搜尋了半個月,都沒有找到那一批歲幣的蹤跡,便向大宋派出使臣,請求宋朝派兵幫他們找回這一批歲幣。
宋徽宗接到邊軍傳來的急報,對遼國的無能又多了幾分認識。
與此同時,陸誠也返回邊境,並專門寫了一封信,詳細陳述了宋遼兩國邊軍對比,重點強調了遼軍的無能。
宋徽宗考慮再三,最終答應了遼國的請求,表麵上給前線將士下令,讓他們幫忙尋找遼國丟失的歲幣。暗地裏卻給陸誠下了一道密旨,讓他跟邊軍的將士們溝通一下,應付應付遼軍就行。
反正這一批稅幣已經送到了遼國手中,又不是在宋國境內丟的,與宋國也沒什麽關係,宋國也沒有那個責任和義務幫他們尋找。
陸誠收到信息,也是嗬嗬一笑,就算是宋徽宗不給他下密,他也知道該怎麽處理。
之後的事兒就顯而易見了,宋遼兩國邊軍互相配合,找了一兩個月,不但沒有找到那一批歲幣的蹤跡,中間遼軍的人馬還被多次偷襲,損兵折將。
在此期間,陸誠也對北方各個山寨的兵馬進行了整合擴編,將所有的人馬集中在一起,又招收了一批人手,湊夠一萬兩千人馬,整編成四個衛,每個衛三千人,分別為神武衛,威武衛,英武衛,雄武衛,合稱為揚威軍。
魯達、楊誌、袁朗、龐萬春4人分別擔任4個衛的衛指揮,史進、花榮、呂方、裴宣分別擔任4個衛的副指揮。
並且,陸誠給他們一年的發展時間,糧草物資管夠,任由他們發展壯大,在4年後,哪一個衛所屬的兵馬最多,兵員最精良,便會擁有新的編製。
等到一年後金國建國,並且繼續向西擴張的時候,就是陸誠麾下兵馬進軍遼東,建立根據地的時候。
陸誠計劃一年內將四個衛,擴充到八個衛,每個衛最好也從3000人擴充到5000人,有4萬兵力就足以占據遼東南部,擋住金國兵鋒,從而與金國一同西進,瓜分遼國,虎視大宋。
至於兵源問題,也絲毫不用擔心,隻要有錢有糧,就不愁招不來兵,哪裏都有活不下去的百姓。
就連後麵每個衛的名字,陸誠也早就規劃好了。將來還會有宣武、楊武、振武、奮武四衛,以及羽林衛、驍騎衛、鷹揚衛、錦衣衛,龍驤衛、鳳翔衛、豹韜衛、飛熊衛等等。
製定好未來的發展大計劃,陸誠還給每一個衛指揮準備了兩本書,一本書是新兵訓練手冊,另一本書是軍官戰術技能與戰略手冊。
陸誠手底下的這些將領,都隻能算是將才,而算不上帥才,帶個兩三千兵馬衝鋒陷陣還行,指揮萬人以上的軍隊作戰就有些不夠了。
因此,陸誠也隻能盡量指點他們,引發他們自主學習。
在這些人中,陸誠最看好的是楊誌和龐萬春,這兩個人多少懂一些韜略,讀過一些兵書,其他人就差點意思了。
等陸誠安排好北方的諸事,並沒有第一時間返回汴京,而是先回了一趟鄆城縣的陸家莊。
算算時間,家裏的三個女人也該生產了。考慮到這個年代的衛生條件,女人生孩子,基本上等於在鬼門關上走一遭,陸誠還真有些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