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張遼、太史慈三人,自從進入遼東境內,一路經徒河,過賓徒,至襄平,見到了完善的農田水利設施,見識過高大的水車,造型獨特的曲轅犁,見識到了臉上充滿希望的百姓,見到了精神十足的地方守備軍,也見識到了每一處城池的繁華。
在來到遼東之前,三人怎麽也沒想到,在這傳說中的苦寒之地,竟然是如此太平景象。
可當他們看到那位太守和他們一樣年輕時,三人心中就更加驚訝了。
見到陸誠之前,三人對陸誠就有過許多猜想,仁慈、智慧、英武,似乎任意一個美好的詞放在他身上都不為過。
當他們見到陸誠之後,才覺得一切幻想似乎都變成了真實。
據他們所知,陸誠來到遼東也僅僅不到兩年,就讓整個遼東變得如此安定祥和,隻能用一句天縱奇才來形容。
“太守,雲有一事不明。之前聽聞遼東乃是苦寒之地,百姓生活艱苦,食不果腹。為何太守到此僅僅兩年,就有這般氣象?”
陸誠微微一笑:“其實,百姓所求之事一直都很簡單,無非衣食住行。自我到達遼東之後,開荒地,興水利,重農商,減賦稅。土地之中能夠產出更多的糧食,百姓手中有餘糧,心中自然不慌。
而且,很多百姓活不下去,也是因為一些地方大族兼並土地,魚肉鄉裏,致使百姓無地可種,隻能成為他們的佃戶,甚至奴隸。萬事民為本。
隻要讓百姓能夠活下去,活得好,他們自然會擁戴我的每一項政策,我也好采取更多利民措施。同時,百姓家裏有了餘糧,有了財產,就更想保護自己的家庭、家人,更想維持好現在美好的生活。
如此,遼東上下軍民一心,則無往而不利。”
“太守能夠說出萬事民為本,仁德之心可見一斑。雲佩服!”
張遼也開口道:“遼生於雁門馬邑,身處邊陲,常有塞外胡人前來劫掠,飽經戰亂之苦。遙想十年之前,我雁門郡軍民曾聯合匈奴人,反攻檀石槐,卻大敗,死傷慘重。
遼少年時便立誌,餘生定要效仿冠軍侯,北上草原驅逐胡人。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聽聞將軍威震遼東,使烏桓、夫餘不敢來犯,遼心向往之。
今見遼東軍上下一心,軍容嚴整,定能遠征塞外,驅逐胡人。遼願為軍中一小卒,隻求能遂年少之誌!”
說著,張遼直接上前一步,拜倒在地:“張遼拜見主公!”
陸誠朗聲一笑,連忙上前扶起張遼:“文遠快快請起,我得文遠相助,他日定當北上,驅逐胡人,還邊陲百姓一個太平!”
趙雲見張遼已經拜倒,連忙緊隨其後:“方今天下將亂,百姓有倒懸之危。太守能施仁政,愛護百姓,雲亦願任憑驅使!趙雲拜見主公!”
太史慈也同樣拜倒:“太史慈,亦拜見主公!”
“好好好!我得三位猛將,如魚得水,如虎生翼,快哉,快哉!子龍、子義、文遠,快快請起!”
憑借三人在遼東的一路見聞,再加上與陸誠的一番交談,三人自然是選擇了認主。
確認了君臣關係之後,陸誠扶起三人,再次開口:“子龍、子義、文遠,你們三人剛到遼東,還不熟悉軍中情況,且未立下功勳,我若委以重任,恐眾將士難以敬服。若是你們願意,可先在襄平大營之中,參與日常訓練。待訓練結束之後,另行任命,你們以為如何?”
趙雲當先抱拳一禮:“主公,我等初來乍到,寸功未立,理當從士卒做起!雲願為軍中一馬弓手!”
太史慈也緊接著抱拳一禮:“大丈夫立世,功名當於馬上取。某也願做一步弓手!”
張遼不甘示弱:“遼自問不比兩位兄台差,自當從一小卒做起。”
陸誠點點頭:“也好,軍中訓練,三月為一期。一期之內,若你們能領一屯人馬,便為屯長。若你們能領一曲人馬,便為軍候。若是能領一部人馬,便可做都尉。在這裏,一切單憑本事。”
大漢軍製之中,一屯五十人。一曲的人數是200~500人。陸誠這裏都是滿編的500人一曲。
曲之上的編製為部,一部人馬可以有兩到五個曲,可以是左曲、右曲,也可以是左右前後曲等等。
漢朝的中央軍分為北軍和南軍。南軍包含衛尉、中尉,一般負責守衛宮廷安全,又稱衛士。北軍則屬於中央精銳,像後來曹操、袁紹等人所參與編練的新軍,西園八校尉,就屬於北軍。
地方軍隊的設置與中央軍略有不同,一縣之地負責掌管軍事的通常就是縣尉,一郡之地中,有長史、都尉等。
在一些位於邊陲的郡,會根據防區需要設置1~4個都尉。比較小的郡可能隻有一個都尉,比較大的可能會分為東西南北四都尉。
一些重要的關隘,也會有關都尉負責把守。
如果能夠做到都尉一職,也就意味著能夠獨領一軍,或是駐守一方,或是四處征戰。
趙雲三人聞言,互相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競爭的意思。
這三人一同到達遼東,除了趙雲還是白身,張遼和太史慈都在郡裏擔任書吏。
到了遼東之後,一切從頭開始,三人自然忍不住要好好較量較量,比試比試。
對此,陸誠自然是默許了,良性的競爭更能促進彼此的進步。三人都是大將之才,相信很快就能夠在軍中嶄露頭角。
陸誠手下如今已經有4郡41縣,自下有70萬人口,文武人才都比較稀缺。
隻要趙雲三人能夠盡快熟悉遼東的情況,陸誠就會直接任命提拔,讓他們快速成長起來,最好能夠坐鎮一方。
安排好一切之後,趙雲忽然找到陸誠:“主公,雲有一同鄉,名為夏侯蘭。此人明於律法,可為軍正。若是主公需要,我可書信一封,請人送去,讓他前來遼東。”
在來到遼東之前,三人怎麽也沒想到,在這傳說中的苦寒之地,竟然是如此太平景象。
可當他們看到那位太守和他們一樣年輕時,三人心中就更加驚訝了。
見到陸誠之前,三人對陸誠就有過許多猜想,仁慈、智慧、英武,似乎任意一個美好的詞放在他身上都不為過。
當他們見到陸誠之後,才覺得一切幻想似乎都變成了真實。
據他們所知,陸誠來到遼東也僅僅不到兩年,就讓整個遼東變得如此安定祥和,隻能用一句天縱奇才來形容。
“太守,雲有一事不明。之前聽聞遼東乃是苦寒之地,百姓生活艱苦,食不果腹。為何太守到此僅僅兩年,就有這般氣象?”
陸誠微微一笑:“其實,百姓所求之事一直都很簡單,無非衣食住行。自我到達遼東之後,開荒地,興水利,重農商,減賦稅。土地之中能夠產出更多的糧食,百姓手中有餘糧,心中自然不慌。
而且,很多百姓活不下去,也是因為一些地方大族兼並土地,魚肉鄉裏,致使百姓無地可種,隻能成為他們的佃戶,甚至奴隸。萬事民為本。
隻要讓百姓能夠活下去,活得好,他們自然會擁戴我的每一項政策,我也好采取更多利民措施。同時,百姓家裏有了餘糧,有了財產,就更想保護自己的家庭、家人,更想維持好現在美好的生活。
如此,遼東上下軍民一心,則無往而不利。”
“太守能夠說出萬事民為本,仁德之心可見一斑。雲佩服!”
張遼也開口道:“遼生於雁門馬邑,身處邊陲,常有塞外胡人前來劫掠,飽經戰亂之苦。遙想十年之前,我雁門郡軍民曾聯合匈奴人,反攻檀石槐,卻大敗,死傷慘重。
遼少年時便立誌,餘生定要效仿冠軍侯,北上草原驅逐胡人。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聽聞將軍威震遼東,使烏桓、夫餘不敢來犯,遼心向往之。
今見遼東軍上下一心,軍容嚴整,定能遠征塞外,驅逐胡人。遼願為軍中一小卒,隻求能遂年少之誌!”
說著,張遼直接上前一步,拜倒在地:“張遼拜見主公!”
陸誠朗聲一笑,連忙上前扶起張遼:“文遠快快請起,我得文遠相助,他日定當北上,驅逐胡人,還邊陲百姓一個太平!”
趙雲見張遼已經拜倒,連忙緊隨其後:“方今天下將亂,百姓有倒懸之危。太守能施仁政,愛護百姓,雲亦願任憑驅使!趙雲拜見主公!”
太史慈也同樣拜倒:“太史慈,亦拜見主公!”
“好好好!我得三位猛將,如魚得水,如虎生翼,快哉,快哉!子龍、子義、文遠,快快請起!”
憑借三人在遼東的一路見聞,再加上與陸誠的一番交談,三人自然是選擇了認主。
確認了君臣關係之後,陸誠扶起三人,再次開口:“子龍、子義、文遠,你們三人剛到遼東,還不熟悉軍中情況,且未立下功勳,我若委以重任,恐眾將士難以敬服。若是你們願意,可先在襄平大營之中,參與日常訓練。待訓練結束之後,另行任命,你們以為如何?”
趙雲當先抱拳一禮:“主公,我等初來乍到,寸功未立,理當從士卒做起!雲願為軍中一馬弓手!”
太史慈也緊接著抱拳一禮:“大丈夫立世,功名當於馬上取。某也願做一步弓手!”
張遼不甘示弱:“遼自問不比兩位兄台差,自當從一小卒做起。”
陸誠點點頭:“也好,軍中訓練,三月為一期。一期之內,若你們能領一屯人馬,便為屯長。若你們能領一曲人馬,便為軍候。若是能領一部人馬,便可做都尉。在這裏,一切單憑本事。”
大漢軍製之中,一屯五十人。一曲的人數是200~500人。陸誠這裏都是滿編的500人一曲。
曲之上的編製為部,一部人馬可以有兩到五個曲,可以是左曲、右曲,也可以是左右前後曲等等。
漢朝的中央軍分為北軍和南軍。南軍包含衛尉、中尉,一般負責守衛宮廷安全,又稱衛士。北軍則屬於中央精銳,像後來曹操、袁紹等人所參與編練的新軍,西園八校尉,就屬於北軍。
地方軍隊的設置與中央軍略有不同,一縣之地負責掌管軍事的通常就是縣尉,一郡之地中,有長史、都尉等。
在一些位於邊陲的郡,會根據防區需要設置1~4個都尉。比較小的郡可能隻有一個都尉,比較大的可能會分為東西南北四都尉。
一些重要的關隘,也會有關都尉負責把守。
如果能夠做到都尉一職,也就意味著能夠獨領一軍,或是駐守一方,或是四處征戰。
趙雲三人聞言,互相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競爭的意思。
這三人一同到達遼東,除了趙雲還是白身,張遼和太史慈都在郡裏擔任書吏。
到了遼東之後,一切從頭開始,三人自然忍不住要好好較量較量,比試比試。
對此,陸誠自然是默許了,良性的競爭更能促進彼此的進步。三人都是大將之才,相信很快就能夠在軍中嶄露頭角。
陸誠手下如今已經有4郡41縣,自下有70萬人口,文武人才都比較稀缺。
隻要趙雲三人能夠盡快熟悉遼東的情況,陸誠就會直接任命提拔,讓他們快速成長起來,最好能夠坐鎮一方。
安排好一切之後,趙雲忽然找到陸誠:“主公,雲有一同鄉,名為夏侯蘭。此人明於律法,可為軍正。若是主公需要,我可書信一封,請人送去,讓他前來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