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趙雲攻略常山郡,太史慈攻略中山國,陸誠則是統兵三萬,進軍河間國,準備與袁紹主力對戰。
與此同時,袁紹也盡起渤海郡所有兵馬,又緊急征募了一批兵士,再加上從韓馥那裏得來的一部分兵馬,總計十萬大軍,北上抵抗陸誠。
即便如此,麵對如今強大的遼東軍,袁紹心中仍舊沒底?
畢竟,如今的陸誠占據幽州並州,麾下兵馬早已超過二十萬,更有諸多猛將,謀士,兵精糧足,士氣如虹。
反觀袁紹,雖然同樣拉起來十萬兵馬,但其中一多半都是一些剛剛拿起兵器的民夫,都沒有經過像樣的訓練。
對於袁紹來說,唯一拿的出手的,或許就是他那四世三公的出身,還有諸侯聯盟盟主的身份了。
不過,在這亂世之中,當你擁有足夠的實力時,名聲與出身就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當你實力不足時,所謂的名聲和出身,都是虛的,能夠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故而,袁紹一麵領兵北上,一麵以袁家名義,向孔融、陶謙等各路諸侯求助,希望他們能夠發兵救援。
與此同時,遠在長安的董卓,得知各路諸侯的紛爭不休,也更加放心的享受起了美好的生活。
不過,李儒卻從未放鬆警惕,時刻關注著關外的局勢,尤其是遼東軍的動向。
當李儒得知陸誠已經拿下整個幽州,半個並州,又進兵冀州之時,便向董卓進言:“相國,那遼東陸誠乃當世梟雄,野心極大。如今占據二州之地,仍不滿足,我們必須加以防範。”
“依文優所言,該當如何防範?”
“眼下,那陸誠圖謀冀州,勢必會於袁紹等諸侯挑起衝突。不如上表天子,封袁紹為幽州牧,袁術為冀州牧。如此,袁氏兄弟二人勢必會與陸誠死戰到底。可再封曹操為並州刺史,引曹操前去攻打陸誠。
如此一來,陸誠所占之地名義上皆不受朝廷承認。再以朝廷名義,冊封各路諸侯,唯獨不封陸誠。
袁氏兄弟與曹操又可聯絡其諸侯,天下諸侯共討陸誠。那陸誠占據兩州之地,擁兵二十餘萬,本就兵強馬壯,非一路諸侯所能抗衡。若是各路諸侯共討陸誠,無論雙方誰勝誰負,皆會損失慘重,我等方可坐收漁翁之利。”
“此計甚妙,便依你所言。也讓那陸誠知道知道厲害。”
“相國,若是那陸誠兵敗,退守冀州,或許我們還可施以恩惠,使其倒向我們。”
“此言何解?”
“我們穩居關中,可進可守,即可驅虎吞狼,亦能使群狼傷虎,隻有雙方始終保持衝突,兩敗俱傷,才是對我們最有利的。”
“原來如此,就照此辦。”
此時,陸誠還不知道自己正在被遠在長安的李儒算計。不過,就算是知道了,陸誠也不在意。
占據了這麽大的地盤,又有了這麽多的兵力,陸誠的實力即便是麵對諸侯聯軍,也絲毫不懼。
當然,此時的李儒也不知道,長安城中同樣有人時刻謀劃著算計董卓。
同樣的,天下各路諸侯,地方各大世家,在這亂世之中,哪個沒有自己的算計呢?
就像那各路諸侯,今天會為了利益而互相結合聯盟,明天就會為了利益爭得麵紅耳赤,打的你死我活。
而陸誠要想成就霸業,勢必要與各路諸侯為敵,消滅任何一個擋在前進道路上的敵人。故而,陸誠不需要盟友,甚至當實力足夠之時,大義有沒有都無所謂了。
不過,以陸誠如今的實力,已經足夠吸引名臣謀士前來輔佐了。
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無論是謀士還是武將,都會選擇自己看好的主公投效。
陸誠帶兵馬剛進入河間國,就有傳令兵前來稟報:“報,帳外有一將,領三千兵馬來投。隨行的還有一位文士,正在帳外求見主公。”
“哦?快帶他們進來。”
不多時,陸誠就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沮授拜見太守。許久不見,太守風采更勝往昔。”
“原來是公與到了,快快請坐。有公與來助我,冀州唾手可得矣。”
“太守過譽了,即便是沒有沮授,憑借太守麾下兵馬,猛將,取冀州亦如探囊取物耳。沮授此來,特為太守引薦一位良將,此乃河間張合,字儁乂,之前曾在韓馥手下任軍司馬,因不願隨韓馥投袁紹,特來投奔太守。”
“久聞河間有名將張儁乂,今日一見,果有大將之風度。”
“張合亦久聞太守大名,願隨太守鞍前馬後。”
“張將軍快快請起!”
張合,乃是袁紹手下的河北四庭柱,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曹魏後期的第一猛將,一生之中征戰無數,曾與張遼、趙雲、龐德、黃忠、魏延、張飛等諸多名將都有過交手,一身武力值並不算低。
別看張合前期表現並不出眾,甚至還經常打敗仗。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個張合很聰明,懂得審時度勢。遇到打不過的會跑,並不會死磕,也因此能與黃忠、趙雲等人交手之後,還安然逃脫。
就算是實在逃不掉的情況下,還能在張飛手下撐個五十回合,再找機會逃跑。
長阪坡上,遇到已經完全殺紅了眼的趙雲,張合也是戰了十餘回合,發現勢頭不對,果斷掉頭就走,保命為先。
正是憑借著這種聰明勁,張合一直活到了曹魏後期,把關羽、張飛、黃忠、趙雲等人全都熬死了,最終成為了曹魏後期的名將。
後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讓馬謖駐守街亭,就是張合斷了馬謖的糧道,奪取街亭,使得諸葛亮進退失據,不得不退兵。
之後,在諸葛亮第4次北伐中,也是司馬懿不聽張合的勸告,非要派張合去追擊諸葛亮,導致張合被諸葛亮伏擊,死在了木門道。
至於那司馬懿是不是有意而為,就不得而知了。
被袁紹看重的河北四庭柱中,那顏良文醜雖猛,卻隻能為將,張合、高覽雖有帥才,卻並沒有顏良文醜那麽受重用。
說起來,這袁紹用人也很有意思,把手下分成武將和文臣。對於武將,袁紹的要求是什麽都不用想,也不許想,打敗了逃跑都不能想。
對於文臣,基本是想也沒用,想出來說了也沒用。除非你想的剛好和袁紹想法一致,袁紹才會聽你的。
收下張合、沮授,又多了三千兵馬,陸誠也不準備拖延時間,領兵長驅直入,尋找袁紹主力,準備一舉殲滅袁紹,掃清奪取冀州的最大障礙……
與此同時,袁紹也盡起渤海郡所有兵馬,又緊急征募了一批兵士,再加上從韓馥那裏得來的一部分兵馬,總計十萬大軍,北上抵抗陸誠。
即便如此,麵對如今強大的遼東軍,袁紹心中仍舊沒底?
畢竟,如今的陸誠占據幽州並州,麾下兵馬早已超過二十萬,更有諸多猛將,謀士,兵精糧足,士氣如虹。
反觀袁紹,雖然同樣拉起來十萬兵馬,但其中一多半都是一些剛剛拿起兵器的民夫,都沒有經過像樣的訓練。
對於袁紹來說,唯一拿的出手的,或許就是他那四世三公的出身,還有諸侯聯盟盟主的身份了。
不過,在這亂世之中,當你擁有足夠的實力時,名聲與出身就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當你實力不足時,所謂的名聲和出身,都是虛的,能夠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故而,袁紹一麵領兵北上,一麵以袁家名義,向孔融、陶謙等各路諸侯求助,希望他們能夠發兵救援。
與此同時,遠在長安的董卓,得知各路諸侯的紛爭不休,也更加放心的享受起了美好的生活。
不過,李儒卻從未放鬆警惕,時刻關注著關外的局勢,尤其是遼東軍的動向。
當李儒得知陸誠已經拿下整個幽州,半個並州,又進兵冀州之時,便向董卓進言:“相國,那遼東陸誠乃當世梟雄,野心極大。如今占據二州之地,仍不滿足,我們必須加以防範。”
“依文優所言,該當如何防範?”
“眼下,那陸誠圖謀冀州,勢必會於袁紹等諸侯挑起衝突。不如上表天子,封袁紹為幽州牧,袁術為冀州牧。如此,袁氏兄弟二人勢必會與陸誠死戰到底。可再封曹操為並州刺史,引曹操前去攻打陸誠。
如此一來,陸誠所占之地名義上皆不受朝廷承認。再以朝廷名義,冊封各路諸侯,唯獨不封陸誠。
袁氏兄弟與曹操又可聯絡其諸侯,天下諸侯共討陸誠。那陸誠占據兩州之地,擁兵二十餘萬,本就兵強馬壯,非一路諸侯所能抗衡。若是各路諸侯共討陸誠,無論雙方誰勝誰負,皆會損失慘重,我等方可坐收漁翁之利。”
“此計甚妙,便依你所言。也讓那陸誠知道知道厲害。”
“相國,若是那陸誠兵敗,退守冀州,或許我們還可施以恩惠,使其倒向我們。”
“此言何解?”
“我們穩居關中,可進可守,即可驅虎吞狼,亦能使群狼傷虎,隻有雙方始終保持衝突,兩敗俱傷,才是對我們最有利的。”
“原來如此,就照此辦。”
此時,陸誠還不知道自己正在被遠在長安的李儒算計。不過,就算是知道了,陸誠也不在意。
占據了這麽大的地盤,又有了這麽多的兵力,陸誠的實力即便是麵對諸侯聯軍,也絲毫不懼。
當然,此時的李儒也不知道,長安城中同樣有人時刻謀劃著算計董卓。
同樣的,天下各路諸侯,地方各大世家,在這亂世之中,哪個沒有自己的算計呢?
就像那各路諸侯,今天會為了利益而互相結合聯盟,明天就會為了利益爭得麵紅耳赤,打的你死我活。
而陸誠要想成就霸業,勢必要與各路諸侯為敵,消滅任何一個擋在前進道路上的敵人。故而,陸誠不需要盟友,甚至當實力足夠之時,大義有沒有都無所謂了。
不過,以陸誠如今的實力,已經足夠吸引名臣謀士前來輔佐了。
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無論是謀士還是武將,都會選擇自己看好的主公投效。
陸誠帶兵馬剛進入河間國,就有傳令兵前來稟報:“報,帳外有一將,領三千兵馬來投。隨行的還有一位文士,正在帳外求見主公。”
“哦?快帶他們進來。”
不多時,陸誠就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沮授拜見太守。許久不見,太守風采更勝往昔。”
“原來是公與到了,快快請坐。有公與來助我,冀州唾手可得矣。”
“太守過譽了,即便是沒有沮授,憑借太守麾下兵馬,猛將,取冀州亦如探囊取物耳。沮授此來,特為太守引薦一位良將,此乃河間張合,字儁乂,之前曾在韓馥手下任軍司馬,因不願隨韓馥投袁紹,特來投奔太守。”
“久聞河間有名將張儁乂,今日一見,果有大將之風度。”
“張合亦久聞太守大名,願隨太守鞍前馬後。”
“張將軍快快請起!”
張合,乃是袁紹手下的河北四庭柱,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曹魏後期的第一猛將,一生之中征戰無數,曾與張遼、趙雲、龐德、黃忠、魏延、張飛等諸多名將都有過交手,一身武力值並不算低。
別看張合前期表現並不出眾,甚至還經常打敗仗。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個張合很聰明,懂得審時度勢。遇到打不過的會跑,並不會死磕,也因此能與黃忠、趙雲等人交手之後,還安然逃脫。
就算是實在逃不掉的情況下,還能在張飛手下撐個五十回合,再找機會逃跑。
長阪坡上,遇到已經完全殺紅了眼的趙雲,張合也是戰了十餘回合,發現勢頭不對,果斷掉頭就走,保命為先。
正是憑借著這種聰明勁,張合一直活到了曹魏後期,把關羽、張飛、黃忠、趙雲等人全都熬死了,最終成為了曹魏後期的名將。
後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讓馬謖駐守街亭,就是張合斷了馬謖的糧道,奪取街亭,使得諸葛亮進退失據,不得不退兵。
之後,在諸葛亮第4次北伐中,也是司馬懿不聽張合的勸告,非要派張合去追擊諸葛亮,導致張合被諸葛亮伏擊,死在了木門道。
至於那司馬懿是不是有意而為,就不得而知了。
被袁紹看重的河北四庭柱中,那顏良文醜雖猛,卻隻能為將,張合、高覽雖有帥才,卻並沒有顏良文醜那麽受重用。
說起來,這袁紹用人也很有意思,把手下分成武將和文臣。對於武將,袁紹的要求是什麽都不用想,也不許想,打敗了逃跑都不能想。
對於文臣,基本是想也沒用,想出來說了也沒用。除非你想的剛好和袁紹想法一致,袁紹才會聽你的。
收下張合、沮授,又多了三千兵馬,陸誠也不準備拖延時間,領兵長驅直入,尋找袁紹主力,準備一舉殲滅袁紹,掃清奪取冀州的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