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這句話放在東漢末年這個時代,的確是再合適不過。在這個年代,絕大多數底層百姓的命運,不是餓死就是病死。
黃巾之亂前,大漢王朝約有5600萬人。到了西晉建立之時,天下人口已經銳減到1600多萬,人口減少數以千萬計。
人口下降這麽多,除了戰爭因素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各種天災、瘟疫。
漢末三國時期,也是華夏曆史上兩次小冰河世紀之一。
據史書記載,僅僅是從漢安帝到漢安獻帝的百年之內,大漢王朝有記載的災難有水災34次,旱災35次,蝗災19次,還有頻繁爆發的地震,幾乎每年都有天災。
再加上朝廷政治腐敗,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爭鬥不休,朝廷上的士大夫各自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勾心鬥角,根本沒人去關心普通老百姓的死活。
除了各種旱災、洪災、蝗災,瘟疫也是頻繁不斷。從169年到182年,短短十三年期間,大漢王朝就爆發了5次大型瘟疫,百姓死傷不計其數。
史書上有名的建安七子,也大多死於瘟疫之中。
赤壁之戰中,曹操之所以兵敗,也和瘟疫脫不了關係。就連鼎鼎大名的醫聖張仲景所在的家族,也因為瘟疫,在10年之內,家族200多人口銳減了一大半。
正因如此,才讓張仲景更加堅定決心苦研醫術,寫出了《傷寒雜病論》。
當然,連年的戰亂也加劇了各種天災。
後來的李榷郭汜禍亂長安,劫掠走了長安所有的糧食。導致長安百姓在饑餓中痛苦掙紮,最終不得不人吃人,僅僅是兩年時間,長安百姓所剩無幾。
就連曹操,也免不了遇到缺糧的情況。某次曹操領兵出征過程中,因為缺少軍糧,曹操手下謀士程昱,便帶兵洗劫了自己的家鄉東阿,給曹操帶回來了足夠的軍糧。當然,軍糧之中還摻雜了許多人肉幹。
不僅如此,就連身為皇帝的漢獻帝,也免不了餓肚子。
為此,大儒孔融還發表了吃人論:“三人同行,兩人聰俊,一人底下;饑年無食,謂宜食底下者,譬猶蒸一猩猩、煮一鸚鵡耳。”
意思就是說,3個人一起同行,有兩個人聰明,一個人比較笨,聰明人把笨人吃了,就像是吃了一頭猩猩、一隻鸚鵡一樣。
由此可見,後期各種天災爆發之時,人間是怎樣一番煉獄景象。
故而,這漢末三國雖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浪漫時代,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絕對是一個讓人絕望的時代。
也正因如此,熟悉曆史進程,了解將來形勢的陸誠,一直都在積極籌備種田屯糧,興修水利,加強基礎醫療建設,儲備各種應對天災的糧食、藥品等物資。
占據青州之後,陸誠治下擁有青冀幽並四州之地,人口超過千萬,更有青州、冀州兩個產糧大州,但陸誠仍舊不敢懈怠,始終把糧食儲備放在了第一位。
陸誠對糧食的這種重視程度,就連手下的謀士都有些不解。
不過,陸誠也並沒有過多解釋,農閑時就讓百姓修建各種抗旱抗澇的水利設施,修建可以長期儲存糧食的糧倉,改善城池的排水排汙體係,加強各種衛生防疫知識的學習。
如今,凡是陸誠治下的城池,城中街是幹幹淨淨,街道整潔,井然有序。每一座城池,每一處鄉鎮之中,都建設有一定數量的醫館。百姓們平時飲水必須煮沸,更需要注重個人衛生。
一開始,有些政策在實施的時候還會遇到一些抵製,可後來在官方的強行要求下,各項措施得以執行,疾病發病率的確大大降低,無論是城池,還是鄉裏的衛生條件都得到改善,百姓們也就都接受並開始擁護各項措施。
等到了收獲季節,青冀幽並四州的百姓收獲了大量的玉米、紅薯,家中有了一定的儲備糧食,心也就徹底安定下來。
這年頭,對於百姓來說,隻要還能有口吃的,能夠活得下去,誰又願意走上造反這條不歸路呢?
眼看著四州各地的糧食全都顆粒歸倉,陸誠也是鬆了口氣,隨後又關注起了青州、冀州等地冬小麥的播種工作。
陸誠這種高度重視農業的態度,也感染了手下的各級官吏,讓他們都對農事更加上心。
就連身為武將的趙雲、張遼等人,之前在秋收季節時,也各自親自帶兵幫助百姓收割糧食。
冀州,巨鹿郡征北將軍府衙。
陸誠坐在書案旁,看著各地匯報上來的糧食儲備,藥品儲備,滿意的點點頭,隨後看向坐在下方的周泰。
“幼平,最近水師訓練的如何了?”
“如今水師已有三萬兵馬,皆操練完畢,可堪一戰。”
如今,遼東水師已經完全發展起來,早期的那些小型船隻也都轉為了漁船,正好組建了一支近海捕魚隊,專門捕撈各種海鮮,製作成各種鹹魚幹,或是供給給軍隊,或是流入市場,又或者是儲存起來當做戰備糧。
陸誠又看向下方的魯肅:“子敬,今年的棉花產量如何?留下了多少種子?”
“啟稟主公,今年的棉花產量並不算太多,但已經留下了足夠種植萬畝之上的種子。明年就可以在青州、冀州廣泛種植。”
“這個也要多加留意,等到棉花普及開來,就可以製成棉衣、棉被,讓將士們和百姓拿來禦寒。”
其實,秦漢時期,華夏就已經出現了棉花。隻不過這時候的棉花,通常被當做花卉種植。
大漢朝的上林苑中,就種植了各種奇花異草,其中就有棉花。
遼東地區因為氣候原因,適合種植棉花的地方並不多,之前也並未廣泛推廣。
如今占據青州、冀州兩地,就可以大規模推廣了。
眼下已經是初平二年(191年),等到初平五年(194年),三輔之地爆發大旱,從4月到7月,幾乎滴雨未下,莊稼盡皆幹旱而死,又爆發特大蝗災,百姓相食,白骨堆積,才是真正的天災。
即便是陸誠如何的強大,也難以對抗天災,隻能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此時,長安城內,一場針對董卓的陰謀正在展開,曾經雄霸西涼的董仲穎,也即將迎來自己的謝幕………
這句話放在東漢末年這個時代,的確是再合適不過。在這個年代,絕大多數底層百姓的命運,不是餓死就是病死。
黃巾之亂前,大漢王朝約有5600萬人。到了西晉建立之時,天下人口已經銳減到1600多萬,人口減少數以千萬計。
人口下降這麽多,除了戰爭因素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各種天災、瘟疫。
漢末三國時期,也是華夏曆史上兩次小冰河世紀之一。
據史書記載,僅僅是從漢安帝到漢安獻帝的百年之內,大漢王朝有記載的災難有水災34次,旱災35次,蝗災19次,還有頻繁爆發的地震,幾乎每年都有天災。
再加上朝廷政治腐敗,宦官集團與外戚集團爭鬥不休,朝廷上的士大夫各自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勾心鬥角,根本沒人去關心普通老百姓的死活。
除了各種旱災、洪災、蝗災,瘟疫也是頻繁不斷。從169年到182年,短短十三年期間,大漢王朝就爆發了5次大型瘟疫,百姓死傷不計其數。
史書上有名的建安七子,也大多死於瘟疫之中。
赤壁之戰中,曹操之所以兵敗,也和瘟疫脫不了關係。就連鼎鼎大名的醫聖張仲景所在的家族,也因為瘟疫,在10年之內,家族200多人口銳減了一大半。
正因如此,才讓張仲景更加堅定決心苦研醫術,寫出了《傷寒雜病論》。
當然,連年的戰亂也加劇了各種天災。
後來的李榷郭汜禍亂長安,劫掠走了長安所有的糧食。導致長安百姓在饑餓中痛苦掙紮,最終不得不人吃人,僅僅是兩年時間,長安百姓所剩無幾。
就連曹操,也免不了遇到缺糧的情況。某次曹操領兵出征過程中,因為缺少軍糧,曹操手下謀士程昱,便帶兵洗劫了自己的家鄉東阿,給曹操帶回來了足夠的軍糧。當然,軍糧之中還摻雜了許多人肉幹。
不僅如此,就連身為皇帝的漢獻帝,也免不了餓肚子。
為此,大儒孔融還發表了吃人論:“三人同行,兩人聰俊,一人底下;饑年無食,謂宜食底下者,譬猶蒸一猩猩、煮一鸚鵡耳。”
意思就是說,3個人一起同行,有兩個人聰明,一個人比較笨,聰明人把笨人吃了,就像是吃了一頭猩猩、一隻鸚鵡一樣。
由此可見,後期各種天災爆發之時,人間是怎樣一番煉獄景象。
故而,這漢末三國雖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浪漫時代,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絕對是一個讓人絕望的時代。
也正因如此,熟悉曆史進程,了解將來形勢的陸誠,一直都在積極籌備種田屯糧,興修水利,加強基礎醫療建設,儲備各種應對天災的糧食、藥品等物資。
占據青州之後,陸誠治下擁有青冀幽並四州之地,人口超過千萬,更有青州、冀州兩個產糧大州,但陸誠仍舊不敢懈怠,始終把糧食儲備放在了第一位。
陸誠對糧食的這種重視程度,就連手下的謀士都有些不解。
不過,陸誠也並沒有過多解釋,農閑時就讓百姓修建各種抗旱抗澇的水利設施,修建可以長期儲存糧食的糧倉,改善城池的排水排汙體係,加強各種衛生防疫知識的學習。
如今,凡是陸誠治下的城池,城中街是幹幹淨淨,街道整潔,井然有序。每一座城池,每一處鄉鎮之中,都建設有一定數量的醫館。百姓們平時飲水必須煮沸,更需要注重個人衛生。
一開始,有些政策在實施的時候還會遇到一些抵製,可後來在官方的強行要求下,各項措施得以執行,疾病發病率的確大大降低,無論是城池,還是鄉裏的衛生條件都得到改善,百姓們也就都接受並開始擁護各項措施。
等到了收獲季節,青冀幽並四州的百姓收獲了大量的玉米、紅薯,家中有了一定的儲備糧食,心也就徹底安定下來。
這年頭,對於百姓來說,隻要還能有口吃的,能夠活得下去,誰又願意走上造反這條不歸路呢?
眼看著四州各地的糧食全都顆粒歸倉,陸誠也是鬆了口氣,隨後又關注起了青州、冀州等地冬小麥的播種工作。
陸誠這種高度重視農業的態度,也感染了手下的各級官吏,讓他們都對農事更加上心。
就連身為武將的趙雲、張遼等人,之前在秋收季節時,也各自親自帶兵幫助百姓收割糧食。
冀州,巨鹿郡征北將軍府衙。
陸誠坐在書案旁,看著各地匯報上來的糧食儲備,藥品儲備,滿意的點點頭,隨後看向坐在下方的周泰。
“幼平,最近水師訓練的如何了?”
“如今水師已有三萬兵馬,皆操練完畢,可堪一戰。”
如今,遼東水師已經完全發展起來,早期的那些小型船隻也都轉為了漁船,正好組建了一支近海捕魚隊,專門捕撈各種海鮮,製作成各種鹹魚幹,或是供給給軍隊,或是流入市場,又或者是儲存起來當做戰備糧。
陸誠又看向下方的魯肅:“子敬,今年的棉花產量如何?留下了多少種子?”
“啟稟主公,今年的棉花產量並不算太多,但已經留下了足夠種植萬畝之上的種子。明年就可以在青州、冀州廣泛種植。”
“這個也要多加留意,等到棉花普及開來,就可以製成棉衣、棉被,讓將士們和百姓拿來禦寒。”
其實,秦漢時期,華夏就已經出現了棉花。隻不過這時候的棉花,通常被當做花卉種植。
大漢朝的上林苑中,就種植了各種奇花異草,其中就有棉花。
遼東地區因為氣候原因,適合種植棉花的地方並不多,之前也並未廣泛推廣。
如今占據青州、冀州兩地,就可以大規模推廣了。
眼下已經是初平二年(191年),等到初平五年(194年),三輔之地爆發大旱,從4月到7月,幾乎滴雨未下,莊稼盡皆幹旱而死,又爆發特大蝗災,百姓相食,白骨堆積,才是真正的天災。
即便是陸誠如何的強大,也難以對抗天災,隻能做好最充分的準備。
此時,長安城內,一場針對董卓的陰謀正在展開,曾經雄霸西涼的董仲穎,也即將迎來自己的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