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巧玲滿五十五歲辦退休。退休當月,她在一家酒店請幾位哥們姐們吃餐飯。
平日難得一聚,大頭、何田香、蘭妹、馬馬年、玉輝都到了。
大家久不見,一見麵話就比米多。
年輕時的俊男靚女,盡管性格不變,但眼前已看不到青春的容貌,人樣大變,歲月像把殺豬刀啊!好在大家的身體不錯。
哥們姐們到了,大頭問馬巧玲:“馬老師,你家的那位還沒到?”
“我請的是哥們姐們啊!”馬巧玲解釋道。
“可我們想和葉醫師喝兩杯!”大頭說:“你打個電話給他,就說你的哥們姐們想見他。”
“是呀!”蘭妹假裝生氣:“馬老師,誰叫你再婚時,不請我們喝喜酒呢!”
“對不起大家了,都這把年紀了,我們也就低調點了。”
“連酒都不請,就把自己嫁了,不感到委屈嗎?”何田香說。
“哪來的委屈?他對我好啊!這次是哥們姐們的聚餐,放過我老公吧,下次讓他請大家吃飯好不好?你們看,菜都上了。”
“好吧!”大頭對服務員說:“阿妹,倒酒!”
酒席上,馬巧玲站起敬酒,感謝在座或不在座的哥們姐們,在漫漫的歲月裏給予的關照,情如手足。
“馬老師,都是兄弟姐妹,就別太客套啦!”大頭舉起酒杯:“來來來,為馬老師船到碼頭,車到站,幹杯!”
馬巧玲喝點紅酒臉就紅:“謝謝哥們,謝謝姐們!”
馬巧玲不用上課了,今後有大把時間自己支配。
哥馬馬年建議妹妹出去旅遊瀟灑,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了解了解國外的風土人情。
蘭妹說去跳廣場舞吧,快樂過好每一天。
大頭認為養老養老重在養,人退休了還是回龍榕村多住,村裏更適宜養老!”……
退休了,但過日子是沒有休可退的。每天去跳廣場舞太占用時間。旅遊還行,但總不能往外跑呀。
說到旅遊,剛退休時,馬巧玲和老公去了一趟海邊城市遊玩。
刺激的是身著沙灘衣褲,乘摩托遊艇到海邊景點拍照。遊艇離岸後,犁出一道弧後,靠上指定的景點拍照。景點人擠人,馬巧玲和老公互相幫拍一兩張照片後,就得離開。遊三個景點不到一個鍾頭。
開遊艇的男子黑不溜秋,他說:“兩位老板,前麵兩百米有個叫螃蟹礁的景點,要不要去拍照?遊個景點五十塊。”
兩公婆遊興正濃,沒多想就同意了。遊艇開足馬力,乘風破浪,兩公婆爽歪歪。挨近景點,拍完照,該返回了。開艇男子說:“付錢吧!”
老公將五十塊錢遞給男子。男子說:“那位大姐也要付五十塊啊!”
“你不是說遊個景點五十塊嗎?”馬巧玲意識到被蒙了!
“是啊,一人五十,兩人一百塊呀!”男子笑道。遊艇在搖晃著。
海上不是久留之地。老公掏出五十塊錢,硬棒棒地對男子說:“拿去吧!”……
遊艇靠岸後,馬巧玲對老公說:“走,投訴他,不為自己,也要為後來的遊客!”
海邊城市很美,大海更美。兩公婆玩得很開心!盡管遊玩時碰到了不愉快的事情……
老公和馬巧玲同月辦退休,醫院要返聘他。他說,休息半年後再返崗吧。老公育有一女,在管理家裏的超市。
馬巧玲每日在家做飯,送飯。如自己回村裏養老,老公留在城裏,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感情出問題呐!
退休了,馬老師無教一身鬆,不再有教務纏身,不再有家長的電話。以往早出晚歸的,腦子裏裝的都是教務和學生的事情。
退休一段時間了,腦子裏的事情老不能清空。習慣了忙進忙出,閑下來後馬老師很不自在。
怕老婆閑出病來,老公為馬巧玲找事做。“老婆,閑也是閑著,除了買菜做飯送飯,有空就到超市幫幫女兒,或回村看看老媽、賴東和家公吧!”
馬巧玲不過問超市的生意。如今去幫忙,豈不是又換個地方上班?“我還是陪你去買菜吧!一個禮拜回村一回就行。”退休前,買菜大都是老公的任務。
“好啊,男女搭配幹活不累。”老公說。
去商貿市場買菜,路過縣人民廣場後,還要步行二十多分鍾。
廣場四周十多年前移植的多棵木棉樹,粗大挺拔,一到春天每棵樹都是燦爛的花朵,在樓上看像一片片不會消失的彩霞。
那些榕樹,長得枝葉繁茂,濃蔭蔽天,近看似一把把永久撐著的綠傘。
廣場是縣城的一塊寶地。政府、學校、企事業單位在這裏舉辦過多種活動。這裏的設施有舞台、台階、廊架、雕塑、噴泉、花壇、水池;有高杆燈、庭院燈、草地燈。百姓來廣場活動形式多樣,有跳廣場舞,做拍背操,打太極拳,彈唱娛樂,散步或放風箏……
廣場成了馬巧玲和老公每天買菜都要路過的地方。
馬巧玲買菜次數多了,無師自通,但並非是一手付錢一手接貨那樣簡單。她曾買過帶膻味的排骨,過夜的豆腐、韭菜,買過散黃粘殼的雞蛋。花錢買教訓,後來不再犯錯了。
馬巧玲買菜講價廉物美,喜歡在菜市裏轉。她轉到哪裏,老公甘當跟屁蟲。葷菜塞滿兩個提袋後,兩人才離開市場。
回到家已是十點半鍾。休息了一會兒,兩公婆就進廚房弄午餐。
早晚散步,白天買菜做飯,搞衛生,下兩三盤跳棋,看看電視,聊聊天,睡覺。一天就這樣打發。
在家裏,馬巧玲形成了在煮晚飯前掃地拖地板的習慣。
一天她在掃飯廳地板時,發現靠衛生間牆邊擺放的兩個餐邊櫃前水淋淋的。水,那來的水?
這是一套三室一廳兩衛的商品房,老公說,是十年前購買的。
兩人趕緊把櫃子麵上的擺設品撿走,騰空櫃裏的東西,然後將兩個沉重的櫃子移開。
天,地腳磚以上的牆濕了大片,刮的膩子已脫落,水正慢慢地滲出。
“老公,趕快找師傅來修吧!”馬巧玲著急起來,趕緊去拿塑料盆、舊毛巾來清理地板上的水,
“我找物業去!”老公說。
“保修期早已過,還是出門看看亂貼的小廣告吧,上麵有水電維修的電話號碼。”馬巧玲說。
電話是馬巧玲打的,接電話的是姓寧的師傅。師傅說:他正忙,三天後上門。“水滲得厲害,你能不能快點?”
“別急嘛,我支你一招:不用水時把水的總閥關上就ok啦!”
好不容易等來了師傅。師傅查看了衛生間和牆滲漏處後,肯定地說:“是埋在牆裏的水管滲漏,得修。但動工前你得把衛生間的隔斷、池盆拆掉。”
“師傅,你順手拆吧,工錢好商量。”馬巧玲覺得另找師傅麻煩。
“隔行如隔山,你還是請專業的師傅吧。”
去哪找?馬巧玲心裏沒數。
看到馬巧玲為難的樣子,師傅說:“到建材市場去找。做衛浴生意的都有上門安裝衛浴的師傅。”
準備就緒,開工了!師傅父子上陣。電鑽在響,聲聲刺耳,吵了整棟樓。
衛生間裏滿是灰塵,悶熱難耐,盡管排氣扇在拚命地工作。兒子小心翼翼打鑽,老爸用起子將瓷磚、水泥揭開,很快兩根綠色的水管露了出來。經查,滲漏點就在水管的兩個接頭。
快到煮晚飯時,父子倆才把新的水管換上。試水沒問題後,師傅交代,觀察一兩天沒事,就可以抹灰貼瓷磚了。
抹灰貼瓷磚前,還得跑趟建材市場,為水工備好河沙、水泥和瓷磚。
馬巧玲一算,衛生間滲漏,找師傅,停工,做工,搞衛生,前後花了半個月時間。
做工時,房門緊閉,衛生間成了工場,飯廳客廳的空間讓櫃子、隔斷、池盆和建材擠滿,桌椅沙發盡是抹不淨的灰塵。
平靜的生活,不平靜。上班時忙,忙的是教學。退休後不閑,忙的是家事。吃穿住行的家事總是沒完沒了的,能閑嗎?
平日難得一聚,大頭、何田香、蘭妹、馬馬年、玉輝都到了。
大家久不見,一見麵話就比米多。
年輕時的俊男靚女,盡管性格不變,但眼前已看不到青春的容貌,人樣大變,歲月像把殺豬刀啊!好在大家的身體不錯。
哥們姐們到了,大頭問馬巧玲:“馬老師,你家的那位還沒到?”
“我請的是哥們姐們啊!”馬巧玲解釋道。
“可我們想和葉醫師喝兩杯!”大頭說:“你打個電話給他,就說你的哥們姐們想見他。”
“是呀!”蘭妹假裝生氣:“馬老師,誰叫你再婚時,不請我們喝喜酒呢!”
“對不起大家了,都這把年紀了,我們也就低調點了。”
“連酒都不請,就把自己嫁了,不感到委屈嗎?”何田香說。
“哪來的委屈?他對我好啊!這次是哥們姐們的聚餐,放過我老公吧,下次讓他請大家吃飯好不好?你們看,菜都上了。”
“好吧!”大頭對服務員說:“阿妹,倒酒!”
酒席上,馬巧玲站起敬酒,感謝在座或不在座的哥們姐們,在漫漫的歲月裏給予的關照,情如手足。
“馬老師,都是兄弟姐妹,就別太客套啦!”大頭舉起酒杯:“來來來,為馬老師船到碼頭,車到站,幹杯!”
馬巧玲喝點紅酒臉就紅:“謝謝哥們,謝謝姐們!”
馬巧玲不用上課了,今後有大把時間自己支配。
哥馬馬年建議妹妹出去旅遊瀟灑,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了解了解國外的風土人情。
蘭妹說去跳廣場舞吧,快樂過好每一天。
大頭認為養老養老重在養,人退休了還是回龍榕村多住,村裏更適宜養老!”……
退休了,但過日子是沒有休可退的。每天去跳廣場舞太占用時間。旅遊還行,但總不能往外跑呀。
說到旅遊,剛退休時,馬巧玲和老公去了一趟海邊城市遊玩。
刺激的是身著沙灘衣褲,乘摩托遊艇到海邊景點拍照。遊艇離岸後,犁出一道弧後,靠上指定的景點拍照。景點人擠人,馬巧玲和老公互相幫拍一兩張照片後,就得離開。遊三個景點不到一個鍾頭。
開遊艇的男子黑不溜秋,他說:“兩位老板,前麵兩百米有個叫螃蟹礁的景點,要不要去拍照?遊個景點五十塊。”
兩公婆遊興正濃,沒多想就同意了。遊艇開足馬力,乘風破浪,兩公婆爽歪歪。挨近景點,拍完照,該返回了。開艇男子說:“付錢吧!”
老公將五十塊錢遞給男子。男子說:“那位大姐也要付五十塊啊!”
“你不是說遊個景點五十塊嗎?”馬巧玲意識到被蒙了!
“是啊,一人五十,兩人一百塊呀!”男子笑道。遊艇在搖晃著。
海上不是久留之地。老公掏出五十塊錢,硬棒棒地對男子說:“拿去吧!”……
遊艇靠岸後,馬巧玲對老公說:“走,投訴他,不為自己,也要為後來的遊客!”
海邊城市很美,大海更美。兩公婆玩得很開心!盡管遊玩時碰到了不愉快的事情……
老公和馬巧玲同月辦退休,醫院要返聘他。他說,休息半年後再返崗吧。老公育有一女,在管理家裏的超市。
馬巧玲每日在家做飯,送飯。如自己回村裏養老,老公留在城裏,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感情出問題呐!
退休了,馬老師無教一身鬆,不再有教務纏身,不再有家長的電話。以往早出晚歸的,腦子裏裝的都是教務和學生的事情。
退休一段時間了,腦子裏的事情老不能清空。習慣了忙進忙出,閑下來後馬老師很不自在。
怕老婆閑出病來,老公為馬巧玲找事做。“老婆,閑也是閑著,除了買菜做飯送飯,有空就到超市幫幫女兒,或回村看看老媽、賴東和家公吧!”
馬巧玲不過問超市的生意。如今去幫忙,豈不是又換個地方上班?“我還是陪你去買菜吧!一個禮拜回村一回就行。”退休前,買菜大都是老公的任務。
“好啊,男女搭配幹活不累。”老公說。
去商貿市場買菜,路過縣人民廣場後,還要步行二十多分鍾。
廣場四周十多年前移植的多棵木棉樹,粗大挺拔,一到春天每棵樹都是燦爛的花朵,在樓上看像一片片不會消失的彩霞。
那些榕樹,長得枝葉繁茂,濃蔭蔽天,近看似一把把永久撐著的綠傘。
廣場是縣城的一塊寶地。政府、學校、企事業單位在這裏舉辦過多種活動。這裏的設施有舞台、台階、廊架、雕塑、噴泉、花壇、水池;有高杆燈、庭院燈、草地燈。百姓來廣場活動形式多樣,有跳廣場舞,做拍背操,打太極拳,彈唱娛樂,散步或放風箏……
廣場成了馬巧玲和老公每天買菜都要路過的地方。
馬巧玲買菜次數多了,無師自通,但並非是一手付錢一手接貨那樣簡單。她曾買過帶膻味的排骨,過夜的豆腐、韭菜,買過散黃粘殼的雞蛋。花錢買教訓,後來不再犯錯了。
馬巧玲買菜講價廉物美,喜歡在菜市裏轉。她轉到哪裏,老公甘當跟屁蟲。葷菜塞滿兩個提袋後,兩人才離開市場。
回到家已是十點半鍾。休息了一會兒,兩公婆就進廚房弄午餐。
早晚散步,白天買菜做飯,搞衛生,下兩三盤跳棋,看看電視,聊聊天,睡覺。一天就這樣打發。
在家裏,馬巧玲形成了在煮晚飯前掃地拖地板的習慣。
一天她在掃飯廳地板時,發現靠衛生間牆邊擺放的兩個餐邊櫃前水淋淋的。水,那來的水?
這是一套三室一廳兩衛的商品房,老公說,是十年前購買的。
兩人趕緊把櫃子麵上的擺設品撿走,騰空櫃裏的東西,然後將兩個沉重的櫃子移開。
天,地腳磚以上的牆濕了大片,刮的膩子已脫落,水正慢慢地滲出。
“老公,趕快找師傅來修吧!”馬巧玲著急起來,趕緊去拿塑料盆、舊毛巾來清理地板上的水,
“我找物業去!”老公說。
“保修期早已過,還是出門看看亂貼的小廣告吧,上麵有水電維修的電話號碼。”馬巧玲說。
電話是馬巧玲打的,接電話的是姓寧的師傅。師傅說:他正忙,三天後上門。“水滲得厲害,你能不能快點?”
“別急嘛,我支你一招:不用水時把水的總閥關上就ok啦!”
好不容易等來了師傅。師傅查看了衛生間和牆滲漏處後,肯定地說:“是埋在牆裏的水管滲漏,得修。但動工前你得把衛生間的隔斷、池盆拆掉。”
“師傅,你順手拆吧,工錢好商量。”馬巧玲覺得另找師傅麻煩。
“隔行如隔山,你還是請專業的師傅吧。”
去哪找?馬巧玲心裏沒數。
看到馬巧玲為難的樣子,師傅說:“到建材市場去找。做衛浴生意的都有上門安裝衛浴的師傅。”
準備就緒,開工了!師傅父子上陣。電鑽在響,聲聲刺耳,吵了整棟樓。
衛生間裏滿是灰塵,悶熱難耐,盡管排氣扇在拚命地工作。兒子小心翼翼打鑽,老爸用起子將瓷磚、水泥揭開,很快兩根綠色的水管露了出來。經查,滲漏點就在水管的兩個接頭。
快到煮晚飯時,父子倆才把新的水管換上。試水沒問題後,師傅交代,觀察一兩天沒事,就可以抹灰貼瓷磚了。
抹灰貼瓷磚前,還得跑趟建材市場,為水工備好河沙、水泥和瓷磚。
馬巧玲一算,衛生間滲漏,找師傅,停工,做工,搞衛生,前後花了半個月時間。
做工時,房門緊閉,衛生間成了工場,飯廳客廳的空間讓櫃子、隔斷、池盆和建材擠滿,桌椅沙發盡是抹不淨的灰塵。
平靜的生活,不平靜。上班時忙,忙的是教學。退休後不閑,忙的是家事。吃穿住行的家事總是沒完沒了的,能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