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頷首微笑:“正是如此,這顆主量子糾纏血靈珠不僅是所有量子血靈珠排名第二的存在,它的第四代擁有者還曾經是大名鼎鼎的心學大師王陽明。王陽明最令人敬仰之處在於他致力於讓世人的內心得到完善與提升,如此一來,還有何種具體的困難是他無法戰勝的呢?又有哪項成功是他無法企及的呢?”


    劉伯溫講到這裏,感歎地說:“一代大儒黃宗羲曾說過:‘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確實,如果不學習陽明心學,我們又該向誰求教呢?相比之下,你身上所擁有的那顆天字級別的量子虛無血靈珠雖然珍貴,但與張其金身上的主量子糾纏血靈珠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


    劉赫傑提出質疑:“國師,即便龍鳳聯盟的人得知了量子糾纏血靈珠出世的消息,他們也未必會相信呀!”


    “確實,龍鳳聯盟的人或許對張其金擁有量子糾纏血靈珠這種說法未必會相信,但我們可以巧妙地把張其金擁有主量子糾纏血靈珠的消息放出去,隻要我們能夠讓西蕭集團、琦金國際企業集團、東潤集團、南炎集團等諸多勢力知道這件事就行了,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轉換他們圍剿你的目的,讓他們去爭搶張其金身上的量子糾纏血靈珠,這樣一來,你所承受的壓力自然就會大大降低了。”


    劉赫傑聽了劉伯溫的話,恍然大悟,說道:“國師的計謀的確是妙極了,如此一來,不僅我的壓力可以得到緩解,而且這些擁有量子血靈珠的企業集團就會陷入混戰之中,到時就會搞得元氣大傷,那時的我,即使沒有張其金的幫助,也可以獨自一人前往昭通青龍洞去尋找主量子虛無血靈珠了。”


    劉伯溫進一步獻策:“實際上,這也取決於你是否敢於冒險,如果你有足夠的決心,不要說一個張其金了,就是十個張其金,你也完全可以設法除掉他,到時奪取他手中的主量子糾纏血靈珠。一旦他身亡,主量子血靈珠便唾手可得。到那時,你豈不是如魚得水,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了。”


    劉赫傑舔了舔嘴唇,不得不承認,劉伯溫的這個計謀實在是讓他心動不已。


    “關於量子糾纏血靈珠,除了具備洪荒之力外,據說還具有瞬間移動的能力,這些能力都是極其罕見的。按照您的建議,我固然可以采取行動,除掉張其金,奪取他手中的主量子糾纏血靈珠,但這樣一來,難免會引來更多的其他擁有量子血靈珠的企業集團的追殺,到那時,我恐怕就會像國師您多次辭官一樣,連覺也睡得不踏實了。”劉赫回應道。


    在曆史上,劉伯溫的確是經曆了多次辭官的,他首次辭官是在公元1340年,他在元朝擔任了四五年的副縣長後,因嫌職位卑微、晉升無望,且與同僚關係緊張,故而選擇離職。


    公元1349年,劉伯溫再次辭官,原因則是他越權檢舉其他官員,遭到上級責難,不得已之下隻好辭職。


    盡管劉伯溫有過兩次辭官的經曆,但他始終未能釋懷,直到公元1352年,當友人為其引薦“平亂”之職時,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份工作。


    劉伯溫於公元1358年第三次辭官,這次的導火索是他原本被擢升為五品官員,卻又被貶為七品,甚至失去了參與軍務的資格,這使得他怒不可遏,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幸運的是,此次辭官為他帶來了轉機,使他後來有機會受邀入職明朝。


    劉伯溫在元朝任職地方官長達25年,之後又在朱元璋麾下擔任中央官職長達十年。


    縱觀劉伯溫的政治生涯,雖然他是明朝的開國元老之一,但卻未能獲得朱元璋足夠的重視與褒獎,隻是被簡單地封賞為最後一等,這對一向追求權力的劉伯溫而言,無疑是一種深深的挫敗感。


    正是這種挫敗感,再加上當時已年近花甲,前途渺茫,劉伯溫終於作出了第四次辭官,他的這次辭官,其目的是試圖以此引起朱元璋的注意,進而獲得更高的職位。


    然而,遺憾的是,朱元璋對此並未給予挽留注,而是直接就允許了劉伯溫的辭官請求,讓他直接返回了家鄉,連京城都不準停留。


    “哈哈……哈哈……你自幼便是我親自教導,你的心思我怎會不知?你早已對他手中的量子糾纏血靈珠虎視眈眈發,隻是擔心無法戰勝他罷了,難道不是嗎?你就不要用我的辭官經曆來給自己找借口了。”劉伯溫有些慍怒地說道。


    劉赫傑輕蹙眉頭,沉聲道:“國師怎麽能這樣想呢,你畢竟是獨具慧眼的高人,難道您就不明白身懷量子糾纏血靈珠的可不是泛泛之輩,更何況他表姐的能力我們還一無所知,如果他表姐也是一個高手,我們冒然出手的話,那會後患無窮的。既然我們暫時得以脫身,但日後她向我們報複,對我們來說也是致命的打擊。”


    “他表姐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在這次營救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了解她的實力了。所以,我的建議是,對於搶奪張其金身上的量子血靈珠一事,我們還得從長計議。更何況張其金此人,表麵上看是憨厚得有些無知無識,實則是心靈聰敏,我們不得不小心提防。”劉伯溫分析道。


    “嗯……”劉赫傑默許地點頭應聲。


    劉伯溫繼續說道:“量子虛無血靈珠如果能夠與量子糾纏血靈珠聯合起來使用,那它們所具備的能力可以說是雙劍合璧,如果這兩種量子血靈珠的能力都匯聚在同一個人身上,那麽,在天樞城,恐怕是無人能將其擒獲的,如果他想逃走,無人能擋。”


    說到此處,劉伯溫略作停頓,繼而補充說道:“量子虛無血靈珠的‘運籌帷幄’之力,可開啟天眼,隨意窺探世間萬物,此等能力對於瞬間移動而言,可謂絕配。瞬間移動雖然便捷,如果若盲目使用的話,難免會遭遇未知的風險。如果借助‘運籌帷幄’的力量,就可以提前預知何處安全,何處有危險,從而能夠隨心移動。”


    “國師說得非常對,這兩種力量融合在一起,實在是妙不可言。王陽明之所以被譽為明代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以及軍事家,不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學說,更能統領軍隊征戰四方,堪稱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被後人尊稱為明朝第一牛人,皆因他掌握了量子糾纏血靈珠的大部分功能,如果他掌握了最後一項功能,無雙覺醒的話,那就真的天下無敵了。因此,在下鬥膽詢問,國師當時與王陽明都是大明王朝的人,而王陽明在被追殺的過程中去活了下來,而國師在追隨朱元璋之後,卻被他誅殺了了,國師就沒有一絲怨言嗎?”劉赫傑向劉伯溫詢問道。


    據曆史記載,在追隨朱元璋的開國功臣之中,在朱元璋取得天下之後,很多英勇將領都慘遭朱元璋的毒手,唯有劉伯溫在前期幸存了下來。


    據史學家統計,1370年,朱元璋所封功臣共計37人,但在朱元璋駕崩之前,很多人,或父或子都被朱元璋所殺害,或被流放,或被被削爵,這些人竟然多達31人,而這些還沒有包含那些被秘密處決的人數。


    在朱元璋統領江山的前期,正因有這麽多的人被視為叛徒,他們被朱元璋誅殺後,就使原本排名靠後的劉伯溫一躍成為“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首屈一指”的佼佼者。


    在朱元璋覺得身邊無人所用時,就把劉伯溫提到了一個曆史高度,尤其是在劉伯溫死了139年的時候,也就是到了1514年,大明王朝就賜予劉伯溫國師的封號,並含蓄地表達了對劉伯溫崇高業績的認可,於是稱他為“慷慨有誌,剛毅多謀,學為帝師,才稱王佐”、“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


    為何大明王朝的皇帝在劉伯溫死了139年後才想起賜封他呢?原來,正是由於劉伯溫生前佩戴的主量子虛無血靈珠在他離世之後便消失不見了。


    令人驚訝的是,劉伯溫的靈魂竟然並未寄身於主量子虛無血靈珠內,而是選擇寄居在他親手分離而出的那顆天字級的量子虛無血靈珠之中,這真的令人有些預想不到。


    “我怎能會沒有怨言呢?有怨言又有什麽用呢?畢竟我已經死了。在我活著的時候,本國師曾在明朝建國初期擔任謀士之職,算起來在朱元璋的帳下隻是充當了一名智囊的角色。尤其是在朱元璋做了皇帝,我在他手下當了太史令一職時,我主要的職責就是幫助朱元璋編纂曆法書籍,觀測天象、起草詔書、記載史實、編輯史書、整理國家典藏以及主持祭祀等多項事務,這對我來說,這算是大材小用了,我怎能會沒有怨言呢!”劉伯溫淡然回應道。


    “國師,我覺得如果您當年擁有量子虛無血靈珠的話,如果又得到量子糾纏血靈珠的話,恐怕您就不會淪落到被誅殺的下場了。”


    “這也不能這麽說,萬事皆有因果,因果循環,自有定數,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天注定了的,靠我們凡人的力量是無法改變的。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深信自身的命運乃是受天道法則所操控的。試想一下,如果我同時擁有量子虛無血靈珠和量子糾纏血靈珠的話,我的力量就會過於強大,天道怎能會放過我。如果我與天道分庭抗禮的話,你不妨想想,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的結局又會如何呢?”劉伯溫以沉穩的語氣反問道。


    劉赫傑想想也對,命運,這是一個既古老又充滿神秘色彩的話題。命運如流水般變幻不定,正是命運深邃奧妙的真實體現;況且在漫長的歲月之中,人們以種種神秘主義、玄秘之術,進行所謂的“占卜預測”,進而更增添了命運的神秘氣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量子血靈珠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其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其金並收藏量子血靈珠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