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於玉》之一


    仙緣夢斷吳青庵


    青庵與白於玉的奇緣:才子之誌與仙人之謎


    吳青庵筠,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才情,仿佛天賦異稟,其文章辭藻華麗,構思獨特,令人拍案叫絕。


    他的名聲早已傳遍四方,成為文人墨客口中的佳話。


    葛太史,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對青庵的才華也是欽佩不已。


    他閱讀青庵的文章,時常陷入沉思,對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智慧深感折服,遂決定結識這位青年才俊。


    葛太史委托自己的友人,尋找合適的時機,邀請青庵前來相見。


    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青庵應邀而至。


    葛太史見青庵年紀輕輕,卻文思敏捷,言辭犀利,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惜才之情。


    他感慨道:


    “世間竟有如此才俊,卻長久屈居於貧賤之中,真是可惜啊!”


    葛太史想到自己女兒琳娘,姿色絕美,才藝雙馨,名滿天下。


    他心中萌生了一個念頭,若能將女兒許配給青庵,必是一段佳話。


    於是,他向鄰人道:


    “倘若吳生能奮發向上,一展宏圖,我願以吾之女兒許配與他,共度此生。”


    此言一出,鄰裏紛紛稱讚葛太史的高瞻遠矚。


    青庵聽聞此言,心中大喜。他堅信自己有著過人的才華,隻需一個契機,便可一飛衝天。


    秋闈考試的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


    他意外落榜,心中雖有失落,卻仍抱有希望。


    他派人向葛太史傳話:


    “富貴乃命中注定,隻是遲早之事。”


    “請給我三年時間,若不成,再議婚事。”


    葛太史聽聞青庵的誓言,心中既感欣慰又覺擔憂。


    他深知青庵的才華,但也明白仕途的艱辛。


    他還是決定給青庵一個機會,希望他能夠不負所望。


    在這三年裏,青庵刻苦攻讀,日夜不輟。


    他將自己沉浸在書海中,力求一雪前恥。


    一日月明之夜,忽有一秀才造訪。


    此人白皙如玉,短須飄逸,細腰長爪,風度翩翩。


    他自稱白於玉,與青庵相談甚歡。


    二人共同討論詩詞歌賦,青庵對白於玉的才情深感敬佩,遂留其住宿。


    次日,白於玉欲去,青庵不舍。


    他懇請白於玉常來相聚,白於玉感其情深意重,便答應在此借住。


    二人約定日期,依依惜別。


    至約定之日,一蒼頭先至,送來炊具等物。


    不久,白於玉乘駿馬如龍而至,青庵另設屋舍,安頓其居住。


    白於玉在青庵家中住下後,二人更是親密無間。


    青庵發現,白於玉所讀之書,皆非尋常所見,亦無時文之跡。


    他心中詫異,遂問其故。


    白於玉笑著說:


    “士人各有誌向,我非功名中人。”


    他向青庵傳授了一卷秘籍,乃是吐納之術。


    青庵雖覺深奧難懂,但見白於玉一片誠意,遂將之置之案頭。


    他日,白於玉問青庵:


    “我所授之術,乃《黃庭》之要道,乃成仙之階梯。”


    “你為何不感興趣?”


    青庵笑曰:


    “我所求者非此。且求仙者需斷絕情緣,萬念俱寂。”


    “我尚有家族之責,未能做到。”


    青庵用一句《孟子》上的話笑著說: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白於玉也笑著套用一句《孟子》上的話回敬道:


    “‘王請無好小色。’你愛的是誰?”


    青庵就把情況都告訴了他。


    白於玉懷疑葛太史女兒未必真美。


    青庵說:


    “這是遠近都聞名的,不是我眼光低。”


    他向白於玉道出了自己的心事——葛太史之女琳娘。


    白於玉聞言,微笑不語。


    不久後的一日,白於玉突然收拾行囊準備離開。


    青庵心中淒然不舍,言辭懇切地挽留他。


    白於玉心意已決,命童子先負裝行。


    二人在門口依依惜別。


    忽見一青蟬鳴落案間,白於玉辭曰:


    “我的馬車已備,從此別過。若思念我時,可拂我榻而臥之。”


    言罷,他瞬間化作小指般大小,翩然跨上蟬背,振翅高飛消失在雲端之中。


    青庵見狀驚愕不已,他這才明白白於玉非尋常之人。


    他悵然若失地站在門口,久久未能回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連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摘星箋紅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摘星箋紅葉並收藏白話連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