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城之中,有一位楚家銀台大人的公子,自幼便與馮不二同窗共讀,筆墨為伴,兩人情誼深厚,相處間頗為親密無間。


    轉眼間,馮不二竟得了一位狐仙為妻,此事在城中傳為美談。


    楚公子聞訊,非但不以為怪,反而心生歡喜,帶著豐厚的禮物前來賀喜,親自登門舉杯共飲,以示慶賀。


    數日之後,楚公子又遣人送來請帖,誠邀馮不二前往府中赴宴。


    十四娘得知此事,眉頭微蹙,對馮不二輕聲言道:


    “那日公子來訪,我暗中窺視,見他目若猿精,鼻似鷹喙,此乃狡黠多疑之相,非是長久相交之人。”


    “夫君,此宴不宜前往。”


    馮不二聽後,雖覺十四娘之言過於謹慎,但仍點頭應允,答應不去赴宴。


    次日清晨,楚公子卻親自上門造訪,麵帶笑意,詢問馮不二為何爽約,並獻上自己新作的詩文以示其才:


    春風拂麵柳絲長,


    燕子歸來築舊梁。


    月下花前獨酌酒,


    醉中夢裏憶紅妝。


    雲開霧散天高遠,


    水綠山青景未央。


    欲寄相思千裏外,


    不知何處是歸鄉。


    馮不二閱後,心中暗笑,他點評道:


    “楚兄此詩,春意盎然,柳絲輕舞間似有無限柔情,然細品之下,卻覺意境平平,猶如清湯寡水,少了那麽幾分滋味。”


    “月下獨酌,本是文人雅士之趣,但“醉中夢裏憶紅妝”一句,略顯俗套,未脫窠臼。”


    “至於雲開霧散與水綠山青,雖寫景如畫,卻未能寓情於景,令人讀後難以共鳴。”


    “末句欲寄相思千裏外,情感倒是真摯,隻是不知何處是歸鄉一句,略顯哀婉有餘,而力量不足,似乎公子心中亦存迷茫。”


    “不過,楚能親筆獻詩,足見誠意,馮某鬥膽妄言,還望公子勿怪。”


    “作詩如釀酒,需曆經時日,方能醇厚。”


    “楚兄若能多曆風雨,廣閱群書,他日定能妙筆生花,寫出驚世駭俗之作。”


    “而今之詩,權當試筆之作,一笑置之可也。”


    馮不二點評楚公子詩後,心生共鳴,遂提筆和之,並附點評於後,以資共賞:


    和公子詩


    春風又綠江南岸,


    柳色青青映水長。


    燕子呢喃尋舊壘,


    花間獨步覓新芳。


    月下清歌誰與共,


    醉眼朦朧憶故鄉。


    雲散天青心自闊,


    山清水遠路未央。


    千裏相思寄明月,


    夢回故裏是歸航。


    莫道前路多迷茫,


    且把詩心寄遠方。


    風雨兼程路雖遠,


    書香滿徑自芬芳。


    他年若得淩雲筆,


    定教詩名動四方。


    馮某此和,意在承楚公子之春意,而更添幾分清新與深遠。


    首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借王安石名句起興,既顯春意之濃,又寓時光流轉之意。


    隨後“柳色青青映水長”,與公子“柳絲長”相呼應,卻更添水之柔情,畫麵更為生動。


    “燕子呢喃尋舊壘”,以燕子之勤,比人之懷舊,情感細膩而不失生動。


    “花間獨步覓新芳”,則跳出楚兄月下獨酌之境,轉而描繪一種閑適自得、尋找生活新意的態度。


    “月下清歌誰與共”一句,雖仍涉月下,卻避開了“憶紅妝”的俗套,轉而表達一種孤獨中尋求共鳴的心境。


    “醉眼朦朧憶故鄉”,則直接將情感引向深沉的思鄉之情,與楚兄末句相呼應,卻更為直接而有力。


    “雲散天青心自闊”,以自然之景喻人心之豁然開朗,展現了詩人經過思考後心境的開闊。


    “山青水遠路未央”,則是對人生旅途的無限展望,寓意深遠。


    末四句,馮某不僅回應了楚兄對歸鄉的迷茫,更以“莫道前路多迷茫”鼓勵之,表達了對於未來的積極態度。


    “且把詩心寄遠方”,


    則是對楚兄及所有文人墨客的共同寄語,希望你們能以詩為伴,勇往直前。


    “風雨兼程路雖遠,書香滿徑自芬芳”,


    強調了閱讀與經曆對於詩人成長的重要性。


    “他年若得淩雲筆,定教詩名動四方”,


    則是對兄台及所有有誌於詩者未來的美好祝願。


    最後,馮不二說道:


    “楚兄,你以為如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連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摘星箋紅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摘星箋紅葉並收藏白話連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