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試驗的差不多了,鄭乾便打道回府了,成立農貿公司的事,隻是一個初步雛形,當務之急,還是先完成那50萬的任務。
由於生長周期的限製,鄭乾打算先種植一些生長周期比較短的蔬菜,看看效果。
至於種植的土地,就先從自家那片50平的後院開始,效果好的話,再利用村東邊的那片專屬菜地。
回到家已經快中午,鄭國雄說正準備打電話給他,要過去鎮子上了,中午的答謝宴要張羅一下。
鄭乾重新換好衣服,跟著父親還有大伯,坐上三叔的三輪車,就直接過去了,趙雅和宋婷,還有倆孩子,可以稍晚一點出發,開鄭乾的車過去。
這個鎮子,距離漁晚村五六公裏,是周邊村莊趕集的地方,十幾年過去,基本維持著原貌,隻是把曾經一家大公社改成了超市,而這家超市也成了鎮上人氣最旺的場所。
三輪車停在了鎮子超市這邊,因為鄭國雄打電話訂好的那家酒家,就在超市旁邊。
三兄弟進去跟酒樓交涉,大概多少桌,每桌什麽標準,這些情況要說一下,而鄭乾則是到超市,準備一些煙酒。
雖然自己這次帶回來的有,但是遠遠不夠這次宴席使用的,所以還是再準備一些。
等挑好之後,鄭乾一箱一箱往隔壁搬運,酒樓老板看到煙酒的品牌,直言闊氣。
十二點之後,村民們陸續趕來,騎摩托的,騎三輪的,包麵包車的,男女老少,基本上是每家來一個代表,坐了5桌。
席間自然是熱鬧無比,尤其是那些老爺們,喝著好酒,抽著好煙,吃著好菜,比過年都舒坦,一些婦女則是一邊吃,一邊往自帶的飯盒裝,準備帶回去的。
農村的宴席基本都這樣,鄭乾記得小時候,每次老媽去哪家吃酒席,心裏就比較期盼,因為老媽回來都會端一碗大魚大肉的“硬菜”給自己加餐。
鄭乾來到後廚,找到廚師長,表示將每份菜的量加大一些,錢不是問題,廚師長欣然應允,便到裏麵吩咐去了。
農家菜是本地的“十大碗”,基本上誰家有大事擺宴席,都會請廚子做“十大碗”,已是傳統,欣欣和文文是第一次吃農家宴,他倆沒上桌,婆媳兩人一人照顧一個,每上一道菜就會夾一些到小碗裏給他倆。
小家夥根本吃不夠,接到投喂,兩下三下就炫完了,然後伸著碗繼續索要,嘴裏念著台詞“好吃好吃,還要還要”。
這番討要的模樣,倒是逗得邊上那些嬢嬢大嬸大笑不已,紛紛給他倆的小碗裏投喂。
鄭乾這邊則是和父親一起挨桌敬酒,村民們的熱情真不是蓋的,每到一桌都拉著不讓走,喝完這一杯還有三杯,大伯鄭國英和三叔鄭國豪都下場,替父子倆擋酒。
一頓飯吃到兩點才陸續散席,隻剩下三兄弟那一桌,除了他們還有村長以及村裏德高望重的長輩,聊著村裏的那些話題。
鄭乾跟櫃台結了賬,重回酒桌,又挨個敬了一圈,本想趁這個機會跟村長提一下承包荒地的事情,後來覺得這場合不對,而且貌似都喝了不少,決定再找機會單獨跟村長聊聊。
回家之後,鄭國雄喝的有點多,倒頭就睡了,宋婷和趙雅兩人,將打包回來的菜,分別送去大伯和三叔家,以及左右鄰居。
鄭乾則是開始了後院的改造計劃。
目前的後院,老兩口基本沒怎麽利用,隻是放了一些農具和柴火,但是也會經常打理,所以土地比較平整,沒什麽雜草。
50平的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而且土質濕潤鬆軟,開墾出來幾塊菜地是沒什麽難度。
鄭乾的初步設想是先挖一個蓄水池,水源充足之後才能確保之後的灌溉順利,剩下的土地,開墾分類出5塊,每一塊地種植不同的蔬菜,最好是生長周期比較快的蔬菜。
說幹就幹,從那些農具堆裏,找到鐵鍬和鋤頭,就開始挖了。
還算比較輕鬆,因為後院這片地背陰,土壤比較濕潤,挖起來不費力,這樣的土壤環境下,蚯蚓比較多,基本上每一鍬下去都能挖到幾條。
這樣的場景,欣欣和文文自然是不會缺席,嚷嚷著也要挖土,鄭乾不厭其煩,撿起一條粗壯的蚯蚓丟到他們麵前,果然被嚇到了,驚叫一聲就跑開了,說要找媽媽告狀。
等鄭乾挖了四分之一的時候,倆孩子果然搬來了救兵,宋婷被他倆扯著衣角站在後門口,看到被翻的地,一臉驚訝。
“乾兒,你這是要幹啥?”
“這後院空著多可惜,我準備開出來,種種菜啥的。”
“東邊不是有菜園子嗎,夠吃了呀。”
“媽,這塊地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利用起來,等蔬菜長起來,摘菜也更方便啊。”
“你想折騰就折騰吧,反正你走之後還是要我們打理。”
宋婷無奈道,不知道兒子是搭錯哪根筋,隻當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不過再想想,兒子願意勞作,也是好事,於是挽起衣袖,拿起另一把鋤頭。
“媽,你這是……”
“折騰唄,看看你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鄭乾感激的看著母親賣力的揮動著鋤頭,渾身的幹勁更盛了。
母子倆無聲的開墾著院子這片土地,趙雅也驅使著欣欣和文文,不時給他倆送水,送毛巾擦汗。
開墾到一半的時候,鄭國雄出來了,看著後院被翻了一半的土地,一時懵了,不解的看著忙碌的二人。
宋婷吆喝著:“就別站著了!兒子說要在後院張羅菜園子,快點來幫忙啊!”
鄭國雄愣了愣,又看看趙雅,趙雅聳聳肩,示意自己也是剛知道,鄭國雄便又找出一把鐵鍬,加入到開墾的隊伍中。
見父母都在賣力的翻土,鄭乾拿著鐵鍬,選定一處位置之後,便開始挖蓄水池。
也不用多大,四五個平方就行,倒是可以挖的深一點,這樣能保證地下水的滲入。
到傍晚的時候,除了預留的放農具的大概六七平的地方,整片院子都被翻了一遍,鄭乾挖的蓄水池也足夠深了,將他整個人都沒了進去。
也就是他體質驚人,不然一般人在這小半天還真做不到這種程度。
鄭乾站在下麵,腳下已經形成一小窪水坑,便不再繼續深挖了,相信過一晚,就會蓄上一大窪的水。
由於生長周期的限製,鄭乾打算先種植一些生長周期比較短的蔬菜,看看效果。
至於種植的土地,就先從自家那片50平的後院開始,效果好的話,再利用村東邊的那片專屬菜地。
回到家已經快中午,鄭國雄說正準備打電話給他,要過去鎮子上了,中午的答謝宴要張羅一下。
鄭乾重新換好衣服,跟著父親還有大伯,坐上三叔的三輪車,就直接過去了,趙雅和宋婷,還有倆孩子,可以稍晚一點出發,開鄭乾的車過去。
這個鎮子,距離漁晚村五六公裏,是周邊村莊趕集的地方,十幾年過去,基本維持著原貌,隻是把曾經一家大公社改成了超市,而這家超市也成了鎮上人氣最旺的場所。
三輪車停在了鎮子超市這邊,因為鄭國雄打電話訂好的那家酒家,就在超市旁邊。
三兄弟進去跟酒樓交涉,大概多少桌,每桌什麽標準,這些情況要說一下,而鄭乾則是到超市,準備一些煙酒。
雖然自己這次帶回來的有,但是遠遠不夠這次宴席使用的,所以還是再準備一些。
等挑好之後,鄭乾一箱一箱往隔壁搬運,酒樓老板看到煙酒的品牌,直言闊氣。
十二點之後,村民們陸續趕來,騎摩托的,騎三輪的,包麵包車的,男女老少,基本上是每家來一個代表,坐了5桌。
席間自然是熱鬧無比,尤其是那些老爺們,喝著好酒,抽著好煙,吃著好菜,比過年都舒坦,一些婦女則是一邊吃,一邊往自帶的飯盒裝,準備帶回去的。
農村的宴席基本都這樣,鄭乾記得小時候,每次老媽去哪家吃酒席,心裏就比較期盼,因為老媽回來都會端一碗大魚大肉的“硬菜”給自己加餐。
鄭乾來到後廚,找到廚師長,表示將每份菜的量加大一些,錢不是問題,廚師長欣然應允,便到裏麵吩咐去了。
農家菜是本地的“十大碗”,基本上誰家有大事擺宴席,都會請廚子做“十大碗”,已是傳統,欣欣和文文是第一次吃農家宴,他倆沒上桌,婆媳兩人一人照顧一個,每上一道菜就會夾一些到小碗裏給他倆。
小家夥根本吃不夠,接到投喂,兩下三下就炫完了,然後伸著碗繼續索要,嘴裏念著台詞“好吃好吃,還要還要”。
這番討要的模樣,倒是逗得邊上那些嬢嬢大嬸大笑不已,紛紛給他倆的小碗裏投喂。
鄭乾這邊則是和父親一起挨桌敬酒,村民們的熱情真不是蓋的,每到一桌都拉著不讓走,喝完這一杯還有三杯,大伯鄭國英和三叔鄭國豪都下場,替父子倆擋酒。
一頓飯吃到兩點才陸續散席,隻剩下三兄弟那一桌,除了他們還有村長以及村裏德高望重的長輩,聊著村裏的那些話題。
鄭乾跟櫃台結了賬,重回酒桌,又挨個敬了一圈,本想趁這個機會跟村長提一下承包荒地的事情,後來覺得這場合不對,而且貌似都喝了不少,決定再找機會單獨跟村長聊聊。
回家之後,鄭國雄喝的有點多,倒頭就睡了,宋婷和趙雅兩人,將打包回來的菜,分別送去大伯和三叔家,以及左右鄰居。
鄭乾則是開始了後院的改造計劃。
目前的後院,老兩口基本沒怎麽利用,隻是放了一些農具和柴火,但是也會經常打理,所以土地比較平整,沒什麽雜草。
50平的地,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而且土質濕潤鬆軟,開墾出來幾塊菜地是沒什麽難度。
鄭乾的初步設想是先挖一個蓄水池,水源充足之後才能確保之後的灌溉順利,剩下的土地,開墾分類出5塊,每一塊地種植不同的蔬菜,最好是生長周期比較快的蔬菜。
說幹就幹,從那些農具堆裏,找到鐵鍬和鋤頭,就開始挖了。
還算比較輕鬆,因為後院這片地背陰,土壤比較濕潤,挖起來不費力,這樣的土壤環境下,蚯蚓比較多,基本上每一鍬下去都能挖到幾條。
這樣的場景,欣欣和文文自然是不會缺席,嚷嚷著也要挖土,鄭乾不厭其煩,撿起一條粗壯的蚯蚓丟到他們麵前,果然被嚇到了,驚叫一聲就跑開了,說要找媽媽告狀。
等鄭乾挖了四分之一的時候,倆孩子果然搬來了救兵,宋婷被他倆扯著衣角站在後門口,看到被翻的地,一臉驚訝。
“乾兒,你這是要幹啥?”
“這後院空著多可惜,我準備開出來,種種菜啥的。”
“東邊不是有菜園子嗎,夠吃了呀。”
“媽,這塊地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利用起來,等蔬菜長起來,摘菜也更方便啊。”
“你想折騰就折騰吧,反正你走之後還是要我們打理。”
宋婷無奈道,不知道兒子是搭錯哪根筋,隻當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不過再想想,兒子願意勞作,也是好事,於是挽起衣袖,拿起另一把鋤頭。
“媽,你這是……”
“折騰唄,看看你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鄭乾感激的看著母親賣力的揮動著鋤頭,渾身的幹勁更盛了。
母子倆無聲的開墾著院子這片土地,趙雅也驅使著欣欣和文文,不時給他倆送水,送毛巾擦汗。
開墾到一半的時候,鄭國雄出來了,看著後院被翻了一半的土地,一時懵了,不解的看著忙碌的二人。
宋婷吆喝著:“就別站著了!兒子說要在後院張羅菜園子,快點來幫忙啊!”
鄭國雄愣了愣,又看看趙雅,趙雅聳聳肩,示意自己也是剛知道,鄭國雄便又找出一把鐵鍬,加入到開墾的隊伍中。
見父母都在賣力的翻土,鄭乾拿著鐵鍬,選定一處位置之後,便開始挖蓄水池。
也不用多大,四五個平方就行,倒是可以挖的深一點,這樣能保證地下水的滲入。
到傍晚的時候,除了預留的放農具的大概六七平的地方,整片院子都被翻了一遍,鄭乾挖的蓄水池也足夠深了,將他整個人都沒了進去。
也就是他體質驚人,不然一般人在這小半天還真做不到這種程度。
鄭乾站在下麵,腳下已經形成一小窪水坑,便不再繼續深挖了,相信過一晚,就會蓄上一大窪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