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應盡的本分
強嫁的夫君捂不熱,重生她不要了 作者:渝三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緊閉的垂花門下,影影綽綽有一道黑色的影子,小廝舉著燈籠走過去。
上下仔細端詳會兒,有些陌生沒有在墨香居見過,也不是大丫環和管事媽媽的裝扮,抬腿踢了一腳,“在這裏睡什麽覺?”
靠在那裏的是一個胖婦人,睜開眼睛後嚇得娘呀天啊的喊了嗓子。
咕嚕一下滾到顧華年腳邊,跪在那裏戰戰兢兢的說:“二老爺,奴婢是灶上胡家的。”
顧華年聞到她身上的菜油味,皺著眉退後兩步問道:“怎麽你守著門?裏麵怎麽也沒見個光亮。”
長女出生後,鄭氏閨中的壞毛病改了不少,已經不會再使小性子,也沒有拒他於門外這樣失禮過。
“回二老爺,是三小姐病了,二夫人今夜要守著三小姐。”
胖婦人翻來覆去就這一句話,其他的一問三不知。
把她給打發了後,顧華年看向一旁的章順,“三小姐生病的事,怎麽沒人來告訴我!”
章順舉著燈籠走在他的身側,仔細著在前麵引路。
“回二老爺,是二夫人身邊的銀鎖來傳的話,說是三小姐從翠華院回去就發起來熱症。”
“二夫人的護院去請的陸大夫,這件事大夫人那裏也是知道的,銀鎖來的時候,您正在春杏那裏...”
顧華年看向歲安堂的方向,他想起來了,那時候春杏正在伺候他歇晌。
春杏是這個月才開了臉的通房,狀態處在青澀和少婦之間,那副身子發育的又極好,正是他得趣的時候。
丫環是站在門口回的話,他一聽就那麽過去了。
...
來到歲安堂的時候,天完全黑了下來。
鄭氏披著棕紅色貢緞暗紋豎領披風,在昏暗的燭光下,衣擺處的彩蝶在她走動間,仿若就要在眼前飛舞一般。
顧華年有些看癡了,十幾年前,鄭氏就是這樣無比驚豔的出現在他眼前。
那時他正身處黑暗中,讓他一眼深陷。
不慎明亮的燈光下,他好像又看到那個淺笑倩兮,開朗熱情的少女。
好像又回到了以往,她還是那個等著他回來的牡丹,又有種錯覺,眼前的笑顏就要消失在眼前。
顧華年在心中告訴自己,這隻是一種錯覺。
他如今是天子腳下的六品官,同品級官員的正室夫人,最差的也要是世家中的庶女。
鄭氏這些年除了長女一直無所出,他都沒有厭棄她,他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鄭氏走過來曲了下身,端莊溫婉,“夫君,初姐兒喝了藥睡下了。”
顧華年深深的看著她,像是在她臉上,眼中尋找著什麽。
空氣中還有著淡淡的藥味,他先是詢問了長女的情況,然後說道:
“我記得初姐兒喜歡東鼓巷的蜜餞,小時候沒有它就吵著不喝藥,明兒個我讓章順去買了回來。”
“請陸大夫的時候,金媽媽就讓人去排隊買到了,初姐兒要是知道父親這樣掛念她,一定會很高興的。”鄭氏笑著回道。
顧華年有些汗顏,長女是午後發病的,他現在才知道。
不過他此行的目的還沒有忘,“夫人,後日是宋家的宴席,屆時你帶著初姐兒一起去,瑜姐兒和顏姐兒年歲小,也是時候出去見見世麵了。”
鄭氏沒有開口應下,但是也沒有反駁,就這樣靜靜的看著他,就好像麵上戴著一層完美的麵具。
“聽說夫人把對牌鑰匙還有賬本送去了碧落齋,日後大夫人免不了和各府女眷打交道,她能陪著你去就再好不過了。”
顧華年越說越順暢,接著就把最後的目的說出來:
“這樣屆時輝哥也能方便跟著咱們,祭酒家的宴席,他也能接觸到國子監和翰林院的...”
...
鄭氏聽完一一全部應下,臉上依舊是溫婉淡然,“夜深了,春杏那裏還等著夫君呢。”
顧華年聽到這話心裏倏然的不舒服起來,想上前去拉鄭氏的手,“牡丹,你是不是心裏不高興了?”
“夫君多慮了,開枝散葉是後宅女人應盡的本分,妾身做不到的,自是希望夫君能夠早日得償所願。”
鄭氏說完送走顧華年,站在門邊看著外麵濃濃的夜色。
佟媽媽走過來,低聲在她耳邊說,“小姐,蓮姨娘那邊又送湯過去了。”
......
顧瑾初是在早飯的時候才知道,昨天她睡著後父親過來尋母親。
父親近些年倒是沒有抬過妾室,身邊的通房來去之間,不知換了多少個。
她看向鄭氏,母親就不在意嗎?
上一世,她嫁給蔣南笙第一年,太夫人沒有過問過他們的房中事。
在她懷長子的時候,太夫人沒過問,世子夫人還有妯娌們倒是變得熱心起來。
那時候她正經曆著喪母之痛,發了好大一通脾氣見紅動了胎氣,才沒有人再敢多管閑事。
蔣南笙從翰林院編修,搖身一變成了大理寺少卿,是曆朝曆代最年輕的從四品。
他身邊隻有她一個正室夫人,連個通房都沒有,不知羨煞多少人。
平心而論,她明知像幾個舅舅還有表兄們的不多,男人三妻四妾才是正常不過,但是她不喜。
她也就隻仗著懷有身孕,又有喪母之痛才鬧過那麽一次。
記憶中母親對父親是縱容的,善待他的妾室還有通房們。
鄭氏給女兒夾了一筷子菜,“蓮姨娘和你父親青梅竹馬,她對你父親的喜好在了解不過,那些通房們每個人都有她們的優點。”
說到這裏她輕頓了下,覺得女兒還有不到四個月就及笄,雖然還沒有定親,有些事情也沒有必要回避。
“男人都有劣根性,總是喜歡在不同的人身上找新鮮感,你不送過去,他們自己也會出去找,不如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
“畢竟不是所有男人都出身於鄭家…”
“有她們照顧你父親,母親才能安下心來管理這後宅呀。”
顧瑾初眼中有哀傷,還有不解,“母親,那你心悅父親嗎?”
鄭氏看著花兒一樣的女兒,臉上的笑容加深,“當初是心悅他的...”
上下仔細端詳會兒,有些陌生沒有在墨香居見過,也不是大丫環和管事媽媽的裝扮,抬腿踢了一腳,“在這裏睡什麽覺?”
靠在那裏的是一個胖婦人,睜開眼睛後嚇得娘呀天啊的喊了嗓子。
咕嚕一下滾到顧華年腳邊,跪在那裏戰戰兢兢的說:“二老爺,奴婢是灶上胡家的。”
顧華年聞到她身上的菜油味,皺著眉退後兩步問道:“怎麽你守著門?裏麵怎麽也沒見個光亮。”
長女出生後,鄭氏閨中的壞毛病改了不少,已經不會再使小性子,也沒有拒他於門外這樣失禮過。
“回二老爺,是三小姐病了,二夫人今夜要守著三小姐。”
胖婦人翻來覆去就這一句話,其他的一問三不知。
把她給打發了後,顧華年看向一旁的章順,“三小姐生病的事,怎麽沒人來告訴我!”
章順舉著燈籠走在他的身側,仔細著在前麵引路。
“回二老爺,是二夫人身邊的銀鎖來傳的話,說是三小姐從翠華院回去就發起來熱症。”
“二夫人的護院去請的陸大夫,這件事大夫人那裏也是知道的,銀鎖來的時候,您正在春杏那裏...”
顧華年看向歲安堂的方向,他想起來了,那時候春杏正在伺候他歇晌。
春杏是這個月才開了臉的通房,狀態處在青澀和少婦之間,那副身子發育的又極好,正是他得趣的時候。
丫環是站在門口回的話,他一聽就那麽過去了。
...
來到歲安堂的時候,天完全黑了下來。
鄭氏披著棕紅色貢緞暗紋豎領披風,在昏暗的燭光下,衣擺處的彩蝶在她走動間,仿若就要在眼前飛舞一般。
顧華年有些看癡了,十幾年前,鄭氏就是這樣無比驚豔的出現在他眼前。
那時他正身處黑暗中,讓他一眼深陷。
不慎明亮的燈光下,他好像又看到那個淺笑倩兮,開朗熱情的少女。
好像又回到了以往,她還是那個等著他回來的牡丹,又有種錯覺,眼前的笑顏就要消失在眼前。
顧華年在心中告訴自己,這隻是一種錯覺。
他如今是天子腳下的六品官,同品級官員的正室夫人,最差的也要是世家中的庶女。
鄭氏這些年除了長女一直無所出,他都沒有厭棄她,他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鄭氏走過來曲了下身,端莊溫婉,“夫君,初姐兒喝了藥睡下了。”
顧華年深深的看著她,像是在她臉上,眼中尋找著什麽。
空氣中還有著淡淡的藥味,他先是詢問了長女的情況,然後說道:
“我記得初姐兒喜歡東鼓巷的蜜餞,小時候沒有它就吵著不喝藥,明兒個我讓章順去買了回來。”
“請陸大夫的時候,金媽媽就讓人去排隊買到了,初姐兒要是知道父親這樣掛念她,一定會很高興的。”鄭氏笑著回道。
顧華年有些汗顏,長女是午後發病的,他現在才知道。
不過他此行的目的還沒有忘,“夫人,後日是宋家的宴席,屆時你帶著初姐兒一起去,瑜姐兒和顏姐兒年歲小,也是時候出去見見世麵了。”
鄭氏沒有開口應下,但是也沒有反駁,就這樣靜靜的看著他,就好像麵上戴著一層完美的麵具。
“聽說夫人把對牌鑰匙還有賬本送去了碧落齋,日後大夫人免不了和各府女眷打交道,她能陪著你去就再好不過了。”
顧華年越說越順暢,接著就把最後的目的說出來:
“這樣屆時輝哥也能方便跟著咱們,祭酒家的宴席,他也能接觸到國子監和翰林院的...”
...
鄭氏聽完一一全部應下,臉上依舊是溫婉淡然,“夜深了,春杏那裏還等著夫君呢。”
顧華年聽到這話心裏倏然的不舒服起來,想上前去拉鄭氏的手,“牡丹,你是不是心裏不高興了?”
“夫君多慮了,開枝散葉是後宅女人應盡的本分,妾身做不到的,自是希望夫君能夠早日得償所願。”
鄭氏說完送走顧華年,站在門邊看著外麵濃濃的夜色。
佟媽媽走過來,低聲在她耳邊說,“小姐,蓮姨娘那邊又送湯過去了。”
......
顧瑾初是在早飯的時候才知道,昨天她睡著後父親過來尋母親。
父親近些年倒是沒有抬過妾室,身邊的通房來去之間,不知換了多少個。
她看向鄭氏,母親就不在意嗎?
上一世,她嫁給蔣南笙第一年,太夫人沒有過問過他們的房中事。
在她懷長子的時候,太夫人沒過問,世子夫人還有妯娌們倒是變得熱心起來。
那時候她正經曆著喪母之痛,發了好大一通脾氣見紅動了胎氣,才沒有人再敢多管閑事。
蔣南笙從翰林院編修,搖身一變成了大理寺少卿,是曆朝曆代最年輕的從四品。
他身邊隻有她一個正室夫人,連個通房都沒有,不知羨煞多少人。
平心而論,她明知像幾個舅舅還有表兄們的不多,男人三妻四妾才是正常不過,但是她不喜。
她也就隻仗著懷有身孕,又有喪母之痛才鬧過那麽一次。
記憶中母親對父親是縱容的,善待他的妾室還有通房們。
鄭氏給女兒夾了一筷子菜,“蓮姨娘和你父親青梅竹馬,她對你父親的喜好在了解不過,那些通房們每個人都有她們的優點。”
說到這裏她輕頓了下,覺得女兒還有不到四個月就及笄,雖然還沒有定親,有些事情也沒有必要回避。
“男人都有劣根性,總是喜歡在不同的人身上找新鮮感,你不送過去,他們自己也會出去找,不如把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
“畢竟不是所有男人都出身於鄭家…”
“有她們照顧你父親,母親才能安下心來管理這後宅呀。”
顧瑾初眼中有哀傷,還有不解,“母親,那你心悅父親嗎?”
鄭氏看著花兒一樣的女兒,臉上的笑容加深,“當初是心悅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