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井底之蛙
強嫁的夫君捂不熱,重生她不要了 作者:渝三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瑾瑜和顧顏見顧瑾初往外麵看,她們也撩開簾子。
隻知道大興是天子腳下,這還是她們第一次來。
眼睛都不夠用了,又不敢表現的沒見過世麵。
顧顏不知道顧瑾初在看什麽,朝著她看的方向看過去。
她不懂馬頭上的是什麽,能把一個金片子放在畜生的頭上,那一定是很了不起的大戶人家。
不由得想到在三姐腕上看到的手鐲,隻有有錢才能任性。
她第一次出門,是有些怕的,心裏更羨慕顧瑾初有母親在身邊。
顧瑾初放下簾子,蔣家住在固安,來宋家賀壽不應該走這條路。
不管今天蔣家會不會有人來賀壽,又會是誰來,他們大抵上不會碰麵,因為身份相差太過懸殊。
馬車到了宋家的垂花門才停下,留著山羊胡的中年男人走過來,接過草順遞過去的帖子,向顧華年行禮:
“顧大人請這邊走,讓管事媽媽帶著女眷們去後宅,和咱們太夫人還有各家夫人說說話,開席還要有一段時間。”
顧華年頷首,領著顧瑾輝跟在小廝身後,朝著待客的前廳方向走去。
幾個牽著內院代步小油車的婆子走過來,看顧瑾初和二夫人坐上去,大夫人顧瑾瑜還有顧顏也有樣學樣。
宋家世代書香,基本上每一代都在朝為官,雖是清貴家族半條帽兒胡同都是宋家的宅院,可見家族底蘊之深厚。
顧瑾瑜和顧顏被眼前看到的都驚呆了,這種衝擊力遠勝於街麵繁華帶來的。
竹林環繞,怪石嶙峋的假山,九曲回廊下是一大片的池塘,光是荷花就有好多種的顏色。
馬車停下來,門楣牌匾上的【竹林苑】三個字,一看就是出自大家之手。
此時,宋家太夫人院子中,熱熱鬧鬧的坐了滿屋子人。
“家裏太夫人想讓小女在家多留兩年,說是舍不得孫女。”
“二小姐及笄後那可是百家求,太傅夫人一定是想給孫女挑個最好的…”
...
顧瑾初她們等著通傳的時候,聽到裏麵的歡聲笑語,還有時不時的恭維聲。
屋子裏麵花團錦簇,不管是什麽年齡段的女人都是盛裝出席,頭上的簪子,還有微微晃動的耳鐺,可比那院子中盛開的鮮花還要賞心悅目。
鄭氏帶著顧瑾初她們上前去見安,太夫人做為今天主角反倒是裝扮最低調的那個,頭上僅戴了隻蓮花佛字玉簪,再無其他。
和上一世顧瑾初看到她時一樣,長相慈眉善目,滿麵帶笑。
太夫人抬起手伸向顧瑾初,“前些年我見你的時候,你才這麽丁點高,一晃眼都是大姑娘了。”她用手在顧瑾初下巴處比量一下,笑著說道。
顧瑾初走過去拉著她的手,“太夫人康健,外祖母在家時常會提起您。”
她有些汗顏,十三歲時她陪著外祖母去護國寺禮佛,不喜歡那種氛圍偷偷跑了出去。
護國寺有一株梅樹長得粗壯,她當時也不知道是怎麽想的,非要爬上去踩枝幹的雪花。
聽到有說話的聲音,匆忙下來時摔了一跤,把身上的披風給扯破了。
當時聽到有人笑話她,嚇得她頭都沒敢回就跑開了。
還是宋太夫人命小丫頭給她縫的披風呢,後來那件紅色披風她再也沒穿過。
宋太夫人拉著顧瑾初的手,上下打量她。
“人雲亦雲不可取,眼見為實才是真,初姐兒當街抓倭奴的壯舉,是個勇敢又有智慧的好孩子。”
“不過有一句說的對,這孩子真真是長得人比花嬌,我今日一見,不僅漂亮,還是個端莊懂事的好姑娘。”
她那句人雲亦雲顧瑾初自然知道是什麽,那些話能傳到父親耳中,必然是傳遍了整個順天府。
太夫人拉著她說了兩句就鬆開了。
這一屋子的人,才知道這個不起眼的六品官家女,就是讓聖上和長公主賞賜的顧瑾初。
大家族的烏糟事不少,外麵傳的未必不是有人故意為之。
看著她的目光從淡然,又多了幾分打量。
宋家太夫人都誇讚的人,往後誰再想從背後說她什麽,可就要考量考量了。
這姑娘的運氣,還真是好!
房間中隻剩下靠著門邊的幾張椅子,鄭氏帶著幾個人坐定後,有人過來打招呼。
聽到顧瑾初剛剛提到了外祖母,在旁邊隨即問道:“不知道顧夫人的母家是?”
鄭氏笑著回了句,“母家是寶坻的鄭家。”
夫人聽完了然,鄭家還是挺有名的,再有錢也不過是一介商戶,態度也不如剛剛熱絡。
鄭氏和顧瑾初倒是沒有覺得什麽。
鄭氏沒出閣之前就打理自己手中的鋪子,出嫁後更是掌管著顧家的中饋,是個經過大風大浪,見過世麵的女人。
顧瑾初上一世嫁給蔣南笙的時候,老國公爺健在,有那麽一天世子爺承襲爵位後,蔣家必然是要分家的。
國公夫人隻有蔣南笙這一個嫡子,分家後自然會跟著小兒子。
所以她進門後,婆母是把她當成未來主母培養,手把手的教。
今天這種場合,對顧瑾初來說就像是家常便飯一樣的簡單。
大夫人不一樣,顧家大爺是個白身,長女是永平伯小妾這件事,並沒有給她加分。
在那些最低也要六品官家夫人麵前,她甚至還不如她們身邊的管事嬤嬤。
顧瑾瑜在家裏備受寵愛,在顧家她看不起顧顏,瞧不上顧瑾瑜,是祖母李氏給她的底氣。
進到這個屋子後,才算是體會到遭白眼是一種什麽體驗。
顧顏垂眸坐在那裏,靜靜地不知道在想著什麽。
“太夫人,大爺帶著蔣家五爺過來了。”
聽到管事媽媽的通傳,宋太夫人抬手吩咐:“這屋子裏都是女眷,還有未出閣和沒及笄的姑娘們,快把屏風拉過來。”
女眷們隻能透過屏風,看到幾道模糊的影子走進來。
顧顏扭頭低下身,小聲在顧瑾初耳邊問:
“三姐姐,在胡同口那會兒,旁邊的馬車是蔣家的吧!”
隻知道大興是天子腳下,這還是她們第一次來。
眼睛都不夠用了,又不敢表現的沒見過世麵。
顧顏不知道顧瑾初在看什麽,朝著她看的方向看過去。
她不懂馬頭上的是什麽,能把一個金片子放在畜生的頭上,那一定是很了不起的大戶人家。
不由得想到在三姐腕上看到的手鐲,隻有有錢才能任性。
她第一次出門,是有些怕的,心裏更羨慕顧瑾初有母親在身邊。
顧瑾初放下簾子,蔣家住在固安,來宋家賀壽不應該走這條路。
不管今天蔣家會不會有人來賀壽,又會是誰來,他們大抵上不會碰麵,因為身份相差太過懸殊。
馬車到了宋家的垂花門才停下,留著山羊胡的中年男人走過來,接過草順遞過去的帖子,向顧華年行禮:
“顧大人請這邊走,讓管事媽媽帶著女眷們去後宅,和咱們太夫人還有各家夫人說說話,開席還要有一段時間。”
顧華年頷首,領著顧瑾輝跟在小廝身後,朝著待客的前廳方向走去。
幾個牽著內院代步小油車的婆子走過來,看顧瑾初和二夫人坐上去,大夫人顧瑾瑜還有顧顏也有樣學樣。
宋家世代書香,基本上每一代都在朝為官,雖是清貴家族半條帽兒胡同都是宋家的宅院,可見家族底蘊之深厚。
顧瑾瑜和顧顏被眼前看到的都驚呆了,這種衝擊力遠勝於街麵繁華帶來的。
竹林環繞,怪石嶙峋的假山,九曲回廊下是一大片的池塘,光是荷花就有好多種的顏色。
馬車停下來,門楣牌匾上的【竹林苑】三個字,一看就是出自大家之手。
此時,宋家太夫人院子中,熱熱鬧鬧的坐了滿屋子人。
“家裏太夫人想讓小女在家多留兩年,說是舍不得孫女。”
“二小姐及笄後那可是百家求,太傅夫人一定是想給孫女挑個最好的…”
...
顧瑾初她們等著通傳的時候,聽到裏麵的歡聲笑語,還有時不時的恭維聲。
屋子裏麵花團錦簇,不管是什麽年齡段的女人都是盛裝出席,頭上的簪子,還有微微晃動的耳鐺,可比那院子中盛開的鮮花還要賞心悅目。
鄭氏帶著顧瑾初她們上前去見安,太夫人做為今天主角反倒是裝扮最低調的那個,頭上僅戴了隻蓮花佛字玉簪,再無其他。
和上一世顧瑾初看到她時一樣,長相慈眉善目,滿麵帶笑。
太夫人抬起手伸向顧瑾初,“前些年我見你的時候,你才這麽丁點高,一晃眼都是大姑娘了。”她用手在顧瑾初下巴處比量一下,笑著說道。
顧瑾初走過去拉著她的手,“太夫人康健,外祖母在家時常會提起您。”
她有些汗顏,十三歲時她陪著外祖母去護國寺禮佛,不喜歡那種氛圍偷偷跑了出去。
護國寺有一株梅樹長得粗壯,她當時也不知道是怎麽想的,非要爬上去踩枝幹的雪花。
聽到有說話的聲音,匆忙下來時摔了一跤,把身上的披風給扯破了。
當時聽到有人笑話她,嚇得她頭都沒敢回就跑開了。
還是宋太夫人命小丫頭給她縫的披風呢,後來那件紅色披風她再也沒穿過。
宋太夫人拉著顧瑾初的手,上下打量她。
“人雲亦雲不可取,眼見為實才是真,初姐兒當街抓倭奴的壯舉,是個勇敢又有智慧的好孩子。”
“不過有一句說的對,這孩子真真是長得人比花嬌,我今日一見,不僅漂亮,還是個端莊懂事的好姑娘。”
她那句人雲亦雲顧瑾初自然知道是什麽,那些話能傳到父親耳中,必然是傳遍了整個順天府。
太夫人拉著她說了兩句就鬆開了。
這一屋子的人,才知道這個不起眼的六品官家女,就是讓聖上和長公主賞賜的顧瑾初。
大家族的烏糟事不少,外麵傳的未必不是有人故意為之。
看著她的目光從淡然,又多了幾分打量。
宋家太夫人都誇讚的人,往後誰再想從背後說她什麽,可就要考量考量了。
這姑娘的運氣,還真是好!
房間中隻剩下靠著門邊的幾張椅子,鄭氏帶著幾個人坐定後,有人過來打招呼。
聽到顧瑾初剛剛提到了外祖母,在旁邊隨即問道:“不知道顧夫人的母家是?”
鄭氏笑著回了句,“母家是寶坻的鄭家。”
夫人聽完了然,鄭家還是挺有名的,再有錢也不過是一介商戶,態度也不如剛剛熱絡。
鄭氏和顧瑾初倒是沒有覺得什麽。
鄭氏沒出閣之前就打理自己手中的鋪子,出嫁後更是掌管著顧家的中饋,是個經過大風大浪,見過世麵的女人。
顧瑾初上一世嫁給蔣南笙的時候,老國公爺健在,有那麽一天世子爺承襲爵位後,蔣家必然是要分家的。
國公夫人隻有蔣南笙這一個嫡子,分家後自然會跟著小兒子。
所以她進門後,婆母是把她當成未來主母培養,手把手的教。
今天這種場合,對顧瑾初來說就像是家常便飯一樣的簡單。
大夫人不一樣,顧家大爺是個白身,長女是永平伯小妾這件事,並沒有給她加分。
在那些最低也要六品官家夫人麵前,她甚至還不如她們身邊的管事嬤嬤。
顧瑾瑜在家裏備受寵愛,在顧家她看不起顧顏,瞧不上顧瑾瑜,是祖母李氏給她的底氣。
進到這個屋子後,才算是體會到遭白眼是一種什麽體驗。
顧顏垂眸坐在那裏,靜靜地不知道在想著什麽。
“太夫人,大爺帶著蔣家五爺過來了。”
聽到管事媽媽的通傳,宋太夫人抬手吩咐:“這屋子裏都是女眷,還有未出閣和沒及笄的姑娘們,快把屏風拉過來。”
女眷們隻能透過屏風,看到幾道模糊的影子走進來。
顧顏扭頭低下身,小聲在顧瑾初耳邊問:
“三姐姐,在胡同口那會兒,旁邊的馬車是蔣家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