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厚厚一遝銀票
強嫁的夫君捂不熱,重生她不要了 作者:渝三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李氏回到堂屋,摔了桌子上的彩嬰戲文瓷茶盅還覺得不解氣,臉色陰沉沉的說道:
“什麽東西?不就是仗著鄭家有點臭錢,還有那個在三江所城的兒子嗎?扶桑使臣都來覲見了,那個鄭文揚連個消息都沒有,還敢在我麵前作威作福!”
如果不是鄭劉氏手段強硬,當年她成了型的孫兒也不會就那樣沒了!
要是能養大到今天,沒準也和輝哥兒一樣高中進士。
鄭劉氏一來就這樣下她的臉,讓她心裏實在不舒服。
周氏拿著團扇,在她身旁勸慰:“天氣炎熱母親可莫要動氣,弟妹和春姨娘肚子裏還懷著您的金孫呢,可不要嚇到她們...”
說著打發兩個二房的姨娘,也囑咐大丫環們帶著四小姐和五小姐回各自院子。
顧李氏陰惻惻的看著春杏和秋紋,“眼窩子淺的東西,都給我滾出去!”
李香蓮看著地上碎裂的茶盞,心中肉疼,神情有些不耐的看著兩個姨娘邁出那道門檻,才收回目光。
給婆母換了杯新茶,輕聲說:“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母親和那種商賈之人計較什麽呢。”
顧李氏的表情才算是輕鬆了些,周氏見此在旁一鼓作氣道:
“鄭劉氏就是再厲害,香河和寶坻相隔也有一段距離,二夫人是您兒媳婦,還不是您隨便拿捏的...”
顧李氏吐了口濁氣,問:“青雲呢,怎麽還沒回來。”
周氏和李香蓮對視一眼,婆媳相處這麽多年,知道婆母這是被鄭劉氏的財大氣粗給鬧的。
青雲從歲安堂出來,沒有直接回翠華院,轉身來到廚房。
發現比往日裏多了很多沒見過的麵孔。
她是太夫人身邊的大丫環,有人認出她來沒人敢怠慢,卻也不像李香蓮管家時那樣的討好和奉承。
胡家的是灶上的廚娘,見她過來在圍裙上蹭了蹭手陪著笑臉問:“青雲姑娘,可是太夫人有什麽吩咐?”
青雲見廚房正在做燒雞熏鵝,讓胡家的拽下來個雞腿,用油紙包好帶走了。
胡家的站在廚房角門望了會,撇撇嘴。
有什麽了不起啊,不就是太夫人身邊的紅人,真把自己個兒當成主子了,時不時打著太夫人的幌子來要東西吃。
見高義過來,塞進他嘴裏一塊雞胗,同他說:“找你娘?三小姐小廚房人手不夠,她去給金氏幫廚了。”
高義嘴裏被塞得滿滿的,笑眯眯的說,“伯娘手藝真好,離老遠我就聞到香味兒了。”
胡家的聽到裏麵有人叫她,拍了拍身上,嘴裏嘟囔,“真是個小人精兒。”
從寶坻來的寡婦也是個有福氣的,閨女和大兒子都在三小姐跟前兒當差,小兒子又去伺候三少爺。
青雲揣著東西不敢往人多的地方去,何瑞自從中了秀才,對她就不如以往親近。
她為了他做了那麽多事,年歲拖過了二十,打算找他說個明白。
見走過來個總角小兒,打眼看著有些眼生,不過眼生才好,不容易生事端。
招手讓他過來,問:“知道何瑞嗎?”
小兒怯生生的看著她,見她大丫環打扮,麵露出討好,“知道的,他是何管事的小兒子還是個秀才呢,院子裏很多姐姐總是提起他。”
青雲聽後手中帕子抓的更緊,小聲吩咐他:“去,幫我把何瑞叫出來,嘴巴嚴實點!”說話間塞他手裏一個銅板。
高義捂著嘴,笑嘻嘻的往垂花門跑。
找到青雲說的何瑞時,他正被人圍著恭維,“豈止是秀才,要是輝少爺做了寧陽侯的乘龍快婿,沒準還能給你找機會考進國子監呢...”
“那何瑞以後不也是個官老爺了?咱們現在可得和你打好關係哈哈...”
“嘿嘿...將來也娶個管家小姐,改善門楣...”
幾個男人說說笑笑的,不知是誰提到了定國公府的蔣南笙。
“我要是能投個那樣的好胎,就是躺在那裏什麽功名都沒有,幾輩子榮華富貴吃喝不愁。”
“聽說了嗎?那個蔣五爺從翰林院跑去大理寺,嘖嘖...真是有好日子不過...”
...
外祖母和母親許久未見,顧瑾初知道她們定是有很多話要說。
固安的將軍府已經修繕妥當,除了外祖母,鄭家人全部去固安落腳,等她行及笄禮那日再來顧家。
顧瑾初從墨香居出來時,恍惚聽到母親和外祖母在商討她的婚事。
就是背著她,她也知道。
外祖母傾向於寶坻陸家,莞爾的母親同母親提過羅家小將軍。
外祖母曾說過後悔母親早早成婚,同母親達成共識,要把她在家中多留幾年。
回到她的歲安堂,陶元武已經等著她了。
見顧瑾初坐定後,他雙手呈上來一個冊子,“小姐,您交代的事情辦妥了,這是前後來往的賬目,還有剩下的銀票和抵押的票據。”
顧瑾初應了下,讓大丫環上茶點,還有冰鎮過的水果。
她當初在賬上給陶元武支了兩千兩,他需要的人手,還有身份背景是她安排的,剩下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在操作。
每相隔幾天,用書信往來的方式來給她匯報進程。
兩千兩銀票經過了三個多月時間,變成了白銀五萬五百兩。
厚厚的一遝銀票中,有寶珠閣的房契,還有香河地界的幾套房產地契。
這些粗略的算上來,也要有上個兩三千兩。
陶元武見顧瑾初從賬本中抬起頭,“小姐,聽聞戶部右郎中曹恒被抓了。”
顧瑾初笑了下,“那咱們豈不是做了件大好事!”
“你這邊還要再穩一穩,免得打草驚蛇,也讓那邊多高興高興。”
上一世這個曹恒喝花酒,打傷了張閣老的族孫,被張閣老的門生查到他縱容族人私放印子錢。
細查之下牽連了數名官員,這當中就有顧家,還有永平伯府。
這些人不僅本錢都回不來,根基不深的官職都保不住。
顧瑾初自是不怕父親官職保不住的。
顧家人不同,顧華年雖隻是個光祿寺的署正,卻是顧家如今最光宗耀祖之人。
顧李氏這邊差人告訴二老爺,讓他忙完了回紫竹閣一趟。
“什麽東西?不就是仗著鄭家有點臭錢,還有那個在三江所城的兒子嗎?扶桑使臣都來覲見了,那個鄭文揚連個消息都沒有,還敢在我麵前作威作福!”
如果不是鄭劉氏手段強硬,當年她成了型的孫兒也不會就那樣沒了!
要是能養大到今天,沒準也和輝哥兒一樣高中進士。
鄭劉氏一來就這樣下她的臉,讓她心裏實在不舒服。
周氏拿著團扇,在她身旁勸慰:“天氣炎熱母親可莫要動氣,弟妹和春姨娘肚子裏還懷著您的金孫呢,可不要嚇到她們...”
說著打發兩個二房的姨娘,也囑咐大丫環們帶著四小姐和五小姐回各自院子。
顧李氏陰惻惻的看著春杏和秋紋,“眼窩子淺的東西,都給我滾出去!”
李香蓮看著地上碎裂的茶盞,心中肉疼,神情有些不耐的看著兩個姨娘邁出那道門檻,才收回目光。
給婆母換了杯新茶,輕聲說:“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母親和那種商賈之人計較什麽呢。”
顧李氏的表情才算是輕鬆了些,周氏見此在旁一鼓作氣道:
“鄭劉氏就是再厲害,香河和寶坻相隔也有一段距離,二夫人是您兒媳婦,還不是您隨便拿捏的...”
顧李氏吐了口濁氣,問:“青雲呢,怎麽還沒回來。”
周氏和李香蓮對視一眼,婆媳相處這麽多年,知道婆母這是被鄭劉氏的財大氣粗給鬧的。
青雲從歲安堂出來,沒有直接回翠華院,轉身來到廚房。
發現比往日裏多了很多沒見過的麵孔。
她是太夫人身邊的大丫環,有人認出她來沒人敢怠慢,卻也不像李香蓮管家時那樣的討好和奉承。
胡家的是灶上的廚娘,見她過來在圍裙上蹭了蹭手陪著笑臉問:“青雲姑娘,可是太夫人有什麽吩咐?”
青雲見廚房正在做燒雞熏鵝,讓胡家的拽下來個雞腿,用油紙包好帶走了。
胡家的站在廚房角門望了會,撇撇嘴。
有什麽了不起啊,不就是太夫人身邊的紅人,真把自己個兒當成主子了,時不時打著太夫人的幌子來要東西吃。
見高義過來,塞進他嘴裏一塊雞胗,同他說:“找你娘?三小姐小廚房人手不夠,她去給金氏幫廚了。”
高義嘴裏被塞得滿滿的,笑眯眯的說,“伯娘手藝真好,離老遠我就聞到香味兒了。”
胡家的聽到裏麵有人叫她,拍了拍身上,嘴裏嘟囔,“真是個小人精兒。”
從寶坻來的寡婦也是個有福氣的,閨女和大兒子都在三小姐跟前兒當差,小兒子又去伺候三少爺。
青雲揣著東西不敢往人多的地方去,何瑞自從中了秀才,對她就不如以往親近。
她為了他做了那麽多事,年歲拖過了二十,打算找他說個明白。
見走過來個總角小兒,打眼看著有些眼生,不過眼生才好,不容易生事端。
招手讓他過來,問:“知道何瑞嗎?”
小兒怯生生的看著她,見她大丫環打扮,麵露出討好,“知道的,他是何管事的小兒子還是個秀才呢,院子裏很多姐姐總是提起他。”
青雲聽後手中帕子抓的更緊,小聲吩咐他:“去,幫我把何瑞叫出來,嘴巴嚴實點!”說話間塞他手裏一個銅板。
高義捂著嘴,笑嘻嘻的往垂花門跑。
找到青雲說的何瑞時,他正被人圍著恭維,“豈止是秀才,要是輝少爺做了寧陽侯的乘龍快婿,沒準還能給你找機會考進國子監呢...”
“那何瑞以後不也是個官老爺了?咱們現在可得和你打好關係哈哈...”
“嘿嘿...將來也娶個管家小姐,改善門楣...”
幾個男人說說笑笑的,不知是誰提到了定國公府的蔣南笙。
“我要是能投個那樣的好胎,就是躺在那裏什麽功名都沒有,幾輩子榮華富貴吃喝不愁。”
“聽說了嗎?那個蔣五爺從翰林院跑去大理寺,嘖嘖...真是有好日子不過...”
...
外祖母和母親許久未見,顧瑾初知道她們定是有很多話要說。
固安的將軍府已經修繕妥當,除了外祖母,鄭家人全部去固安落腳,等她行及笄禮那日再來顧家。
顧瑾初從墨香居出來時,恍惚聽到母親和外祖母在商討她的婚事。
就是背著她,她也知道。
外祖母傾向於寶坻陸家,莞爾的母親同母親提過羅家小將軍。
外祖母曾說過後悔母親早早成婚,同母親達成共識,要把她在家中多留幾年。
回到她的歲安堂,陶元武已經等著她了。
見顧瑾初坐定後,他雙手呈上來一個冊子,“小姐,您交代的事情辦妥了,這是前後來往的賬目,還有剩下的銀票和抵押的票據。”
顧瑾初應了下,讓大丫環上茶點,還有冰鎮過的水果。
她當初在賬上給陶元武支了兩千兩,他需要的人手,還有身份背景是她安排的,剩下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在操作。
每相隔幾天,用書信往來的方式來給她匯報進程。
兩千兩銀票經過了三個多月時間,變成了白銀五萬五百兩。
厚厚的一遝銀票中,有寶珠閣的房契,還有香河地界的幾套房產地契。
這些粗略的算上來,也要有上個兩三千兩。
陶元武見顧瑾初從賬本中抬起頭,“小姐,聽聞戶部右郎中曹恒被抓了。”
顧瑾初笑了下,“那咱們豈不是做了件大好事!”
“你這邊還要再穩一穩,免得打草驚蛇,也讓那邊多高興高興。”
上一世這個曹恒喝花酒,打傷了張閣老的族孫,被張閣老的門生查到他縱容族人私放印子錢。
細查之下牽連了數名官員,這當中就有顧家,還有永平伯府。
這些人不僅本錢都回不來,根基不深的官職都保不住。
顧瑾初自是不怕父親官職保不住的。
顧家人不同,顧華年雖隻是個光祿寺的署正,卻是顧家如今最光宗耀祖之人。
顧李氏這邊差人告訴二老爺,讓他忙完了回紫竹閣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