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告禦狀
強嫁的夫君捂不熱,重生她不要了 作者:渝三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和殿,金碧輝煌,莊嚴肅穆。
“皇上駕到,眾臣早朝......”
在文武百官的跪拜之下,建元帝高坐於龍椅之上,龍威赫赫,俯瞰著跪在殿下的群臣。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殿之上,響徹震天。
建元帝手輕輕揮一下,“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群臣齊聲道。
“鄭開承是朕欽點的狀元,不知眾愛卿覺得,給他安排何處官職合適啊?”
建元帝目光掃過殿下的大臣們,龍袍加身不怒自威,聲音自上首傳過來沉穩又威嚴。
一位大臣率先站出來,他微微躬身,麵上帶著恭敬之色,“楊大人頗為賞識新科狀元,不若同蔣大人一樣,去往翰林院當值。”
都知道蔣南笙同安平縣主婚期定在十月十八,新科狀元是安平縣主的表兄。
而他口中的楊大人是蔣南笙的授業恩師,他短短的一句話,其中富含的深意讓人玩味。
不出意外的,龍椅上的建元帝眸光冷了些。
“胡大人這話有些偏頗。”吏部侍郎緊接著出列,言辭懇切:
“聽聞狀元郎遊曆眾多地方,見識廣博,不若下放到荊襄之地,改善那裏艱苦的生存環境不失為一樁美事。”
二人話一出,朝堂之上不再有人說話。
是因為無人再敢反駁。
更是無人在此之上,給聖上其他的建議。
荊襄之地經濟極差,百姓困苦,流民遍地。
若是狀元郎前去,就會變成了真正的下放,甚至此番再無返京之可能。
群臣不露痕跡的看向蔣南笙,見他眼觀鼻,鼻觀心,絲毫沒有為鄭開承解圍的打算。
翰林院的楊大學士,亦然。
此時鄭開承撩起狀元衣袍,恭恭敬敬地跪在大殿之上,神色堅定,朗聲道:“臣承蒙陛下賞識,不管去往任何地方,任何的職位,都是為了聖上,為了天下蒼生服務。”
“在此之前,臣要狀告當朝太傅高台,告他不慈不仁不義,請聖上明察。”
說完他摘下頭上的帽子,腰背挺直,目光晴朗的看著龍椅上的建元帝。
鄭開承話音未落,大殿之上一片嘩然。
群臣麵麵相覷,無一不麵露驚色。
隻有幾個人,神色自若,仿若未聞的站在那裏。
當中太傅高台,甚至都沒有看向鄭開承一眼。
龍椅上的建元帝眉頭微皺,看著鄭開承沉聲道:“你可知自己口中在說些什麽?狀告太傅,你可有真憑實據?”
鄭開承再次叩頭,高聲回道:“聖上,臣自是不敢妄言。臣的表妹就曾深受其害,被高太傅家人仗勢欺人,欺辱迫害!”
一個言臣走出來,痛心疾首道:“狀元郎口中太傅的罪證,僅僅是你的家人同高太傅家人發生了摩擦是嗎?”
“人,眾生百態,每日盛京街頭又會發生多少場的口角,你怎可把如此可笑至極的事情,拿到太和殿上,用來汙穢聖上的耳朵。”
說著甩了下官袍袖子,不停地重複,“德行有虧,德行有虧。”
還有人說楊大人被人蒙蔽,把一個這樣的人引薦給聖上,也是一個心思不純淨之人。
就差當著聖上的麵指責蔣南笙,畢竟要顧及他父親定國公,還有盛寵多年的淑妃。
砰砰砰--
太和殿外傳來一陣沉重,又急促的鼓聲。
見坐在龍椅中的建元帝麵露不悅,掌印太監王喜一甩拂塵,聲音尖利,“大膽,是何人在外麵喧嘩!”
身著飛魚服,腰間懸掛北鎮撫司腰牌的年輕男子,昂首闊步的從大殿外走進來。
宣平侯看到那張臉後有一瞬間的恍惚,似是看到了故人......
秦朗單腿向前一步,跪在高台下朗聲道:“啟稟陛下,是安平縣主於午門外擊鼓鳴冤!”
安平縣主......
建元帝還有群臣一同看向蔣南笙。
他身著緋色盤領右衽官袍,在一片緋紅色中鶴立雞群,年輕俊朗的麵容尤為顯眼。
蔣南笙朝著上首拱手道:“安平縣主不是一個無理取鬧之人,望聖上給她,給鄭家一個說理的地方。”
此時,太傅高台才真正意識到,蔣家,鄭家,這是有備而來,針對的是他高家。
從鄭開承還有蔣南笙話中得知,他們一直在說一個‘理’字。
就是鄭開承也未曾說過他為官如何,好像是讓聖上,給他們主持公道一般。
蔣南笙躬身,“請聖上,明察!”
建元帝見此對身前的大太監點點頭。
王喜看了眼下首的高太傅,高聲吟唱道:“宣安平縣主覲見......”
不多時,身著縣主製式的美貌女子出現在太和殿殿外。
她頭梳高鬢佩戴珠翠五翟冠,抹金銀墜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身著大紅紵絲大衫,深青紵絲金繡孔雀褙子,青羅金繡孔雀霞帔。裙擺隨風飄動,走起路來搖曳生姿。
當她踏進太和殿後,群臣不約而同的朝她看過來,表情俱是十分驚訝。
顧瑾初手捧狀紙,眸光堅定,儀態端莊大氣,跪於大殿之上。
“臣,顧瑾初,見過聖上。”
建元帝隻在會同館那日見過顧瑾初,還是她以‘天青’的身份出現。
既然來了,他願意給蔣家,鄭家一個麵子,聽聽她到底有何訴求。
“顧瑾初,你可知朕既能給你恩賞,也是可以收回的!”龍椅中建元帝淡淡的說道。
恩威並重是禦下之道,從淑妃那裏聽聞這個顧瑾初同永樂是閨中密友。
那日在會同館,她更是救了長公主一命。
他此番話一出,於情於理,淑妃那裏和定國公府,都能給一個滿意的交代。
顧瑾初聽聞後叩首,把手中的狀紙高舉過頭:“臣隻有三個問題問高太傅,相信聖上和群臣自會有決斷!”
“皇上駕到,眾臣早朝......”
在文武百官的跪拜之下,建元帝高坐於龍椅之上,龍威赫赫,俯瞰著跪在殿下的群臣。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殿之上,響徹震天。
建元帝手輕輕揮一下,“眾愛卿平身。”
“謝皇上。”群臣齊聲道。
“鄭開承是朕欽點的狀元,不知眾愛卿覺得,給他安排何處官職合適啊?”
建元帝目光掃過殿下的大臣們,龍袍加身不怒自威,聲音自上首傳過來沉穩又威嚴。
一位大臣率先站出來,他微微躬身,麵上帶著恭敬之色,“楊大人頗為賞識新科狀元,不若同蔣大人一樣,去往翰林院當值。”
都知道蔣南笙同安平縣主婚期定在十月十八,新科狀元是安平縣主的表兄。
而他口中的楊大人是蔣南笙的授業恩師,他短短的一句話,其中富含的深意讓人玩味。
不出意外的,龍椅上的建元帝眸光冷了些。
“胡大人這話有些偏頗。”吏部侍郎緊接著出列,言辭懇切:
“聽聞狀元郎遊曆眾多地方,見識廣博,不若下放到荊襄之地,改善那裏艱苦的生存環境不失為一樁美事。”
二人話一出,朝堂之上不再有人說話。
是因為無人再敢反駁。
更是無人在此之上,給聖上其他的建議。
荊襄之地經濟極差,百姓困苦,流民遍地。
若是狀元郎前去,就會變成了真正的下放,甚至此番再無返京之可能。
群臣不露痕跡的看向蔣南笙,見他眼觀鼻,鼻觀心,絲毫沒有為鄭開承解圍的打算。
翰林院的楊大學士,亦然。
此時鄭開承撩起狀元衣袍,恭恭敬敬地跪在大殿之上,神色堅定,朗聲道:“臣承蒙陛下賞識,不管去往任何地方,任何的職位,都是為了聖上,為了天下蒼生服務。”
“在此之前,臣要狀告當朝太傅高台,告他不慈不仁不義,請聖上明察。”
說完他摘下頭上的帽子,腰背挺直,目光晴朗的看著龍椅上的建元帝。
鄭開承話音未落,大殿之上一片嘩然。
群臣麵麵相覷,無一不麵露驚色。
隻有幾個人,神色自若,仿若未聞的站在那裏。
當中太傅高台,甚至都沒有看向鄭開承一眼。
龍椅上的建元帝眉頭微皺,看著鄭開承沉聲道:“你可知自己口中在說些什麽?狀告太傅,你可有真憑實據?”
鄭開承再次叩頭,高聲回道:“聖上,臣自是不敢妄言。臣的表妹就曾深受其害,被高太傅家人仗勢欺人,欺辱迫害!”
一個言臣走出來,痛心疾首道:“狀元郎口中太傅的罪證,僅僅是你的家人同高太傅家人發生了摩擦是嗎?”
“人,眾生百態,每日盛京街頭又會發生多少場的口角,你怎可把如此可笑至極的事情,拿到太和殿上,用來汙穢聖上的耳朵。”
說著甩了下官袍袖子,不停地重複,“德行有虧,德行有虧。”
還有人說楊大人被人蒙蔽,把一個這樣的人引薦給聖上,也是一個心思不純淨之人。
就差當著聖上的麵指責蔣南笙,畢竟要顧及他父親定國公,還有盛寵多年的淑妃。
砰砰砰--
太和殿外傳來一陣沉重,又急促的鼓聲。
見坐在龍椅中的建元帝麵露不悅,掌印太監王喜一甩拂塵,聲音尖利,“大膽,是何人在外麵喧嘩!”
身著飛魚服,腰間懸掛北鎮撫司腰牌的年輕男子,昂首闊步的從大殿外走進來。
宣平侯看到那張臉後有一瞬間的恍惚,似是看到了故人......
秦朗單腿向前一步,跪在高台下朗聲道:“啟稟陛下,是安平縣主於午門外擊鼓鳴冤!”
安平縣主......
建元帝還有群臣一同看向蔣南笙。
他身著緋色盤領右衽官袍,在一片緋紅色中鶴立雞群,年輕俊朗的麵容尤為顯眼。
蔣南笙朝著上首拱手道:“安平縣主不是一個無理取鬧之人,望聖上給她,給鄭家一個說理的地方。”
此時,太傅高台才真正意識到,蔣家,鄭家,這是有備而來,針對的是他高家。
從鄭開承還有蔣南笙話中得知,他們一直在說一個‘理’字。
就是鄭開承也未曾說過他為官如何,好像是讓聖上,給他們主持公道一般。
蔣南笙躬身,“請聖上,明察!”
建元帝見此對身前的大太監點點頭。
王喜看了眼下首的高太傅,高聲吟唱道:“宣安平縣主覲見......”
不多時,身著縣主製式的美貌女子出現在太和殿殿外。
她頭梳高鬢佩戴珠翠五翟冠,抹金銀墜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身著大紅紵絲大衫,深青紵絲金繡孔雀褙子,青羅金繡孔雀霞帔。裙擺隨風飄動,走起路來搖曳生姿。
當她踏進太和殿後,群臣不約而同的朝她看過來,表情俱是十分驚訝。
顧瑾初手捧狀紙,眸光堅定,儀態端莊大氣,跪於大殿之上。
“臣,顧瑾初,見過聖上。”
建元帝隻在會同館那日見過顧瑾初,還是她以‘天青’的身份出現。
既然來了,他願意給蔣家,鄭家一個麵子,聽聽她到底有何訴求。
“顧瑾初,你可知朕既能給你恩賞,也是可以收回的!”龍椅中建元帝淡淡的說道。
恩威並重是禦下之道,從淑妃那裏聽聞這個顧瑾初同永樂是閨中密友。
那日在會同館,她更是救了長公主一命。
他此番話一出,於情於理,淑妃那裏和定國公府,都能給一個滿意的交代。
顧瑾初聽聞後叩首,把手中的狀紙高舉過頭:“臣隻有三個問題問高太傅,相信聖上和群臣自會有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