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她不想再去心生猜忌
強嫁的夫君捂不熱,重生她不要了 作者:渝三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白芷和白芍對視一眼,又看了眼在旁垂眸不語,一臉淡然的徐媽媽。
這秋波藍的長褙子,連鄭家老夫人都讚不絕口,怎麽就不合適了呢?
又為何一定要穿著大紅色?
上一世顧瑾初嫁到蔣家時,老夫人也是讓程媽媽過來幫她。
知曉程媽媽是老夫人的陪嫁,初時對她很是忌憚,漸漸地她們之間的摩擦也變得多了起來。
顧瑾初已經不記得是因為什麽事情,程媽媽離開了緣緣堂,但是她並沒有在回到太夫人身邊,聽聞是去莊子上養老去了。
重活一世,換一種角度再看待發生過的那些事情,程媽媽從未做過真的傷害她,有損於緣緣堂的事情。
顧瑾初轉過身笑著說:“程媽媽在母親身邊這麽多年,自是最了解她老人家。‘”
“等下去給母親請安,要是她老人家露出絲毫的不滿,那就像程媽媽說的,進宮謝恩的時候換上大紅色衣裙,怎麽樣?”
程媽媽聽到顧瑾初這話,有些誠惶誠恐曲身道:“夫人您這話折煞奴婢了。”
顧瑾初走進內室,見蔣南笙拿著汗巾從淨房中走出來。
兩個人的目光一觸即開,都看向衣櫃旁掛著的那身直綴。
顧瑾初站在他身旁服侍他穿衣,低聲說:“丫環們不知道你的喜好,還是程媽媽告訴她們,五老爺慣用的熏香是什麽味道……”
兩個人對櫃子裏又多出來的朝服,很有默契的沒有提及。
蔣南笙拉住顧瑾初的手握在掌中,垂眸看著她指尖丹蔻漂亮的顏色,一根根捏著她的指骨把玩。
在根根如玉,精致白皙的指骨上落下一吻,抬頭眸中染著笑意看她。
顧瑾初隻覺得指尖燙的不行,一股酥麻的感覺順著他那帶有薄繭的指腹傳遍全身。收回手問道:“怎麽,以為我進來會抱怨,會告狀嗎?”
程媽媽那些話他在淨房自是會聽到,現在又這樣看著她。
蔣南笙眸中的笑意加深,低聲輕哄她:“好看,我很喜歡,母親也會喜歡的。”
他不是為了安慰顧瑾初才這樣說,能感覺出那日從牡丹園回來,母親是真的很喜歡顧瑾初。
並沒有被外麵那些傳聞,對她有先入為主的不好的印象。
相反,母親總是說他們姐弟被壓著性子,少了很多鮮活的朝氣。
顧瑾初表情有些狡黠和嬌俏,小聲的說,“我用了很多小心思在當中呢……”
多餘的她就不肯多說了,蔣南笙就是再聰明,有些細節身為男子,他也是注意不到的。
蔣南笙把她拉到懷中,“我以為你會問我,衣櫃中那些物件……”
顧瑾初抬手放到他的肩頭,迎上他看過來的目光,在他幽深的眸中看到自己一臉正色的麵容道:
“你也知道外祖家的家規,我是不會同意你有通房妾室的......我們生活在一起,這不是應該的嗎?”
“曾說過要坦誠相待並不是隻要求於你,我不想再去心生猜忌。”
.......
顧瑾初和蔣南笙早膳過後,去明輝堂給老夫人請安。
堂屋中,王氏和大兒媳正陪著老夫人說話。
孟氏梳著整整齊齊的三縷髻,頭上插著和衣裙同色的朱釵,出身書香門第的她溫柔中帶著小心翼翼。
王氏暫時就她這麽一個兒媳婦,即便對她的家世有些不滿意,還是隨時隨地的帶在身邊。
待顧瑾初給婆母和長嫂行過禮後,孟氏曲身給她和蔣南笙行禮。
老夫人坐在羅漢床上,另一邊坐著王氏,大兒媳坐在她下首的錦杌上。
相互見了禮後,兩個人便在老夫人下首的圈椅中坐下。
蔣老夫人才笑著和顧瑾初說:“今日你們要進宮謝恩,想著不讓你們來回跑,但這人年紀大了,總是想著要多叮囑幾句。”
顧瑾初淺笑回道:“有母親操心是我們的福氣。”
“五弟妹要進宮,怎麽沒有穿縣主製式呢?”顧瑾初看向說話的王氏。
今日她臉上的妝粉有些厚重,難掩她麵上的憔悴,看起來也有些心不在焉的。
自然是因為不久前,她頭戴五翟冠擊鼓鳴冤告了禦狀。
今日穿著常服,一是不想聖上想到那一日的場景,也有一些其他含義在當中。
顧瑾初掃了眼身旁的蔣南笙,淺笑回道:“今日是用蔣家新婦身份去謝恩。”
宮裏的淑貴妃出自蔣家,她又是蔣南笙的嫡親姐姐。
論起來,同當今聖上也算是親戚關係,這樣穿也算不上失禮。
蔣老夫人想的要更深一些,看著小兒子和小兒媳今日的衣著,點點頭說:
“你是女眷,聖上必然會讓你們到坤寧宮磕頭謝恩,皇後娘娘母儀天下,自是最和善不過的。”
一旁王氏像是忽然想到什麽,笑得有些不自在,“母親您看,兒媳那邊還有瑣事沒有處理完。見了弟妹今日這般好顏色,竟是把正事給忘在腦後了。”
都知道她這話隻是個借口,自然沒有人拆穿她。
昨夜鬆濤苑鬧了半宿,王氏這人心氣高,總是不想示弱於人前,尤其是家中剛剛進門的縣主弟妹。
蔣老夫人麵帶慈愛的叮囑王氏:“你五弟的婚事過後,家中也沒有什麽要緊的事……你自己個兒多注意些身子。”
見王氏帶著兒媳婦的身影消失後,老夫人對顧瑾初說:“你們也進宮去吧。”
建元帝按慣例昨晚宿在坤寧宮。
晨起後,皇後娘娘親自伺候他穿衣,用早膳的時候,又親自為他布菜。
建元帝抬手壓了壓,示意讓她坐下:“這些自有宮人做,皇後你今日怎麽了?”
皇後看著盤中的水晶蒸餃笑道:“大概是年紀大了,臣妾近些時日總是會想起同皇上在府邸的那些時光。”
那時建元帝還是八皇子,成年開府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和她大婚。
她出身沛國公曹家旁支庶出,沛國公都不在了,可想而知曹家是何等境地。
就是這樣不被看好的八皇子,成了眼前的當今聖上。
府邸的那些日子,現在看來是她最舒心,也是最開心的一段時間。
在建元帝心中,那些卻是他不願提及的往事。
不由得想到在府邸出生的長子,他放下筷子問道:
“皇後前段時間不是還在擔心康兒的婚事,他心中,或者皇後心中可有心儀之人?”
這秋波藍的長褙子,連鄭家老夫人都讚不絕口,怎麽就不合適了呢?
又為何一定要穿著大紅色?
上一世顧瑾初嫁到蔣家時,老夫人也是讓程媽媽過來幫她。
知曉程媽媽是老夫人的陪嫁,初時對她很是忌憚,漸漸地她們之間的摩擦也變得多了起來。
顧瑾初已經不記得是因為什麽事情,程媽媽離開了緣緣堂,但是她並沒有在回到太夫人身邊,聽聞是去莊子上養老去了。
重活一世,換一種角度再看待發生過的那些事情,程媽媽從未做過真的傷害她,有損於緣緣堂的事情。
顧瑾初轉過身笑著說:“程媽媽在母親身邊這麽多年,自是最了解她老人家。‘”
“等下去給母親請安,要是她老人家露出絲毫的不滿,那就像程媽媽說的,進宮謝恩的時候換上大紅色衣裙,怎麽樣?”
程媽媽聽到顧瑾初這話,有些誠惶誠恐曲身道:“夫人您這話折煞奴婢了。”
顧瑾初走進內室,見蔣南笙拿著汗巾從淨房中走出來。
兩個人的目光一觸即開,都看向衣櫃旁掛著的那身直綴。
顧瑾初站在他身旁服侍他穿衣,低聲說:“丫環們不知道你的喜好,還是程媽媽告訴她們,五老爺慣用的熏香是什麽味道……”
兩個人對櫃子裏又多出來的朝服,很有默契的沒有提及。
蔣南笙拉住顧瑾初的手握在掌中,垂眸看著她指尖丹蔻漂亮的顏色,一根根捏著她的指骨把玩。
在根根如玉,精致白皙的指骨上落下一吻,抬頭眸中染著笑意看她。
顧瑾初隻覺得指尖燙的不行,一股酥麻的感覺順著他那帶有薄繭的指腹傳遍全身。收回手問道:“怎麽,以為我進來會抱怨,會告狀嗎?”
程媽媽那些話他在淨房自是會聽到,現在又這樣看著她。
蔣南笙眸中的笑意加深,低聲輕哄她:“好看,我很喜歡,母親也會喜歡的。”
他不是為了安慰顧瑾初才這樣說,能感覺出那日從牡丹園回來,母親是真的很喜歡顧瑾初。
並沒有被外麵那些傳聞,對她有先入為主的不好的印象。
相反,母親總是說他們姐弟被壓著性子,少了很多鮮活的朝氣。
顧瑾初表情有些狡黠和嬌俏,小聲的說,“我用了很多小心思在當中呢……”
多餘的她就不肯多說了,蔣南笙就是再聰明,有些細節身為男子,他也是注意不到的。
蔣南笙把她拉到懷中,“我以為你會問我,衣櫃中那些物件……”
顧瑾初抬手放到他的肩頭,迎上他看過來的目光,在他幽深的眸中看到自己一臉正色的麵容道:
“你也知道外祖家的家規,我是不會同意你有通房妾室的......我們生活在一起,這不是應該的嗎?”
“曾說過要坦誠相待並不是隻要求於你,我不想再去心生猜忌。”
.......
顧瑾初和蔣南笙早膳過後,去明輝堂給老夫人請安。
堂屋中,王氏和大兒媳正陪著老夫人說話。
孟氏梳著整整齊齊的三縷髻,頭上插著和衣裙同色的朱釵,出身書香門第的她溫柔中帶著小心翼翼。
王氏暫時就她這麽一個兒媳婦,即便對她的家世有些不滿意,還是隨時隨地的帶在身邊。
待顧瑾初給婆母和長嫂行過禮後,孟氏曲身給她和蔣南笙行禮。
老夫人坐在羅漢床上,另一邊坐著王氏,大兒媳坐在她下首的錦杌上。
相互見了禮後,兩個人便在老夫人下首的圈椅中坐下。
蔣老夫人才笑著和顧瑾初說:“今日你們要進宮謝恩,想著不讓你們來回跑,但這人年紀大了,總是想著要多叮囑幾句。”
顧瑾初淺笑回道:“有母親操心是我們的福氣。”
“五弟妹要進宮,怎麽沒有穿縣主製式呢?”顧瑾初看向說話的王氏。
今日她臉上的妝粉有些厚重,難掩她麵上的憔悴,看起來也有些心不在焉的。
自然是因為不久前,她頭戴五翟冠擊鼓鳴冤告了禦狀。
今日穿著常服,一是不想聖上想到那一日的場景,也有一些其他含義在當中。
顧瑾初掃了眼身旁的蔣南笙,淺笑回道:“今日是用蔣家新婦身份去謝恩。”
宮裏的淑貴妃出自蔣家,她又是蔣南笙的嫡親姐姐。
論起來,同當今聖上也算是親戚關係,這樣穿也算不上失禮。
蔣老夫人想的要更深一些,看著小兒子和小兒媳今日的衣著,點點頭說:
“你是女眷,聖上必然會讓你們到坤寧宮磕頭謝恩,皇後娘娘母儀天下,自是最和善不過的。”
一旁王氏像是忽然想到什麽,笑得有些不自在,“母親您看,兒媳那邊還有瑣事沒有處理完。見了弟妹今日這般好顏色,竟是把正事給忘在腦後了。”
都知道她這話隻是個借口,自然沒有人拆穿她。
昨夜鬆濤苑鬧了半宿,王氏這人心氣高,總是不想示弱於人前,尤其是家中剛剛進門的縣主弟妹。
蔣老夫人麵帶慈愛的叮囑王氏:“你五弟的婚事過後,家中也沒有什麽要緊的事……你自己個兒多注意些身子。”
見王氏帶著兒媳婦的身影消失後,老夫人對顧瑾初說:“你們也進宮去吧。”
建元帝按慣例昨晚宿在坤寧宮。
晨起後,皇後娘娘親自伺候他穿衣,用早膳的時候,又親自為他布菜。
建元帝抬手壓了壓,示意讓她坐下:“這些自有宮人做,皇後你今日怎麽了?”
皇後看著盤中的水晶蒸餃笑道:“大概是年紀大了,臣妾近些時日總是會想起同皇上在府邸的那些時光。”
那時建元帝還是八皇子,成年開府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和她大婚。
她出身沛國公曹家旁支庶出,沛國公都不在了,可想而知曹家是何等境地。
就是這樣不被看好的八皇子,成了眼前的當今聖上。
府邸的那些日子,現在看來是她最舒心,也是最開心的一段時間。
在建元帝心中,那些卻是他不願提及的往事。
不由得想到在府邸出生的長子,他放下筷子問道:
“皇後前段時間不是還在擔心康兒的婚事,他心中,或者皇後心中可有心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