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口舌之爭
強嫁的夫君捂不熱,重生她不要了 作者:渝三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靜貴妃手搭在汪應的手臂上,風姿綽約的她一進門,就讓屋中幾個人朝著她看過去,讓她身後芳齡雙十的安貴人變得黯然失色。
“皇上,皇後娘娘安。”曲了身行完禮,靜貴妃媚眼如絲掃了眼聖上,這一眼讓建元帝撫著胡須的手輕頓了下。
安貴人跟在她身後,小心翼翼中帶著嬌羞,有種讓人憐惜的羸弱感,“皇上,皇後娘娘安。”聲音中帶著好聽的吳儂軟語。
淑貴妃從椅子中站起身,同她兩人相互見禮。
靜貴妃笑得別有深意:“難得看到妹妹串門子。”
淑貴妃淺笑回道:“剛剛皇後娘娘還說今日很是有緣分,妹妹便借花獻佛,把這句話送給姐姐。”
長公主趙璿在一旁行禮喊道:“靜母妃來的早不如來得巧,母妃殿內的枇杷熟了。隻是不知抱恙一段時日的靜母妃,可有什麽忌口的東西?”
靜貴妃看向坐在上首羅漢床上的帝後,他們中間的炕幾上擺著盤果子,她手中拿著團扇輕搖:
“長公主和淑貴妃的好意本宮心領了,枇杷味酸,我可不如皇後娘娘有口福。”
“說到味酸......”皇後娘娘拿著一顆橙黃的小果子,似是陷入到回憶中:
“那年冬天慧嬪總是念叨著想吃枇杷,她初次有孕又害喜的厲害,大冬天的到哪裏去給她找這個吃......”
靜貴妃麵上的笑意有瞬間的凝固,隨即唇角的笑紋加深,“想當年慧嬪事事以皇後娘娘馬首是瞻,她在冷宮這麽多年,想必皇後娘娘沒少照看她吧?”
建元帝手中茶杯不輕不重的落在炕幾上,皇後見狀吩咐大太監:
“汪全,你去看一下。剛剛不是還說蔣大人和安平縣主快到了,他們可是不知曉聖上在坤寧宮才耽擱了時間。”
汪全聽聞後,應諾小跑著出去了。
靜貴妃聽到‘安平縣主’四個字,看向被口口稱讚的德才兼備,溫良賢淑的皇後娘娘,唇角勾起笑了下。
建元帝見此問道:“愛妃許久不出門,可是身體好利索了?”
靜貴妃雖出身不高,不似皇後的舉止大度,也不如淑貴妃的端莊秀美,年輕時卻是有著傾國傾城之姿。
雖有些善妒也不失為一種情趣,故而在這深宮盛寵多年。
聽聞皇上的問話,她側頭含著笑意看向建元帝說:
“妾身左不過是在擔心二皇子的婚事,那孩子最是敦厚不過,私底下總是說什麽長幼有序。”
“堅持要等皇兄迎娶大皇子妃,他才會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
皇後接過身後芳若遞過來的濕帕子,擦了擦手和風細雨般說:
“本宮怎麽聽說二皇子曾傾心於沈家那姑娘,如今沈家沉冤得雪,若能再續前緣也不失為一樁美事。”
靜貴妃聽聞輕哼了聲,麵上是不加掩飾的嫌棄:
“那個沈梅霜現在是無父無母之輩,又怎麽能配得上我的旭兒。皇後娘娘好狠的心,是想要這種命硬之人來克二皇子嗎?”
淑貴妃聽聞她的話,拿著手帕掩唇看向門口的方向,遮擋麵上有些失控的表情管理。
靜貴妃的美貌這些年在後宮無人能及,腦袋空空又喜形於色,才會讓聖上覺得她單純,繼而盛寵多年吧。
她的這番話算是觸碰到了皇後的逆鱗,語氣嚴厲的苛責與她,“你,簡直放肆!”
皇後的教養讓她說不出難聽的話,何況還要顧忌著皇上。
她身旁的建元帝也麵露不虞,大皇子和二皇子同為他的子嗣。
靜貴妃此番含沙射影的話,不僅逾矩又有些大逆不道。
這時門外傳來通傳聲,“蔣大人,安平縣主到!”
這邊靜貴妃又挑眉看向淑貴妃,“說到沈家那姑娘,蔣五爺不是曾經同她商議過親事,如今她......”
淑貴妃冷眼看過去,聲音是前所未有的冰冷,“姐姐身體是沒恢複好嗎?不然怎敢當著皇上,皇後娘娘的麵前這般信口開河?”
說完扭頭看向上首的建元帝,“妾身雖出身定國公府武將之家,也深知後宮無權插手前朝之事。要是讓禦史知曉今日發生的,皇上耳邊又該不得清淨了。”
說話間,大太監汪全引領著顧瑾初和蔣南笙走進來。
靜謐又奢華的坤寧宮,此時帶著一股沉悶的壓抑感。
他們兩個的進門好似帶來了一股清涼,一個英挺俊美,一個如花似玉般的嬌豔,讓這屋子中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尤其是皇後和靜貴妃,今日方知這個安平縣主會是這般的漂亮。站在名動盛京的蔣五爺身邊,絲毫不遜色。
“臣蔣南笙......臣婦顧瑾初拜見皇上,皇後娘娘,見過淑貴妃,靜貴妃,長公主,安貴人。”
蔣南笙和顧瑾初給坤寧宮中眾位貴人問禮請安。
上首的帝後麵容已經恢複如常,建元帝抬了下手說,“這裏不是前朝,您們小兩口不必太過拘謹。”
顧瑾初手搭在蔣南笙伸過來的手掌上站起身,抬頭看向上首的皇上和皇後娘娘。
看了眼便規規矩矩的收回目光,僅是一眼便發現建元帝同上一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看起來麵色紅潤許多,就好像是行將就木之人突然間回春了一般。
“蔣大人和安平縣主很好的詮釋了什麽叫做郎才女貌,本宮僅是這樣看著就覺得賞心悅目。心情都無端的變得好起來,蔣大人有福氣了。”
皇後娘娘說著讓芳若把準備的禮物拿出來:
“大皇子此次去三江所城,多虧了鄭將軍多方照看。讓本宮沒有個機會說聲謝謝,等安平縣主見到鄭家老夫人時,記得幫本宮帶個好。”
顧瑾初接過東西曲身道謝:“三舅是臣,大皇子代表聖上去慰問在那裏的將士們,已經是對他們付出最大的肯定,做的不過是所有臣民應該做的。”
建元帝點點頭,不久前麵上的不虞此刻變得輕鬆淡然,“不愧是鄭家人,有膽識又如此的識大體。”
遠在三江所城的鄭文揚,如今在吏部當值的鄭開承,也都是如此心中有溝壑,有理想有抱負,在行動能力上又遠超很多人,是不可多得人才。
一直沒有說話的安貴人,在顧瑾初和蔣南笙身上深深看了眼,開口說道:
“安平縣主今日穿著未免有些不符合規矩,太過輕慢了些……”
“皇上,皇後娘娘安。”曲了身行完禮,靜貴妃媚眼如絲掃了眼聖上,這一眼讓建元帝撫著胡須的手輕頓了下。
安貴人跟在她身後,小心翼翼中帶著嬌羞,有種讓人憐惜的羸弱感,“皇上,皇後娘娘安。”聲音中帶著好聽的吳儂軟語。
淑貴妃從椅子中站起身,同她兩人相互見禮。
靜貴妃笑得別有深意:“難得看到妹妹串門子。”
淑貴妃淺笑回道:“剛剛皇後娘娘還說今日很是有緣分,妹妹便借花獻佛,把這句話送給姐姐。”
長公主趙璿在一旁行禮喊道:“靜母妃來的早不如來得巧,母妃殿內的枇杷熟了。隻是不知抱恙一段時日的靜母妃,可有什麽忌口的東西?”
靜貴妃看向坐在上首羅漢床上的帝後,他們中間的炕幾上擺著盤果子,她手中拿著團扇輕搖:
“長公主和淑貴妃的好意本宮心領了,枇杷味酸,我可不如皇後娘娘有口福。”
“說到味酸......”皇後娘娘拿著一顆橙黃的小果子,似是陷入到回憶中:
“那年冬天慧嬪總是念叨著想吃枇杷,她初次有孕又害喜的厲害,大冬天的到哪裏去給她找這個吃......”
靜貴妃麵上的笑意有瞬間的凝固,隨即唇角的笑紋加深,“想當年慧嬪事事以皇後娘娘馬首是瞻,她在冷宮這麽多年,想必皇後娘娘沒少照看她吧?”
建元帝手中茶杯不輕不重的落在炕幾上,皇後見狀吩咐大太監:
“汪全,你去看一下。剛剛不是還說蔣大人和安平縣主快到了,他們可是不知曉聖上在坤寧宮才耽擱了時間。”
汪全聽聞後,應諾小跑著出去了。
靜貴妃聽到‘安平縣主’四個字,看向被口口稱讚的德才兼備,溫良賢淑的皇後娘娘,唇角勾起笑了下。
建元帝見此問道:“愛妃許久不出門,可是身體好利索了?”
靜貴妃雖出身不高,不似皇後的舉止大度,也不如淑貴妃的端莊秀美,年輕時卻是有著傾國傾城之姿。
雖有些善妒也不失為一種情趣,故而在這深宮盛寵多年。
聽聞皇上的問話,她側頭含著笑意看向建元帝說:
“妾身左不過是在擔心二皇子的婚事,那孩子最是敦厚不過,私底下總是說什麽長幼有序。”
“堅持要等皇兄迎娶大皇子妃,他才會考慮自己的婚姻大事。”
皇後接過身後芳若遞過來的濕帕子,擦了擦手和風細雨般說:
“本宮怎麽聽說二皇子曾傾心於沈家那姑娘,如今沈家沉冤得雪,若能再續前緣也不失為一樁美事。”
靜貴妃聽聞輕哼了聲,麵上是不加掩飾的嫌棄:
“那個沈梅霜現在是無父無母之輩,又怎麽能配得上我的旭兒。皇後娘娘好狠的心,是想要這種命硬之人來克二皇子嗎?”
淑貴妃聽聞她的話,拿著手帕掩唇看向門口的方向,遮擋麵上有些失控的表情管理。
靜貴妃的美貌這些年在後宮無人能及,腦袋空空又喜形於色,才會讓聖上覺得她單純,繼而盛寵多年吧。
她的這番話算是觸碰到了皇後的逆鱗,語氣嚴厲的苛責與她,“你,簡直放肆!”
皇後的教養讓她說不出難聽的話,何況還要顧忌著皇上。
她身旁的建元帝也麵露不虞,大皇子和二皇子同為他的子嗣。
靜貴妃此番含沙射影的話,不僅逾矩又有些大逆不道。
這時門外傳來通傳聲,“蔣大人,安平縣主到!”
這邊靜貴妃又挑眉看向淑貴妃,“說到沈家那姑娘,蔣五爺不是曾經同她商議過親事,如今她......”
淑貴妃冷眼看過去,聲音是前所未有的冰冷,“姐姐身體是沒恢複好嗎?不然怎敢當著皇上,皇後娘娘的麵前這般信口開河?”
說完扭頭看向上首的建元帝,“妾身雖出身定國公府武將之家,也深知後宮無權插手前朝之事。要是讓禦史知曉今日發生的,皇上耳邊又該不得清淨了。”
說話間,大太監汪全引領著顧瑾初和蔣南笙走進來。
靜謐又奢華的坤寧宮,此時帶著一股沉悶的壓抑感。
他們兩個的進門好似帶來了一股清涼,一個英挺俊美,一個如花似玉般的嬌豔,讓這屋子中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尤其是皇後和靜貴妃,今日方知這個安平縣主會是這般的漂亮。站在名動盛京的蔣五爺身邊,絲毫不遜色。
“臣蔣南笙......臣婦顧瑾初拜見皇上,皇後娘娘,見過淑貴妃,靜貴妃,長公主,安貴人。”
蔣南笙和顧瑾初給坤寧宮中眾位貴人問禮請安。
上首的帝後麵容已經恢複如常,建元帝抬了下手說,“這裏不是前朝,您們小兩口不必太過拘謹。”
顧瑾初手搭在蔣南笙伸過來的手掌上站起身,抬頭看向上首的皇上和皇後娘娘。
看了眼便規規矩矩的收回目光,僅是一眼便發現建元帝同上一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看起來麵色紅潤許多,就好像是行將就木之人突然間回春了一般。
“蔣大人和安平縣主很好的詮釋了什麽叫做郎才女貌,本宮僅是這樣看著就覺得賞心悅目。心情都無端的變得好起來,蔣大人有福氣了。”
皇後娘娘說著讓芳若把準備的禮物拿出來:
“大皇子此次去三江所城,多虧了鄭將軍多方照看。讓本宮沒有個機會說聲謝謝,等安平縣主見到鄭家老夫人時,記得幫本宮帶個好。”
顧瑾初接過東西曲身道謝:“三舅是臣,大皇子代表聖上去慰問在那裏的將士們,已經是對他們付出最大的肯定,做的不過是所有臣民應該做的。”
建元帝點點頭,不久前麵上的不虞此刻變得輕鬆淡然,“不愧是鄭家人,有膽識又如此的識大體。”
遠在三江所城的鄭文揚,如今在吏部當值的鄭開承,也都是如此心中有溝壑,有理想有抱負,在行動能力上又遠超很多人,是不可多得人才。
一直沒有說話的安貴人,在顧瑾初和蔣南笙身上深深看了眼,開口說道:
“安平縣主今日穿著未免有些不符合規矩,太過輕慢了些……”